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桂煮編。從本周開始,我們會挑選出一些代表性問題,有知識的、有方法的,每次答疑講些更聚焦的話題,結合大家的問題做案例分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收貨,而且這些問題就不再只適用於某個提問者、而是對每個人都有聽的價值,讓大家的時間都花的更值。
先簡單插播下最新的行情:
1)上證綜指的回撤意料之中,12月本來就有這個風險,只是調整幅度略大。但下方3300點(60日均線、半年線交叉處,重要的強弱分水嶺),有可能是新的底部平臺,下一階段上升趨勢的新起點。
2)創業板也依舊在半年線上方,有比較好的支撐。
(數據來源:wind,數據區間2020.9.1---2020.12.11)
行情在正常的盤整蓄力,盤整的時間越長,來年的行情更值得期待,甚至這種跌幅月底越大,月底都有反彈的機會。耐心抄底好的優秀主動基金!
接下來看本期的答疑:
1、我們的基金類型是如何劃分的?
lulu:
老師,最近認真讀了好買推送的每篇文章,受益匪淺。我想問的是,除了好買文章提到的那些基金之外,我們自己在選擇主動管理型基金時,如何判定基金是均衡型還是價值型?是根據持倉集中度、十大重倉股分布在哪些行業來判斷嗎?
大肚龍:
桂煮編:您好:能否介紹一下老師您是如何判斷某一支基金所屬類別(以上五大分類)的?尤其是價值藍籌、均衡配置和科技成長這三類區分的關鍵標準是什麼?謝謝!
閆建華:
桂主編幫忙講講,如何看一支基金是科技,消費,均衡,價值?特別是均衡和價值傻傻分不清楚。
【回復】
我們在34位基金經理的分類邏輯裡,將它們分成五大類:
1)消費類:基金成立以來主要聚焦大消費板塊(必選消費:食品飲料、農牧、家庭用品、菸草、護理/化妝用品等;可選消費: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休閒、傳媒、遊戲等服務,零售百貨,消費電子等)的基金,或者基金經理明顯的大消費投資風格,比如易方達的張坤、蕭楠,匯添富的胡昕煒、甚至雷鳴和勞傑南,中歐的郭睿,華夏的黃文倩,華安的陳媛,鵬華的王宗合;
2)醫藥類:基金成立以來都是明星的醫藥主題的基金,基金經理明顯的醫藥投資風格,比如葛蘭、趙蓓、吳興武、蔣秀蕾等等;
3)價值藍籌類:在西方賭場中,有三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套用在股票上,投資者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這些公司一般業績較為穩定,流股盤和總股本較大,也就是權重較大的個股。藍籌股涉及行業包括:銀行、保險、券商、地產;鋼鐵、煤炭、有色、石油石化、化工;港口/水運/公路/機場、電力、工程基建、機械、建築建材;甚至很多消費、醫藥類的龍頭公司也包括在這裡面。
而價值類的基金,它的投資風格就是買入目前價格較內在價值相比顯得較低的股票,大都以這些大盤藍籌股為對象。觀察到足夠長的時間周期內,如果基金經理、或者這隻基金本身明顯的偏向、專注於藍籌股,我們會歸類到這裡。這類基金也很少去涉及科技、成長的股票,即便有佔比也會非常小(且都發生在相關民生領域,比如醫藥、農業、消費電子等裡面的成長股)。比如,朱少醒、董承非、劉彥春、韓冬、傅友興、陳一峰、雷鳴和勞傑南等等都是。
這類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260108)不應該是消費類嗎,確實,他現在的持倉都是偏白酒、醫藥等消費類,但是你如果去追溯這隻基金成立以來的持倉、還有劉彥春本人以前管理的基金,會發現有大量的金融地產持倉,本質上它還是一個偏價值藍籌的基金,只是在特定時段,它更消費了。
還有廣發穩健增長混合A(270002)不是個股債平衡嗎,怎麼不在均衡裡?我們看下它的股票持倉,也是非常穩定的偏消費和價值藍籌方向。包括傅友興管理的歷史其他基金,都是典型的藍籌風格,幾乎很少去碰成長股、科技股。
4)科技成長類:這個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科技這個賽道裡,囊括了計算機軟體、網際網路、電子、信息技術、通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等。成長股更是覆蓋了農業、醫藥、原材料、傳媒、環保、軍工等規模不大,但成長性、想像空間巨大的成長類公司。
如果一隻基金很明顯的投資於科技這個賽道,或者它的持倉很明顯的偏向於成長行業賽道,且大多是創業板股票、中小板股票,那麼,這個基金就歸屬到科技成長類裡來。比如,馮明遠、李元博、劉格菘、歸凱、茅煒、許炎、梁浩、孫芳、杜猛、李巍、郭斐、陳良棟、孫文龍、孫迪/觀富欽等等。
這裡有人會有疑問,梁浩的鵬華新興產業混合(206009)為什麼會放在這裡,他不應該是均衡分批的基金嗎?實際上,這隻產品的定位就是新興產業、挖掘成長股的,當前的前十大持倉有8隻是創業板股票或中小板股票,覆蓋了傳媒、家電、消費電子、醫藥、IT、電商、電控等,所以可能會誤導你以為他是個每個行業都投的均衡型基金。
