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依附袁紹的時候,袁紹對其禮待有加,為什麼劉備還要離開呢?

2020-12-18 騰訊網

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家族的袁家。在董卓被殺之後,袁紹儼然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和開拓者,他是大器晚成的人物。在劉備前期,其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前後依附過公孫瓚、曹操,以及袁紹等人。

在劉備依附袁紹的時候,被袁紹所敬重,禮待有加。那麼,面對如此厚愛的袁紹,劉備為何要離開袁紹,不和袁紹共患難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劉備投奔袁紹是迫不得已。劉備和袁紹有過接觸,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當時,劉備是跟著同窗公孫瓚去討伐董卓。而在後來,隨著劉備漢室宗親的名聲遠播,袁紹曾讓劉備為自己的長子做舉薦。所以,袁紹在一定程度上是欠了劉備一個人情的。

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劉備於徐州大戰中不敵曹操大軍,被曹操所敗而不得不投奔袁紹。所以,劉備投奔袁紹,是為了借雞生蛋,且想要依靠袁紹的勢力去對抗曹操,去暗中發展得,並不是真心投靠。

其二,劉備和袁紹因關羽一事而產生間隙。劉備投奔袁紹,本就是不懷好意;而袁紹之所以接納劉備,也存在著想要刷聲望的念頭。畢竟,劉備身上有漢室宗親的名頭,若是接納劉備,有千金買馬骨之效,這和劉備之前接納呂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存留於表面,而關羽斬顏良一事則讓兩人有了一定的間隙。雖然劉備憑藉著自己隨機應變的才能躲過了一劫。但是,袁紹本就是一個喜怒無常之人,若是想要暗害劉備,只需要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便可。畢竟,袁紹對待功臣許攸都能如此冷酷,何況是劉備。

其三,劉備不可能和袁紹共患難。投奔袁紹,只是暫時的。畢竟,當時的袁紹勢大,而且又遲早和曹操有一戰,投靠過去必然會得到好處。再者,劉備習慣北方作戰方式,若不是迫不得已,還是不習慣南方的作戰。

在官渡之戰後期,袁紹在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都被曹操所敗,再加上曹操火燒烏巢一事,袁紹一方的敗勢已經很明顯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和袁紹本無君臣之間的關係,只是暫時的合作而已。所以,劉備脫離袁紹南下,也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說,劉備前期雖然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地盤。但是,因為劉備身上的漢室宗親光環,再加上他的好名聲,使得他的勢力並沒有減少,反而是不斷地積蓄著,直到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

