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菜,那真是愛的人愛死,不喜歡的人連味道都聞不了。
當然,芽媽屬於愛得要死的那一類,不管是吃火鍋、麻辣燙,必然要舀一大碗香菜打底,否則索然無味。
而芽爸就截然相反,對香菜敬而遠之,要是不小心吃進去一點,必定眉頭緊皺,哇啦一聲吐出來。
芽芽沒出生時,我倆還打賭娃到底隨誰,事實證明芽芽隨我愛吃香菜,讓老母親格外欣慰。
喜不喜歡吃香菜,是刻在基因裡的。
換句話說,娃在你肚子裡的時候,就註定他對香菜的喜惡了。
有些媽媽覺得孩子挑食不愛吃香菜,要培養孩子多吃才好,實際上這種行為從生理和心理上都違背了孩子的意願。
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天生討厭香菜的人是由基因和遺傳導致的,在這些人的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叫OR6A2的基因,和嗅覺有關,這種嗅覺基因能使人們很容易聞到香菜裡有股「臭蟲味兒」。還有研究發現: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嗅覺和味覺對香菜是最敏感的,討厭香菜的比例居然高達21%。
也就是說,身邊每5個人就有一個不喜歡吃香菜,比例相當之高。
不過,為什麼有人會迷戀香菜的味道呢?是因為氣味?還是因為其他的?
香菜學名芫荽,營養十分豐富,水分含量很高,可達90%;香菜內含維生素c,其含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
香菜的嫩莖和鮮葉有種特殊的香味,這是因為香菜中含有大量揮發性成分,主要是含有一些醛類和醇類物質,如「反式-2-癸烯醛」。
有研究表明,香菜中的這些揮發性物質具有一定的抑菌性,例如對黑麴黴素、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較強。
這也許可以認為常使用香菜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抵抗某些細菌感染的能力。
但也正是因為這類物質的存在,導致了愛吃香菜和討厭香菜的人群兩極分化嚴重。
寶寶如果不愛吃香菜,媽媽們也怪不了他們,畢竟這是天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香菜經常作為調味品出現。
燉湯、炒菜、火鍋的時候加一點香菜,不僅能讓菜餚顏色靚麗,還能從一定程度上去除某些腥羶食材的味道,增添風味。
而像芽媽這樣的極端愛好者,還會用香菜做餃子餡來吃。
一、吃香菜會變黑嗎?
都說香菜具有感光性,吃多了皮膚容易變黑,真的是這樣嗎?
香菜吃得太多的確會增加對紫外線的敏感性,尤其是在紫外線較為強烈的春天,容易誘發光敏性皮膚疾病。
所以,香菜愛好者們也要挑好時間再吃香菜,儘量不要在吃了香菜後出門,以免引發光敏性皮炎。
二、吃香菜,易多汗
香菜內含揮髮油成分,如果吃多了,這種特殊的香味會刺激大汗腺的分泌,出汗增多,那隨之而來的味道也就增加。
尤其是對於本身就有腋下多汗症的人群來說,吃香菜時就更要再三考慮了,畢竟這股味道可是戴口罩都遮不掉的哦~
其實,香菜只是調味蔬菜的一種。蔥、姜、蒜、花椒等等都調味料都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存在。
它們可以去腥除羶,還能增添食材的口味,讓菜餚更加美味、味道豐富。
寶寶如果不愛吃,媽媽們不必強求,如果愛吃,也要稍微克制一點,畢竟寶寶不適合吃味道過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