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2020-12-08 中國青年報

爆款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結尾處,一聲「姜子牙」,揭示出國漫打造「封神宇宙」的雄心,瞬間引爆觀眾情緒。鑑於前作以破50億元的票房佳績以及良好口碑,《姜子牙》順理成章成為這個國慶檔首部預售票房破億元的國產片。截至記者發稿時,《姜子牙》票房已突破14億元,但網絡評分僅為7.0,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低了不少,而在網上衍生話題發酵熱度上,更是遠遠不及當年「哪吒親友團」的刷屏盛況。

「誇不出口,罵不出聲。」一位網友對《姜子牙》的評論很具代表性。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姜子牙》沒能重現「哪吒」效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部作品在提高國產動畫美學標準的同時,也做了一項更有意義的探索——到底怎樣的「故事新編」能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四年+上千人,極致的畫面質感展現中國美學意境

雖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與《哪吒》其實幾乎同時起步,製作周期長達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製作全陣容名單海報便驗證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懷,讓觀眾倍感期待。名單中列出了參與製作的動畫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行時長。上千人的名單,從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時長,展現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國漫的代際傳承。極致的畫面創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優勢。

《姜子牙》光是場景概念圖就累積了2317張,單個場景平均迭代70餘次,不少場景都運用了二維手繪與三維特效的相互疊加。影片開頭一段國風二維動畫,便先聲奪人。這段借鑑了敦煌壁畫風格的手繪二維片段,交代了九尾狐族與人類大戰的背景,分鏡靈動,場面恢宏。當年,《姜子牙》導演李煒將最初的概念分鏡拿給《大魚海棠》導演張春看時,對方脫口而出:「你這個片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內行看門道,令同行驚嘆的並非只有畫面美感,更是驚人的工作量。區別於一般二維動畫細節處的靜態處理,《姜子牙》中這段二維畫面中每個細節都在運動,無論是被九尾施法蠱惑的人類,還是戰馬、巖石、海浪等自然細節都倍顯生動;為了經得起銀幕「放大鏡」的審視,團隊還採用了超大畫布製作。在這樣的嚴苛標準下,片段中單場景圖層就高達600多個,甚至超越了硬體設備的極限,即便是業內的頂尖高手一天也只能畫一到兩幀,工作量呈幾何倍增長。

角色的設計更是精益求精。影片最終呈現的姜子牙造型,是團隊在最初設計的百餘個版本中精挑細選而出。姜子牙身上那件「羽毛披風」,仔細觀察,其實是由樹葉的經脈編織而成,這也印證了他不殺生的準則;備受觀眾喜愛的「神獸」四不相,則被賦予了當代萌寵的特質。為了打造四不相自然可愛的毛髮質感,團隊放棄了自動生成的毛髮繪製系統,而是選擇了最原始的手繪,光是一個幾秒的酣睡鏡頭,就要耗時三個月調整。隨處體現的傳統文化細節,也裝點著影片的中式美學意境。主創幾乎翻遍《山海經》等古典著作,描摹其中的首飾、紋樣,每一個重要角色的形象設計都有出處。就拿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為例,金仙們乍看造型統一,實則每位頭飾上的花朵都不一樣,而他們頭飾上花朵數量為三,則取自「三花聚頂」一說。不少觀眾還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出了文物青銅面具的影子。

少了點「抓地感」,宏大概念難以深入人心

《姜子牙》趨於中遊的評分與口碑,與其故事的呈現有關。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認同 「舍一人而救蒼生」的理念,違抗師命,放棄封神,並說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這一豪邁宣言。這場個體意識崛起,「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帶著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涉及的命題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終沒能找到類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敘事」切口,導致深刻有餘,感動共鳴不足。

