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能釣魚?外蒙古野釣,夜宿成吉思汗住過的蒙古包(遊記)

2020-12-17 小喵遊天下

翻閱舊照,發現爺爺寫於2000年的遊記,遂整理成文。

到外蒙古去釣魚?

當我的朋友邀請我與他們於初夏,去外蒙古釣魚時,我驚訝地失聲大叫。

在我的腦海裡,外蒙古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土,那裡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草原,牛羊成群,怎麼還會有魚可釣呢?

但有機會去外蒙古看看,當然不能錯過,那兒有過輝煌的歷史,當今卻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與世隔絕的地方之一。

聽說要去外蒙古,老妻也為之雀躍,遂開始準備前往烏蘭巴託。

準備工作

聽朋友介紹:外蒙古河中魚很多,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釣到像人一般大小,名叫Taimen的大魚,它和三文魚(Salmon)同類,卻是一種淡水魚。

但在那清溪裡釣魚,最好是用Fly Fishing,就是穿上防水的連身衣褲,站在水中擲魚線的釣法。

在北京我沒有魚具,幸好其他同事釣魚裝備齊全,答應借給我暫用。

因為從來沒有試過這種Fly Fishing,臨行前的一段時間,我在北京發奮練習擲魚線,出發前也能勉強湊合了。

我也沒有防水的連身衣褲,多虧師傅趙元帥在北京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一家賣清洗陰溝的工人服裝的商店,買了一套工作服,便宜結實,實惠好用。

這下子總算準備就緒,可以上路了。

前往烏蘭巴託與和林

一大早,我們飛往烏蘭巴託。越過長城,出塞外草原、戈壁,約一個半小時,飛機降落在位於海拔1300多米大草原上的烏蘭巴託機場。

下午在烏蘭巴託遊覽,休息。

早上七點鐘,天猶昏暗。

我們一行八人,加兩個嚮導,司機及陪同共十幾個人,分兩輛車浩浩蕩蕩地離開烏蘭巴託,向西啟程。

乘坐的羅馬尼亞麵包車很結實,但上下顛簸,風沙也很大,讓人很不舒服,加之坐的很擠,每走兩小時就得下車來活動一下身體,舒舒筋骨,撣一下灰塵。

一路上藍天、碧野、白雲,青山,風景怡人。

蒙古大漢少

我們此行的主要嚮導是一位教師女士,見識頗多,英文說得也很好。

另有一個釣魚嚮導,老頭已近七十歲,但身體硬朗。他的父親二十世紀初由河北逃荒來外蒙,娶了個蒙古姑娘。老人個高,消瘦,會說少許漢語。

我忽然想到,這兩天沒看到幾個「蒙古大漢」,就問老頭這怎麼回事?

