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魚類因疫情孤單,拒絕進食,水族館無奈專門僱人來陪伴魚類

2020-12-17 英國英鳥

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於5月14日報導,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凱恩斯水族館(Cairns Aquarium)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暫時停止營業。沒有了遊客,水族館裡的魚開始感到孤單,一些魚類甚至開始停止進食。水族館為幫助孤單的魚類度過陰鬱期,不得不僱傭了額外的潛水員。

凱恩斯水族館為昆士蘭州最受歡迎陸上景點之一。遊客們可擁有獨一無二的北昆士蘭水族全體驗——既可領略熱帶雨林的風情,又可感受到大堡礁的絢麗。

水族館執行長丹尼爾·萊普尼克表示:「在疫情之前,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遊客穿過水族館的玻璃隧道,觀賞水裡的魚類。這不僅給遊客帶來了樂趣,其實也給水族館的鯊魚、石斑魚、黃貂魚和毛利人瀨魚等水生生物們帶來了樂趣。」

「自從水族館歇業以來,工作人員注意到這些魚類在尋找人類的蹤影,我們不得不再僱傭一名額外的潛水員來陪伴它們,以增加人類和它們互動的數量。我們的這些豹鯊,它們喜歡像小狗一樣被人抱著。」 海洋生物學家、水族館館長保羅·巴恩斯表示道。

「還有一隻名叫『Chang』的昆士蘭石斑魚,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它是一種非常好奇的魚,有很強的個性,它一直都喜歡盯著人看,有時還會跟著遊客遊來遊去。而最近它開始有點悶悶不樂,停止了進食。還好『Chang』不是骨瘦如柴的那種魚,所以工作人員並不太擔心他暫時沒有胃口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據悉,凱恩斯水族館的工作人員歇業期間都會在魚類看得見的地方吃午餐,還會在玻璃隧道裡和魚類溝通互動。當水族館重新開放時,工作人員還邀請遊客和水生動物們一起吃午餐。

