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包括父母的分開

2020-12-22 悠悠登登媽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很多中間的可能性,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所有的可能去做到最好,而不是糾結失敗的那部分。

離婚是一件大人小孩都有傷害的事情,但事已至此,很多人會無法從一件事情中走出來,因為一方面走不出情緒的牢籠,另一方面無法去接受帶來的損失,但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接受一件事情的結果,因為每件事情都不是決對壞和絕對好的。就像離婚,如果你是長期處於一個被壓制,甚至家暴的角色,離婚帶給你的,恰恰是好處多於壞處。所以我們要看的是一件事情的角度。大家都知道離婚會帶給孩子心理上的不完整,可是一個吵鬧不休的家庭,孩子會幸福嗎!離婚會帶給自己身價的降低,但是這樣的日子你是否想要繼續,當我們明白利弊的時候,其實是不帶情緒的思考的,是人的一種正確的思考方式。

所有的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我們要學著去接受結果,當一件事情不再影響你的情緒的時候,恰恰是做最好決定的時候。當你離開一個不適合自己的人的時候,一定是幸福的,雖然前期會很痛苦,但後續一定是重新找回自己的一個過程!當你可以繼續做自己的時候,往往幸福會重新回到自己自己手上。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的是我們不想去改變現狀,但不自信會讓自己恐慌,勇敢一點,人生還有很多可能。

當我們把人生的一些大事想通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態和看事物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我們會笑著和自己和解,很多時候我們是和自己在較勁,而不是和任何人!

如果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環境,就要學著在環境下生存,好好用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儘可能的決定舒服和幸福,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言論和想法,我們生活的環境需要被制約和被認可的相輔相成。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可以從我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等我們長大以後,我們已經學著從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過程和經歷。

婚姻是一個人要去經歷的一個過程,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而不是等著留遺憾給自己,沒有經歷就沒有結果,經歷了就算是差的結果,我們也要欣然去接受,因為起碼我去經歷了,也在這件事情上悟出來一個人生的道理,保持一個平常心去過自己的人生,不管結果如何都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在其中成長了,也成熟了,所有的成長都是辛苦的,好好去接受這個結果,不要因為它而鬱鬱寡歡一生,去原諒無法原諒的人,或者時間可以幫你去癒合傷口。

還記得有一個孩子告訴我,他說:「我是父母離異的 ,但我同意父母的分開,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一個好的生活方式,當然父母也求得了我的諒解,希望我不要因為他們的分開而受到傷害」他告訴我,他的母親是在他大學畢業之後選擇聽取他的意見,突然感覺母愛的偉大,因為愛,選擇去隱忍,也選擇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所以所有的不歡而散,都是有很多緣由的,因為無法解決,所以選擇分開,當然我們作為孩子也不必要只看壞的,因為它的捆綁弄不好是害了兩個人!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好好商量,給孩子最少的傷害,同時也不要帶有情緒,選擇理智的處理問題,也希望所有好的家庭可以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好的婚姻是幸福,差的婚姻才是「墳墓」。