相關焦點

  • 趙雲離開公孫瓚後,為何選擇落魄的劉備?而不是曹操或者袁紹?
    趙雲和大多數武將都不相同,他不是跟誰有著什麼關係,也不是被誰有意識地拉攏招募,而是憑藉著自己的判斷而選擇的主公。在這裡,就很值得推敲了。為什麼趙雲會選擇劉備,而不是當時勢力強大的袁紹,或者冉冉升起的雄主曹操?要知道,當時的劉備可謂是狼狽不堪,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
  • 袁紹實力雄厚,對劉備傾心敬重,為何劉備還是要跑?
    於是袁紹欣然應允,就這樣劉備從袁紹那裡離開的時候,既順走了一支軍隊,還附送了一個謀臣簡雍,袁紹本想藉助劉備的名聲來謀求利益,卻損失慘重,可以說袁紹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劉備做的這事也不是君子所為,與他仁義的名聲相去甚遠。
  • 趙雲在投奔劉備時,劉備已經寄居袁紹麾下了,那當時趙雲圖什麼?
    公元199年,袁紹召集十萬步兵與一萬騎兵,打算南下佔據許都以統一北方,而當時誅殺了徐州牧車胄的劉備也打算聯合袁紹一同進攻曹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曹操決定集中優勢兵力,並親自率領軍隊,就此擊敗了佔據徐州的劉備。而在劉備被曹操擊敗之後,他不得不投奔了袁紹。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趙雲奔赴鄴城求見劉備,就此投到了劉備的麾下。
  • 劉備是公孫瓚的兄弟,為什麼又投奔到殺了公孫瓚的袁紹麾下?
    在河北地區,袁紹摧毀了公孫瓚的勢力,並佔領了整個河北,極大地增強了他的實力,開始與南方的曹操爭雄。此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去投奔了袁紹。這其實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因為公孫瓚是劉備的同學,劉備視公孫瓚為哥哥。兩人結交早在他們一個是家族不受重視的庶子,一個是窮困潦倒的劉姓平民時。
  • 《全面戰爭三國》劉備開局怎麼破袁紹附庸 開局破袁紹附庸攻略
    導 讀 《全面戰爭:三國》是如今最為火爆的策略單機大作,以三國為原型,深受廣大中國玩家喜愛,在遊戲中劉備開局怎麼破袁紹呢,下面就由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全面戰爭三國劉備開局破袁紹附庸方法介紹
  • 「爭盟淮隅」失利論:有曹操袁紹支持,劉備為何難以在中原立足?
    劉備不僅取得了徐州當地士族的支持,而且還取得了袁紹曹操的承認。劉備是怎麼做到到?小鹿覺得是空手套白狼。劉備對糜竺、陳登暗示,他和袁紹曹操有舊,這是史可考的。王粲《英雄記》中說:「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復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
  • 劉備也多次換主,為什麼大家都罵呂布三姓家奴,卻沒人罵劉備呢?
    呂布三姓家奴的稱呼是張飛的獨創,也只有張飛敢這樣罵呂布,呂布出場的時候,是荊州刺史丁原的手下,而且拜丁原為義父,丁原反對董卓行廢立之事,兩人率軍大打出手,董卓許給呂布高官厚祿,把赤兔馬也送給了呂布,呂布見利忘義殺了丁原,投奔了董卓,拜董卓為義父,以後呂布和董卓因為美女貂蟬,父子反目,呂布又殺了董卓
  • 劉備與袁紹在大敗後抑鬱而亡,而曹操在大敗後為何還能重整旗鼓?
    在這20個歷史事件中,有60個是三國時代的,其中43個是歷史事件。今日我要和大家談的歷史話題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袁紹、曹操三個人,分別經歷了一次或幾次大敗,如劉備的夷陵之戰、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的赤壁之戰等等。可是為什麼劉備和袁紹大敗後還不到一年就消沉了呢,只有曹操在大敗後還能重整旗鼓,再打一次好漢呢?關於這個話題,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看。
  • 劉備前期到處投奔人,為什麼到哪誰都很尊重很客氣?
    早期的劉備沒有實力,起兵後屢戰屢敗,連塊立足之地都沒有,只能到處顛沛流離,四處依附,但所到之處,人家都高看他一眼,對其頗為禮遇,沒有因他朝秦暮楚而看不起他,更沒有因他實力不濟而怠慢他,都把他奉為座上賓。主要是他自詡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根正苗紅的漢室之胄,後來又被漢獻帝認為皇叔,又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在當時這可是一張能加分的耀目「名片」。
  • 看完三國正史請回答:曹操袁紹劉備關羽,這四個人誰更夠朋友?
    不管曹操是梟雄奸雄還是奸賊,也不管是看正史還是看小說戲曲,總覺得袁紹劉備和關羽三個人,都做了對不起曹操的事情。今天咱們就拿正史來說話,看看曹操對袁紹劉備關羽有多好,而這三個人又是怎麼對不起曹操的。有請讀者諸君看完三國正史後回答一個問題:曹操袁紹劉備關羽,這四個人誰更夠朋友?這三個對不起曹操的人中,袁紹算是曹操的髮小,還是一個堂口混出來的街頭小霸王。
  • 三國十位頂尖謀士,曹操擁有5人,孫權袁紹各得2人,劉備得1人