《姜子牙》起始於《封神演義》的結尾,封神大戰後,姜子牙因在斬殺狐妖時動了惻隱之念,讓其逃跑,故而被貶,遭世人唾棄。故事講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尋真相,尋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師傅元始天尊被設定為反派,當年封神大戰正是他與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過削弱人、狐兩方勢力,達到一統三界的目的。這場陰謀讓姜子牙完成了從「封神」到「推翻神」的轉變。只是,這份堅守內心、替天行道的執念,內部情感推動機制較弱,讓觀眾缺乏代入感。反觀《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違抗天命」不僅僅來自於「魔丸」的宿命設定,更來自於他對親情與友情的極度珍視。哪吒是天降「魔丸」更是讓父母、師傅又愛又恨的「熊孩子」,生活敘事的強介入,讓大、小觀眾都能在片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情感的共鳴,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更具情感厚度。而這份理解之共鳴,正是《姜子牙》中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結束後,一出「合家歡」彩蛋卻被不少觀眾譽為最大亮點。片段中,姜子牙用親手製作的精美年夜飯款待前來拜年的哪吒一家,豈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禮儀零分,將整齊的擺盤弄得一團糟,這可急壞了有強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結束後,姜子牙回憶起哪吒嘴角沒有擦乾淨的飯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還特地跑到哪吒家為他擦嘴……短片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強迫症等人格化小細節,再度讓觀眾找到了對照自身生活的樂趣——動畫電影需要深刻的主題,更需要讓觀眾得以攬鏡自照的「心有戚戚焉」。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電影《姜子牙》海報。 ■本報記者 張禎希爆款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結尾處,一聲「姜子牙」,揭示出國漫打造「封神宇宙」的雄心,瞬間引爆觀眾情緒。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為何沒能重現「哪吒」效應?
    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 《姜子牙》最後哪吒「合家歡」彩蛋為何被譽為最大亮點
    這部以當代視角重啟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時四年,匯聚了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心血,在人物設計、視覺呈現上精美考究,讓觀眾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講述上,與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異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卻沒能找到合適的情感向、生活化「落點」,貌似宏大的主題最終沒能激發觀眾的內心共振。倒是正片結束後,一段哪吒全家出場給「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為了全場最佳,而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氣的生活化敘事對觀眾的吸引力。
  • 《姜子牙》預售票房過億:《哪吒》票房奇蹟能否國慶重現?
    據貓眼數據,截至9月29日晚23點20分,動畫電影《姜子牙》預售票房破億,也成為2020國慶檔首部預售過億的影片。此前,《姜子牙》首日預售票房破5000萬,同時拿下國慶檔預售總票房第一、首日預售票房第一,國慶檔想看第一,影史動畫想看第一等稱號。
  • 《姜子牙》正式定檔,作為姊妹篇能與《哪吒》相提並論嗎?
    對於《姜子牙》這部國產動畫電影,相信在今年一月份會有一大批人抱有期待。8個月過去了,電影終於宣布定檔十月一日。但是《姜子牙》的票房能夠和《哪吒》相提並論嗎?《哪吒》的火爆也似乎預示著姜子牙的崛起,畢竟是同樣一家公司的作品。於是,《姜》的上映被團隊美滋滋的提上日程,初次定檔春節上映。
  • 姜子牙:淺析對比《哪吒》優勢,為何姜子牙評風兩極分化嚴重?
    的確是未播先火的一部動漫,《哪吒》之後的一顆彩蛋為《姜子牙》票房超越《哪吒》仿佛鋪開了成功的道路,然而真的能如一些人的意嘛?對於中國動漫來說近幾年出版的動漫絕對算得上國漫崛起之光,然而國漫之路真的可以一帆風順嘛?
  • 《姜子牙》票房破《哪吒》,動畫製作大震撼,為何口碑持續暴跌?
    疫情結束之後,作為電影院復工人們最期待的電影之一,《姜子牙》的首播讓電影院座無虛席,票房取得了很高的成績,甚至打破了國漫《哪吒》的神話,動畫製作令人感到震撼,為何口碑卻持續暴跌?《姜子牙》的上映意味著國漫動畫製作的又一巔峰,讓人身臨其境的音效,再加上每一幀動畫的細心研磨,相信有不少人坐在電影院當中,身上已經不自覺的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 3D動畫《姜子牙》定檔10月1日,票房能超過50億《哪吒》麼
    而今年伴隨各大電影院相繼復工,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續作篇的《姜子牙》,自然成為了動畫電影市場最引人關注的重頭戲。之前也說到,《哪吒》與《姜子牙》同為「神話三部曲」之一。伴隨《哪吒》票房大賣,這種影響力自然也對《姜子牙》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哪吒》與《姜子牙》同為3D動漫電影,無論是打鬥特效,故事背景以乃至要表達的「追求真理」的主題都屬於同一題材。在受眾上,兩部動漫電影的消費觀眾自然也是完全重疊的。既然大家去年看了《哪吒》,今年再看一部《姜子牙》,也是情理之中。
  • 哪吒、大聖、姜子牙會聯動嗎,神話宇宙是不是已經開展