5)均衡配置類:這裡的均衡不是股債的均衡配置,而是特指那些通過行業輪動,抓不同行業、行業類的不同龍頭個股的。這種行業優選、個股精選的基金/基金經理,不管價值藍籌、還是科技成長,不同行業都會混著來,看不到明顯的偏向性。這樣能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始終能保持整個基金的波動因為分散投資在優質龍頭而受控,同時還能獲得不同板塊輪動上漲的穩定進攻性收益。比如,王崇、何帥、楊浩、謝治宇、喬遷、周應波、傅鵬博、蔣秋潔、孫偉、袁芳、李曉星、黃興亮、李進、曲揚、程洲、張慧、鄔傳雁,等等都在這裡面。
這裡有人會提及萬家行業優選混合LOF(161903),黃興亮管理的這一年多,有點偏科技、醫藥,成長性較為明顯。但是回顧這隻基金的歷史,風格非常的多變,也對應了它的名字「行業優選」,哪個行業是風口,就去聚焦在哪裡,所以典型的均衡類基金,而不是歸入科技類。
最後也小結下就是,五大類的分法,也只是我自己做的分類,不是市場上統一的標準(有的基金經理不同產品還會跨界,比如葛蘭)。在我自己的分析框架下做的,方便大家去整理自己的基金,做好分散配置;也可以讓大家按需取用適合自己的基金,或選消費、醫藥、科技成長的賽道,或做價值、均衡風格的選擇,都變得更為簡單清晰;還方便有時候幫大家做基金組合的診斷分析(基金再多,按這個一分,立馬能較為清晰,組合的問題在哪裡了~)。
2、基金經理跳槽了,風格會變化嗎,還要不要跟?
Relax:
問一下國投瑞銀的董晗離開國投了,之前有幸買了他的一直國投瑞銀美麗中國,五年收益還不錯。我看他到鵬華了,個人介紹是擅長債基的,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是否還能跟蹤他?謝謝!
無樂不作:
老師我想了解,1:怎麼查該基金前任基金經理?2:如何判斷風格是否漂移,對應的股票是關於什麼細分板塊的?
【回復】
董晗在國投瑞銀的產品,我們在好買基金網都可以看到: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通過基金類型、或者任職回報,基本可以判定這個基金是偏債類、還是偏股類,然後更進一步,還可以進去看每隻基金的歷史股債配比,得到更精確的判斷。可以看到,董晗之前管理過債券產品,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債券A/B(121012):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這個二級債基股票佔比在20%以內,可轉債在9%,總體是比較穩定的偏債產品,最近三年收益依次大概是8%、6%、9.8%。但是與他共同管理的蔡瑋菁是個完全的債券基金經理,有很大概率董晗只是負責股票增強的部分。
其他的大部隊產品都是混合型基金,而是大都是偏股混合型,或者之前是偏債混合、後來慢慢轉為偏股型了,所以驗證了他是偏股投資方向的。至於偏股基金的收益,其實沒有那麼好,以最具代表的你說的那隻: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15.6-18.12月這輪熊市,表現非常的一般。也就說在15.6之前的牛市、這兩年的牛市中,表現還可以,但在熊市和震蕩市,債券的能力不足。
再看現在跳槽以後: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之所以出現最擅長是債券型,就是因為他當前管理的基金就只有6隻債券基金(未去重),這也是機器判定的規則有點簡單,沒法像我們人工這樣細緻分析: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然後我們再細看他的個人最新介紹,還是股票投資部的:
所以大概率,目前只是剛入職,暫時認領了這些債基。然後,我們進一步看這些債基,發現: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這些債基都是董晗和另外一位毛從容一起管理的,毛從容正好是債券方向的,另外景順長城景頤雙利債券A(000385)剛離職的萬夢,正好也是股混基金管理方向的,所以董晗明顯是在補萬夢的缺口。
而且除了負責債的權益投資部分,大概率後面董晗還會涉及混合型基金、甚至偏股基金的管理,如果你看是它的偏股類基金,可以耐心等待。
所以接下來另外一位朋友的問題,怎麼看基金的歷史管理基金經理呢:
至於如何判斷風格是否漂移,對應的股票是關於什麼細分板塊的?
其實就是看基金的歷史持倉,看每個季度、每年是否發生變化,尤其是換了基金經理後,風格可能有較為明顯的變化。
我們以萬家行業優選混合LOF(161903)為例:
黃興亮2019年3月初接守該基金,月底之前就把持倉完全換掉了,風格驟變:
持倉從金融消費地產等藍籌,瞬間轉換為科技、醫藥為主的成長方向,並在隨後的這兩年獲取了巨大收益,一改2016-2018年的疲弱收益。
最後一個就是,怎麼根據個股來判斷它所屬的行業,這個如果對股市有一定的經驗很簡單,如果不太懂股市,下個股票軟體(看它的核心業務、所屬板塊、相關研報),大致能摸清楚:
比如看華測檢測,大概能判斷它是家醫療檢測公司,屬於醫療器械板塊。
3、基金近期業績不好,要換嗎?
浩瀚:
老師,王培的中歐行業成長近期表現不太好,是基金經理選股有問題嗎?有必要換到34位基金經理中去嗎?
積極向上:
老師好,7月份買了南方核心成長混合A 009646和南方創新驅動混合A 009929一直沒掙錢,是不是該調整一下換成別的呢?
