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喊出這句名言的戰神,卻因貪汙而晚景悽涼

2020-12-22 執筆談古今

說起西漢的名將們。首屈一指的必然是衛青和霍去病兩位戰神。作為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兩人在與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從而名留青史。

其實,在西漢的名將中,還有一人也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建立了十分顯赫的功勳,並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最強音。

但是與其戰績相比,他在後世的名望卻並不那麼高。大家聽說過他的喊出的口號,卻對他的名字和事跡知之甚少。他就是陳湯。

陳湯生年不詳,卒年約為公元前 6 年,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人。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是一個博學的學霸,寫得一手好文章。

但是他家中非常貧窮,一直靠乞討和借貸為生,並且經常借錢不還。導致其在家鄉裡的名聲非常不堪,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沒有節操的無賴。

在家鄉混不下去的陳湯,為了改變命運,便跑到都城長安求取官職,當上了一個小官 :太官獻食丞,主要負責各地進獻食物的事務。

陳湯在這個崗位幹了好幾年,並不滿意。史書評價陳湯「為人沉勇, 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才能又不太安分的人。

所以,其不安於在這樣職位上耗費一生。這時,他人生遇到的第一位伯樂出現了,富平侯張勃與他交往甚密,十分欣賞他的才華。

於是,張勃推薦陳湯為茂材,漢代實行察舉制,主要科目是孝廉,其次是茂材,被推薦為茂材後,就算是踏入了做官的門檻。

但是,就在陳湯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命運卻跟陳湯開了個玩笑。他的父親死了。漢代以孝治國,父母去世後官員要辭官回到家鄉守喪三年。

而立功心切的陳湯,為了不失去升遷的機會,就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沒有回家鄉奔喪。可這件事很快敗露,陳湯被人舉報而下獄。

欣賞陳湯的張勃也因這個原因,被陳湯坑了一把,漢元帝下令將其封地削去二百戶食邑。

雖然經過這個挫折,陳湯在朝堂上已經沒有了好名聲。但是因為陳湯確實才能出眾,在其出獄後,仍然有人覺得他是個人才 ,就此埋沒可惜了,又推薦他擔任郎官。

漢代的郎官相當於一個人才儲備中心,大多數人在這個崗位上鍛鍊一段時間後,就會被安排到中央各官署或地方任職。

但是,喜歡建立奇功的陳湯,不想就這樣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因此他「數求使外國」,希望自己能立功邊疆。

最後總算如願以償,被任命為西域副校尉和正校尉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

陳湯之所以一再要求到邊疆去,這與當時西部邊疆的形勢有關。漢朝中期,匈奴內部矛盾激化,有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的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想依靠漢朝。

他們都送兒子到長安做人質,而呼韓邪單于為表忠心,還親自到長安朝拜漢宣帝。後來,郅支單于認為漢朝偏袒呼韓邪單于,逐漸與漢朝的關係疏遠。

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單于派人到長安進貢,提出要帶兒子回去。漢朝經過商議,決定由衛司馬谷吉護送郅支單于的兒子回去。

可是,到達郅支王庭後,郅支單于竟然殺害了谷吉等人,正式跟漢朝決裂,此後郅支經過不斷擴張,在西域一帶欺凌心向漢朝的西域諸國。

陳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遠赴西域上任的,一上任 ,陳湯就對自己的上司、西域都護甘延壽說,郅支在西域屢戰屢勝,若是坐視不顧將來必成大患,不如先發制敵。

而且,陳湯分析道:「郅支雖然剽悍好戰,但沒有堅固的城壘和精良的武器,如若調集屯田吏士以及烏孫等西域國眾兵,直逼郅支城下,他要逃跑將無處可去,他要堅守卻無可憑藉,這是我們建立千古功業的好機會!」

甘延壽贊同陳湯的意見,決定馬上上奏朝廷,請求批准他們實施遠徵郅支的行動。

但是,陳湯認為,目前朝廷上當權的都是儒家士子,這些人清談論經在行,讓他們決定軍事戰略,無異於緣木求魚,必然會被他們否決,不如先行動再匯報。

但是對這樣的擅自行動,甘延壽有些猶猶豫不定。恰在此時甘延壽又生病了,讓陳湯暫代其職位做主。

於是膽大包天的陳湯,直接假傳聖旨,徵發烏孫等西域諸國的士兵以及漢朝在車師的屯田士兵共計四萬餘人,準備出兵討伐匈奴。

甘延壽聞訊大驚,從病床上爬起來,想去阻止。陳湯按住劍厲聲說:「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事已至此,甘延壽只好帶病掛起帥印一起出徵。

