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的航母為什麼這麼不經打?背後的原因發人深省

2020-12-22 星圖史話

前言

作為現代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戰略意義的大殺器,航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憑藉著12個現役航母戰鬥群的巨大優勢,美國確立了自己「世界警察」的地位。

在人類兵器史上,航母並不是一個「年輕」的武器。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國就開始了最初的探索。1912年,英國人將一艘輕巡改造成了可容納飛機的專用船隻,它就是「水上飛機母艦」。

雖然沒有後來熟悉的直通飛行甲板,在用途上也僅僅是作為偵察平臺使用,但它的確是現代航母最早的雛形。

真正讓航母大放異彩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

在這片大洋上,美國與日本海軍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廝殺,從珍珠港到珊瑚海,從中途島到馬裡亞納,航母與艦載機一直都是海戰的主角。

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美軍以少勝多,擊沉日本聯合艦隊四艘主力航母(分別為「飛龍」、「蒼龍」、「赤城」、「加賀」),使雙方力量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

在這場海戰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很多人不解:日軍的航母好像特別「不經打」,往往被命中一枚航空炸彈就失去戰鬥能力乃至沉沒。

相較之下,美軍此前在珊瑚海海戰中就受到重創的「約克城」號航母,在先後遭受4枚魚雷直接命中的情況下,仍在海面撐了一天才沉沒。英國的「光輝」號航母更是在承受10枚炸彈攻擊後屹立不倒。

同一時期的航母,為何就日本的航母是「紙糊的」?

「後發先至」的航母研製

在很多人看來,日本航母之所以不經打,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設計上的失誤與軍工技術的落後。

這麼說其實是沒有什麼毛病的。

比起工業實力雄厚的美國,日本的船舶製造業確實不夠看。這一點從兩國開展後新服役軍艦的速度就能看出。但是,日本在航母研製技術上並不落後,甚至一度領先。

雖然英國是最先探索航母的國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純血」航母卻誕生於日本。

英國「百眼巨人」號航母

英國最早投入使用的「暴怒」號與「百眼巨人」號航母,均由其他艦船改造而來,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正規航母。1917年,英國開始建造正規航母「競技神」號。

而日本的第一艘航母直到1919年,還停留在設計圖紙上,1920年才開始建造。

按道理講,早就開工的「競技神」號會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正規航母。然而,日本人造船的速度超乎想像,僅僅兩年後,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成功服役,摘下了那頂本該屬於英國人的桂冠。

此後,日本繼續加緊航母建造的進程,千方百計地規避《華盛頓公約》對航母的限制。

到了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10艘已經形成戰鬥力的航母,而美國總共只有8艘(太平洋艦隊僅有3艘)。

而從日軍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來看,聯合艦隊的航母性能完全符合部隊的作戰需求,從實用性的角度講,這些航母都是非常成功的設計。

由此看來,日本的航母建造實力並不弱。

那麼為何從珊瑚海海戰開始,日本航母就呈現出頹勢了呢?

真正的問題,可能就出現在日本海軍的戰略、戰術思想上。

劍走偏鋒的發展路線

首先,受日本民族文化(武士道精神)與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日本國民有著強烈的尚武精神。

寧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也不願畏畏縮縮。

在最狂熱的帝國武士看來,「保守防禦」和膽小怯懦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一點體現在武器裝備上,就是極度強調進攻性,並不惜為此犧牲防禦能力。

大名鼎鼎的「零」式戰鬥機,就為了航程與格鬥性能犧牲了防護與高空高速性能。

而航母同樣遵循了類似的設計思路。

除了後期建造的「大鳳」號、「信濃」號裝甲航母之外,日本前期設計的航母均缺乏有效的裝甲防護。

在日本海軍看來,航母最為主要的定位就是水上艦載機攻擊平臺。

因此,航母最為重要的指標就是載機量(戰鬥力)與機動性。

日本人在設計它們時壓根就沒有考慮到防禦與戰場生存能力,厚重的裝甲與密集的高炮只會「拖累」航母的戰鬥力。

與日本傳統劍道類似,日本航母講究的就是一個「一擊制勝」。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工程師們為了提高航母的適航性、航速、航程、載機量可謂下足了功夫。

「蒼龍」、「飛龍」、「翔鶴」的最高速度都達到了驚人的34節。

在艦隊機動作戰中,日本航母的性能特點確實能帶來強大的突防能力,這一點在偷襲珍珠港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付出的代價則是極度貧弱的生存能力。

一旦遭遇對方艦載機的大規模攻擊,則往往難以生存。

其次,日本海軍長期信仰的「大艦巨炮」主義也是讓航母缺乏保護的原因。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真正擔任旗艦的往往是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上460毫米的主炮也是二戰時期戰艦火炮的天花板。

