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街故事:80後記憶中的半坡街

2020-12-24 勵廣誠燃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太原80後,在半坡街生活了近20年。這條不太起眼的太原老街承載了我無數的童年快樂,她的每一次變遷都能夠帶來無數的快樂故事。她就像一位沉默的見證者,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見證了太原的城市發展。

半坡街由四條小街巷組成,分別是半坡東街、半坡西街、半坡北巷和半坡南巷。這四條小街巷構成了一個「井」字形,北通府西街,南達西羊市。我出生時就生活在半坡北巷14號院。這是一個標準的四合院,母親說這個院子原本編號是15號院,後來改成了14號院。我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住在外婆家,外婆家位於14號院的南房。院子裡住著7、8戶人家。外婆喜歡養花,四合院的正中央都是她養的花,就像一個花壇,給14號院帶來了生機。更重要的是,我在這個生機勃勃的花園裡快樂的玩耍。夏天蜜蜂圍著花朵忙碌,腳下的螞蟻也在繁忙的工作。有一天我看到一群螞蟻在攻擊一隻受傷的蜜蜂,看的我不寒而慄,趕緊逃之夭夭。

大人在院子裡還給我捉住過一隻黃鸝鳥,父親給它配了一個鳥籠子,外婆領著我給鳥兒餵水餵小米,鳥兒的叫聲非常好聽。可惜沒幾天鳥兒自己啄開籠子逃跑了,其實鳥兒本該屬於廣闊的大自然,那裡才是它的家。每年春天,我家房簷下都會圍繞一群小燕子築巢,景象非常壯觀。外婆告我,這些燕子都是一口一口把淤泥銜著過來築巢的。燕子在誰家房簷下築巢,誰家就有喜事降臨。

兒時的我就愛唱歌,每天都要站在門口喊幾嗓子,當時就會唱兩首歌,「霍元甲」和「我的中國心」,西房住著一位舅舅要參加高考,有時他會出來逗我,「再唱歌我要割了你的狗雞雞」,嚇得我趕緊鑽回家裡。我家隔壁的孩子是三兄弟,都比我年長,老三比我大三歲,我叫他「三哥」,他教我翻跟頭、扇元寶、彈玻璃球。元寶是用費煙盒疊的一種三角形的玩具,孩子們拿元寶當籌碼去玩遊戲,遊戲有好幾種玩法,可以用手扇,比誰扇翻的元寶多;可以用自己的元寶抽翻別人的元寶;也可以用手拍翻元寶再「吸」過來。這個遊戲讓我對煙盒產生了興趣,印象最深的煙是「大光煙」、「太原煙」還有一種什麼鳳凰煙,元寶的疊法我現在還會。

院子裡面其樂融融,院子外面更是熱鬧非凡。仲夏的傍晚院子外面會有二三十個孩子玩耍,17號院圍牆旁有一堆燒土,就像一座小山,我們在這座山上玩攻城遊戲。13號院住著一位叫「二蛋」的舅舅駕駛著一輛偏鬥摩託,他的偏鬥摩託成了年度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玩具」。每當孩子們興致盎然的時候,「二蛋」舅舅都會憤怒的衝出來喊:「我看誰還敢玩我的摩託,看我不揍他」,孩子們一鬨而散,到現在我還對「二蛋」這兩個字心有餘悸。孩子們玩寶劍、水槍、捉迷藏,大人叫都叫不回去。

那時的半坡北巷通往半坡東街的出口有兩個,一個叫「大口口」,一個叫「小口口」。「小口口」是一個90度的直角拐彎,拐角有一個廠子叫「割白廠」,這是一個街道辦的集體廠子,那時我很小也不知道廠子是幹什麼的,只知道工人把漿洗過的布粘在牆上,廠子裡有個啞巴,由於他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他的行為舉止很誇張,非常惹人關注,街坊鄰居都認識他,也都很照顧他,有時還會善意的和他開玩笑。「小口口」的拐角處還有一個大石頭,對著這個大石頭直接出了「小口口」就到了半坡東街,出去不遠是一個小賣鋪,貨品很全,但是我的印象就三種東西:香菸、文具、金幣巧克力。那時我特別喜歡金幣巧克力,金光閃閃,上面還有英文字母和頭像,其實巧克力本身很不好吃。

「大口口」就是現在半坡北巷的主路,出了「大口口」往半坡東街方向走對面就是天平巷,這裡有兩個攤位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打餅子的,他家的甜餅子特別好吃;另一個是賣冰糕的,那時冰糕就兩種,一種奶制的,一種小豆的,我不愛吃小豆的,我不喜歡它半截疙裡疙瘩的外表。半坡北巷的街上還有一個水龍頭,定時開鎖,既是一個打水的地方,又是一個人們交際的場所,人們在排隊打水、洗衣服的時候還在這裡熱鬧的聊天。水龍頭斜對面是一個公共廁所,廁所很小,只有兩個「坑位」,大概我6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和我好朋友在廁所裡,邊聊天邊「蹲坑」,好不愜意,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外面的大人都排起了長隊、終於有個大人忍不住了,把我倆趕了出去。