紫羅蘭:
好老師好!我買了諾安積極配置混合A,代碼006007,現已虧10%+,有必要補倉降低購買成本嗎?
用戶9191:
兩位老師好,中歐的郭睿在昨晚發了一篇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老師怎麼看,中歐消費馬上就要回本,是繼續拿著,還是回本就跑?
【回復】
中歐行業成長混合(LOF)A(166006)7月以來維持了高位盤整的走勢,沒有出現很多周期、金融板塊基金的繼續上衝,但也沒有很多科技、高估值板塊的往下下殺,總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區間:2020.1.1--2020.12.8)
作為一隻成長題材基金,其實和創業板走勢也是蠻接近的。但其實這隻基金偏均衡配置的,不管藍籌、成長都有涉及。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區間:2020.1.1--2020.12.8)
所以,短期的走勢是比較正常的,沒有什麼問題。歷史看上,相對滬深300,王培的中歐行業成長也是下跌市稍抗跌一點,上漲市收益稍高一些。這隻基金也是進入了我們120人名單,稍遺憾最終未進入34人名單。總體上,他還是不錯的一位基金經理,繼續持有問題不大。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羅安安的南方核心成長混合A(009646)和駱帥的南方創新驅動混合A(009929)都是科技題材,參考剛剛創業板的走勢,下半年科技板塊都在調整狀態,沒賺錢時正常的。更何況,你這兩隻都是新基金,倉位都沒建好。其實他倆都有現成的成熟基金,比如駱帥的優選成長,也是科技成長風格的,基本上和你那隻差異不會很大。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再看另外一位同學,買了羅春蕾的諾安積極配置混合A(006007)虧了10%,那應該是買在7、8月的高點了,這個和中歐消費的郭睿很像,都是重倉食品,另外還有醫藥。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諾安積極配置混合A(006007),數據區間:2020.1.1--2020.12.8)
因為成立時間較短,我們可以去再參考她管理時間最久的一隻諾安主題精選混合(320012),風格幾乎一致,都是偏大消費和藍籌,自2015.9月管理以來,也能跑贏滬深300一些。所以這隻賽道是沒有問題,你買入的時點高了,正好遭遇調整、而它又沒有白酒來對衝(更郭睿一樣樣),熬熬也能回來,但是從長期角度,肯定沒有我們34位經理的張坤等消費、藍籌類的基金經理好。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諾安主題精選混合(320012),數據截止2020.12.8)
正好,還有位朋友也在問,郭睿發了一篇致投資者的一封信,老師怎麼看,中歐消費馬上就要回本,是繼續拿著,還是回本就跑?
中歐消費也幾乎每期都要說,這期不重複了。單就郭睿這封信,基本意思就是,持倉不會變,依舊相信自己的判斷,但對於7、8月高位買進來的人,他感到有些愧疚,另外建議大家以後通過定投的方式來長期持有基金。所以,消費賽道沒問題,回撤也能遲早填平,你可以信他、最多多花點時間,也可以再關注下張坤那樣資歷更老的消費類基金經理,不必要吊在一棵大樹上。
小結下,最近的基金業績不好,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板塊本身處於調整期,還是你買的位置過高,還是你買了個沒建倉的新基金,還是賽道的空間就那麼大,又或者基金經理的能力也就這樣,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抉擇(不是「短期業績不好就換」的粗暴邏輯)。
4、金牛獎的靈活配置基金,能否規避熊市?
歡樂馬:
老師,能不能推薦幾個水平高的,獲得金牛獎的靈活配置基金,這樣,即便牛市來了,我們自己不會把握止盈,基金經理也可以主動降低股票倉位。
向日葵:
請問均衡配置和靈活配置有什麼不同
【回復】
金牛獎的評選,比如對股票類基金近3、5年的業績表現,主要採取定量+定性的方式,定量部分主要參考風險調整後收益(夏普比率等)、風格穩定性(持續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等來篩選。
靈活配置基金,就是股票佔比有比較高的彈性,可以在熊市大部分換為債券、躲避股市波動,也可以在牛市大部分換為股票、也獲取最大收益。但說白了,這其實非常依賴擇時。(均衡配置就是股、債各佔50%左右)
近年上金牛榜的靈活配置基金有:
新華行業靈活配置混合A(519156)、交銀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519697)、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混合(519066)、興全有機增長靈活配置混合(340008)、華商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000390)、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A(000527)、國泰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000742)、東方紅產業升級靈活配置混合(000619)、民生加銀策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000136)、東方紅中國優勢靈活配置混合(001112)、東方紅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002803)、南方品質優選靈活配置混合(002851)、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靈活配置混合(001371)、嘉實回報靈活配置混合(070018)。
也可以通過好買基金網---基金篩選--搜索「靈活配置」,找到相關的基金: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截止2020.12.8)
但是我們觀察了這些基金,有些成為普通的偏股混合基金,股票倉位就沒有根據牛熊市做大的調整;有些最後就直接成為偏債混合基金;也有一些在股和債之間「擇時切換」,但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
我們發現,交銀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519697)、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混合(519066)、民生加銀策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000136)都是我們34位基金經理裡的,其實都是偏股基金,倉位基本就都沒低於70%過。還有一隻中郵新思路靈活配置混合(001224)上了今年的英華獎,這個倒有明顯的擇時輪動大換倉,也可以參考下(34位基金經理2.0版本裡有專門說這隻)。
也有踩錯節奏的,比如新華行業靈活配置混合A(519156),它在2018年大熊市的尾部四季度才把股票倉位降至30%,然後錯過19年初的大級別行情,一季度末才把股票倉位慢慢加上來,導致2019年收益僅僅23%、跑輸滬深300好多。所以,這個靈活配置也是雙刃劍。
所以,我們更建議大家通過優選好的主動管理基金,來在波動可控下,獲取長期的投資回報;而不是:寄希望於某個靈活配置產品、幻想某個基金經理能做到精準擇時,拉獲取幻想中的抄底、逃頂,這個太難了!
