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國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據《每日郵報》5月16日報導,澳大利亞一間水族館在被迫關閉了兩個月後,出現了異常情況。由於沒有了遊客,魚兒們變得孤單,它們有的躲進角落,有的拒絕進食,這些小傢伙越來越表現出抑鬱的跡象,為了幫助它們走出抑鬱,水族館管理人員僱傭了潛水員,希望給孤獨的魚兒們多一些擁抱和多一點陪伴。
澳大利亞的凱恩斯水族館是昆士蘭州最有人氣的景點之一,在這裡,遊客們既可以感受熱帶雨林的風情,又可以領略大堡礁的美景,體驗非常獨特。平日裡每天都會接待大量遊客,魚兒們對此早已習慣。

鯊魚,石斑魚,黃貂魚等魚類特別喜歡與遊客互動。
而近日,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卻發現,魚兒們出現了異常:由於遊客消失,某些魚開始瘋狂尋找人類;沒有遊客隔著玻璃跟它們互動,許多魚類變得昏昏欲睡;甚至有些魚類決定自閉,躲藏在水箱的暗角。尤其是一條叫做「張」的石斑魚,它已經絕食了好幾個星期。
「他悶悶不樂一兩周時間了,一直沒怎麼進食。」

館內海洋生物學家保羅·巴恩斯告訴美聯社,張是一條有主見的好魚,它最喜歡盯著人看,對潛水員非常感興趣,你會經常看見它緊緊地跟著潛水員,上上下下仔細觀察,然後跟著遊來遊去。
根據巴恩斯的說法,魚是種奇特的動物,它們喜歡在水箱內外都可以看到和探索新事物。「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動物其實非常在乎水箱外面的遊客,它們真的很享受跟人類互動。」
巴恩斯說認為,遊客會對這些動物產生刺激,它們喜歡觀察人的表情,也喜歡看人們身著不同顏色的衣服。

為了幫助魚類對抗抑鬱,水族館管理人員額外請來一名潛水員加強陪伴。執行長丹尼爾·萊普尼克說:「看看這些豹鯊,它們就像小狗一樣,特別喜歡被擁抱。」
通常情況下,館內會有兩個潛水員,而現在有三個。他們還想方設法增加跟魚兒們交流的機會,為了創造額外刺激,工作人員會坐在水箱外,面對面跟魚兒聊天。
萊普尼克認為,魚兒們很聰明,似乎有自己的情感,並且通人性。水族館希望遊客們儘快回歸,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這些魚兒們的心理。

特洛伊大學的朱利安·皮特曼2017年曾對《紐約時報》表示,魚之所以如此敏感,可能是因為它們的神經化學結構與人類極為相似。
抑鬱的感覺很可能是由於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波動造成的,這與人類抑鬱時的感覺相似。
皮特曼甚至用魚來測試抗抑鬱藥的有效性,他說藥的效果可以通過魚在缸中的活躍程度來衡量。
如果藥物有效,幾分鐘內,魚而會遊到魚缸頂部並開始探索,如果藥物無效,魚兒會一動不動趴在水缸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