    今年賀歲廣告短片,我想大家都看過了,就是哪吒、大聖、姜子牙之間的聯動。我們再來看一個片段。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哪吒、大聖、姜子牙同框出現了,這是巧合還是什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二點,龍族的秘密上古時期,天下大亂,各種妖獸為禍世間,而天庭為了天下安危,委派龍族鎮壓其他妖族,而龍族為了能躋身天庭,擺脫妖族之身,替天庭一統妖族。可誰想,龍族不僅沒能去到天庭,更是被關押在了龍宮,美其名曰是龍宮,可其實就是個海底監獄。不能脫身。
  • 哪吒大火,「新神話主義」姜子牙為何不火?
    隨著國產動畫快速發展,植根於國人心中的國漫情結順勢爆發,不少帶著獨特中國味道的動漫興起,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憑浩瀚的聲勢更是摘下國內影史票房亞軍。為中國神話體系版圖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其後,《姜子牙》被報以強烈的期待。
  • 彩條屋新作《姜子牙》是否能延續哪吒的票房神話
    在哪吒片尾的彩蛋中,拋出了彩條屋的新作《姜子牙》,可謂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今天,觀眾們萬眾期待的姜子牙終於上映了,他能否接過哪吒手中的大旗,將動畫電影的票房神話延續下去呢?今天由我鷓鴣笑給大家分析分析。我們通過首映數據、畫面、檔期、劇情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其實,這三分鐘的彩蛋展示了姜子牙和哪吒非常鮮活有趣的個性。哪吒一如既往地有個性,調皮搗蛋,把餐桌上美味佳餚攪得稀爛,還留下了一臉飯茬子。姜子牙,好歹是大神一枚,也親自做飯宴請哪吒一家,晚上睡覺時卻惦記著吃完飯沒擦嘴的髒兮兮的哪吒,強迫症人設非常搞笑。
  • 姜子牙止步18億?為何難超越哪吒50億大關?三個原因註定敗局
    令人沒想到的是,僅上映3天,口碑就迅速下降。本來是最被觀眾看好的電影,甚至對它給予厚望,期待它能超過哪吒的50億。現在貓眼所給出《姜子牙》的預計票房,是會停留在18億左右。眾望所歸的《姜子牙》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其實在上映之初就已經註定了。
  • 姜子牙和哪吒什麼關係 姜子牙電影好看嗎什麼時候上映
    姜子牙跟哪吒是什麼關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這兩個人在《封神榜》中是怎麼樣的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姜子牙和哪吒都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元始天尊座下有很多的弟子,其中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也是一個,而姜子牙跟太乙真人是同門師兄弟,所以說哪吒叫姜子牙師叔。
  • 同為封神宇宙,為何《姜子牙》《哪吒》中的申公豹一正一邪
    製作團隊也意識到這一點,賦予了哪吒和姜子牙極具現代感的英雄形象,打破了大眾的固有認知。但在精神內核上,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打破偏見」為主線,講述生而為魔的哪吒被世人誤解,最終逆天改命,敢做自己的故事。而《姜子牙》則是以「堅守初心」為主線,講述姜子牙不願斬殺無辜少女而被貶下凡,找尋自我的故事。
  • 電影《姜子牙》上映即巔峰,觀眾們為何買《哪吒》卻不買它的帳?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千與千尋》…這些動漫電影有的紅極一時有的已經成為了史詩傳奇,而在19年的時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沒有讓觀眾們看過癮,反而勾起了億萬觀眾們的期待:「我大天朝也能建立起以天朝道教仙神體系為基礎的「封神宇宙」,
  • 同樣是申公豹,為何《哪吒》與《姜子牙》的人設會有如此大變化?
    說到《姜子牙》這部作品,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熟悉吧,自從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了之後,直接讓國產動漫一炮而紅,而這部《姜子牙》同為「封神系列」作品更是成為矚目的焦點。雖說這兩部電影的劇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製作和畫風還是非常的相似,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姜子牙》會成為《哪吒》的續作再次大紅大火。很可惜的是隨著《姜子牙》的熱映後,口碑和票房並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不過就算是這樣這部作品還是引起不少觀眾的議論。
  • 翹首以待的《姜子牙》為何撲街了?
    假期沒事,去看了《姜子牙》,期盼而去,失望而歸。作為曾去電影院2刷《哪吒》的國產動畫片忠實粉,看《姜子牙》是因為《哪吒》的彩蛋,而看《姜子牙》後,表示上當了。估計像我這樣心情的不是少數,翹首以待的《姜子牙》為何撲街了?
  • 《姜子牙》從《哪吒》接過來的國漫大旗,好像倒了
    很多人都在期待《姜子牙》能繼續《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的奇蹟,再次扛起國漫崛起的大旗,成功打造封神動漫宇宙。就像大賣50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出現的彩蛋,給觀眾吊足了胃口。《哪吒》電影彩蛋《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雖然都是彩條屋出品,兩個電影也經常聯動
  • 很多人拿《姜子牙》跟《哪吒》對比,這對《姜子牙》不公平
    開場那一段確實驚豔了我一把,如果說《大魚海棠》裡的中國風是靜態美,那《姜子牙》這段則是中國風的動態美,這種東西歐美是搞不出來的,也不同於日漫中的絢麗多彩,這是一種虛無縹緲大氣磅礴的美。這種美是中國傳統審美的繼承,有種在看敦煌壁畫的感覺。如果全片都能做到這個水準,就算劇情是一坨屎我也要吹爆它,然而後面沒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