5、關於基金回撤、收益率的科普:
迷茫:
老師我們經常說的基金回撤或者盈利的百分比是以什麼時間為基準的?因為我看基金從半年緯度和一年緯度來看基金的漲跌幅是不同的。謝謝老師
喜出望外:
請問基金收益是如何計算的呢?是簡單點到點的比率還是更負責的計算系統?比如,我19年11月在微信定投了景順長城鼎益混合lof,定投到20年4月,系統提示盈利95%。可是其他系統,提示該基金一年僅僅盈利65%。為什麼呢
悠悠白書:
為什麼同一隻LOF基金的場內復權走勢圖和場外的累積淨值走勢圖不太一樣,是分紅造成的嗎?
【回復】
基金的盈利是按復權淨值來計算的,不是我們看到的每天公布的單位淨值。以某隻基金為例,它的單位淨值為12.0476;再考慮分紅後,實際累計淨值為16.0380元;而再考慮分紅再投資的複利效應,最後復權單位淨值是20.8754元,也就是說,若基金分紅後不離場,選擇紅利再投資,持有人持有的每份基金,可以多獲得高4.8元的收益。
基金復權淨值的意義,在於公平的對基金歷史業績進行對比,還原基金歷史增長率的真實面貌,幫助基金投資者進行基金選擇。我們在三方平臺上看到的收益率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至於你說的,半年緯度和一年緯度,這個時間周期不同,當然收益率不一樣啊,一個是半年的收益,一個是一整年的收益。
基金回撤,一般指的是,從最近一個高點(比如淨值1.2000)、到下跌後的低點(比如淨值1.0000),這期間的最大跌幅:(1.2000-1.0000)/1.2000=17%。
景順長城鼎益混合LOF如果定投一年的話,收益率85%,一次性買入的話,收益率在72%,這是因為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定投可以均攤成本。
但是這裡面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看似定投的收益率更高,但一年前如果你手上有12000元,一次性投入現在收益有12000*72%=8640元。而通過定投,實際收益只有5000元。那是因為,資金分12個月投入,閒置成本也比較大。
所以如果是優秀的長跑型基金,還是越早買入越好,尤其在難得的出現回撤時,恰恰是比較好的加倉機會,然後堅定的長期持有,才能將收益最大化。
LOF基金可以場外申贖、場內交易,涉及到場內交易了,就會有折溢價,自然兩邊走勢曲線不不同的呢。
6、基金的買入原則:
螢火蟲:現在可以入手債券基金嗎,現在建倉消費類基金,可以嗎
半?夏:老師,請問現在葛蘭的醫藥可以進場了嗎?調整到位了嗎?
衝呀,小基:老師,請問現在行情大概走到什麼位置了,請問現在價值藍籌的基金可以一次性買入嗎? 還是要逐步定投。
靜心怡夏:
老師,年底還適合進場嗎?買那類基金?
靜心怡夏:
交銀定期支付,一次性買入,還是分次買入?
王彥:
桂老師,怎麼快速的選出好基金
湯司令:
桂主編 現在的點位還適合去布局新基嗎???謝謝
【回復】
這些都是現在適合買什麼,怎麼買,等等問題。每次答疑都要說一次。
我們在《用基金做資產配置》這門課裡提到「核心+衛星」的配置。「核心」就是主體配置,目的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取穩定的長期收益;而「衛星」是主體之外的其餘配置,目的則是增強收益和分散風險。
在我們的大類資產配置裡面:
核心資產:一般是債/固收+股(寬基指數+長跑健將的優質主動管理基金),核心資產至少達到50-70%。
衛星資產:可轉債,股(行業指數+主題基金+風格進取的主動管理基金),國外股市,黃金,商品等。
就當前市場來看,核心資產除了債和固收,權益類核心資產會更偏向優質的主動管理基金,就是我們跟大家反覆介紹的34位基金經理,囊括了消費、醫藥、價值藍籌、科技成長、均衡風格類。在這裡考慮到當前市場位置已經不低了,尤其建議主要投向價值藍籌、均衡風格類的基金。然後偏長期穩健投資的,擇調整後逐步低吸大消費(包含醫藥--可能還需要震蕩下);偏積極進取、也能承受一定波動的,定投或分批低吸調整差不多的科技、成長類的基金。