再往西就到半坡西街了,那時的半坡西街通往府西街不是直通的,有一個簡易樓,需要從簡易樓旁邊繞一下,從府西街往半坡西街方向是個下坡,每次父親騎車帶我從那裡走的時候,我都不讓他剎車,直接衝下去,速度極快非常有趣。

在我七歲的時候,半坡街迎來了大改造,所有的院子、舊房子統統拆遷改造,蓋樓。我想我們這代人可能是半坡街舊貌最年輕的記憶者了,再小恐怕不會有這麼清晰的記憶。

進入90年代,三座拆遷改造樓拔地而起,外婆家又搬回了半坡街。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此時已經是四年級的大孩子了,我們再次重逢,別提多高興了。北方的仲夏夜永遠是最熱鬧的時刻,我們玩捉迷藏、踢球、拍洋片、打水槍。最好玩的不是水槍,是「皮管」。「皮管」是一種醫療器材,橡膠管,靠水壓把水灌進去,像一條蛇一樣盤的身上非常神氣,「皮管」可以持續出水,比水槍好玩多了,不過玩多了會爆炸。

那時我和小夥伴們都學騎車子,一人一個車子,不管技術怎樣,就在半坡西街、南巷還有很多小路裡穿梭,由於我還不會剎車,撞了一位阿姨,我趕緊道歉。這種方式學習騎車不出三天就準會,只是危險係數有點大。

半坡東街早於半坡西街改造好,東街兩側都是鋸齒樓,有底商,所以東街較西街繁華。90年代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年代,我和小夥伴們也漸漸長大,我們不再到街上瘋跑,撞球、遊戲機成為我們的主流玩具。剛開始玩的是任天堂紅白遊戲機,坦克大戰、魂鬥羅、雙截龍、赤色要塞….…周末我們會相約坐公交車去興華街同學家玩遊戲機;還有一種遊戲機是世嘉的,也是插卡的,畫質要優於任天堂,不過不太普及;再後來遊戲廳如雨後春筍一般,裡面是「大型遊戲機」,遊戲「街頭霸王」我們稱為「快打」,還有「三國志」、「恐龍島」等遊戲。這個時候我們越來越受到港臺的影響,開始追星看港劇,半坡北巷這邊的電力變壓器不太好,經常跳閘,一跳閘,附近幾棟樓都是漆黑一片。記得有段時間熱播「射鵰英雄傳」和「上海灘」,幾乎天天都要跳閘,周圍幾棟樓的人都著急看電視劇,有人就把閘合上,過不了一會兒又跳閘,一晚上都要反覆三四次,湊合把電視看完。沒幾天我家電視機就閃壞了,父親推的自行車我在後面扶著電視機一路走到天龍大廈維修,事後全家都誇我長大了,頂用了。

上初中後,有幾個小夥伴開始抽菸,為了不讓家長發現,他們把煙藏在半坡東街糧店附近的一個遊戲廳門口的磚頭堆裡。每天下學玩兩個幣,再抽一根煙才回家,那時沒有手機,想找小夥伴玩,去這個遊戲廳準能找見他們。我們初中是西羊市41中,每天上學都要走半坡東街西羊市這個路線,在西羊市和半坡東街交叉口有一個漳澤電力的酒店,下面停車各種牌子的汽車,每次路過我都要和小夥伴們認車標,本田、豐田、大眾、現代……不認識的車標我們就記住,回去問大人了解。

由於中考有體測,我開始鍛鍊身體。每天早上我都要跑步,起先的跑步路線是南巷、東街、北巷、西街回家,後來的路線是:南巷、東街、西羊市、新建路、府西街、半坡西街回家。那個時期的鍛鍊為我的身體發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高中後,我和小夥伴們學業都忙碌了,我每周才回一次半坡街,每周我都要和小夥伴們倒歇倒歇。學習之餘我會聽聽音樂、看看球賽,從陽臺看樓下瘋跑的孩子們才發覺半坡街的繁華是屬於他們的。

上了大學,有幾個發小和我一樣去了外地讀書,也有幾個發小走向了工作崗位。我們的聚會都是在寒暑假,地點都是半坡街,找個小飯店點幾個可口的菜餚,喝著酒,暢所欲言,外面的新鮮見聞、未來的人生規劃、中學各個女同學的去向。喝完酒我們還要去通宵網吧打cs。