相關焦點

  • 事情都有兩面性,你需要的是換個角度
    毋庸置疑,在這個世界,每個人的一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有糟糕的一面,同樣也有他好的一面,你只有換個角度,才能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文 | 小心育兒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2385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個道理,那就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看待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有「兩面性」,一個在人前十分乖巧的「小仙女」到了人後就變成了一個調皮搗蛋的「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竟如此沒有違和感。
  • 有種「雙胞胎」叫楊威女兒,明明是雙胞胎,卻分開遺傳父母基因
    網友看到夫妻二人發出的照片,紛紛感慨有種"雙胞胎"叫楊威女兒,明明是雙胞胎,卻分開遺傳父母基因。01不是所有的雙胞胎都長得一樣在大家的理解範圍內,雙胞胎的樣子都是一樣的,其實也不是一定的。當然父母可以注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營養問題,讓孩子獲得足夠營養,越長越高。2.影響孩子的五官父母的基因會影響孩子的五官,特別是孩子的單雙眼皮,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父母的基因影響的。孩子的眼睛和鼻子的樣子也是由父母的基因共同決定,只是因為孩子獲得的基因有所不同,最後孩子的長相也不一樣。
  •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 看似失敗 實為成功 李雙林
    畢業在家這兩年,因為相親,父母不斷的貶低自己,說我是廢物,現在感覺自己確實很像寄生蟲。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階段,特別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因為對未來的迷茫,故變得懶惰,無所事事。一旦讓自己找到該做的事情,且喜歡做的事情,當自己開始在實現自我價值時,那麼所有的懶惰都會煙消雲散的。所以,對你來講,要去克服當下的墮落,就要先去尋找你喜歡做的事情,以及能做的事情。
  • 父母離婚,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分開了,而是自己成了多餘人
    也許是如今女子社會地位的提高,人們尤其是年輕一點的人說離婚就離婚,但是,好多家庭已經是育有子女的。孩子怎麼辦?又是如何的心態?可是一言難盡的。小紅在上個星期和丈夫協議離婚了。小紅今年三十多歲,和丈夫結婚八年了,有一個七歲的小女孩,上一年級了。按理說,這應該是已經過了「七年之癢」的家庭,各方面都已穩定下來了,可兩口子說離就離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
  • 遊戲是把雙刃劍,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樹立正確導向
    如今已步入智能華時代,人們已經無法從現實生活中追求到滿足感,於是所有的精神寄託都來自遊戲。遊戲本身的初衷是好的,可以讓大家在工作,生活遇到諸多不順以後,又或許疲憊之餘有一個發洩的舞臺,可是這種發洩也要有刻度,不要過多的把精神寄托在裡面,玩物尚志這個詞彙並不是空穴來風。
  • 允許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請父母嘴下留情!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不斷督促他進步,可一句好話能讓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話卻能讓孩子陷入自卑。「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
  • 滿足孩子一切需求有什麼後果?高層次的父母不會做這種「蠢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父母,屬於溺愛型的父母,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就算是天上的月亮,父母也會想辦法給孩子一個滿意的交代,這不像是養孩子,更像是供養這一個小祖宗。 在父母無底線的縱容和無條件的滿足之下,孩子的要求只會變本加厲,胃口越來越難以滿足。
  • 孩子請記住,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
    難道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嗎?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在抱怨:為什麼孩子那麼不自覺,學習全靠催,一點沒盯住孩子就去玩去了?孩子小沒有自覺性是一個原因,父母做的太多也是一個原因。對孩子管得太細、太嚴,會讓孩子失掉自我規劃的能力,唯唯諾諾,只會跟著父母的意見走。
  • 武漢疫情發生後,我決定再也不分開帶兩個孩子了
    這個假期,與之相伴的情緒有擔憂、悲痛、心疼、牽掛、祝福。這個假期,最辛苦的,是所有在抗疫一線工作的英雄們。最令人心疼的,是這些英雄的家人們。最讓人牽掛的,是所有的患者、疑似患者們。我現在真的很後悔一直將兩個孩子分開帶。」她也有兩個女兒,最近疫情期間,兩個孩子都在一起,可是每天都吵得不可開交,她頭疼得不得了。當初生下小寶後,她一直覺得兩孩子放一起帶不過來,所以就把大寶送到了同城的姥姥姥爺家,自己帶小寶。後來小寶斷奶了,為了公平,就會大小寶輪流請姥姥姥爺帶。
  • 請關註失去父母的孩子!人類學家:這是情感上最困難的經歷