至於很多人想投的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等寬基指數,我說過很多次,它適合市場熊市無腦定投、或牛市初期抄底,這樣才不會錯過估值修復、市場平均的錢。但是在指數處於歷史中高位時,買指數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因為基於A股本身的制度因素、投資者結構,波動過大,高點位買指數,未來被套風險較大。
另外,衛星資產的權益類資產是行業或主題基金,可以是指數的,也可以是主動管理的(當然這種主動管理基金也可能是階段性的持有該行業、板塊,注意風格漂移),比如軍工板塊、周期板塊、金融板塊、科技類指數、消費類指數等。也可以選擇一些抓階段風口比較厲害的基金,比如今年抓光伏、新能源等的,因為風口有慣性,短期少則1個月-多則長達一兩年,可能正好抓住風口的資產,但不能作為長期投資的東西。
還有,可轉債也可以作為在股市較好時,補充固收收益的衛星產品;港股、美股等境外資產、QDII基金,也可以作為A股資產之外的衛星資產,分散A股單一股市的風險,也能兼顧其他優秀地域的優秀資產;黃金、商品在具備投資價值時,也是大類配置需要兼顧的資產。
最後,關於資產怎麼去配置,還有倉位保持多少,我們建議:
進行股債分散配置。股和債的佔比區間在25-75%。也就是說,在股市比較好,比如現在,股類資產最高可以配到75%,債至少保留25%的最低配置。同樣,在股市表現的再差,也至少保留25%的股類資產,等待反彈,同時債的配比最對配75%。這是國際上通行的標準,具體怎麼配,還要結合你自己的風險偏好、收益目標等來靈活調整。比如你是激進的,收益目標更高,則股的配比可以偏高些。
債或固收的選擇:參考30位債和固收基金經理那篇文章,以第二類穩健型偏債、第四類絕對收益為主要配置,偏保守的加第一類純債,偏激進的加第三類中高波動的偏債。以2-4隻為宜。
股的部分,以均衡類的打底,中低波動的配2-3隻;以消費和價值配2隻為一翼,賺長期穩定行業穩定增長的錢;以科技成長的配2隻為另外一翼,賺高增長行業的錢。
這樣比如你有10萬,分配在2-4隻債基和固收產品裡,6-7隻在股類基金裡,以年化15-25%為目標做長期投資。
當然也可以用好買的牛基寶代替上述產品,牛基寶(穩健型)作為固收,牛基寶(全股型)作為股,分兩筆資金,一鍵完成所有配置。牛基寶是好買推出的優選基金組合,定期復盤優化,做風控跟蹤、調研基金經理、對基金不斷優勝劣汰,可以大大減少你看盤的關注市場的精力。
最後,還有很多人喜歡買新基金,我們也說了很多次,新基金認購費用不打折、有漫長的建倉期、沒有歷史數據跟蹤、未來風格不確定之外,沒什麼好處。而且發新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是有老基金的,持倉風格不會很大變化,完全沒有必要買新不買老。
7、基建賣出的時機選擇:
Heidi:
3400多點,定投的部分還能繼續麼?
J:
現在估值高了需要買出嗎?
半?夏:
老師,請問年底需要減倉或清倉嗎?現在的行情,基金應該怎樣持倉?
順勢而為:
老師好!幫我分析一下我的基金哪些該止盈哪些該長期持有。交銀持續成長,富國創新科技,交銀成長30,中銀創新醫藥這4隻19年買的60%以上的盈利。信達澳銀新能源,寶盈研究精選這2隻今年4月份的買的30%以上的盈利。我是該在市場相對高位止盈一些等市場下跌到相對低位再買一些還是不懼波動長期持有呢?特別糾結?
Nancy:
老師,270025 我拿了3年了,30%多收益率,現在合適止盈嗎?
阿斯:
基金重倉白酒,拿了6年,掙了60%怎麼辦?
靜心怡夏:
桂老師,如果近期贖回基金,贖回價值藍籌還是科技成長的?科技回調厲害,收益不高。如果賣基金,買什麼?還是等等再買?
迷茫:
老師我持有50%的科技股。如果明年科技會有一波拉升的話。我可以把科技基金清掉全部轉為均衡類的基金嗎?比如興全合潤 工銀文體 交銀新生活力 睿遠 這類的。可以這樣操作嗎?
陽光明媚:
不知道如何止盈?
