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自己的觀點,卻成為基督教反異端第一人,為何?

2020-12-03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在基督教的歷史中,艾雷尼厄斯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他生於公元135年,在他之前,有很多知名的基督教神學大師寫下過反異端著作,但是全部都在歷史的演變中丟失,因此,艾雷尼厄斯所著的《闢異端書》成了最早的基督教反異端著作。

即便如此,想要把這位學者抬高一些,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的著作並無大多新穎的觀點,很多都是來自於其他神學家的模仿,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理論無懈可擊,艾雷尼厄斯採取了大道至簡的辦法。

比如,在討論三位一體的關係時,艾雷尼厄斯迴避了幾乎所有的細節,只是單純地肯定了上帝即聖父、聖子和聖靈,沒有討論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使得歷史學家根本沒辦法從中就艾雷尼厄斯所主張的教義做出更詳細的解釋。

艾雷尼厄斯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對抗異端中的諾斯底學派。諾斯底主義者主張伊安學說,大意是上帝創造了一個並不完美的世界,為了替上帝開脫,得有人為這種不完美負責,所以,諾斯底學派主張在上帝與他所創造的世界的惡者之間,還有一系列的伊安,正是這些伊安讓上帝創造的世界有了不完美,與上帝無關。

馬吉安學派的主張則藉此把上帝、耶穌基督的父,與世界的創造之主區分開來,如果認可這樣的學說,基督教正統派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可是,從其他角度想要切入進去,否定這兩派的學說,難度無疑很大,理論一旦過於複雜,更是無法說服信徒,從而造成基督教正統的衰落。

艾雷尼厄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他乾脆斷然認定,上帝就是造物主,萬物都是上帝造的,任何違背上帝的旨意都不存在,就連世間的魔鬼也是上帝創造的,只不過魔鬼的權力是暫時的,有限的,雖然魔鬼能違背上帝的旨意,搗亂上帝創造的秩序,可是,上帝仍然統管著世界,而不是魔鬼說了算。

上帝又是怎樣創造和管理世界的呢?借用「兩隻手」,這「兩隻手」就是聖子和聖靈。

艾雷尼厄斯用這樣簡單的論述,讓歷史學家和他的反對者無從下手,因為過於簡單,沒有更多的細節,以至於既無法駁斥,也不能由此衍生出更多的細節,只能另開闢一處戰場,不去理他。

