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的趣歷史27: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剛鐸攝政宰相德內梭爾二世

2020-12-22 躍馬酒館小招待

我們在電影《指環王:王者歸來》中見到了這位剛鐸的最後一任攝政宰相,電影中他顯得偏執和多疑,絲毫沒有王者氣概,甚至要帶著自己的兒子投火自盡。但是德內梭爾在早期完全不是這樣的人,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墜入了瘋狂的深淵呢?

德內梭爾的雄心

德內梭爾出生於第三紀元2930年,年輕的時候十分高大英武,作為時任宰相埃克塞理安二世的第一個兒子,從小就被當成攝政宰相的繼承人來培養(攝政宰相的職位是世襲制),他驕傲、睿智、富有遠見,見過的人都形容他有「王者之氣」

德內梭爾並不甘心簡單地繼承父業終老一生,雖然攝政宰相擁有相當於國王的權力,但是在處理內部事務上,特別是與王國內其他貴族打交道的時候往往顯得底氣不足;再加上非王室血統的出生,與中土世界其他種族之間的外交場合也經常受到不一樣的待遇。這讓驕傲的德內梭爾決心將自己胡林家族在統續的問題上扶正,畢竟宰相家族已經在王國內執政近千年,而且在他看來,傳說中的王室血脈早已斷絕,剛鐸現在的情況相當於故意瘸了一條腿,的確是時候改弦更張了,只有在統續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後國家才能步入正軌。

王統所在

但是要做到談何容易,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奧斯吉力亞斯的問題。剛鐸的首都和她周邊地區實在是個奇葩之地,我們看張地圖就知道了。

早期的剛鐸首都一直設在奧斯吉力亞斯,這是一座橫跨安度因河的城市,東西方向分別是米那斯伊希爾米那斯提利斯這兩座姐妹城市,米那斯伊希爾緊靠著的就是魔多的陰影山脈(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首都的位置是另一個話題了)。這樣的地理格局就註定了每次東方的勢力一旦崛起,米那斯伊希爾就首當其衝受到攻擊,而米那斯伊希爾一旦失守,首都奧斯吉力亞斯就必定告急。

米那斯伊希爾
米那斯提利斯

第二紀元末,米那斯伊希爾被第一次攻陷,魔多的軍隊從那裡出發沒有多少裡格就能直逼奧斯吉力亞斯城下。

好在當時阿納瑞安拼死抵抗,堅守了5年,才在精靈和北方阿爾諾王國的幫助下解圍。那時的剛鐸其實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離魔多實在太近了,近到了可以互相扇巴掌的程度。但他們是努曼諾爾人呀,驕傲的他們怎麼可能才建國100多年就遷都,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自己約的*,再醜也得*完。於是剛鐸的統治者們只好忍著,這一忍就是千年之久。

到了第三紀元1500年左右,剛鐸自己內部發生了親族內戰,首都奧斯吉力亞斯被篡奪者燒毀,再加上其後的大瘟疫,使得國家的實力急轉直下。其後隨著安格瑪巫王的回歸,魔多的實力再次膨脹起來,米那斯伊希爾又一次被攻破,剛鐸意識到奧斯吉力亞斯已經失去了她的戰略意義,且不適合繼續作為王國首都,只好放下面子遷都「白城」米那斯提利斯

「白城」米那斯提利斯

在隨後的時間裡,由於失去了東邊米那斯伊希爾的緩衝,奧斯吉力亞斯頻繁地遭到獸人部隊的騷擾,到最後城市東岸的城防已經完全被放棄,剛鐸的守軍只有能力守住西岸的城市了。

奧斯吉力亞斯城市圖

《指環王》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波洛米爾法拉米爾一同在奧斯吉力亞斯的城牆上慶祝勝利,實際上這裡所謂的勝利只是守住了東岸獸人的一次進攻,而且是真正地戰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在他們摧毀河上的橋梁阻止獸人軍隊推進時,除了這兩兄弟之外還能提劍的只剩下兩名士兵了。可以看出同他們的父親一樣,這兩兄弟也是做夢都想要收復這座剛鐸從前的都城。

由於奧斯吉力亞斯存放著至高王埃蘭迪爾和他子孫的王座,以及其他象徵著王室統續的古物都沒有辦法隨著遷都一起搬走,所以在其後的歲月裡,剛鐸的人民一直信奉自己王室的正統在奧斯吉力亞斯。所以德內梭爾想要改弦更張首先就要拿回整座奧斯吉力亞斯,但是以當時剛鐸的國力根本無法做到,於是他只能等待機會。

