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航母就是海戰的制勝法寶,各參戰國都瘋狂地製造航母。整個二戰期間,美國製造了158艘,英國91艘,日本25艘,連義大利都造了3艘。最瘋狂的時候,美國每周都有一艘新航母下水,可見速度之快。但是當今世界,航母卻製造越來越困難,就連美國製造一艘新航母也需要數年,乃至十年時間。為什麼二戰時期的航母那麼容易製造,而現在卻極端困難呢?
首先是艦載機的原因,二戰時期航母上的艦載機都是螺旋槳戰機,結構極其簡單,把一個活塞發動機塞進飛機殼裡,加上一些簡單儀表就可以。當時的螺旋槳戰機重量很輕,一般都是1噸左右,有一些木質飛機重量連1噸都沒有。
艦載機重量輕為航母製造帶來極大便利,一方面對輔助艦載機起飛的航母彈射器要求低,有一些簡易航母根本就不需要彈射器。另一方面對航母上面的飛行甲板要求低,木質甲板都能滿足螺旋槳戰機的起降要求。二戰時期大型貨輪上面鋪木板就能改裝成小型航母,可見當時航母製造有多容易。
而現在航母上面的艦載機都是噴氣式飛機,超級重,基本上都在5噸以上,起飛重量更是達到20噸左右。重型艦載機對於航母彈射器的要求非常高,絕大多數的國家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自然無法製造航母。而且現在的艦載機飛行速度極快,啟動時噴氣發動機的尾焰對航母甲板的侵蝕還非常大,最終導致現在的艦載機對於航母飛行甲板的質量要求非常高,需要使用低合金高強度的鋼板來建造甲板,進一步加大了航母的製造難度和工程量。
其次是航母的動力問題,現在的航母上面所帶的艦載機、飛彈、核彈、預警設備等,又多又重,遠非二戰時期的航母可比。最終導致對航母的承重能力標準要求大大提高,以美國為例,美國當前的11艘現役航母排水量都在10萬噸以上。而且航母為了和周圍的護航艦艇形成戰鬥力,還必須保持較高的航速,要想驅動這麼大的傢伙快速航行,自然對航母的動力系統要求很高,生產起來很困難。
美國當前的航母航速都在30節以上,全部採用核動力。據說美國航母核反應堆的安裝就得好幾個月了,畢竟涉及到了核能問題,不僅關係航母的航速,更是關係到安全問題。每一步都不能馬虎,稍有不甚,就會導致滔天大禍。所以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想快也是快不了的。
最後是成本問題,二戰時期的航母製造極為便宜,貨船改造的航母大約500萬美元左右,新建的中型航母大概是1000萬美元,大型航母也不到2000萬美元。而且當時的航母編隊也不需要太多的護航艦艇,一個航母戰鬥群也不需要太多的錢。
而現在航母則非常費錢,國力稍弱的國家根本養不起航母。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造價達到130億美元,整個航母戰鬥群的製造成本更是數倍於此。而且每年的艦載機維護費,日常航母出巡費,護航艦艇和補給船維護費,燃油費等,每年至少要20億美元,絕對的天價。
因此現在的航母僅僅造價就是二戰時期航母的一千倍,每年的維護費也是天文數字。如此昂貴的費用,自然進一步延長航母的製造周期,很多國家都需要十幾年的預算才能造一艘航母。
綜合來說,現在的航母與二戰時期的航母已有天壤之別,被稱為海上的移動國土。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製造成本都遠超二戰時期的航母,兩者有質的飛躍,所以現在航母製造越來越困難。當然現在航母的戰鬥力也不是二戰時期的航母可比的,絕對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