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表現的一種,在已婚婦女中比較多見。由於慢性炎症長期刺激,使宮頸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宮有排除異物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宮頸息肉分為兩種,一種來源於宮頸黏膜的息肉,另有一種來自宮頸陰道部分的息肉。息肉可單發或多發,大小不等,直徑多在1cm以下,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一定的臨床症狀,較小的息肉可無任何症狀,只是在婦科檢查時被發現。宮頸息肉有惡變的可能性,一經確診應行息肉摘除術,標本送病理檢查。
一般認為是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引起。長期的炎症刺激,促使宮頸黏膜過度增生,加上子宮有排除異物的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宮頸息肉易被忽略。因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顯症狀,或僅有較輕微的症狀而被患者忽略。
多數宮頸息肉是在婦科檢查時才發現的。檢查可見宮頸外口突出腫物,可呈舌狀或球形,一般質軟,表面充血,可伴有分泌物增多,可有接觸性出血。息肉的根部大多附著在宮頸管內或宮頸的外口,直徑多在1釐米以下,單個或多個。也有較大者,直徑可達數釐米,有蒂,隨著生長而突出於宮頸口外。息肉小的,則仍留在宮頸管,僅微現於宮頸口。
可行息肉摘除術或電切術。用血管鉗夾住息肉蒂部,向一個方向旋轉,予以擰除。小息肉用血管鉗即可鉗除,稍加壓迫止血,或在頸口處塞以紗布一塊,24小時取出。息肉較大,蒂較粗者,摘除後基底斷端可用燒灼止血。如為多發性,可稍擴張頸管後,徹底搔刮之,同時作診斷性刮宮。
由於息肉易於復發,摘掉後還可再長,因此應定期複查,並應積極治療陰道炎。不應忽略的是應定期作宮頸刮片檢查,以除外惡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