大學畢業後有幾個發小在外地就業,我回到了太原,留在太原的小夥伴也大都搬離了半坡街,大家各自打拼事業,娶妻生子。我們一起聚會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幾乎三四年才有一次大聚會的機會,但是聚會地點雷打不動都會選在半坡街,我們晚飯後一般都要一起再待一會,或是去酒吧來一瓶Johnnie Walker,或是去馬老三再喝幾瓶啤酒,每每我們最後都不願離去,我們話題大都是上幾次聚會情形的回憶。

進入21世紀,半坡街的道路也經歷了幾次重大修繕,但是房子已經舊了,望著窗外送孩子補習的電動車、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悠閒散步的情侶。我發現,半坡街已經不再是我的主場,但是她的繁華、寧靜還會在我心中產生波瀾。

下一期,寫寫解放路。歡迎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瀋陽太原街,雖然也是百年老街,但是歷史與中街相比卻是截然不同
    在瀋陽,中街和太原街都是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如今很多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往往在有時間的時候,都會到這兩天街來看一看。瀋陽中街今年的變化,真的是讓很多遊客都感覺眼前一亮。是瀋陽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之一,這裡也是最初的樣子,除了在一些資料中能夠看到以外,在瀋陽金融博物館,也可以看到瀋陽中街的模型。
  • 老街老巷,尋覓老城記憶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條老街老巷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舊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觸摸它歷史遺留下的痕跡。這些老街老巷在悠長的歲月裡,相互交匯,相互適應,又各自保留其獨特「個性」,這種「個性」,體現了舊時青海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蘊。
  • 道不盡的老街情懷,承載了多少重慶人的記憶!
    老街的故事   每個重慶人對老街都有獨特的情懷,始於繁華,歸於寧靜。那些古老的街道記載著動人的故事,斑駁的牆體、角落的青苔承載了太多回憶……   歲月逝去,我們年歲漸長,老街卻依然不減當年風華,你願意聆聽它們過去的故事嗎?
  • 萌趣Q版人和街,一個85後妹子的老街記憶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說到渝中區的老街,很多地方都有老重慶人不可磨滅的記憶。如果你在一條老街生活了足足三十年,你會以何種方式紀念它呢?最近,一位名叫「綠豆」的網友手繪的插畫在網上走紅,插畫的主題,便是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和街。
  • 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2021元旦將對外開放
    12月15日,市民提前打探龍門浩老街「城市記憶館」。郭旭攝人民網重慶12月15日電 原義大利大使館的留聲機、空軍飛行員的皮帽……12月15日,龍門浩老街的裡外巷子內,不少市民正欣賞著屬於龍門浩歷史的老物件。
  • 現場|《城市記憶——虹鎮老街影像展》於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2020年10月14日,澎湃新聞《城市記憶——虹鎮老街影像展》在上海市虹口區海派文化中心開幕。該項目執行前後跨度近3年,力求對虹鎮老街的過去及發展進行全景式的報導,在澎湃新聞網站上甫一發布,便收到眾多積極熱烈的反饋。線下展覽有近50幅攝影作品、多組影像作品、數張繪畫,以及部分從舊改房屋中收集到的實物,記錄下這片區域自1990年代至今的發展。
  • 80後記憶中的那些動畫片
    漫畫於1985開始在《少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年周刊Jump》(集英社)上連載,講述了以天馬座星矢為代表的少年聖鬥士們,為了守護女神雅典娜和大地的和平正義,同各種邪惡力量進行頑強鬥爭的故事。1986年改編為動畫後曾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並在中國掀起了聖鬥士熱潮,成為80後童年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老城中的舊事 「記憶雜貨鋪」訴說《城事》故事
    「城事」中的舊事——記憶雜貨鋪還記得「老街江湖」嗎?還記得那些終日琢磨於美食,穿行於老街的「老炮」嗎?坐落於陝西鹹陽,渭城古樸巍峨的北平街牌坊,傳承至今的老街美食,依水而居的老鹹陽人……這一點一滴的過往和曾經沁潤我們成長的味道,都已成為我們記憶細胞中不可磨滅的基因。我想,在每個人的腦海深處,都有一個角落,存放著某個人、某個地方,和他們陪伴過的一場往事、一段回不去的歲月。
  • 珍檔記憶,錦繡太原!百年商圈鐘樓街
    珍檔記憶,錦繡太原!清道光二十三年太原街巷圖,紅框內為鐘樓街鐘樓所在地(太原市檔案館藏)鐘樓街每一條街巷都承載著數不清的歷史故事和人文積澱,街巷裡弄風貌猶存,至今周邊街巷仍保留明清時期的街巷肌理,在太原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 太原第一家寬屏影院——寬銀幕電影院迎來大變化!
    就是承載了老太原幾十年記憶的寬銀幕電影院。(圖片來源:@跑的賊快的哈士奇 @龍城熱)隨著地鐵二號線的收尾,寬銀幕電影院也要迎來大變化啦!太原人記憶中的寬銀幕太原市寬銀幕電影院位於解放路是1958年太原市政府拓寬解放路時建設的,也是太原市六七十年代的重要地標,1960年1月1日正式向觀眾開放。
