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明健康科普|劉陽:微創技術與傳統手術並存全方位培養外科醫生診治能力
【欄目介紹】
2019年7月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分別不低於70%和80%。並且要重視癌症患者的全程管理,做好患者的康復指導,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質量。目前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惡性腫瘤第一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搭建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徑和平臺,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醫療知識科普成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環節,新媒體也成為受眾獲取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
11月28日,光明網大健康科普採訪間走進第十二屆北京胸外科學術年會現場,邀請10位胸外科專家,均為我國胸外科診療和科研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就我國肺癌早篩早診現狀、最新胸外科微創理念、疫情防控下的心肺疾病全程管理等話題,為廣大網友們進行科普解讀。
【本期專家】
劉陽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胸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胸部疾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工作,擅長微創及複雜胸外科手術。
【本期精彩看點】
主持人:使用機器人做胸腔鏡手術與普通胸腔鏡手術有何差別?
劉陽:經歷開胸、胸腔鏡再到達文西機器人,胸外科手術機器人優勢巨大,使得胸外科微創治療技術步入新時代。
達文西機器人現在主要應用於泌尿外科、普外科、肝膽外科、婦產科、心臟外科、胸外科等相關手術。
醫生在進行手術時,操作機械臂穿過胸部、腹壁等,可以應對雙手無法觸及的細小地方,使手術更精準,創傷更小。
主持人:要放下手術刀操控好機器人,對於外科醫生來講是否具有更高要求?
劉陽:好的外科醫生需要全方位培養,既要掌握傳統外科手術也要熟練運用微創腔鏡手術,並且提高了解和判斷疾病能力。
【製作團隊】
製片人:李丹
主持人:李丹
編導:雲霄
攝影后期:逯成業
製片主任:馬少華魏燕紅
製片組:北醫三院胸外科
外聯製片:聶晶
本欄目由光明網獨家策劃出品
公益支持
[責任編輯:李然]
編輯:汪東偉
統籌: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