陳湯將徵集起來的人馬分為六部,其中三部從南道越過蔥嶺,由小路到達大宛,另外三部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烏孫,到達郅支所在的康居邊界。

這是一次冒險遠徵,但陳湯分析得沒錯,郅支單于自身存在很多弱點,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陳湯指揮的軍隊最終攻克郅支藏身的土城。

將郅支斬首,還斬殺了閼氏、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另有1000多人投降。

就這樣,在漢武帝駕崩 50 年後,陳湯、甘延壽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塔拉斯河畔的塔拉茲,殲滅了北匈奴郅支單于,完成了漢武帝生前未能實現的願望。

陳湯和甘延壽上書朝廷,自我彈劾矯詔發兵之罪,並陳述了用兵的情況。這就是史上那份有名的奏報。

奏報中寫著這樣的字句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與奏報一道上送長安的,是郅支單于的頭顱。

陳湯攻殺郅支後,呼韓邪單于在漢朝幫助下重新統一了匈奴,表示向漢朝永遠效忠。

漢元帝趁機把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從而結束了100多年來漢匈之間的頻繁戰爭,這種和平局面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

雖然此戰大獲全勝,但是陳湯出兵前並沒有得到漢朝中央政府的授權,無論結果如何,「無詔出兵」的先例都不能開。

而且在攻擊北匈奴單于的戰役中,他貪佔了很多戰利品。這一行為與他矯詔的行為一道,成為日後他倒黴的緣由。

陳湯班師回京後,沒有因功受獎,反而被朝中大臣石顯和匡衡彈劾,鋃鐺入獄。後經別的大臣進言,皇帝才將他釋放,封他為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任職射聲校尉。

這樣的封賞,與他所立下的功勳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不過,與他矯詔這樣的彌天大罪相比,沒有掉腦袋,還算是幸運的了。

