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桃江:筍竹專家進山授課 兩百竹農就地「掘金」

2021-01-13 騰訊網

原標題:人民日報客戶端 | 桃江:筍竹專家進山授課 兩百竹農就地「掘金」

「春筍至少可以挖5批,挖了筍芽還會發,3月中旬挖早期筍,清明節左右除了留筍育竹要挖盛期筍,節後還可以挖一陣末期筍……」3月24日,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大慄港鎮劉家村筍用林基地裡,70多歲的老竹農賀建明和10多名竹農正在聽專家「上課」,專家傾囊傳授筍竹培育知識,筍農們頻頻點頭。

賀建明挖了一輩子筍。過去,當地人認為一個筍長一根竹,為了保住竹子的產量,清明節前不挖春筍。然而,隨著運輸成本增加,原竹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只砍竹子效益微乎其微,村民們守著上萬畝的竹山卻過窮日子。

這些年來,桃江縣大力扶持竹筍產業發展,已引進、發展了驚石農業、竹聚緣等一批龍頭企業,全縣筍用林達7萬多畝,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然而,竹筍原材料的供應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2019年,桃江縣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在全縣交通便利,村幹部積極性高等基礎條件好的8個村試點推廣筍用林。劉家村便是其中一個。今年是試點村挖春筍第一年。

農村經濟發展,關鍵在人。在發展壯大竹筍產業前,當地政府決定先轉變竹農們的傳統思想觀念,先培育一批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2019年年底,桃江縣林業局通過多方考察,聘請了福建6名竹筍培育專家,分派到該縣大慄港、三堂街、武潭等6個鄉鎮傳經授業。

3月20日,分派到大慄港鎮的專家正式進駐劉家村。賀建明等竹農自告奮勇率先報名。「過去不懂這麼早就可以挖春筍,老師改變了我們的思想,還教我們如何按照標準有針對性地挖筍培育竹林。」賀建明說,竹農們看到效益就在眼前,參與積極性高。

挖出來的春筍可以分為剝殼筍和帶殼筍,規格在30公分以下的送到驚石農業製作成罐頭筍,粗大的春筍剝殼後可以送到竹聚緣等其他企業加工成筍乾。在基地經過了4天的學習,賀建明上手很快,能夠熟練地將春筍分類整理。

「過去由於竹農們挖的筍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收購價格很低,現在經過老師的科學指點,這幾天收購價格明顯提升。」大慄港鎮負責農業生產的副書記何虎介紹,劉家村平均每天挖筍3000多斤,4天收入已達1萬元,基地到豐產期時,可畝產竹筍達600公斤,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餘元。如今6名專家已全部進駐鄉鎮,全縣已有200多名竹農進山實地跟班學習。