【回復】
關於止盈的問題,我們周一直播已經說了很多,涉及:估值止盈法、年化收益率止盈、最大回撤止盈、股債平衡止盈、人氣止盈、長期持有。
估值止盈法適合寬基指數,或者藉助寬基指數的高低估,近似確定持有基金目前位置的高低,從而儘可能做到「低吸高賣」。但是這個也容易錯過大的中後段行情,且很多主動管理基無法適用。行業指數的估值更是存在諸多陷阱、或者完全失效。
年化收益率止盈如果時間太短,意義不大,且這個年化收益率會失真,一般至少經歷一輪牛熊轉化,如果能達到20%以上,注意風險。時間越長越有效。
最大回撤止盈適合趨勢行情下,給予一定的合理回撤區間,在此區間內一直持有,收割趨勢行情下的最大化收益。問題是,一遇到大幅震蕩行情,可能兩邊打臉。而中國股市趨勢行情非常短,且大多在較短的時間內結束。
股債平衡止盈就比較簡單,遇到大級別牛市,不斷減倉權益資產,可能會拉低收益;遇到大級別熊市,可能傻傻不斷抄到半山腰。有些效果,收益和風險都是更加平均化,傻瓜式操作,但不是最好的效果。
人氣止盈需要較高的判斷能力,和決斷能力,普通人不太容易抓住。
所以最後只剩下的、對大部分人最合適的就是:長期持有好基金。就我們五大類基金來說:
消費、醫藥是長期穩定的賽道,14億中國人做背書,過去十幾年已經驗證的賽道,未來也是毫無疑問的主要投資賽道。雖然也會有一些波動,好的基金經理可以將最大回撤控制在30%以內,如果能容忍這個波動,一直持有就好,不斷見證淨值的屢創新高。
比如我們常見的消費指數、白酒指數,還有消費類的主動長跑基: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聯接(000248),數據區間2015.3.24---2020.12.9)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易方達中小盤混合(110011),數據區間2008.6.19---2020.12.9)
價值類、均衡類的基金經理,要麼長期專注在價值投資領域、很多都是老將;要麼通過風格輪動、行業分散,獲取在波動更可控下的長期進攻收益。偏穩的找中低波動的基金經理,偏積極的找中高波動的,然後持有這些好基金,忍受過程中的波動,長期持有獲取累積的複利高收益。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163402),數據區間2005.11.3---2020.12.9)
最後科技、成長類的波動會更大,即便最好的基金經理,它的最大回撤可能都會有30-40%甚至更多。這種可能需要再高位,適度的做一些分批止盈,然後在較大調整後,再分批接回來。
比如「順勢而為」提到的信達澳銀新能源,雖然趨勢很好,但近3年也發生一些不算小的回撤和波動,今年2-3就調整了23%: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區間2017.12.10---2020.12.9)
如果不喜歡這種波動,可以高位分批止盈,但總歸又都回歸了「擇時」,可能對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難的。或者像迷茫說的,在科技明顯衝高、過熱時,也可以轉換為更低風險的價值、均衡型僅僅,規避波動風險(就是申購、贖回費有點多)。
最後要補充的是,如果你選擇的基金本身有問題,或者歷史高波動的,需要再高位及時止盈。比如Nancy的270025 拿了3年了,才30%多收益率: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數據區間2010.11.23---2020.12.9)
你這個基金買在高點了,所以市場高位時,一次性買入是有些風險的,定投或至少分批買,會稍好些。另外它歷史上高波動,風控能力太弱,15、18年都出現較大的回撤,不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基金。拿了3年才這麼點收益,其實早該拋掉了,因為你拿著,資金也是有機會成本的。
還有「靜心怡夏」問的,現在贖回贖哪個?藍籌的可能收益更好、但怕會調整,科技收益不好、但可能調整差不多了。理論上如果你風險偏好足夠高,更應該留科技的。反之你比較保守和穩健的,就可以多布局些價值、均衡的(因為消費有點高,但科技即便調整很好、波動可能還是較大,都不太適合你)。
8、港股還有配置價值嗎?如何投資?
歡樂馬:
港股今年明顯不如A股,原因是什麼呢?2021年看好港股嗎?
用戶3686:
恒生指數低估,有投資的價值,推薦一下相關基金
珠珠:
恒生指數高估了嗎?還能定投嗎?
靜心怡夏:
桂老師,大家都看好明年港股市場,那麼,投資張坤的易方達藍籌,謝治宇的興全合宜,還是直接投資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混合,富國滬港深成長精選,前兩個盤子有點大,後邊兩個收益沒有前邊兩個大,富國滬港深機構持有佔比80%多,所以,請教桂老師,如果選一個,該選哪一個呢?
用戶9139:
老師,精選幾個滬港通的基金吧?
【回復】
我們先看港股的估值:
(數據來源:wind-恒生指數,區間2010.12.10---2020.12.10)
如果從近十年看,目前估值已經不便宜了。
(數據來源:wind-恒生指數,區間2002.12.10---2020.12.10)
但是如果拉長到更久,相對於本世紀前十年的幾次高點,現在還是較為便宜的。
再看恒生指數近30年的上升通道,現在也是出於中等偏下軌的位置。
(數據來源:wind-恒生指數,區間截止1991.1.1---2020.12.10)
恒生指數之所以這麼弱,跟多個原因有關:整體經濟地位的向下滑坡;近一兩年發生的很多內外部政治因素;疫情反覆、衝擊較大;還有,恆指都是金融地產公用事業,本身a股市場也是很弱的板塊。但是港股只是恒生指數表現弱些,港股科技成長板塊今年收益不差的、大漲了70%。
未來的機會,我們直播答疑也說了很多次,一是關注港股的估值修復,一旦全球疫情逐步恢復、香港內外環境改善,港股也會有順周期的反彈機會。比如銀行板塊,包括很多在A、H股同時上市的,如果港股更便宜,也會引發資金追逐港股資產。
二是港股的科技和成長股,繼續關注。很多優秀的內地公司、包括未來從中概股回來的公司,都會借到港股上市,以前錯過了騰訊、美團、小米,不能錯過後面的字節跳動等等。近一年,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也都在出能投資港股的基金,比如「靜心怡夏」說的、我們熟悉的易方達藍籌、興全合宜、前海開源滬港深,等等。還有一些滬港深基金、港股通基金、甚至港股的QDII基金,等等,都可以布局港股。
具體基金,我們前幾期答疑都有說很多,包括偏向的方向,可以去翻。未來幾周,我們也會做個這方面的top基金經理乾貨,敬請期待。
9、關於美股,如何買,何時買?
