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像「耽美文」這類目前尚不能正式出版並進入跨界產業鏈的網絡文學分支,在大的商業文學網站已經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我們目前已經不籤耽美文的作家,因為看不到它的商業潛力。」
網絡小說曾一度給傳統文學帶來壓力
11年前,廖俊華放棄穩定的公務員工作加入專職網絡作家的隊伍,所有親友都覺得難以理解,「父母因此生了我兩年氣。」時過境遷,如今已經是起點中文網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編的廖俊華再談起這件事,感嘆時代變化太快。「在今天,放棄工作做全職網絡作家的年輕人太多了,人們再不會覺得奇怪。」
在大陸,當下的網絡作家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相較十年前都要提高太多。2006年開創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在第一屆評選時網絡作家榜上無名,而在去年的榜單上,以年版稅收入2550萬元排名第一的江南,正是以網絡小說連載出名。而由同一機構在2012年創辦的子榜單「網絡作家富豪榜」顯示,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吸金2650萬,緊接其後的「天蠶土豆」、「血紅」和「我吃西紅柿」也分別收穫了2000萬、1450萬和1300萬,榜單中多位網絡作家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的總收入達到了2012年榜單中的2007年到2012年五年的總收入。
2000年初的廖俊華會覺得這個現象不可思議,不過在今天,任何一家文學網站對此都不感到奇怪,那些曾對網絡文學嗤之以鼻的傳統作家也不會吃驚—沒有誰會僅僅著眼於簡單的網絡文字閱讀付費,飛速增長的網絡文學產業,正在布局它與周邊文化產業的鏈條,從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步步驚心》產業鏈價值過億
原創文學網站賺錢在如今已眾所周知,除了養肥了作家、網站、低端出版業,網絡文學還進入了動漫、遊戲、話劇,甚至從前述這些賺錢但非主流的行業進入主流影視圈。
大眾開始關注網絡小說改編劇本,應該是從電視劇《步步驚心》開始。由桐華創作的穿越小說《步步驚心》2005年起在晉江原創網連載。2009年,《步步驚心》成為盛大文學旗下第一部被改編並正式啟動劇集拍攝的網絡小說,於2011年在湖南衛視首播,一炮而紅。
《步步驚心》不僅捧紅了一批導演、編劇、演員、歌手,也讓盛大文學看到跨界產業巨大的商業潛力。受電視劇影響,2011年由中南博集天卷正式出版的紙質版《步步驚心》,第一個月內銷量突破30萬冊,成為該年度暢銷書。僅出版這塊,廖俊華透露,《步步驚心》的收益超千萬人民幣。在隨後幾年,《步步驚心》相繼改編為話劇、網遊等形式,據媒體調查,從圖書到影視再到話劇,《步步驚心》的產業鏈價值過億。
《步步驚心》的成功,掀起了網絡小說改編熱潮。從2010年起,成為網絡話題的電視劇《甄傳》、《裸婚時代》以及電影《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無一不來自網絡小說。海量的網絡小說已經漸漸成為海量生產的國內電視劇的重要來源。在《步步驚心》之前,盛大文學旗下版權部門會定期向製片公司發送作品目錄,但這幾年卻變成了賣方市場,「渠道早就不是問題,往往是製片方主動上門找我們洽商。網絡小說事先已經在文學網站上經過了市場測驗,因此降低了影視製片方的投資風險,越來越多的製片公司青睞於網絡小說改編。」廖俊華告訴時代周報。根據盛大文學統計數據,2013年,盛大文學售出版權作品近1000部,籌拍和即將上映的作品近100部。
「網絡文學主要代表年輕的群體,所以被推廣後,不管是影視、話劇還是遊戲,也都是針對年輕人,帶動了受眾年輕化的走向。」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年輕群體通過網際網路觀看視頻的特點很明顯,網絡文學改編劇本還間接帶動了視頻網站的點擊率。事實上,不僅是影視劇和視頻網站,傳統出版、網遊、話劇、動漫等產業均向網絡小說伸出橄欖枝。而在新興領域,廖俊華表示,盛大文學目前最看好與手遊市場的結合。
根據艾瑞諮詢行業預測數據,中國移動遊戲在2013年全年市場規模達到91.9億元,同比增長371.1%,預計2014年智能移動遊戲市場將保持近100%的增速。而在同質化產品過多的情況下,艾瑞諮詢認為,騰訊早早將日本大量漫畫版權納入囊中,作為上遊的內容對於移動遊戲會顯得更為重要和稀缺。
嚴重盜版之下尋求跨界出路
在陳少峰看來,網絡文學經營者布局跨界產業鏈,是現階段大陸嚴重盜版現象下不得不做的選擇。「如果不是因為盜版閱讀,《步步驚心》在線付費讀者數量怎麼可能才到幾十萬?」廖俊華說。
跨界產業鏈是目前整個文化產業最為主要的商業模式,「網絡文學經營者發現必須擴展商業模式才能盈利,比如盛大文學把直接訂閱的收入分給了作者,它就必須擴展盈利空間,形成有效商業模式。」陳少峰說。
目前在國內網絡原創文學市場佔據七成以上的盛大文學近兩年做了很多跨界嘗試:2013年4月,盛大文學注資10億成立中國首家編劇培訓公司,旨在推動網絡小說作家轉型為編劇,直接為影視業提供劇本;2013年12月,盛大文學與網絡作家唐家三少共同成立工作室,目標在於圍繞唐家三少所有作品在電子媒體、實體出版、影視傳媒及遊戲娛樂四大方面,展開全產業鏈運作;2014年1月,盛大文學與吳奇隆共同成立工作室,專注於採用項目制,推進網絡小說原始版權在各衍生領域的再創作。
