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癱在沙發上刷到了德國「金方向盤」獎項的消息,對於一名汽車從業者來說,這個獎項雖說不能稱為XX奧斯卡,但在業內含金量夠足,38年來,每一期都由車迷發起投票,再經過各國專家評審,從而得出最佳車型,所以歷年折冠的選手絕無水貨,無論性能、顏值還是設計,都是當年一頂一的存在。
今年的「金方向盤獎」也如期而至,將它攬入懷中的則是今年的電動新貴——極星2,而同時期的「德國年度豪華車」,也一併被它斬獲。
這個前身作為沃爾沃的御用改裝品牌,如同AMG於奔馳,M-Power於寶馬,polestar在高性能部落也是享有盛名。而此次的極星,則是吉利和沃爾沃polestar合作,獨立出來的電氣化性能部門。
出道未久就攬下兩項重磅大獎,這不由得讓人生疑,如今神仙打架的車壇,相較於燃油車欠缺一些靈魂的電動車,為何就得到了如此認可?
恰好,幾天後公司就到了一輛極星2試駕車,帶著之前的疑問,我開啟了與它為期4天的相處,期間我將和它體驗城市、高速道路,以及測試它的真實續航,看看它的實力到底如何。
極簡
隨著板車到來,極星2被緩緩放下,伴隨著深秋晨光,肉眼所見下的極星2給了我足夠的新鮮感。車身上下沒有過於繁冗的曲線,基本上都是以直線、折角,幾何圖形構建起了刀劈斧鑿的雕塑般外觀。
作為家族高端支線,極星2對於雷神之錘和維京戰斧的元素依舊保留了下來,只是呈現出來的效果更加利落明快。
尤其是尾部的設計,看似寥寥幾根線條,貫穿式的尾燈在當今來說也並非新奇,但是在光線的映射下,向內凹的折角能呈現出不俗的視覺效果;而向外擴張的後輪拱也帶來了寬體觀感,多種元素疊加一起,不光辨識度極高,健美般壯碩的尾部也頗具美感。
全車上下幾乎沒有鍍鉻的存在,就連眾多廠家煞費苦心想展現的車標,在極星2上卻成了與車身同色。
行業內首創的無邊框後視鏡,整體面積減小,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駕駛者觀察後方的視野,實用性和設計感,在它身上完美共存。
和線下面基,網戀奔現後,結局都是以「見光死」而告終的狗血事跡不一樣,極星2從屏幕到現實,往後的每一秒都耐人尋味,當然這也不是說其他車型就不好,只是這種極簡和淡雅的設計,在設計趨於同質化的今天,更能抓住人心。
極雅
簡約的內飾同樣不好把控,稍不注意就會變成簡陋。這樣的案例,部分車型已經演繹出了教科書般的失敗,而極星2的內飾,完全可以作為正面教材。
源自斯堪地那維亞風格,將現代主義思想和傳統現代文化相融合,不光強調設計中的人情味,同時也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塑料、布藝、實木和金屬組成的中控,各種材質上的紋路肌理也都相當考究,中控上雖說沒有一塊真皮植入,但是整體的層次感飽滿。不是德國工業性冷淡風的疏遠,也並非古典豪華所帶來的奢靡,極星2的內飾給我的感覺是溫馨和自然,坐進車內,如同歸家般親切。
全液晶儀表和大尺寸觸控屏,對於現在的車型來說不算新奇,但是能打造出優良的交互系統,正式當下大多數車型缺乏的,極星2的中控界面設計得相當直觀,車輛信息和常用設置都在一層菜單上顯現,Andriod Automotive OS 的加入,操作起來相當簡便,同時車機系統還有科大訊飛、高德地圖和華為提供的應用市場,整體功能異常強大,智能化程度遙遙領先。
車內的精緻感也耐人尋味。檔把的輪廓雖說和領克車型如出一轍,但是鏤空的造型確實少見,同時啟動後中央還會有極星LOGO亮起,而這個LOGO也會被投映在玻璃天幕上,車內車外都可看見。
極星2在常規車型上,座椅採用的是潛水服材質,防水易清洗是其賣點所在,不過這次的試駕車,則是配備了大麥色的NAPPA真皮打孔座椅,淺色系不光有助於升華車內的居家氛圍,同時舒適感也是上佳。配有的座椅通風功能,對於深圳這種地域來說太實用不過。但是要享有這套座椅,則是需要花費5W元選裝。
當夜幕降臨,車內的氛圍燈亮起,暖色燈光映照出木紋橫切的肌理,這裡沒有64色可變的氛圍燈將乘客環抱,相較於那些力爭把車廂打造成夜店現場的選手,極星想給予用戶的,則是一份北歐淡雅的居家氛圍。
所以晚上開它回家,停好過後我也要在車內多呆幾分鐘,環繞在車廂四周,隱藏在織物絨布下的13個哈曼卡頓喇叭帶來的震撼音效,配合上舒適的座椅和愜意的氛圍,這一切足以讓人為它停留。
極趣
外觀內飾叫人挑不出毛病,但這次的試駕車讓人失望的是,居然沒有配備高性能運動套件,雖說也要花4.2W元選裝,但是四根Öhlins 雙流閥減震器、前輪Brembo剎車卡鉗、20寸 Y型4輻黑色拋光鍛造鋁合金輪轂,同時內外還有金色安全帶和金色車輪氣門蓋點綴,先不說能為性能做出多大貢獻,有它們的加入,極星2的顏值肯定要再上一層,其次花4.2W能買到這一大堆硬貨,相比5W塊錢選裝的真皮座椅,我覺得這堆高性能套裝簡直叫成本價放送。
就算沒有性能包加持,極星2貌似對自己也很有信心,車門板下那一塊銘牌,標註出了300kW的最大功率,折合成馬力數為408Ps,這樣的動力去帶動一個緊湊級的車身,想想都覺得刺激。
踩下剎車,拉倒D檔,開啟蠕行模式,極星2就可以開動了。小巧的車身和順滑的動力,簡直就是穿巷利器,這樣的表現,讓我一度認為這臺車真適合女性代步,以至於前面一段坑窪路面,都沒怎麼刻意控制車速,妄想如此溫柔的車,處理點這個路況還有問題?
