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網絡經濟、數字經濟之後,智能經濟也橫空出世。
12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並領導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百度共同發布《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完整版。
白皮書明確,智能經濟是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驅動力,以 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混合現實(MR)、量子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為支撐,通過智能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智能化,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智能化變革的經濟形態。
智能經濟是和新基建緊密相關的,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為智能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條件,也是智能經濟的基石。
工業網際網路也是智能經濟的典型應用場景,白皮書指出,工業網際網路是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是網際網路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會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它具有五大應用模式(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製、服務化延伸和虛實化管理)和三大體系(平臺、網絡、安全)。其中,平臺是核心,網絡是基礎、安全是保障。
工業網際網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深遠,有助於企業降本、增效、節能,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根據白皮書測算的數據,通過部署工業網際網路,我國製造企業生產效率將提高20%、成本下降20%、能耗下降10%。2019 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為2.13 萬億元,同比增長47.3%。其中,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多達1.6 萬億元,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
工業網際網路的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白皮書援引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估算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白皮書援引智研諮詢的預計數據顯示,2030年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經濟價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
當前,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據白皮書的數據,目前國內已建成數百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中50 餘家平臺具有一定的區域和行業影響力,按照平臺企業所屬行業大致分為三類:製造業龍頭企業(海爾、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和富士康等)、ICT 領軍企業(華為、用友、東方國信和中國移動等)和網際網路主導企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等)。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工業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樞紐,是工業資源配置核心。寶利財富研究員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價值愈發凸顯,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必須能夠自主可控,避免被「卡脖子」,安全保障是關鍵。
在安全保障方面,有平臺已經走在了前列。製造業是工業網際網路落地的主力軍,龍頭企業航天科工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主要由航天雲網落實,率先推出中央企業工業網際網路融通平臺,強化平臺的自主可控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