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香菜不是在挑食!這完全是爸爸媽媽的「錯」

2020-12-14 芽芽yoo輔食

說起香菜,那真是愛的人愛死,不喜歡的人連味道都聞不了。

當然,芽媽屬於愛得要死的那一類,不管是吃火鍋、麻辣燙,必然要舀一大碗香菜打底,否則索然無味。

而芽爸就截然相反,對香菜敬而遠之,要是不小心吃進去一點,必定眉頭緊皺,哇啦一聲吐出來。

芽芽沒出生時,我倆還打賭娃到底隨誰,事實證明芽芽隨我愛吃香菜,讓老母親格外欣慰。

喜不喜歡吃香菜,是刻在基因裡的。

換句話說,娃在你肚子裡的時候,就註定他對香菜的喜惡了。

有些媽媽覺得孩子挑食不愛吃香菜,要培養孩子多吃才好,實際上這種行為從生理和心理上都違背了孩子的意願。

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天生討厭香菜的人是由基因和遺傳導致的,在這些人的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叫OR6A2的基因,和嗅覺有關,這種嗅覺基因能使人們很容易聞到香菜裡有股「臭蟲味兒」。還有研究發現: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嗅覺和味覺對香菜是最敏感的,討厭香菜的比例居然高達21%。

也就是說,身邊每5個人就有一個不喜歡吃香菜,比例相當之高。

不過,為什麼有人會迷戀香菜的味道呢?是因為氣味?還是因為其他的?

香菜學名芫荽,營養十分豐富,水分含量很高,可達90%;香菜內含維生素c,其含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

香菜的嫩莖和鮮葉有種特殊的香味,這是因為香菜中含有大量揮發性成分,主要是含有一些醛類和醇類物質,如「反式-2-癸烯醛」

有研究表明,香菜中的這些揮發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抑菌性,例如對黑麴黴素、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較強

這也許可以認為常使用香菜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抵抗某些細菌感染的能力。

但也正是因為這類物質的存在,導致了愛吃香菜和討厭香菜的人群兩極分化嚴重。

寶寶如果不愛吃香菜,媽媽們也怪不了他們,畢竟這是天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香菜經常作為調味品出現。

燉湯、炒菜、火鍋的時候加一點香菜,不僅能讓菜餚顏色靚麗,還能從一定程度上去除某些腥羶食材的味道,增添風味

而像芽媽這樣的極端愛好者,還會用香菜做餃子餡來吃。

一、吃香菜會變黑嗎?

都說香菜具有感光性,吃多了皮膚容易變黑,真的是這樣嗎?

香菜吃得太多的確會增加對紫外線的敏感性,尤其是在紫外線較為強烈的春天,容易誘發光敏性皮膚疾病。

所以,香菜愛好者們也要挑好時間再吃香菜,儘量不要在吃了香菜後出門,以免引發光敏性皮炎。

二、吃香菜,易多汗

香菜內含揮髮油成分,如果吃多了,這種特殊的香味會刺激大汗腺的分泌,出汗增多,那隨之而來的味道也就增加

尤其是對於本身就有腋下多汗症的人群來說,吃香菜時就更要再三考慮了,畢竟這股味道可是戴口罩都遮不掉的哦~

其實,香菜只是調味蔬菜的一種。蔥、姜、蒜、花椒等等都調味料都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存在。

