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主國家防疫的典範?
截止到3月24日,印度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還不到500例,且只有9人死亡。這個數字遠比很多國家要好得多,但可惜這個數字只是看上去很美,印度疫情的實際情況恐怕早已無法用準確的數據得出。
印度的確診案例如此少是因為印度是全世界檢測率最低的國家,檢測率僅有3人/百萬人,而全世界最高的巴林檢測率為6164.5人/百萬人,而絕大部分的國家檢測率都在50人/百萬人的水平以上,即使考慮到印度全世界第二13億人口的規模,如此低的檢測率也是不可接受的。
在前一段時間裡,印度的防疫政策一直是在追隨西方國家。在今年1月份美國從武漢撤僑之後,印度也緊跟著美國的步伐選擇了撤僑。美國撤僑之後一直沒有重視新冠肺炎疫情,而印度也同樣選擇忽視,僅僅是在撤僑之後的幾天裡報告了確診案例,此後就跟美國一樣默不作聲了。而當美國多達16個州開始封州之後,後者後覺的印度這才發覺大事不好,也趕緊宣布封鎖了整個國家,13億人準備開始居家隔離了。
或許從一開始印度就根本不知道應該幹什麼,他只是看著西方國家這麼做了,也就有樣學樣地跟著做。現在印度也和西方國家一樣極度缺乏防疫物資,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根本就不是「民主國家的典範」,相反印度要變成另一場「民主式災難」。
印度防疫的難點
1、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複雜的人口組成
印度人口規模僅次於中國,但印度的國土面積比中國要小得多,這就意味著印度的人口密集度遠遠高於中國,這對新冠病毒這種具有超強傳染力的病毒來說簡直就是最好的傳播地區。
大量的人口本身就不容易管控,而偏偏印度的人口組成十分複雜更加大了管制的難度。印度宗教矛盾非常的尖銳,前一段時間因為公民身份問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多次發生激烈的流血衝突。這種宗教仇恨一時間難以化解,在疫情期間很有可能演變成不同信仰的人群互相不信任、不救治,甚至於惡意向對方傳播疾病。
2、人口素質低下認識不到病毒的危害
在一個只要會寫自己名字就不算文盲的國度裡,仍然有1/4的人口是文盲,就可見印度的人口素質是有多麼低下。印度不僅僅是平民百姓,很多所謂的社會精英階層也是文盲,導致疫情期間出現很多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的行為。
比如一些衛生官員認為只要不檢測就不會有疫情,這並非他們是想隱瞞,而是他麼真的認為這樣。還有的地方官員給部下喝牛尿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因為印度教認為牛是神聖的動物,牛尿可以醫治百病。結果可想而知,他的部下在感染病毒之前就因為喝尿而住院了。
人口素質低下讓很多底層印度人根本就不了解病毒的可怕之處,與其相信政府官員或者科學家,他們更相信地方鄉紳和宗教領袖的妖言惑眾,所以即使下達了封鎖禁令很多印度人仍然是不以為然。
3、政治體系阻礙行動一致
印度是一個和美國一樣的聯邦制國家,印度的邦和美國的州一樣都擁有高度的自治權,甚至可以違抗中央政府的命令。目前印度的28個邦有很多並不和印度政府一條心,莫迪所制定的封國政策如果與這些邦的地方利益發生衝突,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防疫亂局,這對印度政治來說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4、從一開始就崩潰的醫療體系
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採用嚴格的隔離政策是為了確保本國的醫療體系不會崩潰,但是印度根本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醫療體系本來就是崩潰的。
印度目前醫療體系當中僅有25%是公立醫院,剩餘的75%都是價格昂貴的私立醫院,一般印度人根本看不起病,像那些在馬路上過一輩子的底層印度人基本上一輩子都不可能到醫院去看病。
現在印度的很多私立醫院都開始拒收病人,就是擔心疫情會殃及自身。但如果不能夠儘可能的收治病人,那麼隔離政策本身就沒有任何的意義,那些無錢求醫的人只能在疫情當中等死。
如果疫情在印度爆發 可能真的要到「群體免疫」的時刻了
印度的特殊國情決定了印度不能完全照搬中國或者歐美的防疫模式,在前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印度疫情同歐美國家一樣呈現指數型爆發,那麼留給印度的唯一方案可能就是英國提出過的「群體免疫」了。
群體免疫並不是不可行的,印度除了在1918年大流感死亡約1250萬人之外,還沒有其他的流行病可以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因為印度人常年生活條件惡劣,在經常性受到各種病原體侵襲的同時,人體本身的免疫力也有了提高。
現在對於印度來說是考驗印度人免疫力的時刻了,根據目前各國的病例來看,重症患者以及死亡病例主要是老年人,30歲以下的病例極少出現重症和死亡。儘管印度也有1億多60歲以上的老人,但光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就有5億之多。
這些年輕人有希望起到「防火牆」的作用,只要印度能夠堅持輕重病例區隔,增加檢測量讓輕症儘可能被收治,那麼就算是「群體免疫」的方法也不會讓印度付出當年大流感一樣的慘痛代價。按照印度自己的預估,他們已經做好了至少55%國民的被感染的準備,犧牲不可避免,但死亡100~200萬人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