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這個代號對於中國核事業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每每回憶起中國核工業篳路藍縷啟山林的創業徵程,大家便說,去四0四看看吧;說起薪火相傳而又歷久彌新的核工業精神,也總會說,去四0四看看吧。四0四坐落於嘉峪關以西的蒼茫戈壁之中,是一個傳說在地圖上找不到的神秘小城。人們習慣稱她為「中國核城」,這裡建成過中國第一個軍用生產堆,見證了「兩彈」核心部件研製成功的傳奇,刻下了老一輩核工業人艱苦卓絕的奮鬥烙印。
如今,這裡是中國建設最早、體系最完整、規模最大、政企合一的核工業綜合性科研生產基地。這個企業,便是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一甲子的榮光背後寫不盡四0四人的奉獻與犧牲,一代代人行勝於言的堅守是對「戈壁灘上紮下根,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誓言最真實生動的寫照。四0四是核工業人床前的明月光、心裡的硃砂痣。走近中國核城,便仿佛站在了往昔與當下的交匯點上,去探問核工業的歷史與未來。
生產篇:老城新象
核城周圍依然是茫茫的戈壁荒灘,一叢叢駱駝草依然頑強地生長。老核城依然是四0四的生產區,與老照片中創業之初的百業待興相比,如今的廠區綠樹如蔭、樓房林立,多了幾分歲月靜好的景象,不變的是奮鬥於茲的四0四人,依然如駱駝草那般執著勇敢地堅持著對核鑄強國夢的追尋。
新時代的四0四堅持科技創新、安全持續發展,鈾轉化是核工業全產業鏈中較為重要的環節。「我們堅持做好技術儲備工作,隨時準備好支持相關工程的跨越式發展需要。」四0四建有中國第一代最大的鈾轉化生產設施,掌握著鈾純化、鈾轉化全過程生產技術,如今已基本形成了萬噸級鈾純化轉化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鈾純化轉化技術體系已經形成。」四0四第一分公司總工程師魏剛語氣堅定而充滿期待。把握時代的發展機遇,四0四不僅在核燃料供應鏈中站穩了腳跟,更提高了中國核燃料生產能力,滿足了國家核電發展的需要,為核電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推進鈾純化轉化項目建設的同時,四0四還形成了材料科研生產及儲備能力;建起了我國唯一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中間試驗廠,打通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工藝流程;具備了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治理能力。十多年來,一個多元化的「4+X」創新發展格局正在不斷形成。
2016年,四0四迎來了第三次創新創業的發展時期,提出了「科研帶動生產」的發展理念,注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目前,四0四正在積極籌備搭建四0四國家實驗室,計劃依託四0四提供公共設施運行和後勤保障服務,布局整個核工業領域,對標橡樹嶺、阿貢等國家實驗室,打造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引領作用的核科技創新研發平臺。一幅「百年四0四」的藍圖正徐徐繪就。
生活篇:新城往事
秧歌鑼鼓,紅綢彩帶,外景廣場,內景人家。這是2007年2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報導核城居民搬入新城過大年的畫面。2006年8月啟動搬遷,2007年春節前夕,近6000戶職工搬進了新家。他們第一次離開了工作生活40多年的戈壁灘,在城市裡過春節。
大道主路,縱貫東西,樓林立成片,園七彩繽紛。這是今日走在四0四嘉峪關生活區中映入眼帘的圖景。碧波園、蘭澤園、楓林園、青禾園、金橘園、豐麥園、紫竹園……樓名詩意,屋舍儼然。有數字說,樓200多棟,地124萬平方米,居民20000多人。這是中國核城大搬遷交上的喜人答卷。
新城建設與搬遷工作自2003年啟動,按照「209」號文件的要求,主輔分離生活區搬遷。當年搬遷新址曾有兩個選項——嘉峪關還是酒泉。全體員工投票表決搬去哪兒,嘉峪關得票超過三分之二,於是來到了現在的新核城。從核工業創業時期建城的「先生產後生活」,到新時期遷城的生產生活區分離;從「與附近居民保持足夠距離」,到融入市井人家的零距離。搬遷改善了長期工作在戈壁灘上的核工業建設者的生活條件,也為核城作為新型核戰略基地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搬遷圓了兩代核城人走出去看看的夢想。」四0四第三分公司的一線職工李丙軍今年50歲、在核城生活了50年。半個多世紀,這座城市因「核」而輝煌,因「核」而隱秘。回憶起俱樂部、核城公園等老核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核城人的眼裡會閃出光芒。李丙軍無比激動而認真地告訴記者「核城加工廠做的汽水特別好喝!」「現在那裡已經變成綠地了。」
回憶,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搬入嘉峪關生活區後,在廠區工作的四0四人每天要乘坐火車專列上下班。視線沿著鐵軌向廠區深處飄散開去,心中仿佛聽見激昂渾厚的四0四司歌迴響。「茫茫的戈壁灘是我的本色,站在這大漠上,我聽大風歌,拓荒的足跡走進共和國的史冊,我對太陽說,我愛祖國,祖國需要我……」昔日的核城人肩負國家使命,隱居於那片「地圖上找不到的404」;如今,新一代核城人堅守在這片他們所深愛的土地上,續寫著興核強國、建設「百年四0四」的恢弘篇章。
【責任編輯:家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