睿智的領導者

在自己的父親埃克塞理安二世死後,德內梭爾二世正式繼任攝政宰相,當時他已經54歲,不過對於一個努曼諾爾貴族來說這個年齡正當壯年。在那段時間裡,他最愛的妻子芬杜伊拉絲也相繼為他誕下兩個男孩,不得不說那時的德內梭爾二世真的是意氣風發、壯志凌雲。繼任宰相後,他的能力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不僅緩和了王國內部各大貴族之間的紛爭,還與中土其他種族的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國家在他治下逐漸從過去的陰霾中走出,開始展現出蓬勃的實力。但是他知道這樣還不夠,因為此時魔多的實力也在逐年增長,德內梭爾能感覺到索倫正在回歸到中土世界,並積聚實力。於是他想到了真知晶石(Palantíri)

德內梭爾利用宰相的權力查閱了關於真知晶石的研究資料,開始動手研究王國內保存的唯一一顆真知晶石。起先他是想通過它來監視魔多奧斯吉力亞斯東岸的軍事動向,讓自己的軍隊獲得情報上的優勢,後來漸漸熟練掌握真知晶石的他甚至開始監視魔多。

雖然使用這種神器讓他和剛鐸在對抗魔多時獲得了不小的優勢,同時讓他變得更淵博和睿智,但是索倫也同樣擁有一顆真知晶石,並且感覺到了有人使用它監視自己。於是後來德內梭爾二世再次使用晶石的時候,索倫將兩顆晶石的連接打通,試圖透過這種連接腐化德內梭爾二世,就像他對薩魯曼幹的事情一樣。但沒想到索倫的控制居然沒有奏效,其腐化的魔語被德內梭爾二世堅強的意志打敗。

雖然沒有被索倫控制,德內梭爾二世的精神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居然沒有放棄對真知晶石的使用,索倫仍舊會在他使用的過程中時不時騷擾其意志,但是都沒有奏效,其精神之強大可見一斑。

頻繁地使用真知晶石還是讓德內梭爾二世倍感壓力,身體也受到了影響,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很多。再加上他摯愛的妻子剛好在那時突然去世,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他的意志開始消沉起來。

瘋狂的邊緣

德內梭爾二世開始變得多疑,他想起自己年輕時曾經有一位同他年紀相仿的人來到剛鐸,受到了他父親的賞識,並且甘道夫也對這個人讚賞有加。他懷疑這個叫做梭隆吉爾的年輕人是熙爾的後裔,甘道夫對他的培養正是要他將來繼承王位取代自己(後來證明這個梭隆吉爾的確就是阿拉貢),於是他也開始用真知晶石監視甘道夫薩魯曼甚至阿拉貢

德內梭爾二世的視角中,多年以來一直是剛鐸獨自抵擋著魔多最猛烈的進攻,沒有一個種族和王國像剛鐸那樣直面著最可怕的敵人。所以他天然地認為自己的王國是整個中土抗擊邪惡的先鋒,是所有自由民的領導者。(剛鐸當時的確在正面與魔多抗衡,承受巨大的壓力)

至於那個阿拉貢,就算他真的擁有王統的合法權力,但是只要他和他的兒子們能夠領導剛鐸擊敗魔君索倫,人們是不會在意一個北方遊俠的說辭的。

「真正的王者需要直面危險,堂堂正正地與之對抗。」他一直這樣教育他的兩個兒子,畢竟他們總有一天會取代他的位置。

但是只有波洛米爾比較像他,波洛米爾從小喜歡刀劍和戰爭,看上去更具勇氣,連長得也比較像他;至於小兒子法拉米爾,雖然也是個不錯的戰士,卻性格溫柔,舉止文雅,還經常向來訪的甘道夫討教。這些原因導致德內梭爾二世更青睞自己的大兒子波洛米爾

波洛米爾

第三紀元3018年6月,兩兄弟在奧斯吉力亞斯保衛戰的前夜都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向他們揭示了剛鐸西方正發生的重大變故,在瑞文戴爾有重要的會議召開。他們兩人向德內梭爾二世徵詢意見時,後者意識到一定有重大的事情發生,但沒有想到是至尊魔戒已經現身,並且他也不確定剛鐸是否被邀請,所以一開始他希望讓法拉米爾去,但是在波洛米爾的堅持下,只好同意自己的大兒子代表剛鐸前往瑞文戴爾。