他說:「三代都沒吃飽了,哪去找壯碩的人?以前好的東西都被俄國人拿去了,中國的東西又進不來,別的國家都進步了好幾代,外蒙古還是幾百年前的遊牧生活,好得了嗎?」

過了一小鎮,市容陳舊。

買來礦泉水,發現都是開過蓋,瓶裡重裝了生水,不敢喝,只好拿去退了。小雜貨店賣的東西乏善可陳。

一路過許多小山坡,坡上有很多掛滿了經幡的藏教馬尼堆。

司機停車,大家按反時針方向沿馬尼堆走了三圈,以為祈福。

成吉思汗的都城——和林

下午,和林到了。和林是從前成吉思汗的都城,但他當時四處徵戰,沒能大力經營。後建的寺廟及城牆雖不少,可惜大部份都在史達林時期被破壞了。

附近有一小河,河水清澈,見到魚兒悠然戲水,天空晴朗,空氣無比清新,正是釣魚的好時機,牛刀小試,無多收穫。

溪邊三三兩兩年輕人,小學生愜意玩耍,真是一個祥和的黃昏。

入夜,宿蒙古包。

蒙古包圓頂,由架子支撐,內部寬敞,設有火爐,這就是牧民的「家」。

晚飯是典型的蒙古大餐——蒙古烤肉,烈酒佐餐,抵禦夜間逼人的寒氣。

古道、西風、無瘦馬

早起,出外散步,雖已初夏,氣溫大概只有攝氏1-2度,十分清涼,但空氣清新,視野開闊。

爬上營地邊的一座小山,遠望和林,全鎮盡收眼底。南方為溪水草原,遠處山巒青蔥,美麗壯觀,令我心曠神怡。

想來當年,成吉思汗也常在此遠眺這美麗的大地,激起了奮發凌雲,徵服世界的壯志。

青山碧水蒙古包
蒙古包客棧

兩輛車繼續上路。昨日路不太好,今天就根本沒路了。但見草原上有幾道被碾出的「故道」,我們的車子沿這些故道馳騁於草原上,顛簸非常。

成吉思汗當年也許就是沿這些「故道」策馬而過,去徵服世界的。

大草原上奔馳,真是風光無限。過一小鎮,見到一處沒有飛機停放的簡陋機場。

大風雪後遍地牛馬骸骨

翻過一座樹木參天的小山,又進入草原,小樹、流水、平沙,古道上吹著西風,卻無瘦馬,草原青青,牛馬皆肥。

一路行來人煙稀少,偶見幾個牧民,但牛、馬成群,不時還有駱駝群跚跚而過。

兩年前外蒙古大風雪,凍死、餓死了許多牲畜,直到現在草原上還可見牛、馬的骸骨。

我們停車休息時,就看見一個牛頭的遺骸,長角尚存,造型美麗,研究了半天,不知如何下手將雙角卸下,只好作罷。

草原八駿馬奔騰

停車野餐,嚮導們做了三明治,簡單可口。吃完,很快又上路,下午兩三點,抵達一條河邊,這就是我們釣魚的營地。

藍天、白雲、草原、清溪

這裡沒人家,沒房子,沒廁所,沒路,沒自來水,沒電,也沒法用行動電話,只有遠處的藍天、白雲、草原、山丘,及近處潺潺流水與我們相伴。

溪水清澈見底,倒映如真,水中魚群遊弋。遠處一對白天鵝,傍水嬉戲,清溪綠野,景色非凡,耳邊仿佛響起了「天鵝湖」的旋律。

老妻趕去取相機,準備留下這難得的美景,但天鵝發覺我們這幾個不速之客,破壞了它們的寧靜,遂飛天而起,呈現出一付美麗的翔姿。

啊,這不正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嗎?

老妻趕緊照了一張照片,可惜後來洗出來,並不怎麼樣。我對她說:「我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王勃的才華的。」

外蒙古的河溪均在草原,山巒中蜿蜒而流,十分美麗。除一部分流入沙漠及內陸湖泊,東部的流入黑龍江,大部分均屬西伯利亞最大,也是世界第五大的葉尼塞河(Yenisei)水系。

而其中,譬如流過烏蘭巴託的Tuul 河及我們釣魚的幾條小溪,都先流入貝加爾湖,再經葉尼塞河流向北冰洋。

貝加爾湖,也就是蘇武牧羊的北海,水深高達一千六百多米,為世界上容積最大的淡水湖,擁有全球五分之一的地面淡水。這也是外蒙古魚群繁多的原因之一。

嚮導告訴我,與外蒙西北接壤,以前是中國領土的唐努烏梁海(Tuva),為葉尼塞河上遊發源之地,河溪交錯。雖然非常閉塞,卻是釣魚的天堂。

釣Grayling與Lenok,豐收、烤魚大餐

嚮導和陪同就地紮營,他們技藝嫻熟,不多久,七、八個帳篷拔地而起。

釣魚嚮導老頭告訴我們,這裡釣魚的環境很不錯,於是大家換裝,我也穿上洗陰溝的全副裝束,下水開始釣魚。

老頭教我們用Fly Fishing,或用普通的魚竿都可。不多久,魚爭相上鉤。

這裡青山綠水,了無人煙,完全是一片淨土,這些魚也比較「單純」,很容易上鉤。

河內有兩種魚,一種有鱗的 Grayling,另一種無鱗的Lenok,都有一兩尺長。我們沿小溪而下,邊走邊釣,收穫頗豐。

Grayling與Lenok豐收

日近黃昏,滿載而歸。河邊營地已燃起熊熊營火,好一頓烤魚大餐。

深夜不速之客來訪

夜來,十分寒冷,穿了不少衣服,睡在帳篷裡。突然聽見遠處傳來馬蹄聲,莫非有不速之客深夜來襲?