(益陽發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筍竹專家進山授課 兩百竹農搭上掘金「快車」
    「春筍至少可以挖5批,挖了筍芽還會發,3月中旬挖早期筍,清明節左右除了留筍育竹要挖盛期筍,節後還可以挖一陣末期筍……」3月24日,在桃江縣大慄港鎮劉家村筍用林基地裡,70多歲的老竹農賀建明和10多名竹農正在聽專家「上課」,專家傾囊傳授筍竹科學培採知識,筍農們頻頻點頭。
  • 湖南桃江:竹當先 筍為業 節節高升話富民
    中國網6月9日訊 近年來,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竹產業的發展與精準扶貧、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形成了區域特色發展、集群發展和循環發展的產業格局,也成為了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該縣擁有竹林面積115萬畝,南竹面積居全國第三、湖南第一,是湖南省「千億」竹產業核心基地,「桃江竹筍」、「桃江竹涼蓆」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馬跡塘鎮是桃江縣的一個西部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重點打造筍竹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和重點培育筍竹兩用林基地等形式,竹筍產業已成馬跡塘鎮第一支柱產業。」馬跡塘鎮黨委書記戴佳向記者介紹到。
  • 「共舞長江經濟帶 繪就雲嶺新畫卷」綏江縣:以竹綠山 以竹富民
    在中城鎮蓮花山萬畝方竹示範基地,2.36萬畝方竹長勢喜人,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綏江竹海。馬志明 攝「以竹綠山,以竹淨水,以竹興業,以竹富民,綏江縣始終堅持走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路子,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綏江縣委常委、副縣長楊昌俊介紹。
  • 人民日報點讚益陽桃江弄竹郎:竹筍加工富農家
    這個大山裡的弄竹郎,是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馬跡塘鎮益陽侖村村民。2017年,他和父親何建安在村裡辦起了竹筍加工廠,主營復水筍食品。靠著兩家門店、兩家網店,產品銷到了大江南北。   試 水   益陽是湖南有名的竹產區。南來的季風,被雪峰山餘脈阻擋,為這裡帶來豐沛的降水。充足的水源,滋潤著一茬又一茬的春筍。
  • 雙牌竹產業怎麼可持續發展?省林科院專家來幫忙!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趙華茂)6月22日,雙牌縣特邀省林業科學院竹類研究所專家在何家洞鎮舉辦「中國森林認證與竹下經濟技術」培訓班,重點就毛竹豐產林培育技術、毛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竹下食用菌種植技術等進行培訓,50餘名竹農參加培訓。「這樣的培訓非常好。
  • 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大關縣堅持黨建引領,立足「中國筇竹之鄉」特色品牌,念好「山」字經,作好「竹」文章,打好生態牌,通過組織化模式推動發展壯大以筇竹為主的竹產業,貧困山區走出一條「竹」夢前行道路。通過組織化方式加快竹產業發展步伐,縣委主導政府主推,成立竹產業發展中心,組建筇竹研究院,制定了「一縣一品」筇竹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設立西南林業大學董文淵博士專家工作站,以筇竹為主的竹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18年,大關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中國筇竹之鄉」稱號,2019年8月,被列為「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
  • 雪峰聽竹
    進了村子,雨很應景地漸漸小了起來。下了車,沿著青石板路,欣賞著村子邊的竹林,經過細雨的洗滌,格外清綠。很有「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的意境。細細一看,滿山遍野都是竹,有稀有密,那密集的竹叢濃綠陰涼;那稀疏的地方因初筍破天而濃淡交織,錯落有致,不同的顏色層次,構成了不同的景致。難怪古人用「宜煙宜雨又宜風」來形容不論什麼天氣看竹,都有它的韻味。
  • 貴州赤水:綠意十「竹」 生活富「竹」
    詩人鄭板橋愛竹,愛其堅韌。 農學家賈思勰也愛竹,他在《齊民要術》中記載「筍皆四月生,唯巴竹筍,八月生,盡九月。」 貴州人愛竹,是愛其對綠水青山的堅守,對金山銀山的成全。 2019年底,貴州省竹林總面積約470萬畝。
  • 李華良:竹中種酒的奇人
    然而,在鹹寧就有那麼一位不信邪的年輕人,還真的在海拔1200多米的藥姑山楠竹中,成功的種出了清香撲鼻,甘甜透亮的楠竹仙酒,他就是湖北藥姑山生態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良。 竹裡種酒,來自古老的傳說。
  • 「我的脫貧故事」碧江區六龍山鄉:做「竹」文章 助農增收
    碧江區六龍山侗族土家族鄉,全鄉總面積9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8.6%,其中10萬餘畝淡竹林在此地生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竹海資源,也成就了六龍山鄉祖祖輩輩靠山吃山,以竹為生,做好「竹」文章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近日,記者驅車前往六龍山鄉,一探當地群眾依靠「竹」文章增收致富的奧秘。