法拉米爾

徹底絕望

波洛米爾戰死

不過這一去便是陰陽相隔,波洛米爾戰死在帕斯嘉蘭被,他斷裂成兩半的白色號角被人送到德內梭爾二世面前。痛失愛子和繼承人的德內梭爾二世陷入了極度的憂鬱和絕望。

再加上法拉米爾向他承認抓獲了佛羅多卻又將其釋放,導致魔戒幾乎就是從自己的指縫中溜走時,德內梭爾二世更加怒不可遏,對法拉米爾說,「希望他們兩兄弟能夠互換命運,因為波洛米爾一定會以剛鐸的利益為先,將魔戒帶給他。」同時他還斥責了在場的甘道夫,稱其為愚蠢、無知的江湖術士,讓霍比特人帶著魔戒進入魔多簡直就是將其拱手送人。而獲得魔戒的索倫必將首先對剛鐸發難,遭殃的將是這裡的人民。

隨即他命令法拉米爾回到自己的崗位,去奧斯吉力亞斯加強城防,即便他已經明知獸人大軍已經在東岸集結,奧斯吉力亞斯整體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罷了。看著領命出戰的兒子離去,德內梭爾二世其實已經後悔了,但是作為最高統帥發出的命令豈能輕易收回。

法拉米爾在重傷的情況下被人救回王城,看著昏迷不醒的小兒子,這位堅強的戰士終於崩潰,他魂不守舍地再次窺探真知晶石,發現敵人正在從各個方向朝米那斯提利斯集結,魔多那邊依舊陰雲籠罩,而持戒人似乎已經被敵人囚禁,索倫重新奪取了魔戒,剛鐸沒有希望了。(小說裡沒有交待德內梭爾二世從晶石中看到的景象到底是他的幻覺還是真實的場景,不過佛羅多當時的確被囚禁在奇立斯烏苟哨塔,只是後來被山姆救出。)

對形勢徹底絕望的德內梭爾二世決定為自己的兒子舉行火葬然後自焚(當時他已經陷入迷幻,認為法拉米爾已經死了,儘管後者還在昏迷中喃喃自語)。不過在一位王城禁衛軍的幫助下法拉米爾被甘道夫救下,德內梭爾二世疼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縱身跳入了火海。