除了戰爭後期,日本海軍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將航母當成艦隊作戰的核心。

如此「劍走偏鋒」的發展路線,才是導致日本二戰時期航母「不經打」的根本原因。

「一言難盡」的損管能力

除此之外,日本海軍糟糕的損管能力也是航母戰損率高的原因。

被日本海軍寄以厚望的「大鳳」號裝甲航空母艦號稱「不沉的航母」,然而僅僅被一枚魚雷命中後就沉沒海底。

而它沉沒的原因,與損管錯誤而缺乏常識的操作息息相關。

在被魚雷命中後,「大鳳」號出現了燃油洩漏的狀況,溢出的燃油很快揮發,並在船體前部形成易爆炸的油氣。

這時,負責損管的長官發出了一條極其愚蠢的命令:讓損管員用錘子等物品在全封閉的艦首造出通風口。

然後,金屬與金屬碰撞產生的火花點燃了易燃油氣,在巨大的爆炸中,這艘日本海軍最為先進的航母頃刻沉沒。

總而言之,日本為侵略而發動的戰爭自然有其失敗的必然性,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錯誤而脫離時代的戰略戰術思想,也是日本失敗的重要原因。

以上,便是關於日本航母種種缺陷的一些解讀,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直說|日本二戰航母為何那麼不禁打
    老編在步行街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日本二戰航母為什麼那麼不禁打?》 「這就要請問南雲了」 @德君基地 「美國航母也不經打,二戰只有英國航母是鐵王八……噢,還一個大鳳」 @賈少爺 「日本不光航母 零戰 坦克
  • 日本二戰時期的航母為啥數量這麼多?難道航母都是白菜價?
    目前全球航母數量最多的也就是美國了,高達11艘在役。而我們知道在二戰時期的各國航母數量更是誇張,比如日本就建造了二十五艘航母,而美國竟然建造了一百多艘,就跟我們現在建造軍艦下餃子一樣。相比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在航母建造費用如此高昂的情況下為何日本能夠建造這麼多數量的航母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 二戰美國有150艘航母,日本有29艘,為什麼中國現在才兩艘?
    航空母艦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軍艦,也是海軍大國的地位象徵,中國在二戰前就有著建造航母的夢想,但是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後,中國才算真正擁有了航母,而費盡心力發展,中國目前也才擁有兩艘航母,而要知道的是,在二戰時期,美國就擁有150艘航母,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也擁有過29艘航母,跟下餃子一樣生產
  • 二戰時期,日本一方就有高達25艘航母,難道當時的航母白菜價嗎
    航母妥妥的奢侈品,放眼全球,一共也只有20艘現役航母,其中11艘在美國為什麼中國一直到2012年才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一直到今年(2020年)也只有兩艘航母呢?原因很簡單,航母是軍事裝備中的奢侈品,不是一般的國家能夠玩得起的。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二戰時,美國光航母就有150艘,為何現在各國造航母這麼難?
    航母的歷史可以追溯上世紀二戰期間,英國作為一個傳統海軍強國,率先把這樣的重型武器帶到了戰場上。而當時停留在海上的航母多達數百艘,光是美國手裡就有150艘,可以說二戰中的航母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武器。二戰時期美國造150艘航母只花了4年時間,其他國家的研發能力基本也沒有差多少,當時航母下水的速度堪稱是在下餃子,所以為什麼二戰時期建造航母那麼容易,而現在建造起來卻這麼難了?
  • 一艘現代驅逐艦能否幹掉二戰時的一個航母編隊?為什麼
    前提是雙方距離200海裡,但航母編隊知道驅逐艦的大致方位,而驅逐艦隻知道航母編隊的存在,但不知道會從哪裡來。實際上這就是一個作戰想定:航母編隊知道驅逐艦在哪,驅逐艦知道航母編隊的存在,但不知道航母編隊在哪。兩者實際距離200海裡,不到400公裡的樣子。看到題目,我最先想到的是二戰時的珊瑚海海戰。
  • 二戰時期航母白菜價麼?為什麼日本能夠拿出來那麼多航母?
    作為科技強國的美國,航母技術無疑是最為先進的,美國擁有著全球三分之二的航母數量,還一直保持著航空母艦的技術優勢。有航母的國家在世界上屈指可數,但這其中並不包括日本,戰後的德國和日本是被限制發展軍事力量的,不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不能配有航空母艦。不過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航母技術。
  • 為什麼二戰時期的航母製造那麼容易,而現在卻非常困難?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航母就是海戰的制勝法寶,各參戰國都瘋狂地製造航母。整個二戰期間,美國製造了158艘,英國91艘,日本25艘,連義大利都造了3艘。最瘋狂的時候,美國每周都有一艘新航母下水,可見速度之快。
  • 二戰時,美國就有150艘航母,為何我國第三艘航母才開建?
    外界不太理解,二戰時美國就有航母150艘,而日本則有29艘,而我國現在經濟全球已經逼近美國,為何才有三艘呢? 所以二戰時的航母技術含量低,方便建造,也便於迅速投入戰鬥,即使炸沉了還有很多這樣的航母。 據資料記載,美國在當時一年就建了50艘所謂的航母。那時很多國家都仿照美國航母,美國在二戰前只有7艘艦隊級航母,二戰爆發後,美國憑藉強大工業,迅速建造航母,有艦隊級的,也有護航級的航母。因此,美國當時這樣的航母達到150艘也不奇怪。