「它們真的有智慧,似乎還有感情,可以與遊客們溝通互動。」 水族館執行長丹尼爾·萊普尼克說道。

相關焦點

  • 因疫情閉館兩個月,魚兒竟集體抑鬱,澳洲水族館:遊客快回來
    當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國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據《每日郵報》5月16日報導,澳大利亞一間水族館在被迫關閉了兩個月後,出現了異常情況。由於沒有了遊客,魚兒們變得孤單,它們有的躲進角落,有的拒絕進食,這些小傢伙越來越表現出抑鬱的跡象,為了幫助它們走出抑鬱,水族館管理人員僱傭了潛水員,希望給孤獨的魚兒們多一些擁抱和多一點陪伴。澳大利亞的凱恩斯水族館是昆士蘭州最有人氣的景點之一,在這裡,遊客們既可以感受熱帶雨林的風情,又可以領略大堡礁的美景,體驗非常獨特。
  • 耗2.9億美元建成,「巨無霸」水族館,僅魚類就有3000多種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與其他水族館相比就像"巨無霸",花了2.9億美元建造,光是魚類就有3000多種!。這個堪稱"巨無霸"的水族館,就是喬治亞水族館,這個水族館就在美國的一個公園附近,在這個水族館裡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珊瑚礁,還有無數的海洋生物,特別是一些海洋生物,甚至是很多其他大型水族館看不到的,比如最經典的鯨鯊。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它。
  • 聆聽海洋裡的聲音 上海海洋水族館舉行魚類「發聲」科普展
    上海海洋水族館舉行魚類「發聲」科普展現場  東方網記者曹磊、通訊員費凡7月24日報導: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這顆人類世代棲息的星球,在海洋的環抱中煥發著蔚藍的生機。現在,上海海洋水族館將用一種有趣的感官方式,帶領大家共同進入魚類的「發聲」世界,一起感受海洋生物奇妙的呢喃和私語、聆聽水底世界的熱鬧與喧囂。  上海海洋水族館暑期魚類「發聲」科普展將通過「擬聲」DIY、感官體驗和科普解析三個方面向遊客朋友們展示海洋裡「喧囂」的聲音世界。
  • 世界一「巨無霸」水族館,花2.9億美元建造,光魚類就有3000多種
    世界一「巨無霸」水族館,花2.9億美元建造,光魚類就有3000多種很多人提到海洋生物,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水族館吧,而且不管在哪個城市大大小小的水族館都是非常多的,這些水族館裡面有著我們平常見不到的一些海洋生物,每次當我們走進水族館的時候,
  • 世界最大水族館,不僅要門票還要過安檢,住著全球最大的魚類
    遊樂場和水族館都非常的適合全家遊,而每當節假日的時候,各個城市的海洋世界就會爆滿。而這座水族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名為美國喬治亞水族館。不僅擁有500多種海洋生物,還居住著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順便科普藍鯨不是魚是哺乳動物。
  • 美國耗資2.9億美元,建成的巨無霸水族館,光魚類就超3000種
    美國耗資2.9億美元,建成的巨無霸水族館,光魚類就超有3000種現在由於方面的提升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一些享樂意識,不論是風景旅遊區還是一些娛樂項目的建立都越來越多,而在逐漸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也意識到了一些生態文明共同發展的好處
  •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和最小的魚類
    ,又名鯨鮫、豆腐鯊、大憨鯊,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進食中的鯨鯊「鯨鯊」這個名稱來自魚類生物學,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它們跟許多鯨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世界上最小的魚類---胖嬰魚
  • 廣西柳州水族館百條熱帶魚被遊客閃光燈「閃死」
    覃英文 攝   中新網柳州10月11日電 (韋敏 覃英文) 國慶期間廣西柳州市動物園水族館上百條熱帶魚疑被閃光燈「閃」死。該報導一出,便引起不少網友的圍觀和議論。10月11日,柳州市動物園管理處主任陳琦對此表示,動物園將加強管理,節假日的時候在適當的範圍內調高水族館內的燈光來進一步滿足遊客的拍照需要。
  • 深圳26人吃魚「中毒」 疾控中心:系魚類引起
    深圳26人吃魚「中毒」 疾控中心:系魚類引起   深圳市一職工食堂懷疑因進食不新鮮的鮐魚(池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數達26人。
  • 鐵餅魚是所有觀賞魚中最令人驚豔的魚類之一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魚類的名字叫做鐵餅魚,這是一種淡水魚,是淡水魚王,這種魚有點挑食需要魚主人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搜尋它喜歡吃的食物。Symphysodon Discus是所有觀賞魚中最令人驚豔的魚類之一,至今仍然是一個古怪而且仍然是任何大型展示水族館的美麗補充。最初,Discus由Herbert R. Axelrod博士在國際上流行。
  • 新研究反主流論點:海洋酸化不會影響魚類行為