好了,關於德內梭爾二世的故事就介紹到這裡,不知道您看了是什麼感受,至少在我看來,他的執政期間沒有太大的錯誤,索倫對他施加的影響當然是一方面,不過醉心於解決統續問題,讓剛鐸變回正常國家一直困擾著他,使這個原本堅強、睿智的人漸漸失去了理智。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對這個人物有新的認識,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指環王》|永遠的剛鐸英雄波洛米爾
    在電影《指環王》中,來自剛鐸的人類戰士、剛鐸執政宰相德內梭爾的繼承人、白塔統帥波洛米爾(Boromir)形象不斷在改變,直到其戰死,我們才認識到他是一個忠誠、勇敢的剛鐸英雄。波洛米爾也跟著佛羅多離開,受到魔戒蠱惑,他要求佛羅多交出至尊戒,並前往剛鐸首都米那斯提力斯用於對抗索倫。佛羅多拒絕,並將魔戒戴在手指上消失,這引來了一隊強獸人。這一幕波洛米爾的表現更是讓觀眾失望,加深了對他的厭惡。以上三個劇情會讓觀眾以為波洛米爾是一個意志力薄弱、充滿欲望且急躁的咕嚕式人物,但細細品味其他電影細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波洛米爾。
  • 你知道《指環王》中烏姆巴爾海盜為何與剛鐸為敵?又和索倫同盟?
    德內梭爾越看這個小兒子越不順眼,他又懷念起死去的愛子波洛米爾來:如果是波洛米爾一定會把至尊戒帶給我的。法拉米爾告訴他:波洛米爾會禁不住誘惑佔為已有,才不會帶給你。結果這話徹底激怒了老父親,德內梭爾暴跳如雷:波洛米爾對我忠心耿耿,才不是什麼巫師的學生!神志恍惚的德內梭爾錯將小兒子看成了長子,他最愛的兒子永遠只有波洛米爾,才不是這個充話費送的小兒子呢!
  • 指環王的趣歷史26:阿拉貢為什麼不早點「王者歸來」呢?
    我們知道,阿拉貢在電影《指環王:王者歸來》的最後以國王的身份在剛鐸加冕,他既然是伊熙爾杜的後人,有合法繼承王位的權利,幹嘛拖那麼久呢?或者說,阿拉貢的先人為什麼不去剛鐸聲索自己的權利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凸顯王者歸來的戲劇張力?
  • 《指環王》裡「白城」中枯死的白樹有什麼來歷,為何如此重要?
    但是到了第三紀元2872年,執政宰相貝烈克梭爾二世逝世,剛鐸的第三棵白樹死去。於是這棵枯樹被留在噴泉廣場內,靜靜地等著國王的歸來,這就是電影裡那棵枯萎的白樹。由於他沒有子嗣,從那以後剛鐸宰相開始代理執政,成為剛鐸最高領導。電影裡波洛米爾的父親德內梭爾就是剛鐸第二十六位,也是最後一任執政宰相。此後的幾百年間,索倫手下在魔古爾秘密繁殖強獸人,並不斷地侵擾伊希利恩地區,使得伊希利恩完全淪陷。
  • 你知道電影《指環王》中甘道夫和安格馬巫王到底誰更厲害嗎?
    其父德內梭爾非但不心疼他,反而埋怨其丟掉了前沿陣地,還拿大兒子波洛米爾跟其比較,寧願死的是次子法拉米爾而不是長子波洛米爾,這讓法拉米爾傷透了心。  從大廳出來,法拉米爾在長廊遇見了滿懷心事忐忑不安的皮平,他們互相安慰了對方。皮平身上穿的衣服還是法拉米爾兒時穿過的。隨後,皮平也進入大廳向著德內梭爾宣誓效忠,因為太緊張了,宣誓詞背得磕磕巴巴的。
  • 你知道《指環王》中為什麼洛汗公主伊奧溫能殺死安格瑪巫王嗎?
    上一期講到德內梭爾堅持讓法拉米爾回到前線奪回歐斯吉利亞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法拉米爾受重傷歸來。德內梭爾以為兩個兒子都先他而去,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了,甚至開始放棄抵抗索倫的進攻。喪心病狂的德內梭爾一把奪過衛兵手裡的火把,丟進了柴堆裡。火一下被點燃了,甘道夫趕緊驅馬上前,將德內梭爾擊飛,皮平跳到火堆裡,救下了尚且存有一絲氣息的法拉米爾。德內梭爾想上去阻止皮平,結果被甘道夫的捷影踢進了火堆,瞬間燒成了火人。他疼痛難忍,最後從白城第七層的平臺跌落下去,剛鐸的最後一位執政宰相就這樣結束了他毀譽參半的一生。那原著裡又是怎麼描寫這段情節的呢?
  • 《指環王》中的精靈種族(9)南多精靈
    圖片選擇自DA作家「JLazarusEB」的作品不久後,蘭威之子「德內梭爾」在矮人口中聽聞了西去到貝烈瑞安德地區的精靈親族創建的和平國度與強大國力,還有古時帖勒瑞族的領袖「埃爾威-辛葛」如今的威嚴和事跡後。德內梭爾心動了,他儘可能的召集分散在四處的族人們,帶領他們越過迷霧山脈繼續西遷,尋求庇護。
  • 模玩圖鑑*指環王*阿拉貢
    阿拉貢兩歲時被帶往瑞文戴爾尋求庇護,養在瑞文戴爾精靈領主埃爾隆德(Elrond)膝下。埃爾隆德為幼子取名"埃斯特爾(Estel)",意為「希望」。他正式治理國家後使用「伊力薩·泰爾康塔」(Elessar Telcontar)這一名號,意為「精靈之石·神行客」。「神行客(Strider)」是阿拉貢早年,布理地區的人們對他的蔑稱。
  • 你知道《指環王》被精靈公主阿爾玟頂掉戲份的可憐的精靈是誰嗎?
    大家好,我是香菜上一期講到弗羅多和小夥伴到了布理的躍馬客棧,在那裡遇到阿拉貢,後者幫助他們逃過戒靈的追殺,並帶他們一起前往瑞文戴爾。途徑風雲頂時,弗羅多被戒靈刺傷。阿拉貢背著弗羅多奔往瑞文戴爾。格羅芬德爾騎著白馬從瑞文戴爾趕來營救弗羅多。