    誰把握了人才,誰就更有優勢。而在三國之中的謀士搶奪戰中,曹操以五位謀士高居榜首,孫權和袁紹排名第二,劉備則只得到了一位人才。曹魏的五位謀士先來看看曹魏的五位謀士。荀彧應該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了,荀彧在職期間不但為曹操獻出了很多的計策,還給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
  • 《三國演義》人物介紹—劉備的一生
    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那麼我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看看三國時期的十大頂級謀士吧,希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爭議,評論隨意哦~第十位:徐庶相信徐庶的名字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早期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指點下加入了劉備勢力,成為了其第一任謀士,並且在上任後的第一場戰鬥中就識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
  • 漢獻帝冊封袁紹為太尉,明明是升官,為何袁紹卻感到恥辱呢?
    在此基礎上,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劉備、劉表、孫策、劉璋等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完全不對東漢王朝惟命是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漢獻帝劉協冊封的官職,各個諸侯還是比較受用的。 但是,就袁紹來說,在被漢獻帝冊封為太尉這一官職之後,卻感到十分不滿。那麼,問題來了,漢獻帝冊封袁紹為太尉,明明是升官,為何袁紹卻感到恥辱呢? 一 首先,《後漢書》中記載:於是以紹為太尉,封鄴侯。時曹操自為大將軍,紹恥為之下,偽表辭不受。
  • 三國最強保鏢趙雲,劉備二十多年不用他,劉禪繼位才發現劉備高明
    趙雲原本在公孫瓚帳下,然而公孫瓚不過是一個平庸的軍閥,胸無大志,這讓趙雲非常失望,後來劉備依附於公孫瓚處,趙雲很快和劉備成為了知己。當趙雲和劉備分開的時候,兩個人難捨難分。可見兩個人的感情,非常的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戰鬥,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以後依附袁紹。趙雲投奔劉備,《雲別傳》: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
  • 趙雲本是公孫瓚手下,為什麼公孫瓚會將其讓給劉備?
    公孫瓚成為一方軍閥時,趙雲投奔了他,同時依附他的,還有落魄時投奔他的同學劉備(二人同師事過盧植)。公孫瓚問趙云:「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 袁紹官渡之戰大敗的原因有哪些?
    這些話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立即迎合袁紹,把大將軍讓給了袁紹。由此可見,袁紹之於曹操是多麼強大?開戰之前,孔融就這樣說過:「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面對如此強大的袁紹,孔融的結論是曹操是無法戰勝袁紹!那麼,袁紹為什麼被曹操打敗了呢?
  • 三國時期的人才庫——袁紹,想不到連趙雲都是他的部下
    再看看當時其他幾股勢力,曹操只有兗州一地,孫策佔領揚州,劉表荊州,劉璋益州,張魯漢中,馬騰涼州,劉備尚無落腳之地。勢力都非常小,袁紹擁有絕對優勢。可是在官渡之戰後,袁紹一敗塗地,丟失所有土地,自己重病而亡。袁紹為什麼會敗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不會用人,他是三國時期人才流失最嚴重的諸侯。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位被袁紹處死
    而其中最著名的豪強就屬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和劉備等人,而混亂初期,公孫瓚等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公孫瓚為漢末的一個武將,由於相貌英俊,為人圓滑聰慧,所以就被當地的太守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而公孫瓚也不負眾望,在邊塞駐守之時,連連立功,成功平定了邊塞少數民族造反。之後他一路加官進爵,還曾在漢獻帝的指揮下,大破黃巾軍。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美化蜀漢的小說,而其中美化最多的應該就是被後世不斷追封的關羽,從隋唐時期開始關羽被人一步步捧上神壇,到了明朝時期關羽已經是忠義的化身,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為了給關羽增加功績,做出來很多「張冠李戴」的操作,把其他人的功績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