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兩院院士李德仁:沒有想像邊界的北鬥

2020-12-17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6日訊(趙芙瑤)他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同時他還是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他長期從事遙感、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地球空間信息學的教學研究,提出了處理測量誤差的可靠性和可區分理論和空間數據挖掘理論。

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還在科研一線奮戰著,他就是本期專訪人物——李德仁院士。

創新衝破「卡脖子」之困

「當智能汽車安裝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後,可以記錄車輛位置信息,信息可以傳輸到交通管理局,城市交通就會得到有序的管理,大家方便又快捷。」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李德仁接受了中國科技新聞網專訪,談到北鬥全球系統的具體運用時,他舉例稱。

在12月13日的「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年過八旬的李德仁依舊精神矍鑠,他以「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為演講主題,帶大眾走進數字的世界。演講共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新基建、5G/6G、北鬥+/+北鬥以及從數位化到智能化。

李德仁在當天的演講中提到,當今PNT服務(北鬥+與+北鬥)是以提供時空基準的我國北鬥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NSS)及其增強系統為主體,協同其他輔助定位導航技術以提升其抗幹擾能力和可用性,利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等網絡通信手段,向用戶提供位置、方向、速度、時間信息和時間同步服務。

相較於大眾熟知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北鬥有哪些優勢?「北鬥系統和GPS相比,有以下三點優勢。首先,北鬥獨創三種軌道混合布局,比GPS多出了三個靜止軌道,這是北鬥系統獨有的。其次,北鬥使用的是三頻信號,GPS使用的是雙頻信號。第三,北鬥有短報文通信服務,這是GPS所沒有的。」李德仁在接受中國科技新聞網專訪時說道。

為了便於理解,李德仁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他表示,如果漁民出海打漁時,配備了北鬥系統,那麼就可以隨時了解漁民的詳細位置。如果漁民需要急救,也可以通過短消息反饋到後方。北鬥在漁政監管、漁船出入港管理、海洋災害預警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李德仁還表示,GPS未來也會學習北鬥,GPS下一代叫Block III,也要做到5個靜止軌道,做到3個頻率,也要加短報文通訊功能。

「科學技術是互相借鑑,互相創造的,我們學習了GPS的一些經驗,但是我們也根據我們的需要做了創新,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對北鬥系統進行創新。」李德仁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說道。

今年二月,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第13905號行政命令《通過負責任地使用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來增強國家彈性》。該命令基於美國國家基礎設施對目前PNT服務嚴重依賴的擔心,開展基礎設施對PNT服務的依賴程度摸底,以及PNT服務(部分)喪失工作能力後的國家基礎設施運行受阻風險規避能力建設。簡而言之,就是要對北鬥系統進行限制。

對此,李德仁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川普不讓中國把北鬥增強做到美國去,而我們中國卻做了GPS的增強。我們為了解決這個卡脖子的問題,發明了用低軌運行來做增強。北鬥下一步要解決的是用低軌運行增強北鬥的高軌,讓它的精度從現在的2~5米提高到0.2~0.25米,再提高到5個釐米。科學的進步,是靠創造和學習,光學習不行,我們還要創造。」

北鬥+賦能產業數位化

談及北鬥系統的未來發展,李德仁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根據今年在成都召開的「北鬥+」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討論,北鬥未來要做到無處不在,做「泛在的PNT」。他表示目前北鬥和GPS定位還有一定局限性:「信號進不了房間,進不了地下,進不了海洋的水下。所以下一步,室內室外,海面,水下,甚至於高空,PNT想要做的是無處不在,這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除了上述舉例的北鬥+漁業,北鬥未來將為多個產業實現數位化賦能。比如北鬥+農業、北鬥+交通等。

對於未來的智慧城市,李德仁進行了大膽的設想。首先在智慧出行方面,如果使用打車軟體,汽車如果安裝了北鬥系統,那麼就可以記錄汽車的行動軌跡,如果出現了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調集數據。當智能汽車都安裝了北鬥系統,那麼每一部汽車都將成為「數據採集員」,政府無需再費時費力地搜集數據,可以直接使用用戶提供的數據。