天使:
老師可以聊聊美股納指的買入標準麼?老師可否講講納指場外基金根椐什麼指標判斷當日是跌的,從而適合買入呢?
遇見:
老師美股現在已經很高了,接著定投標普500可以嗎
【回復】
納斯達克指數就是美國科技股,作為成長行業,搭乘科技革命的東風,長期上升趨勢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數據來源:wind-納斯達克指數,區間截止1991.1.1---2020.12.10)
但是也會因為估值走得過高,在一些事件或時間窗口,出現一些不同級別的調整。比如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和911危機後跌幅高達80%,08年金融危機也跌幅高達50-60%,18年跌20%,今年疫情短時間暴跌30-40%。但最後隨著時間修復,又都能不斷創造新的高峰。
現在納指的估值有些高,但定投參與的方式,問題也不大。
至於「天使」問的:場外基金怎麼根據納指的表現、根椐什麼指標判斷當日是跌的,從而適合買入呢?
現在QDII的交易規則是,工作日下午15點前買的,以當天的基金淨值確認,但因為當天晚上美股才交易,且QDII的淨值是隔一個交易日公布的。也就是,周一下午15點前買入,以周一的淨值成交,但這個是包括晚上美股的交易、你才能看到大概估值變化走勢,然後周三你才能看到周一的成交淨值(這個淨值是截止周二凌晨美股收盤後的)。這樣,你根本沒有辦法在下午15點前提前預判晚上美股的漲跌,也就沒辦法像你說的「擇漲跌買入了」,A股這一套14-15點擇下跌買入的方法,在QDII基金上行不通。
10、跨區域配置基金,有必要嗎?
墨~攻:
最近在看臺灣理財專家林奇芬的理財書《我用基金賺到一輩子的財富》裡面提到基金全球配置,分區(亞洲,美洲,歐洲…)投資。是否可行?你怎麼看
粟記麻辣燙龍溪店:
可以推選幾個QDII嗎
【回復】
資產配置有一個原則就是全球分散,這樣可以規避某一國或地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還可以捕捉一些優秀市場的成長機會。美國大機構也會關注很多海外市場的機會,比如中國市場;我們也會有很多海外投資,包括很多同學都會配置QDII基金來投資全球,涉及美股、歐股、日股、甚至越南市場等。還有些投資港股市場,分散A股單一市場風險。
我們可以模擬測算下:
(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止2020.12.11)
可以看到,跨區域配置確實可以將波動控制在更小,收益好的年份雖然沒有個別市場那麼高,但熊市年份跌幅也較為可控,長期持有的體驗會比較好。
具體QDII基金產品,我們之前做過一期乾貨的全梳理,可以去找之前的文章。後面也會就基金經理單獨做乾貨,敬請期待。
(ps:本次答疑精選了一些對大多數人可能有用的,答著答著,又越來越長了,後面稍微簡單點啊~不然時間拖得太久)
11、關於持有幾隻基金最好?
用戶8889:
問老師好,我已經買了牛基寶全股型和全球贏家18號,好買打新。(不能白聽課,也要交點學費)。現在想實戰自己弄個適合自己的零散基組合,麻煩老師幫看一下(債基我買了好買的打新,所以只問權益性基金)。
核心基金(都是34位基金經理裡面挑選的):
均衡買3支: 興全合潤分級,交銀定期支付,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
價值買2支: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富國天惠;
消費買3支:大成高新技術,易方達中小盤,匯添富消費;
科技買2支:富國創新科技,信達澳銀新能源。
一共10支,倉位控制到70%。
衛星:半導體一個(007301),新能源車一個(001156),新能源光伏一個(000991),醫藥一個(葛蘭還沒買),酒一個(001632還沒買),一共5個。總體倉位控制在30%。
第一個問題,如果我這麼搭配就要15支,可是依依老師說核心基金最好8支左右,但我不知道衛星基金怎麼把握,如果多了,具體哪個多了;第二個問題,基金搭配的怎麼樣,哪裡需要修改。
【回復】
總體配置沒有問題,都是我們的方法思路。
一般建議5-8隻基金,指的是核心資產的權益類基金。如果資金比較大,最多10多隻。其中,消費1-2隻(醫藥擇低配1隻)、科技成長1-2隻、價值+均衡2-4隻,差不多了這樣。然後衛星資產你自己看了,倉位控制在權益資產總倉位的30%以下,不要衝擊核心資產的地位,就夠了。
在所有這些核心的權益、衛星資產之外,至少再持有2-4隻債和固收產品,作為安全墊。
你的雖然多些,問題也不太大,因為都是優秀的產品,而且當前市場中高位適度分散,也可以一定程度規避波動的風險。衛星的你隨便玩好了,過過手癮。
12、「絕對收益」為什麼還會下跌?
衝呀,小基:
老師,三十位債和固收中的固收+基金是絕對收益,為什麼還有跌幅呢?