不過接下來的幾秒鐘,堅韌的懸掛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明明沒選Öhlins避震的極星2,居然基礎懸架也如此運動。看來低速下柔順的動力表現確實容易迷惑人,讓我忘記了這是一輛來自電氣化高性能部門的產物。
在處理細小顛簸路面,極星2的懸架展現出了友好的寬容度,它讓你察覺到路面變化,但絕不會過於突兀,直至碾過較大的坑窪,韌度極佳的懸架才會提醒它的運動取向。對於日常代步來說,這樣的表現無疑更打動人。
面對前面空曠筆直的道路,還有什麼比來上一腳電門更爽的呢?一腳下去,後背如同猝不及防被人飛踹了一腳,瞬間拉滿的扭矩一直頂著背往前推,兩邊的街景逐漸模糊,大腦逐漸出輕微眩暈症狀,要不是已經臨近限速,我估計都要嘗試掐自己人中來保持清醒了。
話雖看似誇張,但身體不會說謊,純電車型獨有的特性本來在加速上就優勢滿滿,更何況這是一臺前後雙電機,408匹馬力和四驅加持的暴力機器。官方零百加速4.7S的成績聽來平平無奇,不過零遲滯的動力響應,和沒有聲浪帶來的加速預警,一通輸出後,靈魂還在原地,軀殼已在百米之外。
當然,強悍的動力表現只是性能的一部分,低速下看似友好的懸架,在快速變道和切彎時絲毫不拖泥帶水,隨時都能讓極星2保持住姿態;快速出彎時,輪胎也能保持住足夠的抓地力,沒有產生令人不爽的響胎聲;良好的車尾循跡性,也沒有因為速度過快和扭矩過大發生偏移。犀利之餘,也兼具著穩定可控,就算新手,也能毫不費力地駕馭它。
當然,這一切在選裝高性能套件後,勢必會更加優秀。
極智
暢快駕馭之餘,續航裡程也不容忽視,我也單獨拿出一天的時間,對極星2的真實續航裡程進行測試,測試方法我們儘量模擬日常使用情況,測試路況分為50%城市道路和50%高速,駕駛風格較為隨意,這樣的測試雖說談不上有多嚴謹,但是卻更能直觀地反映出車輛真實續航水平。
在出發之前,我花費了一個半小時,將極星2的電量從17%充至97%,然後和鐵腰同事一路向西,開啟這次的珠三角一日遊。
這期間,主動安全科技的戲份很多,當車掉頭一把不過往後倒車時,只要後方車輛距離稍近,主動安全剎車系統大多數情況都會出來幹預,Duang的一下把車剎停,不知情的話真會被嚇到。
併線輔助的執行力也非常果斷,當車輛在進行變道動作,系統一旦察覺到後方車輛逼近,立馬會拽著你回原車道。
剛開始還需要適應這些功能,因為當系統產生幹預時,整個過程還是有些突兀,不過對於這些能保你周全的舉動,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在高速上,ACC領航駕駛輔助基本可以接管車輛,這套系統之前在沃爾沃車型上就體驗過多次,集車道保持、轉向輔助和車道剎停起步於一體,操作方式也很便捷,按下巡航按鈕,設置好速度上限,握住方向盤就可以開啟,剎車和轉彎的力度都很線性,沒有了城市道路中的加塞現象,高速使用非常愜意,以至於這趟續航測試跑下來,相比起測試其他車型,極星2真的讓人舒服很多。
最終,在電量剩餘15%的時候,我們開著極星2到了充電站,電量從97%到15%,我們跑了319KM的路程,表顯續航裡程還剩45KM。綜合來看,極星2的續航滿足日常代步是沒有問題,雖說不能和那些動輒就是600KM的選手比,但足以勝任150KM半徑以內的通勤。
況且這輛極星2主打的是豪華高性能,享受極佳的操控感和北歐豪華,才是這輛車的精髓所在。
和經常到訪編輯部的其他車型不同,極星2的到來給小夥伴增添了很多快樂。簡約美學為核心,北歐豪華做升華的內飾,讓人流連忘返。高性能帶來的道路表現,賽道基因賦予的駕控樂趣,把車原本只能作為通勤工具的角色,帶入了更多有趣的靈魂。
很多人會把它和這個價位的車型橫向比較,但我覺得絲毫沒有意義,傳統大廠的造車功力,新興車企短期內無法學到。一招一式不浮於表面,冰冷外表下暗藏溫度,這樣的造車哲學只能在它身上窺見。
它, 極星2, 就是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