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一過,各高校就密集地發布2020年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截至5月7日晚7:30分,已經有26所高校公布了強基計劃,它們分別是:
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針對浙江不招生)、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針對浙江不招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針對浙江不招生)、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一、26所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信息匯總
26個強基計劃的招生簡章中最重要的信息匯總如下:
二、2020年強基計劃的總體發展方向
1、選考科目
從以上的26所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匯總表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專業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這幾大類,而選考科目要求則大都傾向於物理,如果是漢語、哲學、歷史類的則偏向於歷史。
2、優惠條件
從目前已發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來看,基本上是沒有一本線的優惠。
其次,即使是有獎牌在手同學,也只能得到入圍優惠的資格,而沒有分數優惠。因此整體上,強基計劃更看重考生的最後高考成績。
3、複試
基本上所有的強基計劃都要進行複試,但是複試的內容各不相同,有的複試只要面試,比如蘭州大學、中南大學等。
體測分數非常看重。比如北北京大學的招生簡章是這樣規定的,體測優秀者,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今年是強基計劃推出的第一年,許多考生和家長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但是,從目前的強基計劃簡章中可以看出,想要再像以前的自主招生那樣,動不動錄取分數降低至一本線的歷史,那可是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強基計劃,也引發了考生和家長對競賽含金量的審視,到底中高一高二階段,花那麼大的精力、財力去競賽,值不值得。
其實我們知道,能夠獲得最後金牌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同學都是陪跑,如果最後陪跑的結果只是三等獎,或者是銀牌、二等獎等,在最後的錄取又沒有優惠,有的甚至是一無所獲。這筆帳教師、考生和家長是不是要重新算一下?
你對這個強基計劃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