如果將北鬥視為一個基礎服務設施,各個產業利用北鬥進行實際應用,北鬥將產生更大的價值,這就是「北鬥+」。相關報導顯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2019年產值高達3450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14.4%,預計2020年將超過4000億元。

談及北鬥+,李德仁表示,農場主如果把北鬥的晶片安裝在農業機器上,就可以實現數位化精準種田。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能夠有跡可循。「哪個地方產量低,哪個地方有蟲子,都可以進行精細化管理。」

在大健康領域,北鬥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李德仁舉例表示:「未來北鬥可以實現大健康管理。我們在研究室內導航定位,北鬥系統可以記錄人的行為學,生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你的睡眠質量差,或者老人獨自在家摔倒了,北鬥系統都可以做到記錄並實時反饋。」而至於信息安全的問題,李德仁表示未來數據將全部儲存在雲上,保證人們的數據安全。

除了在出行、農業和大健康領域,北鬥+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想像的未來,將滲透至我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在未來,我們購買食品、生鮮時,通過應用北鬥系統,只需要掃描一下二維碼,就可以看到這個產品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具體數據,做到全程可追溯。再比如你養的寵物,給它的鏈條上加上北鬥系統,也可以防止寵物走失。」李德仁舉例道。

「所以,北鬥是一個數位化的技術,它的想像沒有邊界。」李德仁告訴中國科技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是一個數位化的技術,它的想像沒有邊界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是一個數位化的技術,它的想像沒有邊界 2020-12-1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他提到,我們可以有很多行業,如果要聚攏起來,可以利用視頻、VR、AR、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 李德仁院士:北鬥系統可助力疫情防控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發表了主題為「產業數位化 數字產業化」的演講。演講共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大板塊展開。演講中李德仁表示,此次演講的幾大板塊對於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態化疫情防控服務體系可以讓城市更智慧。未來,可實現精準定位的北鬥系統可以代替物理空間的封城,在網絡空間建設基於時空大數據的國家級疫情防控服務體系。
  • 兩院院士李德仁:5G中國人走在前面,6G不可麻痺大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論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主旨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我們可以有很多行業,如果要聚攏起來,可以利用視頻、VR、AR、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 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羅公利對李德仁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希望李德仁院士為學校測繪學科提供支持與幫助,幫助相關學科發展和提高。李德仁院士對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表示讚賞,表示願意與山東科技大學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秦昌盛、院長陽凡林參加會見。會見後,李德仁院士應邀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
  • 創新現場|「北鬥+」依迅:以自主可控技術探索萬億位置市場
    這一場景,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的推動下,逐一日常化。順著光谷北鬥路直走,進入武漢導航院上三樓,就是依迅的辦公場地。今年1月,依迅搬入武漢導航院內,進入產業鏈條環境發展。依迅、夢芯、武漢導航院……這些企業共同創造了東湖高新區這一北鬥技術應用高地。
  • 「大師風範」李德仁:秀出遙感技術的力量
    測繪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
  • 除了導航,北鬥還有啥創新應用?三位院士給出答案
    目前,全球應用北鬥系統導航的手機已經超過3.72億部。少有人知的是,助力疫情防控是今年北鬥應用的新亮點。北鬥系統在疫情防控的「武漢保衛戰」中發揮了極其特殊的作用: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應用到方艙醫院的改造,從醫療物資的調配到生活用品的保障供給,從病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到武漢健康碼的應用都有北鬥的身影。國慶前夕,中國北鬥應用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李德仁、劉經南、譚述森三位院士分享了北鬥的諸多創新應用。
  • 李德仁院士:不要再沾沾自喜了!5G領先只是暫時,6G已經落後!