陳少峰認為,受到文化產業領域裡商業模式的影響,盛大文學這幾年跨界的產業鏈延伸成了重要的收入方式,產業鏈持續在延伸。不過,這樣一條產業鏈並不是單向的,網絡文學、遊戲、影視、動漫相互之間可以互為內容提供。網絡文學經營者也在努力保持自己在內容上遊的優勢。盛大文學就在進行自己的「造星計劃」—作家的明星效益在產業鏈中佔據至關重要的位置,文學網站利用建立的資料庫為網絡作家提供讀者喜好的精確數據,從而培養更多受歡迎的作家。
「網絡作家一旦出名,他要直接與各類渠道接觸是很容易的。那原創網站該怎麼辦?所以我們掌握的最大資源不應該是作家,而是讀者。我們有具體每一類文章讀者群體的年齡、興趣、性別等資料,從而預測出讀者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精確定位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一步,中下遊的影視、動漫、遊戲能夠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廖俊華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明星作家風頭盡顯,但背後的經營者普遍存在悶聲發大財的情況。目前國內版權授權的業界規模已發展到幾十億,而這一數字在七八年前僅以百萬級計算。創世中文網副總裁陳旻曾公開預測,「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會再進行十倍級的增長。」但處在跨界探索階段,各大原創文學網站都刻意保持低調。一些新的嘗試常常在開端之初發布消息,接下來便進入悄聲階段。時代周報記者曾嘗試了解目前盛大文學與吳奇隆的全產業鏈工作室項目進度,但盛大文學相關負責人只是表示「相關工作正在開展中」。
「產業鏈形成是網絡文學量變引發質變產生的結果。但目前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還只是個開端。作為上遊的內容提供,網絡小說還沒有引起中下遊足夠的重視,遠遠沒達到它應有的程度。我相信未來的商業潛力會更大。」廖俊華說。
不籤耽美文作家,因為看不到商業潛力
網絡小說產業鏈的形成,也在倒逼網絡小說的繁榮。起點中文網旗下作家「孑與2」2012年進入了網絡作家的行列,此前,他一直在傳統文學領域寫作。「轉全職網絡作家沒什麼奇怪的,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這個職業能夠提供足夠的經濟資源。」作品已經具有知名度的孑與2目前正處於創作旺盛期,他平均每天完成約1.2萬字的寫作任務,工作時間差不多十小時。
憑藉收購至旗下的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網和晉江文學城,盛大文學在2009年擁有近80萬名作者的規模,註冊用戶超過3600萬。但截至2013年底,盛大文學旗下原創文學網站擁有超過230萬名作家,720萬部作品,累積註冊用戶量超1.23億,PC月均訪問用戶6690萬人次。廖俊華透露,僅在起點中文網,自2008年以後,籤約作家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數量達到50萬以上。
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網絡作家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網絡文學讀者數量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跨界產業鏈帶來的經濟利益對作家收益有很大貢獻。孑與2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己憑藉穿越小說《唐磚》正式出版所獲得的版稅收益,已經達到了網上閱讀分成收益的一半,而《唐磚》與手遊等產業的版權商洽目前正在進行。
不過,著力於產業鏈打造也帶來一些後遺症,原創文學網站根據商業需求對內容進行調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像「耽美文」這類目前尚不能正式出版並進入跨界產業鏈的網絡文學分支,在大的商業文學網站已經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我們目前已經不籤耽美文的作家,因為看不到它的商業潛力。」廖俊華說。一位不願具名的耽美文作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今在網上寫得好的耽美文,作者只能私下拿到印刷廠印數量不大的冊數,然後拿到每年定期舉辦的同人市集上去賣,「掙不到錢,就是興趣。」
「我從1999年高三的時候開始在論壇上寫耽美文,但現在已經幾乎不寫。跟我同一批開始寫的作家,如今也越來越少還在堅持。我們當中有老師、律師、醫生、IT行業人,僅有的幾個全職寫手基本都是家庭主婦。都是興趣,誰能依靠這個生存?」耽美作家璃夢之兔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對於已具規模的中國腐女而言,這大概是一個傷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