馬蹄聲越來越近,大家不禁緊張萬分,忽然聽見帳外老頭熟悉的聲音。原來是他的幾個牧民朋友來訪,他們今夜看到火光,猜想老頭又帶人來釣魚了,特地騎馬來看看。

這些牧民非常純樸,著馬褲棉衣,每人都曬得黑黑的,看到中國人很好奇。

我們和他們談了些生活瑣事,還送了他們一些麵包,大家都很高興。

據牧民說,蒙人不大吃魚,近年來才有所改變,但釣魚還是不太普遍,這大概也是河裡還有那麼多傻呼呼的魚的緣故吧。

夜深了,來訪牧民躍上馬背,飛馳離去,我們就回帳篷睡覺了。

清晨漫步,高原夜寒

次日早起,四下走走,河裡淺水都結了冰,六月初的高原之夜是很冷的。

這裡四周遍布小山巒,青草遍山,營地附近多為河道,布滿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塊,大小樹木叢生其中。

找到一塊淺褐色的石塊,看起來與烤好的麵包相似,也許是舊石器時代,古人做的工具。後帶回家中,請客時就放在餐桌上唬人,真有幾位仁兄動手想嘗一口。

再度豐收

回營,眾人已醒,早餐以後,開始整裝釣魚。今天比昨天還要手順,魚兒不停地上鉤。

我們沿溪而上,天空晴朗,陽光灼人,清早穿的衣服,一件件脫了還熱,高原白天與夜晚的溫差可達到30度以上,真是一天四季。

一夥牧民小孩騎馬過來玩水。

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小傢伙們,一個個曬的漆黑,騎馬的技術卻都很熟練。

選了一些小刀送給他們,小傢伙們喜笑顏開,高興極了。

天真無邪的小牧民

一天下來,沿溪的好幾公裡都釣遍了,大家收穫真不少,但始終沒能釣到傳說中如人般大小的大魚Taimen。

老頭說六月份水位相對較低,到九月份時,水位上漲,下遊的大魚就會遊到此地,每條有六英尺長呢。

他說距我們營地兩三公裡的地方有一段較深的河道,今晚可去試試,看能否釣到Taimen。

夜間長途跋涉,試釣六尺Taimen未果

晚飯後,營火下,大家十分興奮,準備遠徵。除了穿上釣魚的衣褲外,老頭教大家將人工小魚餌換成大型人工老鼠魚餌,釣具齊備,還帶上了手電筒。大隊人馬出發了。

沿河邊的碎石逆水而上,四處漆黑,天上星鬥滿布,如寶石璀璨奪目,近如眼前。銀河清晰瀝瀝,舉手可見,仿佛觸手即得。

走了四、五十分鐘,見一大段寬闊的水面,河岸離水面人許高。

老頭說:「每當夜晚,岸上會有些地鼠遊水過河,大魚聞聲而至,他們最喜歡吃地鼠,所以用人工鼠做餌最有效。」

於是大家擺下陣勢,靜候大魚。

走來的時候熱血沸騰,可是靜下來後還是很涼的,等了一兩個鐘頭,沒一點動靜,老頭說大魚大概不會來了。

星光下,眾人漫步回營,不經意間,也釣了幾條一兩尺的「小魚」,黑夜摸索下釣魚,也頗有風味。

回到營地已是深夜,筋疲力盡,一夜無夢。

新地點收穫益多

次日早起,拔營開車去找新的地點釣魚。

在老頭指揮下,我們到了一個河曲旁邊的樹叢中,見幾個牧民,都是老頭的朋友,他們說前一陣有一隊人馬在這兒釣魚,成績很不錯。

這一帶水面較寬敞,我們大隊人馬好施展開,大釣一番。大家興致盎然,垂釣之下,塵世煩惱皆忘精光,好不得意自在。

今天大家的收穫比昨天還多,許多釣上來的魚都立即放回了水中。

從來不釣魚的老妻也在岸邊開釣,居然頗有收穫。只是她心大手生,是以魚鉤常被纏在河中的樹根裡,我只得一再涉水救美,去解開被纏住的魚鉤,贏得了大夥的喝彩,頒給我一個「最佳服務獎」。