  • 指環王的趣歷史03——安格瑪巫王
    很多小朋友在初看指環王三部曲的時候可能會將黑暗魔君索倫和巫王搞混,(他們都氣質相近,不太愛講話,混身烏漆麻黑的緊接著他就聯手王國內的人類山民(是的,指環王並不是簡單的正邪對抗的故事)。發起了對三個從亞爾諾王國分裂出來的小王國(卡爾多蘭、阿瑟丹、魯達烏)的入侵。在第三紀元1356年阿瑟丹國王阿齊萊伯一世在支援魯達烏時對抗安格瑪巫王而戰死。
  • 一戰時期還有德皇,到了二戰還有沒有德皇?德國戰敗威廉二世的結局...
    可以說,德國史就是一部「分裂統一再分裂再統一」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問題(或者說謀求國家統一)就成為了貫穿整個德意志近現代史的一條主線。為什麼普魯士王國的興起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就因為德國的統一大業最終是由普魯士完成的。
  • 成也女人敗也女人,馬其頓王朝名將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
    他的兒子也就是羅曼努斯二世,雖然跟他父親一樣,手下也是能人眾多、猛將如雲,但由於其碌碌無為且早早去世,導致了皇室血統在他之後「拐了個大彎兒」,差點把江山拱手讓出去。我們今天要聊的主角,就是他手下拜佔庭史上最著名的猛將尼基弗魯斯二世。看他名字裡帶個「二世」就知道後來他當上了皇帝,可為什麼說他成也女人敗也女人呢?這個女人又是誰呢?
  • 攝政活佛的喇讓,丹吉林,布局與建設
    西藏歷史上,從1757年七世圓寂時起曾先後出任過攝政的活佛系統共有四個,分別是:第穆活佛系統、策墨林活佛系統達察活佛系統和熱振活佛系統。其喇讓分別為:丹吉林、策墨林、貢徳林和錫德林,常統稱為「四大林」,其傳承體系稱為「傑魯呼圖克圖」,即能出任攝政的大活佛。因現有研究成果中對史達林地修建多有模糊不清之處,故筆者在本節中對史達林的修建歷史也進行較為詳細的探討。
  • 指環王的趣歷史10:魔戒戰爭中的重要的參戰力量,騎象的哈拉德人
    大家好,相信大家對《指環王》三部曲的最後米那斯提力斯攻城戰中那支巨象軍隊印象深刻,它們龐大的身軀給洛汗的騎兵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而且操縱這些巨象的似乎都是人類,那麼他們有什麼來歷?他們與索倫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 細講《指環王》電影系列兩大戰役之一——帕蘭諾平原之戰
    上次呢給大家細講了《指環王》電影系列的另一場大戰「聖盔谷之戰」今天接著給大家細講一下帕蘭諾平原之戰。帕蘭諾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是人類與魔君索倫雙方在米那斯提力斯爆發的戰役。託爾金在魔戒第三冊《指環王:王者歸來》內有詳細敘述。
  • 指環王:電影中3大「錯覺」,「亡靈大軍」可以屠殺半獸人軍隊
    《指環王》三部曲作為魔幻史詩級電影,給粉絲帶來了非常美好的念想,每當回憶起剛鐸王城的時候,小白城的威武雄壯就會出現在腦海中,導演彼得傑克遜描繪出了最真實的中土世界,堪稱小說改編的「經典之作」,但是呢,電影因為劇情緊張節奏的需要,非常「必要的」修改了一下,可能會給粉絲一些「錯覺」第一大錯覺 「亡靈大軍」可以屠殺半獸人軍隊
  • 《指環王之魔戒再現》:博羅米爾之戰
    《指環王》系列》魅力不減反增,在全世界不論哪個國家,都有著大量的擁躉。這顯然對博羅米爾是不公平的。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魔戒三部曲中,人類的設定來講起。影片的開頭,便交代了人類是欲望最重的種族,所以索倫打造了9枚魔法戒指給到了當時的9個人類國王,也就是後來的魔戒戒靈。
  • 重溫指環王三部曲,才發現原來指環王這麼「二」
    重溫指環王三部曲,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1、在指環王三部曲中,巫師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然而,整個三部曲中,只出現了兩個巫師,一個叫「薩魯曼」,一個叫「甘道夫」。在第一部的時候,甘道夫還是灰袍巫師,第二部再出現的時候就變成了白袍巫師。
  • 講點《指環王》電影和小說關於洛汗的不太一樣的故事情節
    考慮到洛汗如果失守,剛鐸則會被前後夾擊,甘道夫建議希優頓派伊奧梅爾先去除掉薩魯曼,同時讓希優頓帶領子民撤往西邊的避難所黑蠻祠。但恢復元氣的希優頓堅持親自上陣殺敵,並要把佞臣格裡馬一同帶上。狡猾格裡馬怎肯上戰場送死,便找各種理由想留下來看家護院,順便守住財寶。
  • 《指環王》:魔戒遠徵隊
    甘道夫人類阿拉貢—杜內丹人,具有剛鐸與阿爾諾的王位繼承權。甘道夫隕落後,帶領遠徵隊繼續前進。阿拉貢波羅莫—剛鐸執政宰相迪耐瑟二世之子。精靈萊戈拉斯—瑟蘭迪爾之子。本是被派往瑞文戴爾的信使,後加入遠徵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