夏天:
易方達裕豐回報是債券嗎
【回復】
絕對收益不是每天都保證,而是指通過對衝等策略,實現收益的相對確定性,也就是每年大概率爭取能獲得一個7-8%的收益率。要補充的是,這個收益不是絕對的,也可能跟隨市場的波動,或高或低;另外,既然持有證券資產(不管股票、債券等),都會有價格波動,每日有漲有跌,這很正常的。
這個也延伸下,即便是之前你在銀行理財的保本理財,包括之前使用攤餘成本法的穩健理財類基金,表面上看每天都有盈利,造成不虧錢的假象,但其實每天都是有波動的。只是它把到期一次性收的利息均攤在每天,掩蓋了每日淨值的波動。在資管新規下,未來都是每日淨值法,每日都會有波動。
易方達裕豐回報是債券嗎?你看它的名字或持倉就能看出來: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網,區間截止2020.12.10)
13、好買策略類問題:
A晨希:
請問牛基寶全股型一般多少時間會更換基金,還有基金更換的條件是什麼。
【回復】
牛基寶每個月、季度,都會有策略復盤,通過大類資產分析及對市場風格的研判,採用獨創「4P三性」選基原則,充分調研基金公司,並保持密切跟蹤,調入超額收益持續性強的主動管理型基金。
及之:
老師,基金小白,不想花心思去配固收類產品,可以選牛基寶哪一款產品替代?我剛開始買基金一個月,還沒完全按好買的理念建好倉,目前這個形勢下,適合如何建倉?
【回復】
固收類產品,如果是單產品,可以參考我們的30位債和固收文章的乾貨。以第二類穩健型偏債、第四類絕對收益為主要配置,偏保守的加第一類純債,偏激進的加第三類中高波動的偏債。以2-4隻為宜。或者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入牛基寶(穩健型)組合:除了5%的偏股基金,都是偏固收的產品,比如15%對衝策略,25%的債基,以及偏債混合基金55%(含打新策略等)。2015年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7.6%,最大回撤僅僅4.13%。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牛基寶(穩健型),截止2020.12.10)
阿Ken:
老師,請問下想定投基金以後給孩子做教育金,買牛基寶的成長型可以嗎?
【回復】
牛基寶(成長型)組合的股票佔比是70%,還有債30%。2015年成立以來年化27%,但這個時間不夠長,不夠有代表性。另外作為偏股產品,波動也略大(尤其遭遇2018年熊市時出現一定的回撤),但如果是長期投資,則可以忽略這些波動。可以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
(數據來源:好買基金-牛基寶(成長型),截止2020.12.10)
寧靜:
打算用50萬投牛基寶,想做股債平衡,是全股型和保守型各一半呢?還是都買平衡型
【回復】
可以穩健型組合作為固收,全股型組合作為股票,然後按照你的風險偏好,進行搭配,比如50%、50%的做平衡,以今年表現的話,這樣組合可以收穫32%多的收益率,已經超過了股債平衡產品的平衡組合19%(股票只有40%)、廣發穩健增長的25%、易方達安心回饋的27%。
河馬:
請問牛基寶11月份為什麼超配了很多傳媒行業,行業超配或減配的邏輯是什麼?牛基寶中的基金是通過4p三性選出來的,我們34位基金經理是有什麼標準篩選出來的呢?
還有,能否講一下廣發趨勢優選靈活混合(000215)這隻基金,雖然在30位債和固守基金經理的第四類,但放在組合裡會被統計為偏股型基金,導致整體股票倉位偏高。牛基寶穩健型裡也把這隻基金算作股票倉位,這是為什麼。
【回復】
牛基寶每隻基金的行業成分,研究部門都會有最後的匯總分析,並做業績歸因分析,目前整體的行業估值處於合適位置,裡面的行業調整也有自己的框架和邏輯,涉及內部模型,這裡不說了。34位基金的選取,是商學院從投資知識科普角度、而非金融產品的角度去做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團隊做的,給的用戶也不一樣。牛基寶是好買的招牌產品,對用戶負責、自動平衡、並有風控的產品;34位只是給大家自己選基參考用、減少大家選擇難度的,不對最後收益或虧損情況負責。
廣發趨勢優選靈活混合(000215)是個標準混合型基金,所以按基金類型會歸到股票倉位,但實際它的運作是以70%的債、少量的股,這樣一個偏債的保守混合型基金,是個固收的產品。你搞懂產品的邏輯後,可以自行計算你所有資產的實際股債佔比。
老百姓:
我持有科技華夏5G.,天弘電子159997,諾安混合,廣發高端,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消費,招商中證酒,中歐消費。醫療,中歐醫療。藍籌,260108 ,040008,519772,270002。寬基,創業板,中證500,滬深300,準備逐步止盈換成老師推薦的牛基寶和34位經理的基金。牛基寶買哪一個,什麼時間建倉合適?謝謝!
小木子:
請問:我想買牛基寶,應該先打底倉,然後定投,還是直接定投?
【回復】
牛基寶包括全債、保守(10%股,其他是債和偏債混合)、穩健(股5%、對衝15%,其他是債和偏債混合)、平衡(股40%)、成長(股70%)、進取(股90%)、全股(股100%)這7個組合,股票佔比逐步提升,風險和收益逐步提升的產品。
對於前面四個組合,任何時候都可以買,後面3個組合偏股型的可以逢低分批買,具體看你風險偏好情況了。在保留一些核心的長跑型基金之外,可以以牛基寶組合近似替代為固收、偏股產品,長期持有。
邊學邊賺,我是好買商學院的桂煮編,大家覺得內容有用,也希望關注下我們哦。如果你有類似基金投資的問題,也可以留言我。感謝大家~~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更多內容,關注我們@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