近日,內地傳媒報導,市場流傳一份成都市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發布的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以及為其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
眾所周知,「和記黃埔」這塊招牌代表著李嘉誠家族,於是一時之間,部分媒體和營銷號又開始不遺餘力地吶喊,「李嘉誠公司惹怒了成都」、「不滿李嘉誠靠捂地掙錢,和黃成都公司融資被掐斷」、「『囤地』16年賺38億,李嘉誠惹怒成都?監管叫停,地產公司被禁了」等等標題黨層出不窮,紛紛說李嘉誠名下的成都公司被禁止融資貸款。
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融資被掐斷、公司被禁了等等這些內容屬實嗎。
對此,有記者聯繫了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官方。
長實集團發言人回應稱,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已於今年7月被整體出售,現時並非長實、和黃的子公司,亦不是由集團控制。換言之,這間傳言中被禁止融資貸款的公司目前早已與李嘉誠家族沒有任何關聯。
據悉,李嘉誠名下的長實集團於今年7月已把所持的上述成都公司股權售予兩間內地地產商,禹洲集團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即使傳言屬實(該成都公司被當地禁止融資貸款),也已與長實集團、李嘉誠無關。
事件的真相,竟是如此。
此外,面對傳媒查詢,長實集團重申,公司所有發展項目都嚴格按照當地法規進行,並不存在囤地之情況。作為地產開發商,主要業務為房地產買賣,公司一直按計劃完成發展及出售項目。公司所有開發專案均與地方政府保持緊密溝通,配合當地規劃及要求進行專案發展。
那麼,問題來了,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在成都究竟有沒有捂盤?
當我們去檢索有關原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地產(成都)公司時,也發現了不少自媒體雄文聲稱「李嘉誠捂盤銷售16年,囤地賺幾十億,十幾年裡李嘉誠甚至什麼都不用做,就只是靜靜的等著。」事實果真是如此嗎?我們查閱了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於港交所的官方公告內容,發現實情與網上自媒體文章所講的並不相同。
這次被禁止融資的和記黃埔地產(成都)公司,也就是李嘉誠家族在7月份已出售的成都項目,這個項目最早是由李嘉誠名下公司於2004年下半年以21.35億元總價拿下,成交的樓面價是1030元/平米,在當年被稱為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這塊地非但不是白拿的,而且拿地價在當時是算是較高的「地王價」。整個項目共設有2.33萬個可出售單位(包括住宅及商鋪),在之前這15年長實集團已大規模開發、售出16503個單位,剩餘住宅和商鋪總量不及7000個單位,而7月份時便是把這剩餘的不足7000個單位打包出售。我們進行了簡單計算,發現以15年跨度來算,該樓盤項目每一年開發、銷售上千套房,這居然被某些自媒體人士稱之為「十幾年裡什麼都不用做,只靜靜地等著」?莫非已開發建造、售出的這16503個單位是天上白白掉下來的?這恐怕說不過去。
任何有房地產行業經驗的人都明白,就單一地產項目而言,擁有一千多套房的一個小區樓盤,肯定屬於不小的樓盤了,即使是由「碧萬恆」這般講究速度型的地產商來開發,也需要2-3年時間才能竣工交付,那麼擁有2.33萬個可出售單位的超級大盤,開發十幾年有何稀奇?不然盡可請任何一間地產商上陣,一個2.33萬可售單位的龐大項目,你讓他們公司5年內開發完畢試試,或許業內人士都會告訴你這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