  • 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大人時代變了,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可不一樣
    距離2021年還有12天,在瀏覽視頻時翻看一些視頻下方的評論,但即便到2020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其原因就是認為二戰時期就有大量建造航母的經驗,甚至說二戰時期日本建造的信濃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6.8萬多噸,比現在中國國產「山東號」航母的噸位還要大。
  • 二戰美軍戰沉11艘航母,日軍戰沉24艘航母,為何兩國差異這麼大?
    而作為美國海軍主要對手的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共25艘航空母艦,但是截至到戰爭結束,一共有24艘航空母艦被擊沉,戰損比達到了96%。那麼?為什麼二戰中美日航母的戰損比差異這麼大?
  • 我國至今才2艘航母,為何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航母
    日本在二戰中就有29艘航母參戰,美國憑藉強大的製造能力更是讓航母數量達到了150艘,在比較下現在我國的兩艘航母數量,就非常非常的少了。至於二戰中日美為何擁有如此強大實力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就二戰的航母而言,二戰中的航母和現在的航母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 二戰時代日本的最好航母,大鳳還是赤城?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日本相比老牌歐洲海軍強國,作為新型的海軍國家,尤其是在海軍假日期間放開手腳發展航母,在二戰初期,利用偷襲的戰術優勢,充分發揮了航母優勢,曾讓美軍困擾許久,那麼,二戰中日本最好的航母是哪一艘呢?
  • 我國至今才2艘航母,為什麼二戰時美國有150艘,日本也有29艘航母
    縱觀各國海軍部隊的軍事裝備,航母最能象徵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甚至在航母進入各國海軍部隊後,連二戰時期最強軍艦戰列艦都被擠出了海軍領域。中國海軍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挫折,因為遼寧艦的面世,中國正式踏入了海軍大國行列。不過雖然航母是個稀罕玩意,但只是針對東方國家而言,西方很多國家早已裝備上了航母。二戰時期,光是日本就建造了足足29艘航母,陣容龐大,美國更誇張,建造了150艘,堪稱世界之最。
  • 二戰時全球有數百艘航母,而如今想造一艘航母怎麼這麼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有各類航空母艦159艘,英國有90多艘,日本有20多艘。而現在,美國有11艘航空母艦,英國海軍大幅縮減只剩兩艘,而日本只有三艘勉強達到航母標準的直升機驅逐艦。按道理,技術在發展,現代國家也比二戰時更富有,那麼為什麼航空母艦卻越來越少呢?
  • 二戰時期造航母跟下餃子一樣,為什麼現在造個航母就那麼難呢?
    隨著人們對制海的重視,航母應運而生,它就是一個國家強大軍事實力的標誌。新中國剛開始搞發展的時候,我們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軍事上「鋼少氣多」,主要還是我們自己搞不出來先進的武器。這樣的背景下,要說能自己造出航母,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事實上,中國用實際證明美夢是可以成真的。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擁有大量航母,只是因為很有錢嗎?
    而這些海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航母都作為主力參與到了戰爭中,而作為參戰的雙方,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擁有上百艘航母,而日本也擁有二十五艘航母之多。這不僅讓人感到疑惑,難道二戰時期的日本很有錢嗎?怎麼會有如此多的航母?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那麼骨子裡因循守舊的日本人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將好好的主力戰艦改的這樣不倫不類呢?萬事有因有果,舊日本海軍這樣做自然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絕對不是為了給世界艦船發展史上,增添一款特色的混血戰列艦。重心偏高,船舵和艦身匹配度不佳,造成軍艦行駛起來就像沒做四輪定位的小汽車,需要不斷修正方向,掌舵的水兵們除了抗議還能怎麼辦?忍不了!煙囪設計問題造成風向不對,就會把濃煙灌進艦島區域的指揮室附近,讓這艘軍艦的軍官們不停呼吸著日本關西風味的煤煙,酸爽得艦長更不能忍!因為這個原因,扶桑級戰列艦和伊勢級戰列艦的艦島成為了軍艦中亂搭亂建的典型!
  • 二戰日本就有29艘航母,美國更有150艘,我國現在僅有兩艘?
    而近代以來,我國海軍經過了長時間的追趕和發展,隨著山東艦的正式入列,我國邁入了雙航母時代,中華民族曾經夢寐以求的航母夢在此時此刻終於圓滿。但是了解近代史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航母在其他發達國家的戰爭歷史中早已經被廣泛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的時候,日本的航空母艦先不說質量吧,數量反正是達到了驚人的29艘,而美國更加誇張,二戰時期的美國擁有150艘航空母艦。這到底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