    有研究發現,未解決的悲傷與心臟事件,高血壓,免疫失調甚至癌症之間存在關聯。而年幼時期,失去父母,就屬於「未解決的悲傷」。在情緒方面,美國心理學協會認為:雖然父母去世後,孩子表現出的身體症狀相對一致,但心理影響幾乎是無法預測的,包括憤怒,悲傷,麻木,焦慮,空虛,遺憾和後悔等情緒,這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創傷無法衡量。
  • 孩子優秀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巧用光環效應,孩子出類拔萃
    光環效應的積極作用有哪些1、讓孩子懂得事情的兩面性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兩面性,或許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其中的一方面,很可能會通過這一方面進行其他的聯想,但是這並不是事情的真相。讓孩子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即使所有的人都給予自己讚美,也應該要明白自己是有缺點的,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從而切實改變自己,朝著更遠的目標前進。
  • 情商比同齡人低很多的孩子,一般出自這些家庭,父母要注意避免
    媽媽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兩面性」,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其實像寶媽這樣有疑問的家長有很多。這其實是孩子情商出了問題,孩子還小不懂得怎麼為人處世,面對相處時候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很好的解決,而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主要還是和家庭有關係。那麼比同齡人情商低的孩子一般會出自哪些家庭呢?
  •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地支相衝的危害和好處是什麼?
    由此看來,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就如地支相衝在八字中的作用一樣。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談談地支相衝的問題。關於地支相衝,我認為有一段話可以說明我對它的看法。四柱平和,不燥不冷,且刑衝破害不明顯者,命主的人生一般安逸祥和,順風順水,但總感覺缺少一點激情。而四柱刑衝破害較多者,則人生激越而飛揚,但總感覺太多波折。
  • 豆瓣8.5《誤殺滿天記》:不是所有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良藥」
    或許梅拉只是覺得,她作為母親,因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孩子身邊,內心深處對孩子有所虧欠。但所謂的彌補卻不能只停留在物質方面,用錢去滿足孩子的欲望,只會讓孩子覺得,「我父母無所不能,不管我做出任何事,都有人給我收拾殘局。」曾經,梅拉的確為這個兒子收拾了不少殘局,但有些事情她能做到,有些是不能做到的。
  • 《小王子》所有的大人當初都是孩子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小孩子,所有小孩覺著有趣的玩具,都被大人認定為沒用的垃圾,於是她們拆除小孩的玩具,把它們變成大人世界裡有用的商品。在這個星球上,長大後的小王子成了王子先生,他遺忘了自己的過去,並成為了被商人所利用的工具。在看了小女孩帶來的,關於自己的故事後,他記起了關於自己的一切。再和小女孩一起打碎了玻璃罩,放走了被商人囚禁的所有星星後,小王子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忽視精神需求很多父母,都是忙於工作,為了賺錢,可能都是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的,雖然這也是迫於生活的無奈。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而更多的人,卻是有時間陪伴孩子,卻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只顧自地玩手機。
  • 哪有什麼天生就自律自覺的孩子,不過是父母百鍊成鋼的結果而已!
    文|西紅柿媽媽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那些超級自律的孩子,都會心生羨慕,熟不知所有的孩子,都不可能是天生自覺的。為什麼他們最後自律自強了?其實也是百練成剛的結果,看看這一位寶媽「痛的領悟」,你就能明白了!所以一個好家長,從不指望孩子能自覺,他們會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引導、督促、激勵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節奏,形成自律的習慣。孩子能不能自覺,靠的是父母,而非孩子自己養成:1)父母首先要有超強的毅力,堅持長期監督。
  • 印度「象頭神男孩」走紅,連父母都當神明祭拜,網友:孩子毀了
    到了現在的新時代,人們應該要相信科學,而不是莫須有的神話傳說,男孩長相特殊,並不是什麼"象頭神"轉世,而是不健康的畸形兒。作為父母,應該怎麼防止孩子畸形呢?1、 做好孕前準備父母們在懷孕前,雙方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情況,減小胎兒畸形的風險,儘量避免意外懷孕,對孩子要負責,可以通過科學備孕的方式,來提高胎兒的質量,並且父母雙方在備孕期間應該注意避免做危害身體的事情,要調整好的身體狀況,避免身體的勞累,保證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