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

2020-12-12 界面新聞

文|東灘顧問

《中國製造2025》作為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明確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方向,包括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設備、非標自動化設備、智能工廠等,加快應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位造技術的新型生產方式。基於東灘產業內參《智能製造產業投資趨勢及發展模式》,本文對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做一個梳理。

一、數控工具機: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數控工具機是數字控制工具機,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較好地解決了複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高效能自動化工具機。

產業分類:根據數控工具機的性能不同,分為高檔數控工具機、中檔數控工具機、低檔數控工具機。高檔數控工具機具有高速、精密、智能、複合、多軸聯動、網絡通信等功能。

2、市場和格局:寡頭市場模式,高檔領域仍被外資把持

市場規模:2019年全年我國數控工具機產業低位運行,產量較前年下降。2017年金屬切削工具機全年累計產量64.3萬臺,2018年累計產量48.9萬臺,2019年累計產量41.6萬臺,連續兩年下降。

行業格局:縱觀低檔、中檔、高檔三個層次,國產化率均有顯著提升。目前低檔、中檔市場基本被國內企業佔據,高檔仍是外資的天下。2018年,數控工具機行業市場規模前5名企業市場份額為63.25%,前10名企業市場份額為85.38%,屬於寡頭市場模式。

3、發展趨勢:向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多元化發展

(1)需求結構升級,產品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深入

從供給側看,《中國製造2025》將「高檔數控工具機」列為未來十年製造業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從需求側看,工業4.0的到來要求通過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等設備實現生產和流通的智慧化。與此相適應,數控工具機必須向智能化、網絡化、柔性化發展以滿足工業4.0時代的深層需求。

(2)應用領域拓寬,應用行業走向分化

受鋼鐵行業、傳統製造業產能過剩的影響,數控工具機行業的市場需求開始萎縮,市場供過於求。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網際網路生態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該領域的輕型切削數控工具機的發展。

(3)服務模式升級,由單一產品銷售向系統集成方案發展

近年來,下遊企業對廠商提出新需求,趨向於與具備成套的設備生產能力、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或承擔更為複雜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能力、自動化系統改造的能力的供應商合作。

二、工業機器人: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設定的規則行動。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包括焊接、裝配、噴塗、處理、搬運和分揀等不同作業領域的機器人。

應用領域:在汽車、電子電氣、橡膠與塑料、機械製造、食品、化工、冶金等行業獲得廣泛應用。

2、市場和格局: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進入洗牌期,國產替代任重道遠

市場規模:自2013年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產業也隨之快速增長,月產量穩定在1-2萬臺之間;2018年9月起,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和銷量同比從多年的高增長轉變為負增長,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市場進入洗牌期。

行業格局:2018年外資品牌佔比73%,以「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為主,分別佔18.0%、17.0%、12.0%、10.3%;國產品牌中領先企業為埃斯頓、眾為興、歡顏、匯川、埃夫特,分別佔比8.6%、7.2%、5.9%、4.7%、4.4%;核心零部件如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等仍依賴進口。

 

3、發展趨勢:向智能化、複合化、行業應用多元化發展

(1)產品智能化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基礎技術的發展,以及多種方法混合技術、多專家系統技術、機器學習、硬軟體一體化和並行分布處理技術的進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擁有更高的智能程度,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提升。

(2)應用多元化

隨著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逐漸升級,賦予機器人不同程度的類人智能,可實現「感知-決策-行為-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解決生產中更多維度的問題。智慧機器人不斷衍生進化出複雜功能和新型功能,市場激發多元化需求,應用領域持續拓寬。

(3)複合化發展

傳統工業機器人只具備單一功能,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同時涵蓋多種功能,實現複合化發展。使用AGV、機器視覺等技術代替人的「手」、「腳」、「眼」等功能。相比於傳統工業機器人,複合機器人提供了柔性自適應的能力,代替人工將工裝、工件在車間進行周轉、配送,實現無人柔性製造。

三、增材製造裝備:增材製造即為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製造、3D列印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俗稱3D列印,融合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加工與成形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以及醫用生物材料,按照擠壓、燒結、熔融、光固化、噴射等方式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

2、市場和格局:行業步入成長期,產業生態圈趨於完善

市場規模:2012-2017年,我國增材製造(3D列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從7%增加到21%。2018年我國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規模為120億元,2019年產業規模為157.5億元,較2018年增加31.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應用領域:我國3D列印市場應用程度不斷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核工業、模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航空航天、工業機械、汽車3個行業佔比繼續擴大,達到總市場份額的50%以上。

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3D產業由導入期步入成長期,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以高校科研機構為主的3D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進步,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多;上遊原材料推出複合型石膏粉末、環氧樹脂、蠟制材料等;中遊列印設備及服務皆有企業涉足;下遊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眾多領域不斷拓展。