高原風雲劇變

下午大風驟起,嚮導經驗豐富,叫大家趕快避雨。不一會兒,只見天上烏雲急奔,夾著閃電,下起了大雨,所幸我們都躲在帳篷中,不多時雨停了,彩虹貫天,美輪美奐,天氣好轉了,高原天氣變化真快。

遇老美遠行,釣到了不少六尺長的Taimen

夜間,老頭意猶未盡,又要步行長徵去試試能否釣得上Taimen,大家這幾天釣的很過癮,加之遇過下午的那一場大雨都不敢跟著去了。

老人獨自遠行,兩、三個小時後回來,雖沒釣到很大的魚,也帶回不少一、兩尺的Grayling 和Lenok。

後來,我們在烏蘭巴託機場碰到兩位美國來的釣魚高手,他們搭直升機到外蒙西部去,就釣到了不少六尺長的Taimen,果然名不虛傳。

大漠風光、牧民淳樸、生活落後

早起拔營,歸途又過大草原。一路上,看到各處牧民都在搬家(蒙古包)。

據嚮導說,今天是個黃道吉日,所以選定這一天由秋冬的住處搬到春夏的住處。

搬家有用汽車的,但大多都是用牛馬拉車,非常原始。牛車連軸承都沒有,橫木底部挖了個半圓,車軸放在半圓內就拉著走了,弄的是吵聲不斷。

可憐的老牛,這車不好拉啊!

停車與牧民交談,與他們交換一些禮物,牧民們純樸善良,孩子們都很可愛,拙拙的,怕生。

黃道吉日牧民搬家

牧民的貧富主要看他們牲口的多少,還有蒙古包內的家當的檔次。

一個好的蒙古包大約值500美金,這也就是牧民們最值錢的財產了。

嚮導告訴我們,蒙古人因畜牧生活至今大多未使用姓氏。

說穿了,他們叫個「阿貓」,「阿狗」之類的名,能讓親朋好友識別就成了。

但這樣,往往會無意地造成近親結婚,不倫不類的問題。

現政府逐漸提倡採用姓氏,以減少社會問題,促導進步。

牧民安頓家當——蒙古包

抵達一個蒙古包營地,遠處沙丘中陷落著一些火山石,其旁有連綿的沙丘,大漠蒼茫,風光奇特。我們在那裡留連多時,歸至營地,過夜。

次日,一路見到牛羊成群,還遇到一群野駱駝,初夏它們都在脫毛,大家爭著與駱駝拍照。

小鎮競選演說大會,外蒙民生改進緩慢

歸途過一小鎮,鎮邊草原廣場上聚集了好多民眾。停車詢問,才知道是競選演說大會。

廣場上有人正在演說,還有音樂助陣,聽眾不少。

外蒙古經濟情況積陳難轉,民生改進緩慢,外蒙百姓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欣欣向榮十分羨慕,也流露出幾許血濃於水的兄弟情懷。

歸途與尾聲

下午回到烏蘭巴託,次晨飛返北京。

回想外蒙古無盡的草原,漫山遍野的牛羊,駿馬馳騁,幽靜的清溪及悠然遊弋的魚群,淳樸善良的牧民和他們落後的生活,它無疑是世界上最隔絕、最神秘、最落後的地區之一。但也的確是一個可愛的地方與釣魚的樂園。

