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日報客戶端 | 桃江:筍竹專家進山授課 兩百竹農就地「掘金」
「春筍至少可以挖5批,挖了筍芽還會發,3月中旬挖早期筍,清明節左右除了留筍育竹要挖盛期筍,節後還可以挖一陣末期筍……」3月24日,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大慄港鎮劉家村筍用林基地裡,70多歲的老竹農賀建明和10多名竹農正在聽專家「上課」,專家傾囊傳授筍竹培育知識,筍農們頻頻點頭。
賀建明挖了一輩子筍。過去,當地人認為一個筍長一根竹,為了保住竹子的產量,清明節前不挖春筍。然而,隨著運輸成本增加,原竹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只砍竹子效益微乎其微,村民們守著上萬畝的竹山卻過窮日子。
這些年來,桃江縣大力扶持竹筍產業發展,已引進、發展了驚石農業、竹聚緣等一批龍頭企業,全縣筍用林達7萬多畝,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然而,竹筍原材料的供應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2019年,桃江縣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在全縣交通便利,村幹部積極性高等基礎條件好的8個村試點推廣筍用林。劉家村便是其中一個。今年是試點村挖春筍第一年。
農村經濟發展,關鍵在人。在發展壯大竹筍產業前,當地政府決定先轉變竹農們的傳統思想觀念,先培育一批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2019年年底,桃江縣林業局通過多方考察,聘請了福建6名竹筍培育專家,分派到該縣大慄港、三堂街、武潭等6個鄉鎮傳經授業。
3月20日,分派到大慄港鎮的專家正式進駐劉家村。賀建明等竹農自告奮勇率先報名。「過去不懂這麼早就可以挖春筍,老師改變了我們的思想,還教我們如何按照標準有針對性地挖筍培育竹林。」賀建明說,竹農們看到效益就在眼前,參與積極性高。
挖出來的春筍可以分為剝殼筍和帶殼筍,規格在30公分以下的送到驚石農業製作成罐頭筍,粗大的春筍剝殼後可以送到竹聚緣等其他企業加工成筍乾。在基地經過了4天的學習,賀建明上手很快,能夠熟練地將春筍分類整理。
「過去由於竹農們挖的筍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收購價格很低,現在經過老師的科學指點,這幾天收購價格明顯提升。」大慄港鎮負責農業生產的副書記何虎介紹,劉家村平均每天挖筍3000多斤,4天收入已達1萬元,基地到豐產期時,可畝產竹筍達600公斤,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餘元。如今6名專家已全部進駐鄉鎮,全縣已有200多名竹農進山實地跟班學習。
(益陽發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