3、發展趨勢:向材料多元化、技術複合化、生產方式柔性化發展

(1)以萬物列印為方向,材料多元化發展

塑料材料開啟增材製造熱潮。有機高分子主要有工業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等,可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工業、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多種領域;是3Dsystem、Stratasys等國際大型增材製造材料生產商的主營方向。

金屬與陶瓷材料突破技術創新。金屬以鈦合金、鋁合金為主,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醫療器械等方向,是未來的重點材料;陶瓷硬度高、成本低、脆,還在繼續性能研發中,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牙科醫療等應用方向。

生物材料暢想未來萬物列印。生物材料是未來3D列印的焦點,目前還在研發起步階段;Zimmer、Stryker、smith nephew、ohnson Johnson等陸續推出了3D列印產品並已獲得了FDA的批准正式進入到醫療市場。

(2)以整體列印為方向,技術複合化發展

技術複合化實現整體列印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增材製造產業基本以單種材料生產單種零件為主要生產方式,多種材料與多種技術融合於一體尚在開發試驗階段。由於設計模型的複雜性,使得零部件生產後的組裝存在很大阻礙,如果能夠實現整體列印,對於未來的生產製造將會實現巨大突破。不僅能夠節省時間與成本,還能同時省去焊接等步驟,實現結構一體化,從而實現整機更加穩固。

(3)以市場需求為方向,生產方式柔性化發展

技術基礎和市場需求推動生產變革。智能製造、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產業等一系列高科技在近年來愈演愈烈,許多不可能成為可能,這些技術的發展,為個性化定製提供了技術基礎,使個性化定製撕去了「昂貴」的標籤。

四、非標自動化設備:高端裝備的典型代表之一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非標自動化設備定義就是用戶定製的、用戶唯一的、非市場流通的自動化系統集成設備,是採用按照國家頒布的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格製造的單元設備組裝而成,是根據客戶的用途需要,開發設計製造的設備。

市場規模:2017年我國非標自動化裝備市場規模3499.9億元,同比增長6.2%;2018年我國非標自動化裝備市場規模3667.2億元,同比增長4.8%。隨著非標自動化機械的不斷擴大普及,預計在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應用領域:與一般的標準自動化設備相比非標自動化設備不僅需要考慮生產流程,還需要根據相關的生產場所或置放環境,以及產品加工的特點來進行一個量身定製。國內的主要需求分布在汽車、加工、電子電器、物流及食品等行業。

2、雷射設備:中國佔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產業界定:雷射作為一種先進加工技術可以完美融合到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中,在涵蓋切割、焊接、標記等工藝中廣泛應用。無論是對品質可控的需求、對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的需求、對個性定製的需求,都可以滿足。

市場規模:我國雷射設備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雷射設備市場銷售規模超495億元,佔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2019年市場銷售規模為658億元,同比增長8.76%,增速有所放緩。

行業格局:我國雷射中低端產品具有絕對優勢,高端產品國產化率增強。2019年國內共有規模以上雷射企業超過150家,多數企業集中在雷射器製造和雷射加工領域。在中低功率的雷射設備市場中,大族雷射與華工科技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高功率國產產品實現部分銷售,是下一個國產替代的方向。

發展趨勢:超快雷射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與傳統雷射相比可進行精密冷加工。

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

手機鋼化玻璃/藍寶石板切割鑽孔

智能手錶藍寶石蓋板切割

手機/智能手錶OLED屏體切割

攝像頭柔性線路板模組切割

大尺寸液晶屏偏光片切割

指紋識別模組玻璃切割

OLED屏體用偏光片切割

在醫療美容領域的應用

飛秒雷射治療眼科手術

心臟支架的超精密切割:雷射切割、等離子切割、電火花加工、光蝕刻等

祛痣祛斑祛黑色素

祛紋身

嫩膚

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新型超高溫單晶材料和高精度複雜微結構製造: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率先攻克難題,實現了對高壓渦輪葉片氣膜孔的「超精細冷加工」

航空濾網清洗

引擎噴油嘴打孔

在光伏能源領域的應用

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是光伏產業新的發展方向,具有取代現有晶矽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潛力。在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精密加工過程中,超快雷射加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鋰電自動化設備:國內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產業界定:鋰電自動化設備泛指在鋰電池出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製作設備。鋰電池出產工藝較長,出產過程有50多道工序,相應需求50多種設備來完結各道工序的製作,主要設備包括製片機、卷繞機、摸切機、疊片機、注液機等。

市場規模:中國2018年鋰電生產設備需求達206.8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國產設備產值達186.1億元,同比增長20.1%。

行業格局:在行業起步初期,日韓設備性能比國產設備好,隨著中國龍頭電池企業的發展,部分國產設備優於日韓設備。目前,中國鋰電自動化設備企業較多,涉及到核心技術、規模較大的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上億元的企業有10幾家。