它們可以去腥除羶,還能增添食材的口味,讓菜餚更加美味、味道豐富。

寶寶如果不愛吃,媽媽們不必強求,如果愛吃,也要稍微克制一點,畢竟寶寶不適合吃味道過重的食物。

相關焦點

  • 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掌握這4個方法就夠了
    其實,媽媽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舉動,關鍵不在於怕孩子餓著(餓了就吃,這是人的本能),而是害怕孩子因為挑食營養不良了。孩子挑食,確實會導致一定的後果:營養失衡。孩子挑食會造成營養失衡,從而影響到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甚至會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孩子體弱多病。
  • 孩子的顏值,是由媽媽決定?還是爸爸決定?這篇文章統統告訴你
    很多寶爸寶媽對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十分期待,不僅好奇孩子的性別,更加好奇的是孩子的長相。希望孩子能遺傳到自己的外貌上的優點,避免外貌的各種"硬傷",那麼孩子的顏值是由爸爸決定,還是媽媽決定呢?孩子幾乎沒有遺傳到媽媽的美貌,扎心了萱萱是一個十分好看的寶媽,她不僅皮膚白質,而且五官也長得特別好看,上學時期可以說是女神般級別的存在。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很好看的,可是好像不是這樣。萱萱發現孩子幾乎沒遺傳到自己的長相優點,隨了長相比較普通的爸爸。孩子單眼皮,皮膚偏黑,眼睛不大,萱萱一直在感嘆孩子爸爸強大的基因。
  • 家長的這幾種錯誤做法,會讓孩子越來越挑食!
    骨骼發育不健康、貧血、智力發育受限、視力不良等情況也跟挑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寶寶的行為和學習,都在挑食的影響表裡。挑食這場大仗,可真不是鬧著玩的。追著餵飯不知道你是否熟悉這樣的場景。媽媽花式追飯,寶寶花式躲避。
  • 這3種性格的媽媽,正在一點一點親手「毀掉」孩子
    「慈母多敗兒」是我們從古時候就遺留下來的家庭教育的教訓,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真理,認為教育孩子必須得讓孩子感覺到痛,孩子才會願意聽話。但是,當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才意識到,打罵孩子或許也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那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 王一博香菜被搶上熱搜,吃不吃香菜居然是基因的鍋?
    網友:連男朋友吃香菜都不允許的我,竟然默默接受了他們喜歡吃香菜的事實,真愛無疑。生活中,你肯定也會遇到特別愛吃香菜和不吃香菜的兩類人,雙方面對彼此的習慣難以理解。愛吃的人:天啊,這麼好吃的東西你不吃??
  • 書單|這6本書,讓孩子告別「挑食」,愛上吃飯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遇到過孩子挑三揀四,不吃飯的時候,有時候做了一桌菜,孩子一句話:不好吃,說不吃就不吃。作為老母親,聽到這句話是不是火冒三丈啊!因為我也時常碰見這種情況,真的是感同身受啊!今天推薦6本,我給孩子讀過的繪本,讓孩子告別「挑食」,愛上吃飯,分享給大家,希望讀完這些繪本能讓孩子真正地喜歡吃飯。
  • 爸爸的性格影響孩子,也決定著孩子的未來,這些性格爸爸有嗎
    但現在的家庭,夫妻都承擔起賺錢養家的責任,同樣男主外也不應該成為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的理由。 同樣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講數量也要講質量,如果是這四種性格的爸爸,那還不如不教,孩子將來前途堪憂。
  •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孩子的這句話讓爸媽落淚!
    沒想到兒子見到爸媽,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只不過,有一段話引起了網友們的極度不適: 「希望大家原諒他吧,他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何必為難他?你們實在氣,就叫警察把我們抓了。」 不久前,只是因為媽媽帶著自己上錯了地鐵,女兒便在大庭廣眾之下抬腳踹自己的母親。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戾氣之重,好像跟媽媽有深仇大恨似的。
  • 才知道世界上有兩類人:吃香菜的和不吃的
    >醃香菜看到這青翠欲滴的樣子,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原來她不能吃香菜!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不吃香菜的人……這才是香菜上熱搜的原因!不僅汪老,一般人孩提時代都不喜吃香菜,但很多人就像他,「一咬牙吃了」,以後也就吃了。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這個世界上,不講武德的大人真的多了去了。就拿「逗孩子」這件事來說,大人們問孩子的一些問題簡直是自帶「坑娃」屬性。相信沒幾個人童年沒被人問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吧?這可謂是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之後深刻毀童年的問題之一。