    既然國內5G這麼強,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國內5G依然還沒有普及呢?國內5G現狀從一系列的數據來看,中國5G領先全球確實不假!李德仁院士敲響警鐘雖然中國在5G發展中確實搶佔了先機,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5G就是不會被超越的。華為遭受到了美G的嚴厲打擊,就是為了阻止華為的5G發展,在這種「負重」的情況下,華為還要保持住自己的5G優勢,難度是很大的。
  • 鬱銘芳院士昨日去世 今年已痛失14位兩院院士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浙江省鄞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 李德仁:實現無處不在的高速通信我們需要為6G努力
    12月13日,「百年變局數勝未來」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湖南衡陽開幕,眾多院士專家齊聚雁城,助力衡陽尋求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密碼」。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在《論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主旨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李德仁提到,地球70%是海洋,30%是陸地。
  • 李德仁院士卻提醒6G技術,其是否會被反超?
    在12月13日舉行的通訊技術會議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我們切不可因為5G技術的領先而驕傲,尚且美可能已經先行一步進入6G的科研之中。或許大家會感到驚訝,美還未完全掌握5G技術,怎麼能進一步科研6G技術呢?
  • 2021高考時政素材:中國智慧 北鬥精神!
    《時政新聞眼》梳理發現,習近平不僅在2014年、2016年、2018年三屆兩院院士大會上「點讚」北鬥導航,還先後兩次在新年賀詞中介紹北鬥導航的進展。從2019年賀詞中「北鬥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到2020年賀詞中「北鬥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再到今年7月31日建成開通,北鬥系統「瓜熟蒂落」。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兩院院士開直播,又是別人家的網課!
    這是一堂網絡直播課,授課教師是兩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原校長、我國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工程教育家、雷達與通迅系統專家王越。王越院士1993年到北京理工大學任校長,他到校後申請增設的「信息對抗技術」專業1998年獲批後,王越院士20多年如一日,堅持給本、碩、博士生開課。
  • 李蘭娟、李德仁等眾院士聚首衡陽探討"抗疫大數據應用""人工智慧...
    李蘭娟、李德仁、柴天佑、褚君浩、顧國彪、李頡、蘭玉彬、宋梁等院士聚焦、「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報告和高端對話;全國著名的大數據應用與傳播企業創始人、總裁、副總裁、執行長、首席技術官、營運長、財務長、首席市場官、企業首席科學家、下屬研究院院長實驗室負責人、研發中心負責人等近兩百餘人參會進行高端對話。
  • 《人中北鬥》製作人專訪 亞洲版沒有刪減,簡體中文會考慮
    A9VG 天樓神威1月31日訊「來自A9VG的獨家專訪」《北鬥神拳》是一部在亞洲地區都非常受歡迎的作品,因此《人中北鬥》的製作人佐藤大輔這次也來到了臺北電玩展現場宣傳遊戲。A9VG前線記者有幸對佐藤製作人進行了一個簡短的專訪,最後他也對一直以來努力去入手去玩他們遊戲的中國玩家們表示感謝。  SEGA從很早就在做《北鬥神拳》的遊戲,但後來有差不多10年都沒在做,這次重新來做《北鬥神拳》的契機是?  A:原本我們是如龍工作室,這十多年來一直都在做如龍。這期間我們也進行了各種挑戰,比如殭屍、時代劇等等。
  • 張又俠在會見軍隊新當選兩院院士時強調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努力...
    張又俠在會見軍隊新當選兩院院士時強調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努力爭當科技強軍先鋒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梅世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北鬥先驅許其鳳院士病逝:長年累月熬夜,餓了就吃一頓泡麵湊合
    這是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被稱為北鬥的收官之星,至此,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個舉世矚目的消息傳來時,許其鳳正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病床上,因為病情惡化,他已入院半年之久。幾天之後的7月2日,許其鳳病逝。原本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人們陡然悲傷,網友沉痛留言緬懷這位北鬥功臣:「許院士,北鬥終於建成,你卻離開了。」
  • 中國已累計招收25萬多名博士後 已有125人成為兩院院士
    全國累計招收博士後25萬多人,期滿出站博士後近15萬人,已有125人成為兩院院士。近5年全國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9萬個、省部級項目8萬個、其他各類項目12萬個,平均每位博士後人員承擔2個以上研究項目。經過35年發展,中國博士後制度從無到有,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