對於教會,艾雷尼厄斯把它理解為基督的身體,負責個人與基督的聯合,所以,他憤怒地攻擊一切反對教會存在的異端,因為這樣不僅威脅教義的傳播,還嚴重影響信徒們的團結。

總的來說,艾雷尼厄斯的學說主要以《聖經》和教會的教義為基礎,很少有他自己的觀點,這使得他的理論成為基督教神學的更新的重要依據和來源。

最重要的是,艾雷尼厄斯堅持基督教的獨一性和普適性,使他成為基督教歷史上偉大的神學家之一。

相關焦點

  • 他在基督教反異端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對基督教的發展很有貢獻
    拉丁禮教會的重要代表人物,生於公元150年的德爾圖良,在公元197年寫作的《護教文》中,卻是反對這一作法的,他在《反異端法規》中,利用大量論證,試圖從根本上剝奪異端與基督教的辯論資格。德爾圖良在信仰基督教之前,是一位出色的律師,他精通辯論,而且擅長在陷入絕境時,利用思辨擺脫困境,可他同時也是一位注重實踐和實際的思想家,他寫出基督教的相關著作,沒有一本是出於思辨的樂趣。
  • 基督教是怎樣反對異端的?不止是戰爭,要從寫信開始說起
    這種古羅馬信式從公元3世紀就開始使用,只不過把問答式改成了肯定句式,還加了「赦罪」,除此以外,一點變化都沒有,有意思的是,基督教所反對的異端們在此之前就已經使用了同樣的語句,要是只從詞彙上來理解,這算什麼反對異端呢?
  • 他的教義與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義相悖,後來他建立了自己的教會
    我們不應當驚訝於這些不同的解釋,因為當時的基督教還是界限不清以至於我們也許更應該說「各種基督教」。那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各種基督教」是什麼樣的存在吧!在基督教中,一定會有不同的觀點與側重點,這是新約的每一位讀者都能夠發現的;例如,我們可以將《馬可福音》與《約翰福音》《羅馬書》和《啟示錄》比較一下。但是,當時的所有觀點與解釋都同樣可靠或令人滿意嗎?
  • 怎樣分辨異端和邪教?
    他們固執地否認某些主所啟示以及大公教會認信的教義,往往將自己主觀的神學思考,或者自稱來自「聖靈啟示」的教訓作為絕對真理,並頑固地堅持,積極地傳播其錯誤思想。而邪教這是從社會角度入手,將那些反人類、反社會、反道德的組織視為邪教。
  • 異端塞爾維特與宗教裁判所的火刑
    他出版《基督教的復興》一書,在歐洲首次正確描述肺循環功能。他多才多藝,研究領域涵蓋數學、天文學、地理學、人體解剖、醫學和藥物學,以及法理學、翻譯、詩歌和聖經研究領域。在醫學史上,他提出生命的精氣由物質產生,精氣來源在左心室,靠肺的幫助而產生。他第一次提出血液由右心室經肺動脈分支血管、經過肺靜脈分支血管、最後流入左心房的觀點。他發現了肺動脈與肺靜脈分支相連,並預見到血液心肺循環流動的生理意義。
  • 基督教全國兩會呼籲抵制異端、反對邪教
    這些異端邪教泯滅親情,破壞家庭;殘害生命,侵犯人權;巧取豪奪,騙斂錢財;秘密串聯,非法結社;煽動鬧事,危害社會;侵蝕政權,踐踏法律;破壞社會安定和諧,敗壞基督教的聲譽。文章說,基督教全國兩會高度重視異端邪教問題,第七屆、第九屆全國會議兩次通過相關決議,專門發出《反對全能神邪教的公開信》,呼籲廣大基督徒及時揭露並堅決抵制異端,反對邪教。
  • 奧利金對基督教影響極大,他的支持者卻如此解讀他的思想,為何?
    奧利金作為一個活躍於公元2世紀末到3世紀初的基督教信徒,在他活著的時候,一直飽受爭議,甚至不止一次被羅馬教會開除教籍,可是,在他死後,奧利金主義的支持者卻在公元3世紀至4世紀,影響了基督教的發展,這是怎麼回事?
  • 中國基督教兩會呼籲抵制異端、反對邪教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電 中國基督教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近日在中國基督教網刊發文章,呼籲抵制異端、反對邪教。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打著基督教旗號的異端邪教乘機活動,或散布謠言蠱惑人心;或蒙蔽大眾借難撈人,發展組織;或違抗政府法令,破壞防控工作。特別是韓國邪教新天地教會,不但滲透到中國境內大肆活動,還一手導致疫情在韓國的大規模蔓延,引起社會公憤。這些異端邪教的邪惡本質和巨大危害在疫情中充分暴露,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 韓國基督教監理會劃定全能神教等9個團體為異端
    韓國《國民日報》11月2日報導,10月30日至31日,韓國基督教監理會在首爾江南區光臨教會召開了第31次大會,會議主題為「今天的革新、明天的希望」。大會決定將9個團體劃定為異端,其中包括在中國臭名昭著的邪教全能神。
  • 抵禦韓國異端滲透
    其三,「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異端不承認耶穌基督本身和他的救贖工作。其四,「私自引進」,異端所傳的那些道理不是基於聖經的,他們在聖經以外另樹權威。異端對「神的認識」從一開始就出了錯誤,這是最嚴重的第一個錯誤。異端的第二個錯誤是在「認識基督」的事上錯了。基督到底是誰?正確的答案是基督又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若沒有把「基督的工作」看得合乎聖經,就是異端。
  • 羅馬帝國曾對基督教進行打擊,最後卻被一人扭轉,為什麼?