五、智能工廠:以人機互動為本質的高效、節能、人性化的工廠

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

產業界定:智能工廠是在數位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幹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於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2、離散型製造:推動企業全業務流程智能化整合

產業界定:離散型製造的產品通常被分解成很多一系列並不連續的工序加工完成,每一道工序只由企業的一個部門承擔。流程型製造領域通過搭建智能工廠,推進數位化設計、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優化、精益生產、可視化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智能物流等應用,推動企業全業務流程智能化整合。

代表行業:機械、航空航天、汽車製造、船舶、輕工業、服裝、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

案例連結:三一重工18號廠房

三一重工是重工領域的標杆,其18號廠房是應用基礎的示範。18號廠房是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車間,是三一重工總裝車間,有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等多條裝配線,是工程機械領域內頗負盛名的智能工廠。

3、流程型製造:提升企業降本增效、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產業界定:流程製造是指被加工對像不間斷地通過生產設備,通過一系列的加工裝置使原材料進行化學或物理變化,最終得到產品。流程型製造領域通過搭建智能工廠,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能源需求側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代表行業:石油開採、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稀土材料、建材、紡織、食品、醫藥、造紙等。

4、市場和格局:行業處於初創期,市場快速增長,參與主體活躍

市場規模:智能工廠是現代製造業、現代工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預計未來將保持10%以上的年增速增長,在2022年突破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主體類型:中國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將智能工廠的建設主體分為三類,分別是綜合型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由設計單位或科研院所發展而來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以提供三維數位化模型為主的供應商。

5、發展趨勢: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現代工業的發展方向

(1)從生產過程數位化到智能工廠

在石化、鋼鐵、冶金、建材、紡織、造紙、醫藥、食品等流程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內在動力在於產品品質可控,側重從生產數位化建設起步,基於品控需求從產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轉變。

(2)從智能製造生產單元到智能工廠

在機械、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離散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側重從單臺設備自動化和產品智能化入手,基於生產效率和產品的效能提升實現價值增長。

(3)從個性化定製到智能工廠

在家電、服裝等靠近下遊用戶的消費品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點在於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生產,側重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式的創新。

