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珏
【關鍵詞】最好的「俠」片 全球票房過8億美元 3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1個奧斯卡影后 8月27日引進內地
【故 事】蝙蝠俠消失8年,他的「真身」億萬富翁布魯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背負巨大的謀殺指責隱然而居。但城市平靜的外表下,犯罪的陰影從未遠離,大反派貝恩率僱傭軍釋放囚犯分發槍炮,全城陷入無政府暴亂。蝙蝠俠不得不走出豪華大宅,重新挑戰罪惡,面對瘋狂……
若在好萊塢所有「俠片」中只挑一位看,那就是蝙蝠俠。尤其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打造的前傳三部曲,在商業片中浸入濃厚的人性與思辨,決非扁平化的通關打壞蛋所能比擬。但對人性暗部的深度挖掘,也讓他備受爭議。《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7月16日在北美首映後,影院槍擊事件激起「電影要不要為暴力擔責」的爭論。
俠之黑者
俠,光明而強大。但以蝙蝠之黑,似乎很難註解俠。「蝙蝠+俠」的組合其實就標明了這位俠的出身和定位。
布魯斯飽受童年陰影的侵擾,在目睹父母被殘忍殺害後,童年陰影侵擾一生。他渴望復仇卻始終不得其時,他思考正義和公平,在每次救贖的同時紓解自己的痛苦與悽愴。
蝙蝠俠是最有內心世界的英雄,也是一個層次感最豐富的英雄,他是一個人,也更像一個人,一個內心孤獨躊躇,與這世界在表象上格格不入的人。他是我們心中最不合群的那一部分,也是我們心中最不被了解也最不願被了解的一部分。
導演諾蘭曾這樣描述心中的蝙蝠俠:他不能隨心所欲發洩怒氣,他不得不時刻穩定情緒。從第一部開始,他就在面對和克服人生各種障礙。他是個很黑暗的角色,與那些陽光型英雄有天壤之別。他被憤怒、負罪感、恐懼等負面的因素驅使,但最終讓負面因素變成了正面。
片中主演之一麥可·凱恩曾用一種與眾不同的角度點評美國最受歡迎的兩位超級英雄:「超人」是美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而「蝙蝠俠」是其他國家看待美國的方式。
從肉身來說,蝙蝠俠只是個有錢凡人。他的強大來自億萬金錢打造的蝙蝠戰車、新式武器。這個徹頭徹尾的凡人,會挨揍、會受重傷,在本片中,第一次格鬥就被大反派貝恩打折背,扔進地井。這種始終徘徊於強弱之間,明暗之間,只比凡人肉體和精神高半格的英雄構造,讓人對他既充滿認同和希望,又擔心狐疑。成與不成,敗與不敗之間,片方已然將觀眾的心靈牢牢吸住。
完美反派的底線在哪裡?
梳理諾蘭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可以看出:1負責給蝙蝠俠性格背景的解讀;2在佛魔相參中,讓蝙蝠俠於質疑和迷失中成長;3呢,需要給這種成長一個成熟的收梢,以消滅一個強大反派作為終結的祭品,實現最終的寧靜。
黑暗與光明的搏鬥,是戲劇張力的來源。可以說,諾蘭一直是一個分析黑暗,探討黑暗的大內高手。他賦予黑暗一種相對的合理,一種隱秘的契合,似乎在四周就能找到這種暗物質的影子,或一種輕微的回聲。
蝙蝠俠系列中,反派充滿詭異的黑暗吸力。前傳2的小丑一角撼人心魄。他在自我的精神世界裡,創造堅定信仰和冷硬的原則,邪惡卻充滿智慧,內心猙獰皆以清醒平靜甚至幽默的風格現身,充滿反文明和反體制的癲狂。可以說,這個經典反派形象的塑造,為蝙蝠俠的立體度撐起半壁江山。
本片中,小丑已死去8年,誰來擔綱反派?答案是貝恩,一個來自地獄般牢井的巨型硬漢,一個充滿復仇欲望,推崇無政府主義的狂徒領袖。如果說小丑是這一系列反派的精神導師的話,貝恩則是一個智力稍遜,但暴力更強的執行者。他綁架城市後,狂暴無序的混亂看似無政府主義,實則極權主義。蝙蝠俠在片中與這一切周旋到底。
完美反派是人性照不到光的那一面的濃縮提純。但它的塑造有沒有底線呢?在前傳3中,蝙蝠俠需要逾越內心障礙和反派的殘暴,才能最終抵達彼岸。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螺旋上升中,有人看到的是道的升華,有人看到的是魔的淋漓。人心不同,境遇不同,提取的電影能量也不同,暴力始終來自人的內心。對電影來說,有怎樣的社會態和人心態,就有怎樣的出品——它其實很難成為真正的因緣,它是一顆忠實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