    因這一條律法的關係,猶太人從不為羅馬皇帝舉行任何獻祭和崇拜活動,也沒有派代表前往羅馬,對皇帝表示宗教上的尊敬和臣服,而這不管對於皇帝還是羅馬帝國來說,都是極大的侮辱,這也註定猶太人不會得到羅馬帝國的善待。基督教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基督教影響很大,敵人卻主要來自內部,大致有三大類
    可是,儘管有著千差萬別的想法,在對待異端的態度上,基督教內的立場卻是出奇的一致,那麼,基督教信眾眼中的異端主要有哪些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基督教早期的鬥爭中了解一下。第一種,猶太化基督教。眾所周知,猶太教對於基督教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原始的基督教甚至還不能算是一個宗教,因為它沒有主教,也沒有明確的團體和組織,只能算是一個不斷地吸收和結合外部新思想的運動。
  • 基督教懲戒只是宗教異端而非消滅科學
    但這些基督徒萬萬沒有想到,千餘年之後,這個詞又被人文主義用來形容基督教取得統治地位的中世紀。每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名人所發出的擲地有聲的抨擊,都在中世紀本身說不上光明的底色上,再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又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典型惡行,正好能夠證明這些論斷。
  • 卡斯特裡奧:所謂「異端」
    (見薩達卡特·卡德裡《審判的歷史》,第37頁)其中一個重要區別是,被殺死的多半是女巫男巫及大量看上去疑似魔鬼附體的下層民眾,由於思想、觀點上的分歧被而交付火刑柱的,畢竟罕見,塞維特斯即使不是羅馬教廷有記載中的第一個,至少也是新教世界有記載裡的第一位思想殉道者。
  • 相比於佛教、道教,基督教為何在國內容易流行,五大觀點你贊同麼
    相比於佛教、道教,基督教為何在國內容易流行,五大觀點你贊同麼?第一點、距離近,又方便基督教可以在任何地方做生意。基督教的優勢就特別明顯了,他們只需要一個牧師就可以開展工作了。第二點、聚會多,人文關懷基督教三天兩頭的聚會,一般星期三,在最簡陋的社區聚集點做禱告唱讚歌。星期五,鄉鎮中較大一個聚集點,排練排練舞蹈。而到了星期日,教徒們則聚集到市一級的大教堂進行禮拜。無事可做的兄弟姐妹們會齊心協力監督他人的信仰,順便關注一下生活。
  • 為什麼在歐洲是異端的宗教派系,在美國卻成了改革派,受到歡迎?
    為什麼在歐洲被稱為異端的基督教派系,在美國卻成了改革派,受到廣泛的歡迎?美國自有史以來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執念,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其他領域,都想要超越歐洲,理由是歐洲代表了過去的腐朽,宗教也是如此。對於美國人來說,傳統的教會代表了歐洲的墮落、不堪,而不是日益完善,這也是為什麼傳統教會在美國的發展始終要受到改革派的強有力挑戰,民眾對於傳統教會也頗多微詞的原因。
  • 公元4世紀,基督教迎來重大轉變,與神學無關
    在此之前,基督教是一個排他性極強,且與國家和政治相距甚遠的宗教,教會工作的重點集中於駁斥異端,培養殉道精神。可是,在羅馬帝國及多方勢力的逼迫下,它被迫成為一個開放和寬容的宗教,甚至還要允許政府介入他們的宗教事務,過去一直簡樸的聖禮,也因為與羅馬皇帝之間達成了約定,開始加入一些宮廷元素。
  • 基督徒應當注意異端的問題
    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的臨別贈言中,提到了異端的一個很大的危害,就是引誘門徒跟從他們。保羅對以弗所教會有很深的感情,他為了以弗所教會「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禱告」。他也知道以弗所教會受到異端的影響,所以他提醒他們不要受到誘惑,避免教會的門徒被拉走,教會受到分裂。保羅的忠告起到了果效。
  • 基督教因政治的介入變得混亂,卻無意中促成了其基本教義的達成
    基督教的內部鬥爭根源,往往都是因為對於神學觀點的衝突,東方神學注重思辨,而西方神學提倡實踐,再加上文化差異和用不同語言解釋《聖經》所導致的理解誤判,以至於直到今天,這種鬥爭還沒有停歇的跡象。可是,就連君士坦丁一世自己也沒能把這種政策執行到底,因為他的立場總是搖擺不定,有時他會堅定地站在贊成《尼西亞信經》的一邊,但有的時候,他卻會打壓那些支持《信經》的人,當他死去後,政策的執行又缺乏連貫性,導致東方神學出現很多新的觀點和各種因政治鬥爭產生的同盟。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九十一:美國的基督教新教1
    德懷特.穆迪是19世紀最後25年講英語的國家和地區最著名的人物,但他在後期日益轉向教育活動,因為他發現人們皈依基督教之後仍然存在問題。19世紀末流行的趨向,是對誇大人的原罪和認為人需要拯救和皈依的觀點表示蔑視。宗教復興運動大量地破壞了教會的神學教育、信徒有秩序的崇拜活動和聖事實踐,而新神學和新倫理則明顯地依靠那些與信仰無關的東西,特別是盛行的科學,使得神學教育在19世紀末變得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