相關焦點

  • 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成吉思汗屬於哪個地方?
    眾所周知,蒙古屬於遊牧民族,他們需要依靠草原來生活,沒有草原他們就沒有了「生命之源」。而位於「內蒙古」和「外蒙古」之間的那一片荒漠就成了無人問津的地區。 與此同時,南蒙古的察哈爾部的大汗林丹汗也有想要稱霸的野心,他想要成就成吉思汗那樣的偉業。
  • 統一蒙古草原後,成吉思汗無師自通做了兩件事,真正成為一代帝王
    塔塔統阿:乃蠻部降將,蒙古文字的創建者。每個人的成長,到了不同的高度後,就有不同的想法。成吉思汗消滅乃蠻部,處死了自己的頭號敵人札木合後,在遼闊的草原上,已無敵手。他思考的問題也更加長遠,那就是要讓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統治這片廣袤的土地,無論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還是地上奔走的一切生物,都必須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成吉思汗有這樣的想打,完全是自己的先輩們留給他的慘痛教訓。當年,自己的父親也速該雖然貴為蒙古乞顏部的首領,可是父親被塔塔爾人毒死後,部眾就紛紛離他而去,絲毫沒有一絲凝聚力。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如何從一人開始建立蒙古帝國的?
    若問人類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唯一的答案就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了。其版圖囊括了東亞、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區。成吉思汗雕像成吉思汗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從孤身一人到擁有世界國土最大的蒙古皇帝,從九歲到六十六歲,從未停下徵戰的步伐。
  • 成陵位於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那麼外蒙古是如何祭奠成吉思汗的?
    成吉思汗在蒙古國的地位非常高,外蒙大約10%的男性都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對於外蒙人而言,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締造者,是世界的徵服者,是蒙古人的光輝。在明朝人修撰的《元史》中對成吉思汗的認知類似於金太祖或者北魏太武帝,僅僅將成吉思汗當作一個少數民族的雄主。雖然明朝人也知道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在西域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但明朝人對此沒有什麼概念,直到晚清時期接觸到西方史學界後,中國人才明白原來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國如此龐大,也將成吉思皇帝改稱為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果說誰是最能徵善戰的君王,那肯定要說是鐵木真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 成吉思汗的萬裡江山:當年差點佔領日本,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
    有詩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作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打下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現在世界哪些國家曾是蒙古帝國的領土?今天蛋總就來聊一聊。01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部落800多年前,在大漠的北方草原出現許多部落,其中有
  • 怯薛衛,蒙古的高級禁衛軍,效忠於成吉思汗的貴族軍隊
    為什麼怯薛衛的組建要求如此之高,其實和當時蒙古的現狀有關。成吉思汗時期雖然名義上統一了蒙古,但是實際還存在許多不同意見,怯薛衛如此組建其實也是在向那些貴族拋出橄欖枝。因為怯薛衛的職責不同,其和在外作戰、攻城略地的軍隊不同,怯薛衛主要的目的是用來守衛皇城的,很少參加實際的軍事作戰,這就是使得怯薛衛的實際死亡很少,因此也有著許多的貴族子弟願意加入。雖然怯薛衛在建立初期是為了戰爭,但是在成吉思汗強大之後,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守衛皇城。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南宋之時,四川制置使餘玠在這裡築城,從此釣魚城成為重慶的重要屏障。公元1259年,蒙哥汗親自率軍強攻釣魚城,但五個月後,蒙古人依然無法破城,釣魚城守將王堅一度還曾經偷襲蒙古大營。從七月開始,蜀中炎熱難當,軍中瘟疫橫行,但蒙哥依然沒有放棄,並誓奪釣魚城。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暴斃,時年五十歲。
  • 元朝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以牛肉乾為軍糧,士兵身強體壯所向披靡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從東自西,東邊徵服了當時的金國,西邊一直攻打到東歐的黑海,這橫跨亞歐大陸的遠程作戰。歷史上恐怕只有成吉思汗這麼一位。同時他也做到了一統中原的偉業。當時的中原的西夏和宋朝。在成吉思汗的鐵騎之下,顯得不堪一擊。
