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美國《陸軍時報》報導,德國宣布增加國防開支,並且羅列了一份優先採購的軍事裝備清單。其中包括購買12萬支新型突擊步槍;新一批的美洲獅履帶式步戰車的採購;現有的馬德爾步戰車的延壽;為豹-2坦克加裝主動保護系統;採購38架颱風戰機;採購31架海虎直升機;購買數艘艦艇等。
德國方面並未公布此項計劃的具體開支,但是根據現有信息來推算:12萬支槍枝的配件金額為2.45億美元;颱風戰機每架價格在8000萬美元左右;海軍艦艇和海虎直升機總價約55億歐元;美洲獅步戰車價格約每輛600萬美元;加之豹-2坦克的主動保護系統APS和其他零零散散的開銷,總計金額應在100到150億美元左右。而2019年,德國國防預算僅有512億美元,排在英法中間位列世界第七。這一筆開銷的總額相當於德國去年全年國防預算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假設德國軍費保持去年的增速,再加上這一筆開支,總額將會達到650到700億美元的規模,有望超過俄羅斯和印度躋身世界前三甲。
同理,2019年德國軍費佔GDP比重約為1.42%,距離美國總統川普所期望的2%的水平相去甚遠。而這一筆開支能夠直接將德國軍費拉高到這一水準,因此有分析認為德國方面是迫於美國人的壓力,不得不增加開銷。畢竟就在本月,白宮剛剛宣布要將1.2萬名駐德美軍撤出,這對於德國人的打擊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對駐地附近的德國人而言。須知即使在坎大哈那種苦窮之地,美軍也是可以供養起一整個生態系統的存在,更遑論在經濟發達的德國了。當然,具體原因究竟如何,目前只有聯邦國防部才知曉。
不過,換一個思路的話,德國人未必完全是出於美國方面的壓力才不得不調高軍費的。事實上,在歐盟成立、歐元替換各國貨幣流通之後,歐洲實際上就成為了法德兩國收割的菜地,德國依靠歐盟的存在成功吸血整個歐洲,從而以8000萬人創造出了3.85萬億美元的GDP。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確有必要提高自身的軍事實力,以維繫歐盟內部對法德共同體此起彼伏的聲討。且不論其爭議性,僅從動機來說是說得通的。
其次,德國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必然有著應對美國軍事威脅的考量。這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切實存在的問題。美國在北溪二號管道項目上與德國拉鋸已久,這條管道的竣工和運營一方面能夠使俄羅斯的能源更充分地進入歐洲市場,另一方面能夠使德國繞過美國的殖民地波蘭和烏克蘭,成為歐洲新的能源集散中心。這兩點都大大有助於歐洲一體化,無論是狹義上的西歐到中南歐,還是廣義上的從西歐到東歐的歐洲都是如此。而一個團結一致的歐洲,是美國從軍事到政治再到經濟方面全方位的競爭對手,乃至於可以說是敵人。
這其實也是現如今歐洲整體的趨勢,即與美國愈發明顯的貌合神離。雖然在政治傳統上、在價值觀念上、在經濟上,美歐之間都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能夠維繫雙方的內部團結;但是奇葩的川普政府的藏弓烹狗的操作的的確確寒了許多歐洲人,特別是德國人的心。當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的衝突正在向著無可調和的方向前進時,歷史告訴我們,殖民者們只會在油門上狠踩幾腳,引爆一個個火藥桶。能夠抽絲剝繭,消弭分歧於無形的政治家只是鳳毛麟角,顯然無論美德現如今都缺乏如是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