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生物」)科創板IPO再出新進展,監管層官微披露信息顯示,證監會同意凱賽生物科創板IPO註冊。
又一生物醫藥股要來科創板了!
7月15日,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生物」)科創板IPO再出新進展,監管層官微披露信息顯示,證監會同意凱賽生物科創板IPO註冊。
不日,隨著凱賽生物的成功科創板上市,「潛伏」在凱賽生物背後的股東或將賺的「盆滿缽滿」。
科創板最青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六大硬科技」。凱賽生物橫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四大領域!
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產品主要聚焦聚醯胺產業鏈,為生物基聚醯胺以及可用於生物基聚醯胺生產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醯胺,亦可作為香料、熱熔膠、潤滑油、塗料等合成原料。目前,公司圍繞聚醯胺產業鏈生產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器、紡織、醫藥、香料等多個領域,公司與杜邦、艾曼斯、贏創、諾和諾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商務合作關係。
凱賽生物稱,公司生產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在全球市場處於主導地位,於2018年被工信部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凱賽生物生物基戊二胺(目前階段以內部使用為主,作為公司生物基聚醯胺生產單體;部分提供給下遊客戶進行應用開發)和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已完成中試,烏蘇工廠的大規模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該等產品規模化生產有望解決國內雙單體聚醯胺行業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瓶頸難題,為市場、客戶提供來源於可再生生物質原料的新型「生物製造」新材料。
公司自創立以來,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在生物製造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經驗,已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製造理論技術及產業化方法研發、製造平臺,設有合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學科的研發團隊,並擁有上百項專利。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除了以商業秘密形式保護的技術之外,已取得授權的境內專利120項、境外授權專利19項。
凱賽生物稱目前擁有四大核心技術,主要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開發微生物代謝途徑和構建高效工程菌、微生物代謝調控和微生物高效轉化技術、生物轉化/發酵體系的分離純化技術、聚合工藝及其下遊應用開發技術。
公司對四大核心技術不斷深入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在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產品質量、性能亦不斷提升。在近年的市場競爭中,以英威達為代表的傳統化學法長鏈二元酸(以DC12月桂二酸等為主)逐步退出市場。公司四項核心技術在產業化中對於提高公司產品整體競爭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財務數據來看,凱賽生物表現也比較亮眼。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是13.63億元、17.57億元、19.1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是3.33億元、4.66億、4.79億元。
可以說,無論是從所處行業還是手握技術來看,凱賽生物都是「絕無僅有」的。公司招股書稱,目前,暫無與公司在業務模式、產品種類上均完全可比的同類企業。分開來看,從全球範圍內,以生物材料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初創科技公司有Zymergen和Gingko Bioworks等;使用生物法發酵製備產品的公司包括諾維信和傑能科等;致力於以生物工程技術推動研發平臺型的公司包括藥明生物和華大基因等。
圖片來源:凱賽生物招股書
再加上,生物製造是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重點產業之一。近年來國家各部委發布《中國製造2025》《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等政策均明確將生物製造做作為未來科技與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鼓勵投資者進入生物製造行業。國家發改委《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如今,全球資本市場越來越青睞生物製造領域。根據Synbiobeta的數據顯示,2015年該領域公司融資總額達10億美元,到2018年接近40億美元。包括微軟、日本軟銀等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近年來都有持續投資境外初創型生物製造企業的案例。
手握技術加上政策加持,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凱賽生物無疑得到眾多資本的「青睞」。
山西國資早在凱賽生物早期就投資入股, 招股書披露,早在2017年,山西國資委實際控制的山西潞安瑞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凱賽生物的第二大股東,彼時持股比例22.81%。此後2018年11月,潞安瑞泰將所持凱賽生物股權無償劃轉至潞安集團。2019年8月,潞安集團將所持10.66%股權轉讓給山西財政廳控制的山西科技創新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至此,截止目前山西國資委和財政廳通過山西科創城投、潞安集團合計持凱賽生物股份比例20.30%。
圖片來源:凱賽生物招股書
除了國資,明星投資人也當仁不讓。曾創辦了中國首批民營高科技企業四通集團、現任香港四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的段永基也早就投資凱賽生物。公開信息顯示,段永基通過天津四通隴彤緣資產管理合夥企業、Seasource Holdings Limited分別持凱賽生物8.03%、0.69%股份。此外,在2018年8月的融資中,凱賽生物獲無錫迪維投資合夥企業出資7.73億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23,450,401.07元;其中,迪維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徐菠曾任職中信證券執行總經理等高管職務,該人士還在2019年9月融資中通過杭州延田與無錫長谷繼續增持凱賽生物股份。
國際投資巨頭更是有所布局。招股書顯示,2019年7月7日,凱賽生物控股股東CIB將所持0.383267%的股權以美元1000萬對價轉讓給HBM。據了解,HBM的實際控制人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是一家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投資公司(HBMN),是醫療投資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致力於未上市公司的開發階段、成長和收購融資以及對上市公司的投資。
在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中,招銀國際更是搶入凱賽生物股份。2019年9月5日,凱賽生物獲招銀朗曜、招銀一號、招銀共贏、延田投資、長谷投資分別出資49,600萬元、27,360萬元、3,040萬元、11,000萬元、9,000萬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8,857,468元、4,885,894元、542,877元、1,964,358元、1,607,202元,此輪融資價粗略估算是56元/一元註冊資本。
資料顯示,招銀朗曜、招銀一號實際控制人為招銀國際,招銀共贏則由部分招銀國際高管投資創立。本次外部增資完成後,凱賽生物的股份總數由3.57億股增加至3.75億股,按照增資金額比例計算,凱賽生物目前估值約為210億元。
公司招股書顯示,凱賽生物此次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1,668,198股,預計募集資金約46.99億元。照此估算,凱賽生物此次股票發行價格約112元/股。
以凱賽生物完成發行後的4.17億股估算,公司上市後市值預計約470億元。若以2020年7月3日最新交易日情況來看,凱賽生物或將躋身科創板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可以預見,在國內外各路明星資本的擁護下,手握行業「卡脖子」技術、已經打開生物材料製造大門的凱賽生物已經為接下來的發展爆發做好了準備!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UBLIC_CHINAIPO_KEYWORD:
凱賽生物招銀系科創板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