相關焦點

  • 李峰到滕州市調研智能製造產業
    > 11月5日下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峰到滕州市調研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情況。
  • 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依託具有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山丹培黎學校建設的培黎職業學院,今年秋季已完成首批招生,未來將面向甘肅、新疆、東南沿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具有現代工匠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將為張掖市發展智能製造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 3D列印加速了智能製造的發展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提速   2015年起,國務院和各部委已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及智能製造發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規,推動3D列印、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製造領域的廣泛應用,培育新型智能製造模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轉型升級。   但在特殊時期發生之前,製造企業普遍對生產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認知不夠深刻,理解過於簡單。
  • 廣智院迎來建院五周年,未來將發力IC產業、晶片製造產業等領域
    打造成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重要引擎廣智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東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機器人與智能製造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五年來,廣智院圍繞智慧機器人和高端智能裝備等相關領域,建設了一批國家、省、市重大科研及孵化平臺,包括廣東省高功率雷射器件與裝備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全自主無人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
  • 以智能製造賦能高質量發展(一線視角)
    傳統企業煥發新生機,主要得益於向智能化方向要動力。同樣是在蘇州,一家電氣公司的負責人說:「原來企業發展主要側重於產品研發,認為只要商品好就能有好收益,後來發現沒有智能思維,好商品是搞不出來的。」思維之變引領生產之變。這家企業把原來一條生產線,轉變成一個靠一臺機器全天候無間斷作業的智能車間,原來40秒的裝配時間壓縮到如今的9秒鐘。
  • 智能製造成為東莞產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為粵港澳大灣區「定製...
    著眼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智能製造已成為東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東莞市市長肖亞非表示,東莞近年來已推動近4000個項目實施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資500多億元。本屆智博會為東莞乃至全省全國完善智能製造生態鏈、加快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 2020智能製造產業-協作機器人創新生態大會圓滿落幕
    圖1:2020重慶智能製造產業-協作機器人創新生態大會現場本次創新生態大會圍繞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痛點和機遇,以"智能製造·創新未來"為主題,以協作機器人上下遊產業生態為核心,旨在打造重慶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合作交流平臺
  • 「科協改革研討」加強智能製造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智能製造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是重要支撐。隨著製造強國建設深入推進和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產業蓬勃發展,智能製造領域高技能人才瓶頸愈發凸顯。四是智能製造領域「雙師型」教師欠缺。人工智慧技術的突飛猛進,原有的「雙師型」教師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上已呈現出「發展性」落後,亟須進行再培訓再提升。同時,智能製造類「雙師型」教師數量也不夠,難以支撐快速發展的龐大智能產業需求。調查發現,重慶市2018年高職專科院校「雙師型」教師僅佔專任教師的40%左右。
  • EeIE2017 :智能改變未來 產業促進發展
    本屆博覽會以「智能改變未來產業促進發展」為主題,博覽會圍繞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自動化及系統集成、機器視覺、SMT、雷射及3D列印、智能硬體、無人系統、特種裝備等新型產業、高端技術及設備,展示了當前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總體發展水平及未來趨勢。
  • 全國首家智能焊接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陽煤化機成立並揭牌
    為推進山西省智能焊接製造產業關鍵、共性及重大前沿技術的研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成果轉化,提高山西省智能焊接製造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配套產業鏈,促進智能焊接製造高端化發展
  • 工業網際網路創客擂臺賽、2020智能製造創新發展論壇落幕
    獲獎團隊不僅可以獲得獎金,還可以獲得在濟寧市項目落地和人才引進的一系列資金、場地、稅收等扶持政策,同時還能享受比賽的配套服務和福利。  當天,各參賽團隊在比賽中表現精彩,充分展現其在智能製造方面的技術優勢、創新理念、市場探索,以及在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投入和堅守,從一個局部濃縮地顯示出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轉型領域的新生力量和創新動力正在蓬勃興起。
  • 推動智能製造是半導體封裝產業必要走的路
    對半導體製造產業來說,由於業內領導企業想得夠遠,加上產業協會居中協調,早早就訂立了SECS/GEM這類半導體設備專用的聯網通訊標準,因此工業物聯網對相關業者來說,不僅不是新概念,更已經與日常運作緊密結合。 然而,機臺互聯只是落實智能製造的第一步,各廠商在智能製造上的布局進展,在這條起跑線之後,就呈現天差地遠的局面。
  • 成都中國(四川)日本產業園產業規劃將集中於臨空現代服務及智能製造
    成都中國(四川)日本產業園產業規劃將集中於臨空現代服務及智能製造 2019-08-24 17:19:00來源:央廣網
  • 工業4.0 江蘇搶佔智能製造風口
    與往年不同,今年大會展覽搬到線上,大會線上線下同時舉辦11場主題分論壇和嘉年華活動,涵蓋江蘇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多維度、全方位聚焦產業前景。他表示,隨著與人共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面向人機、機機協作的智能化作業場景將不斷出現。  輕量化技術助力汽車產業變革  作為「工業之王」的汽車產業,在我省製造轉型過程中無疑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工業4.0,江蘇搶佔智能製造風口
    11月28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閉幕。與往年不同,今年大會展覽搬到線上,大會線上線下同時舉辦11場主題分論壇和嘉年華活動,涵蓋江蘇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多維度、全方位聚焦產業前景。在數位化、5G等技術的引領下,江蘇企業正走在智能製造產業的前沿。工業4.0時代,江蘇的智能製造企業正做著怎樣的創新和變革?
  • 中日智能製造產業合作示範區啟動建設!|相城區|蘇州|江蘇省...
    中日蘇州智能產業合作示範區成功入圍江蘇省級國際合作園區,這也是蘇州市及相城努力引領和適應對外合作的一個有力舉措,希望能夠將中日(蘇州)智能製造產業合作示範區逐步打造成為中日兩國企業嫁接資源,合力開拓國際市場,引領兩國產業合作的示範區和新平臺,並打造成為全國對日合作的新高地。
  • 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智能製造將...
    未來智能製造將是人工智慧的主戰場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認為,目前我國人工智慧和製造業融合有著廣泛的基礎,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 蘇創| 工業4.0,江蘇搶佔智能製造風口
    交匯點訊 11月28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閉幕。與往年不同,今年大會展覽搬到線上,大會線上線下同時舉辦11場主題分論壇和嘉年華活動,涵蓋江蘇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多維度、全方位聚焦產業前景。  在數位化、5G等技術的引領下,江蘇企業正走在智能製造產業的前沿。工業4.0時代,江蘇的智能製造企業正做著怎樣的創新和變革?
  • 多場景應用,智能製造讓生活更精彩
    11月28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閉幕。與往年不同,今年大會展覽搬到線上,線上線下同時舉辦11場主題分論壇和嘉年華活動,涵蓋江蘇智能製造各細分領域,多維度、全方位聚焦產業前景。在數位化、5G等技術的引領下,江蘇企業正走在智能製造產業的前沿。在此背景下,江蘇的智能製造企業正做著怎樣的創新和變革?
  • 2020深圳國際智能製造產業成果(秋季)交易會開幕
    9月22日上午,深圳國際智能製造產業成果(秋季)交易會在寶安區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開幕。開幕式上,漢諾瓦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寶安區智能製造行業協會舉行籤約儀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工業展覽平臺、智能製造產業鏈、招商引資、開拓市場等方面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