  • 家裡是媽媽當家還是爸爸當家,孩子長大後,這幾點差別很大
    文|文兒孩子在上學以前,成長發育受家庭的影響最大。即便是上學以後也有一半的時間,是和家庭聯繫在一起的。在一個家庭裡,是媽媽當家還是爸爸當家,家庭環境是不一樣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庭環境初步幫孩子建立了對男女關係的認知。
  • 帶孩子回農村看老人,回程路上媽媽發條朋友圈,爸爸讓其回去道歉
    人類是有欲望的,尤其是女人,幾乎沒有一個女人不愛美麗,但總是有很多人總是通過外界事物來裝扮自己,以此來吸引別人的眼球,以達到自己愛慕虛榮的心。小紅今年8歲,和爸爸媽媽一直住在城裡,她的爺爺奶奶一直住在鄉下農村。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去看看親人們。但小紅的媽媽一直不喜歡農村,感覺農村又髒又亂,好像降低了自己的品味,別人會看不起自己一樣。
  • 我聽過最大的謊言,就是「你吃,媽媽(爸爸)不喜歡吃」
    有什麼好吃的,家長總是會把它讓給孩子。「多吃點」「爸爸媽媽不喜歡吃」這些更是他們經常說的話。他們真的不喜歡吃嗎?他們也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鐘愛,他們不過是長大了的小孩子,他們做了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 熊爸爸偷拿媽媽口紅,給孩子塗指甲,這是簡直是在作死的節奏呀
    平日裡,大家都說爸爸帶孩子一點也不靠譜,有一位熊爸爸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花樣作死!這位爸爸跟女兒的感情特別好,兩個人平時也不分你我,經常一起玩耍打成一片。不過,最近爸爸突發奇想,女孩子畢竟都是愛美的,何不給女兒塗一個漂漂亮亮的指甲呢?
  • 常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孩子的好脾氣被你「挾持」了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歡迎轉載)不只孩子出生後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的事情會被父母們計較,就連孩子會走路會說話之後都不能避免被各種人詢問到底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更有許多人在聽到孩子說「都喜歡」的時候也非要讓孩子選出一個更喜歡的人。
  • 爸爸缺位,孩子的心理營養出現哪些缺失,「媽媽是超人」一目了然
    在《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中,不止一位媽媽表示孩子的爸爸什麼都不管,把責任推卸給我們。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明星和我們普通的爸爸媽媽一樣,也面臨著父母缺位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式的家庭教育都是爸爸負責出門上班賺錢,然後媽媽負責打掃衛生,在家帶孩子。很多爸爸早出晚歸,有時候工作忙,甚至一周都看不到孩子一次。
  • 高中的孩子不好好學習,需要爸爸媽媽科學管理
    悠淑:您好老師您好,這幾天都在看您的文章,我孩子在初中時候我也發過信給您,在您這兒學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知識。現在孩子高一了,狀況很不好,老師說他上課不用心聽課,作業按時完不成。他說自己喜歡文科,文理分科時要讀文科,可文科又不願意去讀。這次期中考考的很差,8門才考530分,總的滿分是840分的。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父母一直忙忙碌碌,可是,孩子只想說: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忙碌,是每個「打工人」的常態,對已經是父母的人而言,這是他們的標籤,無時無刻不在圍著工作轉。當然,這是無奈之舉,背著生活這個碩大的包袱,速度稍微慢一點,都會被生活嗤之以鼻。
  • 小學生作文《詩一首》火了,媽媽美貌似花朵,爸爸醜陋似泥土
    文章中,孩子覺得媽媽特別漂亮,所以是鮮花。而爸爸就比較醜陋,只能當泥巴。他還開始分析了爸媽的感情,認為媽媽之所以會跟爸爸在一起,不過是因為鮮花必須長在泥巴上。這種文章哪怕是老師看了,也只能捧腹大笑之後,寫一個感嘆號在評語上。
  • 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兒子狠狠回懟:「這些事就得你們女的幹,你看爸爸都去休息了。」閨蜜一下子臉就黑了。家庭中,最容易讓男孩產生偏差認知的就是:媽媽連軸轉,爸爸兒子什麼都不幹。她困惑不已,還把罵孩子的話外放給群裡寶媽們聽:「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兒子!豬腦子!」「說過多少次!這道題目怎麼還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