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在匆忙的步履間與直腸息肉結緣。直腸出現息肉,不僅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息肉發生癌變的話,帶來的威脅就會越來越大。直腸息肉:是直腸良性腫瘤的一種,是直腸內有黏膜覆蓋的腫物,呈小的結節狀黏膜隆起或為大的帶蒂的腫物,一般為單個,少數為多個,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腸或累及結腸者謂之息肉病。
一、臨床表現
直腸息肉其臨床表現多無症狀,多數在體檢時發現。若息肉較大,經常受到糞便摩擦,可使其黏膜糜爛,糞內有血液和粘液。常見症狀為血色鮮紅,血量不多,混有粘液,血多在糞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貧血,息肉較大時,也可出現裡急後重、便秘、肛門流出較多分泌物等症狀。
二、危害
1、易癌:許多單發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視,很有可能向多發性息肉轉變,而多發性息肉癌的機率極高;
2、腸套疊:有時較大息肉還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而出現腹痛;
3、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的關係牽拉腸黏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病人排便動作牽拉及腸蠕動刺激,可使蒂基周圍的黏膜層鬆弛,可並發直腸脫垂。
三、檢查
直腸息肉和正常的疾病一樣越早治療越好,否則病情加重,那麼直腸息肉在醫院要做哪些檢查呢?一般直腸息肉要做三種檢查,分別是:
1、直腸指檢:它的症狀為:直腸中、下段的息肉,直腸息肉用手指檢測可觸及柔軟、光滑、活動的結節。患者有70%的直腸指診可觸及質軟如豆粒大小的圓形腫物,能活動,無壓痛。並且直腸息肉的位置較高或較小的息肉,直腸指診不易發現,需做其它輔助檢查;
2、電子肛腸鏡檢:更加精確的診斷,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腺瘤性息肉呈圓形,表面黏膜淡紅且有光澤。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形似菜花,軟如海綿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長色紅;
3、若發現多個息肉時,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排除多發息肉及結腸息肉病。凡是無蒂、基層寬廣的息肉,應視為癌前病變,要及早做病理切片檢查。是一種痛苦比較小的一種檢查。直腸息肉常長於直腸下端後壁(約佔70%),單發者為90%,多數帶蒂,蒂長2-5cm為等,可移動。無蒂息肉約點10%,一般較少。直腸息肉要做什麼檢查?乳頭狀息肉常為單發,少數為多發,基層寬、無蒂或短蒂,表面有細長絨樣突起,易惡變。纖維內鏡配有標準型活鉗取樣器械,有助於發現結腸內的早期病變。
四、治療
1.電灼切除
息肉位置較高,無法自肛門切除者,通過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顯露息肉,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蒂部電灼切除。廣基息肉電灼不安全。
2.經肛門切除
適用於直腸下段息肉。在骶麻下進行,擴張肛門後,用組織鉗將息肉拉出,對帶蒂的良性息肉,結紮蒂部,切除息肉;對廣基息肉,應切除包括息肉四周的部分黏膜,縫合創面;若屬絨毛狀腺瘤,切線距肉眼所見腺瘤緣不少於1cm。
3.肛門鏡下顯微手術切除
適用於直腸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腸癌的局部切除術。麻醉後,經肛插入顯微手術用肛門鏡,通過電視屏幕,放大手術野,鏡下切除息肉。與電灼切除相比較,優點是切除後創面可以縫合,避免了術後出血、穿孔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