  • 三個「80後」創造太原「密室」奇蹟 20萬變500萬
    在這種業內低落萎靡的氣氛下,「極客密室」第三店、第四店都陸續開業,成為目前太原最大的「密室逃脫」真人遊戲連鎖店——三個「80後」老闆成功了。  老闆的工作就是「冥想」  很多人問韓鈺:「你們『極客密室』的三位老闆每天都在做什麼?」  韓鈺想了想回答:「冥想。」  這個1982年出生的女孩回答完後自己先笑了。
  • 老街說故事|一代影后,她是中國的「凱薩琳·赫本」!
    本期《老街講故事》,咱們就來聊聊影后白楊的故事。白楊的一生,從坎坷中走向光輝,這與她從艱苦的逆境中生存,在成功後保持平凡的心態是分不開的。影后住過的黃家巷如今,別墅已被列為文物,正在由慈雲老街項目修復中。
  • 80後的動畫記憶:男孩子的專屬——《特種部隊》
    現在回想起來,80後的童年裡關於動畫的記憶還是很值得現在的孩子們豔羨的。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是國內引進外國動畫的一個黃金時代,那是一個空前開放,多元文化並行,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製作精良、品質優秀甚至堪稱時代經典的動畫片層出不窮。
  • 杭州正在消失的老街,那些魂牽夢縈的記憶,如今許多房屋都已倒塌
    靖江鎮是蕭山南沙地區比較重要的集鎮之一,歷史上盛產棉麻、絲繭和雜糧,舊時老街在蕭山地區是一個貿易齊全的商業街。老街以靖江店路為中心,向四方發展。在當時老街有一條寬約4米的青石板路,沿街兩側商會、學校、商店、作坊,鱗次櫛比,依次排列。往來商賈雲集,遊客不斷。可以說,這裡就是以前靖江的鬧市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 「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市民任少峰捐贈在家裡閒置多年、落滿灰塵的紅皮箱,照片中女士為黃海波。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王學濤)12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的報導。這是一個跟「記憶」打交道的公益項目。近3年來,黃海波帶領30餘名志願者,徵集、整理、展覽老物件,成立老物件交換市集,圍繞「記憶」,展示文化、促進溝通、留住大時代中的小故事,讓人們感受時代跳動的脈搏。市民安素香捐贈的小炕桌就擺放在這裡。炕桌看上去非常厚實,卯榫沒有鬆動,上面有兩個抽屜,抽屜裡留有墨水印。
  • 80後專享童年記憶,粘牙糖,累並甜蜜著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記憶都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代表著美好、快樂、自由。而80後的童年,更是一個年代的代表時期,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每一個80後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藏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沙包、彈珠、大槓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磁帶錄音機、跳皮筋、翻花繩等等。
  • 80餘幅中外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山西太原
    80餘幅中外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山西太原 2020-05-24 11:09:44 楊佩佩 攝   中新網太原5月24日電 (楊佩佩原茜)當代藝術展覽《密碼重組》24日正在山西太原千渡·長江美術館展出,該展覽共展出來自中國、日本、韓國11位當代藝術家的80餘幅作品,以繪畫、雕塑、攝影、裝置等全方位的當代藝術表現形式亮相。韓國藝術家李承九近年的代表作DDINGGU系列通過雕塑、版畫等藝術形式呈現。
  • 【陽曲支前故事】憶陽曲人民在太原戰役中的支前工作——郭守瑞
    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憶陽曲人民在太原戰役中郭守瑞的故事。憶陽曲人民在太原戰役中的支前工作——郭守瑞郭守瑞(1921-1991),山西省陽泉市西南異多雨下溝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十四歲在村學習編織,十五歲當磨麵工,因家境的貧寒培養了他刻苦努力、堅韌不拔的性格。
  • 記憶中最經典的幾款街機遊戲,80後的人基本都玩過
    相信大多數80後的童年記憶,都離不開街機遊戲吧!街頭巷尾,即使是小城鎮上,也依舊有這種機器的存在,那個時候,遊戲廳簡直就是成為日常行程中的必經之路。玩街機玩得好的大神,能徹底收服我們這種技術不是那麼好的小老弟。
  • 冬日來北海老街,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在北海老街遊走,感受歲月的斑駁印記北海老街,一個充滿想像與回味的地方。在這樣的老街遊走,你可以感覺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深思與對視,漫步在寫滿了時代滄桑的北海老街,仰望斑駁的牆面和久遠泛黃的店招,觸摸著巷角那被歲月磨光了稜角的青石板,真恐一不小心,就會走進那個黑白記憶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