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記錄經典,因為經典值得記憶。
其實影視劇亦或是媒體,它裡邊的哲學思想都給我們帶來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博人眼球的商業劇很多,所以裡邊的哲學思想就過於簡單,好在評分也不會很高。《無名之輩》這部影片是近年來繼《我不是藥神》之後很出色的影片。
想像一下當你走在一條不知名的陌生老街,注意著來往的行人,又有幾人叫得上名字?我們注意著博人眼球的明星,他們的故事是故事,近乎忘卻了我們的故事也是故事,我們也有著悲傷與歡樂。《無名之輩》故事開篇就無意提到角色姓名,可整部劇大多被叫到的是外號。
「真真」肇紅霞不想留在農村,厭倦過早被家人「分配」到婆家生孩子過地位不高的農村婦女生活,所以逃離農村想換個活法,可是一個農村女子沒有文化會做的也不多,所以為了生活做了高風險高收益的臺。
「大頭」李海根以為霞妹不理自己的原因是因為嫌自己沒有本事,所以偷了太爺的槍和「眼鏡」胡廣生去打劫出人頭地,想在霞妹面前證明自己有本事。
「眼鏡」胡廣生身上我能看出的是混出小學、初中,常出沒遊戲廳的農村問題少年,他們天資不差,可文化不高,原生家庭不好,教育太差,所以給自己建立的思想體系只是一副空殼,因此走偏了。「耍老子」,「太不尊重人了」,這些話語的背後是沒人理解和自己受過的傷,因此他編造出來狠角色的形象,無疑是多層保護自己的外殼來增加安全感。最後面對馬先勇失手開槍,也是將自己的恐懼害怕暴露無疑。
馬先勇是個悲催的主角,他很聰明但文化水平不高,公務員考了好幾年。因為好面子,所以被貼罰單時說自己是警察;因為逞強,所以酒駕出事故讓自己沒了媳婦,還讓親妹妹高位截癱生不如死。妹妹恨他,他借油膩老男人錢給妹妹租了房子,讓妹妹和油膩男人結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錢的問題受到油膩男的嘲諷。女兒看不起他揚言不和他姓。當他教訓女兒時,卻被自己未來女婿要求給自己老爸、他老闆面子。生活被搞得一團糟,但水果商販還是會給他介紹自己表妹認識以及記帳的細節都說明他人品沒得說。當被開槍受傷,也是很無可奈何。而女兒課本上寫的名字並沒有改或許能給他帶來一些安慰吧。
接下來介紹一下「瘋婆娘」「毒舌婦「馬嘉祺,先看她沒有癱瘓之前的照片:
右一
再看她癱瘓之後:
因為哥哥酒駕造成自己高位截癱,還被不速之客認成了兄弟。可在以前的合照當中看得出她是很注重形象很漂亮的女人,所以她恨馬先勇帶給她的這種遭遇、毀她的青春並自己還要嫁給56歲的油膩男,受他的照顧。這種沒有尊嚴沒有自由的日子讓她想著來生和天堂,就算家裡闖入壞人她也毫不會感到恐懼,因為最恐懼的事情她已經經歷過了。當「眼鏡」冰冷的槍口對準她,又使她有了直面來生的機會,她逼著他們開槍,他們不肯,這令她痛苦不堪,直到她在兩個男人面前尿失禁,之前的霸道和蠻橫都蕩然無存,為了最後的尊嚴向他們求饒,這也使得她生不如死。因為人最痛苦的,不是來自身體上的殘疾或痛苦,而是失去了愛和尊嚴。好在,橋那邊路沒有到頭,胡廣生要陪她一起走剩下的橋,正好救贖了馬嘉祺。
(說到合照因為馬先勇在照片上頭是被剪的,所以後面在救護車上時大頭沒認出他,但只有馬嘉祺剪照片才符合常理但她高位截癱,所以應該是馬先勇剪照片的頭求原諒,若是保姆剪的話會被不發工資所以應該不是)
仔細想了一下如果說每個故事線都是單獨發生的,那麼故事的結局也不會這麼平穩。
故事在細節上都卡得特別好,討好老師買的棗、那顆被順走的雞蛋、「眼鏡」看的帶拼音的水滸故事——《巧戲孫二娘》,給霞妹的棒棒糖等等,情節都處理的剛剛好。劇中人物角色個性鮮明並都很有血性,雖是社會底層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目標:馬先勇為了找槍立功,「眼鏡」為了辦「大事」,「大頭」為了和「真真」在一起,「真真」為了來縣城換個活法,黑社會為了要錢,高明為了尊嚴。
以下注意到的兩處情節:
一是馬先勇知道了依依要住校,他習慣了依依不和他商量也拗不過她,所以在和老師商量的時候說了一句「她要是學好了,我肯定交(學費)嘛」,他本意並非是學不好就不交,因為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如何去表達,後來和女兒吵時被質問道對不起她媽時,他惱羞成怒地反向問依依是否對得起她媽,最後被女兒失望地打了一巴掌。其實在教育這件事情上,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無名之輩所表達的,人拋卻所有,剩下的到底是什麼?是底線,生活的底線,道德的底線,生命的底線。聽易中天講國學時提問積極和消極哪個更重要,他回答說孔子講的是消極更重要。因為積極是高標,消極是底線,一個社會只要守住了底線,他就是和諧社會。當然如果不積極的話,其實也是在試探底線。劇中人物也不過是對社會普通人的映射,歷史也只不過是由那麼幾個人在玩弄著的,此間皆是無名之輩,但都堅守底線活得真真實實。
暴風雨過後,會有彩虹;煙花綻放的一剎那是多麼的美好,可是彩虹和煙花過後,一切並沒有太大變化,但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冬天熬過去一定是春天,,請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