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本周,杭州正式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天,低氣溫是這個季節的主旋律。不過,寒冷的天氣對一些人來說非常地「不友好」,幾乎整個冬天都不能出門。可能他們並不是因為怕冷,而是因為出門無法呼吸,甚至上氣不接下氣,可謂舉步維艱。
家住杭州餘杭區今年65歲的鄭阿姨就是如此。平時除了有點血壓高,身體也沒什麼毛病,但每到秋冬交接,氣溫急劇下降的時候,鄭阿姨的胸口便如同被壓住了一般,悶悶的,用力呼吸才能緩解,血壓也會很高。
因為這個問題,鄭阿姨這幾年到冬天就不敢出門。「記不太清楚了,有個三五年了,每到冬天,連呼吸都是一種痛。」她說,「開始是減少出門,慢慢地就不再走親訪友,拒絕社交活動,現在是下樓買菜都不敢,女兒一直想帶我到東北去看雪,這事更是想都別想!」
不過,即便這樣她也認為不過是「身子虛」的緣故,還經常和老伴兒抱怨,「都是我年輕時幹了太多體力活。」
今年11月份,鄭阿姨陪親戚到浙大一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齊齊副主任這裡看心臟病,順便抱怨了下自己冬天有多難熬。
王齊齊建議鄭阿姨做了心肺相關的檢查,診斷為肺動脈高壓,混合性肺通氣功能障礙,伴有房顫和心衰的症狀。隨即,醫生給她調整了呼吸科和心臟的相關藥物。
經過一個月的藥物治療,鄭阿姨的身體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這個初冬她沒有感受到「呼吸的痛」。
在最近的一次複診中,鄭阿姨特地感謝了王齊齊,「沒想到簡單藥物調理就可以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我真是白挨了這麼多年的罪了。」她說,現在不僅經常出門走動,還經常去跳跳廣場舞,參加社區活動,生活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不過,王齊齊還是建議她不要過早或過晚出門,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注意規律服藥、定期複查,謹防感冒。
王齊齊介紹,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壓力升高超過一定界值的一種血流動力學和病理生理狀態,可導致右心衰竭,同時出現房顫,血壓很難控制。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胸悶氣喘的症狀,不太容易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重視,有時還可能和哮喘、心臟病等其他疾病混淆,誤診的機率很高。
在門診中,像鄭阿姨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一到冬天,就會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出現「氣急」、「胸悶」、「呼吸困難」、「咳嗽」的情況,除了肺栓塞,也可能是房顫、心衰或肺動脈高壓等在作祟。
王齊齊認為,一般積極幹預都會有很多好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不過有很多人自我評估是「身體虛」、「怕冷」而已,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其實任何疾病都是越早診斷、治療,治療效果可能越好,肺動脈高壓,早期心衰也是如此。
另外,她還提醒,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導致肺組織的氧交換能力降低,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市民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