陳湯的黴還沒有倒完。漢成帝上位後,匡衡再次上奏皇帝,說陳湯假行皇帝命令,貪佔財物,不配當官。於是,成帝免了陳湯的官職。

縱觀陳湯的一生,雖有自私貪財的一面,但是他多謀善斷,建奇功於絕域之中,揚威名於萬裡之外,最終消除了匈奴對西漢和西域各國的威脅。

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功大於過,瑕不掩瑜。

相關焦點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史上最令華夏子孫盪氣迴腸的口號?
    這一去,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令中華民族盪氣迴腸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單于驕慢匈奴是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的遊牧民族,趁戰國紛爭時滾雪球般壯大,不斷襲擾中原各國。我軍兵來道遠,人困馬乏,軍糧將盡,恐怕無法完成任務了!希望單于和大臣們迅速商議決斷!」郅支單于原本打算避其鋒芒一走了之,但因疑心過重,先「疑康居怨已,為漢內應」,再聽說「烏孫諸國兵皆發」,自認為無路可逃,索性孤注一擲,認定「漢兵遠來,不能久攻」,於是下令堅守。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3個狠人3句狠話,讀完讓人熱血沸騰
    這就不叫狠話,這叫丟人現眼,真正要放狠話的人,不但能說出狠話,最重要的是,能將狠話變成現實,舉幾個例子,為了和諧,僅限於古代。1、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唐雎一邊說,一邊暴起傷人,把劍抽了出來,你把我惹火了,今兒這大殿上就要多出兩具屍體,你怕不怕?日後橫掃六合,睥睨天下的秦王嬴政,這回真是被唐雎這個布衣嚇壞了,連忙邀請唐雎坐下,感嘆道:安陵國僅方圓50裡國土而不滅,都是因為有唐先生您啊!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氣吞萬裡如虎的陳湯,如何重振大漢雄威?
    對於這一情況,西漢也不想主動挑事,因為漢武帝時期那個名將如雲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真要當面鑼對面鼓的打起來,誰能取勝還真說不準。於是漢宣帝派出了以谷吉為代表的西漢使節團,禮貌地將郅支單于送回國內。誰知不幸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郅支單于在接待漢朝使者的時候想起了漢朝曾經幫助他的弟弟呼韓邪單于,於是一怒之下就將漢朝使臣團全部扣押並且殺掉了。
  • 那些不斷被影視劇引用的抗日名言,看了淚目
    前兩年,吳京主演的《戰狼》帶火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想必很多人知道,這句話出自西漢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抗日時期的名言曾被化用在影視劇中,穿越時間的隔閡,熠熠生輝。福建多地政府曾經尋訪過一些陣亡將士的名字,他們是:李馬子生、俞蘭保生、修馬金子、朱春秀妹、賴老石頭、陳三哩子、戴七子、李四古佬……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正式的名字,可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國家危難之際,勇敢地站出來,一動不動地頂在那裡。太難受了,就整理到這吧。
  • 震動世界的五句經典名句,三句來自中國,其中一句壯我國威
    今天我們就整理一下這最經典的五句話,其中3句來自中國,其中一句話更為人人皆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二戰的引爆者希特勒的一句話也被上榜,當時曾驚動世界的一句話,那就是「當我轉動地球儀的時候,上面只能有一個國家」。
  • 王者榮耀中最霸氣的10句英雄擊殺臺詞,露娜:一點兒挑戰都沒有!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英雄擊殺時最霸氣的10句臺詞。聽起來簡直爽爆了。(1)露娜:一點兒挑戰都沒有露娜本身操作就難,招式的搭配和走位非常講究。因此當你玩露娜,手都快要點抽筋時,聽到了這麼一句話,感覺一點都不累了。(2)貂蟬:人家不擅長戰鬥呢殺了對方,在輕飄飄的丟出這麼一句話,恐怕比「呵呵,打的不錯」還具有嘲諷效果。
  • 網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不少網友也表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並要求亞馬遜作出解釋並道歉。被「刷屏」的亞馬遜官網被「刷屏」的亞馬遜官網網友評論截圖近期有多家外國企業被曝將香港、澳門或臺灣單獨列為國家,引發中國網友強烈不滿。此前有網友發現,在範思哲、蔻馳、紀梵希設計售賣的T恤上,印有將香港、澳門、臺灣單獨列為國家的文字。
  • 「古言」《藏姝》《表妹萬福》《長風渡》搶我媳婦者,雖遠必誅!
    親愛的小夥伴們,小編又來推薦好看的小說給大家啦~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古言」《藏姝》《表妹萬福》《長風渡》搶我媳婦者,雖遠必誅!,最近沒有書可讀的寶寶們又要熬夜追書嘍!《藏姝》一笑笙簫簡介:長安城內,無人不知明府一雙孿生明珠美貌傾城,連太子都為之神魂顛倒。後來她們死了。淮香村中,秦晁是出了名老天爺的恩典都給了那張臉的案例。據說除了長得好看,中不了舉也下不了地。一日,叔公給他領來一個貌美如花的小媳婦,一向不愛女色的秦晁默默叩謝。
  • 上古傳說中,戰神蚩尤大戰黃帝炎帝,戰鬥的結果和軒轅劍有關!
    頑石看西遊 | 578期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怎麼能不對黃帝和炎帝時期的神話傳說故事有一些了解,上古時期的人族生存環境惡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在群妖環繞的情況下,開闢出的人類輝煌,那些一場場驚天動地的戰鬥,讓我們震撼中感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人到四十,別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一個過來人告訴我,人到四十,要注意不要弄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啊。那麼,這個過來人說的「護身符」,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02第一個「護身符」:我們的身體健康。過來人說,人到四十,我們已經開始人到中年了。這時候,我們已經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我們的肩膀上,承擔著更多的家庭重任。
  • 雖遠必誅:陳湯遠徵匈奴的背後,是普通士卒的種種心酸
    現在有很多戰狼鍵盤的信心來源,就是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且這句話還因為某癌鍋電影而被濫用,成了無數人釋放廉價高潮的排洩口。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郅支城之戰究竟如何呢?真實歷史上的西域遠徵遠遠比文人們意淫的要慘烈很多。我們不妨回到郅支城之戰的歷史現場,體驗一下雖遠必誅背後,普通人的艱辛歷程。
  •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歷史上的英國以紳士精神著稱,流傳著很多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感情經歷堪稱傳奇,簡直顛覆了我們對英國王室的認知。
  • 十本經典歷史小說,從春秋到元明都有,合計超三千萬字!
    今天給大家推薦十本歷史小說,本本都是精品,從春秋至明,有硬核的,也有爽文,完結多年依舊處於巔峰,相信不會讓你失望!1.《春秋我為王》 七月新番 384萬字穿越成趙簡子之子趙無恤——歷史上未來的趙襄子,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