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作為一部宮廷古裝劇,既表現出了朝堂的暗潮洶湧,又展現出了江湖的風起雲湧,可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劇作。今天,咱們要聊的就是這部劇中,朝堂裡的暗潮洶湧!看看在這短短的一部劇中,三位皇子是如何一步步從輝煌走向落敗的。
首先,咱們要聊的第一位皇子就是祁王蕭景禹!蕭景禹作為當時最受寵的皇子,基本上就是皇帝內定的接班人了。只可惜,就是這種得天獨厚的待遇,讓蕭景禹這位天之驕子,變得愈加高傲自信、有恃無恐。
蕭景禹一出生便是所有皇子中最耀眼的一個,內有父皇母后的寵愛,外有舅舅的權勢。在他成年之後更是順利參與朝政,身邊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威脅到他的對手。久而久之,蕭景禹便慢慢變得有恃無恐,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詞,甚至根本沒有了對梁帝的敬畏之心。
終於,梁帝感覺到了害怕!他看著眼前的蕭景禹像極了當初的自己,擁有各方勢力的支持、以及隨時想反便能反的實力。一項多疑的梁帝,又怎麼允許這樣的威脅存在?特別是在祁王蕭景禹,提出要廢黜只聽命於帝王一人的懸鏡司時,梁帝再也忍不了了。
雖然,蕭景禹從始至終,都沒有想要謀反的心思,不過,他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身為君王的態度,這讓還在位的梁帝怎能放心?作為皇子,大權在握,獨享盛寵,這一切都是梁帝給他的,他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本來,上位之路已經暢通無阻的蕭景禹,只要約束好自己,就可以成功登上帝位。只可惜,就是因為那種生來便得天獨厚,被公認為天之驕子的榮光,讓他在即將登上帝位的時候,失足陷入了深淵。他可以說是幾位落敗皇子中最為可惜的一位了。
然後,咱們再來聊聊譽王蕭景桓!蕭景桓的落敗,一方面源於他的自作聰明,另一方面便是無法更改的身世,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說譽王是比較無奈的一位了,畢竟身世是上天註定的,根本由不得誰去更改!
其實,在祁王之後,蕭景桓是一位非常有機會登上皇位的皇子。雖然梁帝吸取了祁王的教訓,開始了制衡之道,但作為太子的蕭景宣無論是從謀略還是處事上,都不足以和譽王抗衡。所以說譽王雖然身世不如太子,但還是有很大贏面的。
不過可惜的是,這位譽王過於自作聰明,而且還好大喜功。就比如霓凰郡主被越貴妃和太子設計的那次,本來霓凰真心感激的,是拼死相救的靖王。結果譽王卻自作聰明,想去撿現成的,殊不知,不僅得不到霓凰的支持,反而還替人背了鍋!
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譽王之所以會落敗,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他的身世。譽王的母親是滑族公主,而梁帝奪取天下就是利用的滑族,所以在梁帝心中那本來就是一種隱患。即便譽王什麼也沒做,這種身份就是一種罪過。
譽王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便知道自己與皇位再無可能了,所以他在無奈之下發動兵變,企圖做最後的一搏,不過最終也沒有成功。所以說,譽王的落敗,雖然有自身的問題,但那種本身就負有原罪的身份,才是根本。所以說譽王的落敗便顯得略有無奈了。
之後,咱們再來簡單說說太子蕭景宣吧!太子這個人物其實並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他一直依靠的不過是自己的母妃。其實說實話,太子的落敗對他而言也未必全是壞事,雖然失去了掌管天下的權勢,但卻換得了一生的富貴平安。
相對於蕭景禹和蕭景桓,太子的結局已經算是最好的了!更何況即便他真有坐上帝位的機會,憑他的才能也很難治理得了天下吧!所以,對於太子而言,雖然最終落敗了,但好在沒犯什麼大錯,也算是有個不賴的結局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