  • 匈奴,突厥,遊牧強權層出的蒙古高原,為何以成吉思汗部族命名?
    編者按:很多朋友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蒙古高原為何以蒙古為名,畢竟那塊高原上遊牧強權曾此起彼伏。斯基泰、匈奴、柔然、突厥都成為了過眼雲煙,蒙古為何卻最後成為那些遊牧部落的統一稱謂?有觀點認為,鐵木真這位蒙古部族首領,首先以制度,而非血緣完成了對於草原部族的統一。本期,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鐵木真生活的這個時代,蒙古社會形態情況複雜,社會制度經歷重大變革。
  • 蒙古名將木華黎,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所器重?
    父子兩代,對成吉思汗均有大恩木華黎是孔溫窟窪的第三個兒子,屬於蒙古主兒乞部,鐵木真徵伐蒙古諸部的時候,木華黎的祖父讓孔溫窟窪帶著兒孫們跟隨鐵木真效力,至此成為了鐵木真的從屬。忠心耿耿的安答兄弟蒙古人將兄弟稱作「安答」,成吉思汗比木華黎年長八歲,雖然木華黎乃是鐵木真的臣子,但是平日裡鐵木真將其視作手足親眷對待。木華黎從初見鐵木真之時,就被其勇武、才智與人格所折服,他內心堅信鐵木真才是最終能徹底一統草原的人。成吉思汗是草原的未來與希望,木華黎將保衛成吉思汗的生命作為自己至高無上的使命。而成吉思汗對木華黎也非常敬重與信任,將其當作兄弟與摯友。
  • 《文明6》新勢力蒙古公布 成吉思汗鐵騎徵服世界
    《文明6》新勢力蒙古公布 成吉思汗鐵騎徵服世界 時間:2017-12-20 09:11:55 來源:3DM新聞組-Goku
  • 大蒙古國有2400萬平方公裡大?元朝只佔了一半多,成吉思汗太厲害
    當年成吉思汗老爺子,建立了大蒙古國。一路東徵西討,統一了蒙古不算,東邊幾乎滅亡西夏,西邊一路打到了黑海海邊看日出。 此後他的兒孫們更加給力,在大蒙古國的基礎上,東邊先後徵服了西夏、金、南宋,西邊一路打到多瑙河釣魚。 整個大蒙古國的國土,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的部分面積,總和大概在2400萬平方公裡,就問你還有誰?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建立大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最高領袖,並奉上尊號「成吉思汗」,意思是強壯、無畏、不可動搖。以規模來說,1206年的蒙古已經算是帝國。它的面積相當於歐洲,涵蓋整個蒙古高原,並且向北越過貝加爾湖,向西擴展到今新疆地區。
  • 蒙古帝國最害怕的一個國家 其戰法讓成吉思汗孫子命喪黃泉
    蒙古帝國最害怕的一個國家 其戰法讓成吉思汗孫子命喪黃泉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曾經橫掃歐亞大陸,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是蒙古鐵騎的對手。但是有這麼一個國家,它曾大敗蒙古軍,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都戰死沙場。
  • 蒙古帝國頭號猛將,徵服近半個世界,成吉思汗卻說:他只是我的狗
    文|格瓦拉同志 在成吉思汗近半個世紀的軍事生涯中,他陸續完成統一蒙古、削弱金朝、摧毀西夏、徵服中亞等壯舉,使蒙古汗國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大帝國。
  • 布仁巴雅爾和他的蒙古包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9日電 題:枕著草原 望著星空——布仁巴雅爾和他的蒙古包  新華社記者 王靖傳統包、星空包、落地窗觀景包……放眼望去,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蒙古包,夢幻般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鋪展開來。這是布仁巴雅爾的蒙古包生產基地。
  • 壯哉成吉思汗陵
    當成吉思汗陵霸氣躍入眼帘時,我驚嘆不已。其實,這是個元太祖衣冠冢。其所在地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草原名也是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中國還是外蒙古?看專家如何分析
    如今很多人都會去內蒙古大草原旅遊,很多人都會選擇去鄂爾多斯看看,只因為鐵木真的陵墓就在那裡,到過的遊客都會被鐵木真的陵墓所震撼。其實,鄂爾多斯只是鐵木真的一個假的衣冠冢,是鐵木真的後人,為了懷念先祖建立的一個地方。因此每年還會舉行非常隆重的祭祖儀式,而成吉思汗的墓到底在哪裡?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
  •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大蒙古帝國」,現在哪個國家還存在?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用一生的時間創建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蒙古帝國,只是他所建立起來的這個帝國,並不能在他死後維持多久,很快便四分五裂了。而成吉思汗後人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如今也都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