    近年不乏海洋酸化導致珊瑚礁、魚類滅亡的新聞,然而最近一篇新研究提出相反意見,澳洲科學家Timothy Clark表示,雖然氣候變遷確實對珊瑚礁和魚類構成威脅,但直到本世紀末,都不會看見魚類因海洋酸化而引發不良影響,比如嗅覺退化。
  •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原始魚類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開始出現,在寒武紀開始的時候,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們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而到了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早期,原始魚類開始出現了身影,最先出現的是無頜類。後來,無頜類進化出來了有頜生物,在《生命簡史》中記載,頜骨的進化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因為在沒有頜骨的時候,生物的嘴就像一個吸管一樣,進食主要靠吸,把食物和水一起吸進肚子裡再過濾,這種進食方式顯然很被動,在海洋環境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不能主動捕食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所以動物們都開始爭取主動權。
  • 最危險的食用魚類排行榜
    日本還將它評為5★級美味,是做刺身的極品魚類之一。石斑魚作為魚類貴族的石斑魚,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高檔餐廳十分推薦的海鮮美食。不過,在享受石斑魚的美味的同時,大家也應知道,這類魚身上大多存在雪卡毒素。
  • 歡迎光臨,鄭州土味兒「動森魚類博物館」?
    要說動森裡的一大亮點,釣魚系統絕對值得誇一誇,南北半球不同時期出現的魚類都極大的還原了現實,海邊與池塘釣出的魚類也做了海魚與河魚的區別,算是寓教於樂。「水產超市裡的魚類圖鑑」••••••城市從來不缺少水族館,但能在商場裡逛到類似動森的線下魚類博物館,也並不常見。
  • 深海水族館怎麼樣 深海水族館遊戲介紹[多圖]
    深海水族館是一款放置類遊戲,這類遊戲也可以說成是放置養成遊戲,只是玩家養的東西變成了水裡的各種生物,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遊戲。《深海水族館》是一款放置類的遊戲,但他與大部分的放置類遊戲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他的放置類遊戲都將遊戲的娛樂刺激放在了戰鬥力提升和不斷收穫的愉悅中,而且深海水族館則是可以解鎖更多的水下美景,讓玩家更多是視覺的享受,感官的放鬆。
  • 水族館的花園鰻因為疫情自閉了,管理員跪求網友們視頻安撫它們
    但自從疫情爆發導致墨田水族館在3月1日開始閉館後,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就逐漸「自閉」了!見不著遊客,它們便紛紛躲進沙子裡不願出來了...花園鰻們尤其喜歡群居,一旦選定了常居地點後就把自己長達40釐米的下半身埋進砂子裡,平時就露出短短的上半身在水層中等著海水飄來的浮遊生物送進嘴裡,這種無欲無求、以逸待勞的進食方式也真的是很「佛系」了!
  • 《動物之森》魚類大全 全魚類資料圖鑑
    > 導 讀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是目前玩家比較關注的一款遊戲,很多玩家都喜歡玩這款遊戲,那麼各位小夥伴們知道動物之森全魚類有哪些嗎
  • 穿著盔甲的魚類,這種物種有什麼奇特之處
    頭甲魚是生活在425億年-385億年的一種魚類,它們是遠古魚類中的健美健兒,不僅有發達的肌肉,而且頭部有堅硬的盔甲,體型大小和我們常見的鱒魚差不多。一不小心進化出了盔甲頭甲魚雖然跟現在的魚類有很多區別,但也有不少共同之處。它和現在魚類一樣身體布滿了鱗片,具有脊椎、眼睛和魚鰭。在進化過程中,頭甲魚一不留神,進化出了厚重的骨甲和較細的尾部。在它們祖先眼裡,是典型的「異類」,雖然它們和原始祖先海口魚有很多不同,但是依然保留著原始特徵。
  • 為保護全球魚類多樣化 歐洲編制魚類基因地圖
    瑞士《一瞥報》18日報導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攜手多家歐洲高等學府最近公布了一張特別的世界地圖——魚類基因多樣化世界地圖。這是全球首張此類地圖,有利於保護全球魚類多樣化。   資料圖:水下世界。資料庫中共記錄了3815種海洋魚類和1611種淡水魚類。科學家以每200平方公裡為單位,對各地水體的魚類多樣性做出評估。  科學家發現,全球魚類基因多樣性分布並不均衡。海洋魚類基因多樣性最突出的地區是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和加勒比海一帶,這些地區水溫較高,更有利於提高多樣性。淡水魚類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則在南美洲。
  • 紐西蘭怪異魚類:鼬魚眼睛進化到近乎消失(組圖)
    對於這種魚類,全球博物館中也只有十件此類標本,但這種雙色鱧魚非常罕見。它們擁有彎曲的喙狀嘴部,眼睛很小。在科考過程中,科學家們會立即對從深海中捕撈上來的新種魚類拍照,以捕捉它們鮮活時的顏色,然後再完成記錄、標籤和冷凍等工作。紐西蘭國家水利氣象研究院將科考過程中發現的罕見魚類或新魚類捐獻給惠靈頓特帕帕-湯加萊瓦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