  • 普通酒灌進竹筒就成了竹筒酒?婁底搗毀一假冒偽劣竹筒酒廠
    普通酒灌進竹筒就成了竹筒酒? 婁底搗毀一假冒偽劣竹筒酒廠,涉案金額超兩百萬元 瀟湘晨報長沙訊 9月17日,婁底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部門赴雙峰縣一舉搗毀一家假劣竹筒酒廠,初查涉案金額超過200萬元,查扣40餘萬元涉嫌假冒廠名、廠址、商標的竹筒酒和臘肉,對兩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春筍季 話竹療
    吃的有春筍( 毛筍、竹筍)、冬筍以及幹制的水筍和扁尖,竹的嫩葉可泡茶,寄生在枯竹根部的隱花菌類竹蓀被稱為「菌中皇后」,竹子經過燒制後自然瀝出的橙黃色透明液體即「竹瀝油」是我國傳統中藥……各類竹製品更是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翠竹林中曲水流觴的文人風雅更是流傳至今。
  • 天地之心 · 竹丨竹韻風骨與歷代竹畫經典賞讀
    其後,因文人們對竹的喜愛之故,不僅吟竹、詠竹、賞竹、玩竹、種竹、食竹,還將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把竹文學化、擬人化,遂漸造就了別具特色、在中國古典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獨樹一幟的中國竹文學。竹韻風骨竹文化的萌芽始於殷商,形成於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
  • 雲中吟系列·勁竹
    按其名曰:方竹、雙竹、柯亭竹、觀音竹、黃金間碧玉、徑尺竹、龍孫竹、四季竹、月竹、十二時竹、鳳尾竹、船竹、弓竹、丹青竹、桃竹、相思竹、湘妃竹、桂竹、文竹、苦竹、甘竹、百葉竹、孤竹等等。名雖多種,但其性一也。《竹譜》云:竹是一族之總名,一形之遍稱也。耐溼耐寒,貫四時而不改柯其葉,其操於松柏等。第雖喜溼惡燥,亦不宜水淹其根,其根之發生,喜向上行。
  • 林鄉物語|芳香之語——竹系列之竹文化
    2.君子之道松常青不老、梅冰清玉潔,而竹是君子的化身,象徵君子之道。「人生貴有胸中竹」,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生長特徵賦予了人格化的精神文化象徵。蘇東坡曾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 修竹有節千竿翠,竟領風騷千百年
    竹為中國畫四君子之一,為歷來文人墨客,丹青大家所鍾愛。所以歌吟頌唱竹的詩文數不勝數。我卻單是偏愛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詩。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他自提自畫的兩首《竹石》。高節清風本來一直以為竹只生活在南方,可是到了北京動物園裡,熊貓館就在竹林裡。
  • 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中國竹產業鏈地圖研究諮詢報告》發布
    我國竹加工業產品涉及筍竹食品、竹漿造紙、竹製品、竹建材、竹提取物品等多個領域上千個品種。我國竹景觀極具特色、竹文化底蘊豐厚,竹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竹產業發展現狀,中商產業研究院特推出《2020年中國竹產業鏈地圖研究諮詢報告》,《報告》從中國竹產業發展政策環境、竹產業發展概況總述、竹精深加工產業鏈地圖和竹文化旅遊市場進行了研究分析,最後預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升,我國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旅遊接待人次不斷增長,極具特色的竹文化旅遊市場前景較好。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喜歡竹子?
    竹,禾草類植物,木質莖,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曖溫帶地區,廣泛生長於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種類繁多。竹有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點,位列"梅蘭竹菊",又與"梅"、"松"並稱"歲寒三友"。竹,人取其幼芽筍為食。筍的英文名"bamboo shoot",其中"shoot"一詞頗為形象,筍的生發極快,不經意間便超拔而上。
  • 彌補損失 嵊州崇仁富竹村發展挖筍「體驗遊」
    體驗挖筍的樂趣嵊州市崇仁鎮富竹村高湖頭自然村是毛筍盛產地,該村採用礱糠覆蓋技術,使原來在清明前後產出的毛筍提前在春節前上市,村民收入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全村人沒賣出一棵毛筍,損失較大。
  • 【尋味益陽】桃江出了個高希舜
    咋看這個題目,益陽、尤其是桃江,幾乎多數人都會發懵:高希舜,何許人也桃江出了個高希舜,但多數桃江人不知道有高希舜!這裡,還是先用益陽縣誌的人物介紹作簡介吧。 高希舜(1895—1982),字愛林,別號一峰山人, 湖南益陽(今桃江縣)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中國畫、美術教育。17歲入長沙第一師範,與毛澤東同班,後於北平國立藝專畢業。得陳師曾、王夢白等人器重,及畢業,成績居第一,名動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