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9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
古城裡的文化院落,是麗江人的記憶。
那厚重的院牆堅如堡壘,隔絕出內外兩個世界。推開重重院門,那是被時光精心雕刻的院落,不只是磚瓦木石在匠人手中幻化出的瑰麗,更是麗江人一生堅守信念的凝固。庇佑兒孫的殷切祝願、尊儒重禮的諄諄教誨、家族興衰的百年縮影,都附著在院中,被漫長時間反覆琢磨,煥發出滄桑厚樸的獨特氣息。
在麗江古城,留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老宅子,它們更常被稱為「文化院落」,是展示麗江文化的窗口。這不,古城裡又有一個文化院落今日開館。
6月8日,麗江古城「接風樓」舉行院落開館暨麗江民族文化傳習院掛牌儀式。
接風樓,亦名「普得壇」,位子麗江古城獅子山上。因明朝木氏土司「木增」在此接待過徐霞客而得名。
乾隆《麗江府志》記載,「普得壇」建於「唐昭宗」時期,是麗江老百姓祭祀祈福的地方。
「以前,麗江的商人去到大理、昆明、上海、西藏經商,都要經過接風樓。過去麗江只能上到初中,好多高中生都要到大理去求學,家長和孩子都要到接風樓來告別,在外經商的人回麗江,其家人也在接風樓為歸來的家人接風洗塵。接風樓是納西族走出去或者取得功成名就回來時舉行重要活動的指定地點。」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和品正回憶著說道。
一個被時光雕刻的院落,木雕上斑駁碎落的畫彩、石雕上被摩挲光亮的深黑、磚雕上剝落殘損的一角,都是時間划過的痕跡。
如今,接風樓有了不一樣的內涵。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於2019年修繕完成麗江古城「接風樓」,並列為麗江古城「文化院落」,用於展示、傳習、交流民族文化。
「接風樓」,是麗江古城裡一個重要的納西文化窗口。
這裡不止有古文化遺址,更集合了一批民間藝術家,他們系統整理、立體展示納西文化精髓,致力於納西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長年開辦民族文化研習班,講授東巴象形文字、東巴書法繪畫、納西民歌古樂、勒巴舞等,還不定期舉辦納西民俗歌舞展演、民俗文化展、東巴書畫展、名人藝術展、名家講壇以及名人家訪等活動。
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張育根在掛牌儀式上致辭。他表示,古城承載文化,文化成就古城,一路走來,文化始終是麗江古城的血脈、根基和靈魂,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挖掘、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著力提升麗江古城文化內涵,讓文化如泉水般滋養古城,讓古城充滿生機和活力。
「接風樓是一個特別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院落,我也一直在努力挖掘接風樓的文化內涵,但因為時間有點久遠,僅僅找到的是關於普得壇的記載。我認為,如果按過去那一套來走,接風樓的展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貫做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一直是缺一個場所,現在終於有了這個資源,一定會充分利用起來。組建這個民族文化傳習院,麗江的父老鄉親或者來麗江的遊客都可以來到這裡學習民族文化的東西。」麗江民族文化傳習院院長和文光介紹說。
是的,在這座千年古剎裡,您可以領略到曾榮獲世界紀錄的700米東巴文書法作品長卷《千禧天歌》;也可以一邊參觀百年音樂世家藝術展,一邊聆聽和文光先生聊「中國最美家庭」的家教、家風;還可以一邊跟藝術大師學寫東巴象形文字,一邊透過東巴紙透視納西族的古老歷史。或者和親愛的他(她),在院內的「姻緣樹」下留下人生中的美好瞬間;或者啥也不做,就坐在普得壇後面上百年的大樹下,一邊喝著土司家茶,一邊望著百看不厭、百思不盡的玉龍雪山發呆。
「接風樓」,的確,是麗江古城裡一個不一樣的去處。明天,走起!
院落地址:麗江古城新華街黃山上段80號
開館時間:10:00--19:00
採寫:和琪
責編:楊江芹
麗江網運營中心 出品-(麗江網 http://www.lijiang.cn/)
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 麗江廣播電視臺主辦
麗江市新視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原標題:《約起去!麗江古城新添一座文化院落!》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