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正膠和生膠怎麼辦?了解顆粒膠的這個特性,讓你從容應對

2020-12-18 桌球網

點我觀看視頻版教學

我們來看一下這位叫張棟的球友,他說對付生膠、正膠的能力太差了,做不到連續拉,第二板拉過去對方貼過來的球自己感覺很吃力,拉不出質量應該怎麼辦?自己發下旋球對方有一個去抬撩的動作,經常被撩死。

這等於是節奏問題,因為你和正膠生膠打的感覺和反膠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正膠和生膠這個顆粒特性你要搞清楚,正膠顆粒的直徑和顆粒的長短是一樣的,正膠的顆粒會比較硬,生膠的顆粒直徑會大於顆粒的高度,然後生膠的顆粒會比較軟,這是正膠和生膠的特點。

正膠在擊球時往往速度會比較快一些,因為它顆粒比較硬,它撞擊停留在膠面上的時間會比較短,正膠過來的球有點往前頂,但是它不會說往下沉的比較多。

生膠打過來球也是有點頂,但是它的速度,它的弧線稍微有點沉,有點往下墜,正膠球速先是有點飄,先有點慢再有點往前頂,這是生膠和正膠的區別。

所以,在打球的時候要注意去控制擊球的這種節奏感,如果說你是和正膠去打球過來比較頂,比較長,速度感覺有點快,那麼你站位可以稍微的往後退一點點,這樣你來得及引拍。

如果跟生膠去打,生膠過來球有點飄,然後有點往下沉,然後你感覺合不到點,這個時候你引拍的時候稍微多停頓一下,停頓個0.1-0.2秒,這個停頓就是為了保證你更好地揮拍擊球,在擊球的過程當中,由於生膠有點偏沉,那麼你打的時候容易下網,那麼我們正手攻也好拉也好,稍微往上帶一點手臂,往上的力量要多一點,這樣就不容易失誤,不然你拉不出質量。

再一個拉生膠的時候這個球弧線它不往前走,如果說別人是這種貼過來的,或稍微碰一下它不往前走,那麼你在拉的時候要主動的往上迎前,只說一般打生膠和正膠的業餘球的水平,如果說是和高水平運動員打生膠彈過來球就會非常快,它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摩擦的,基本上是靠顆粒的撞擊來抵消球的旋轉,所以你發過去的下旋球他可以直接彈,高水平的話這種直接彈擊過來的球,你更容易被頂死,所以要時刻的保持身體和球檯的距離,然後主要也是加大對球弧線的控制。

然後你說發下旋球被對方這樣一撩就撩死了,那麼你發球的時候要注意判斷他擊球的落點,如果說他有抬肘的動作準備用反手撩了,一般這種反手撩肯定都是撩到,比如說你發到他的反手位的小三角,他這樣撩一把基本上回球都是到你的正手位,那你就提前進行預判,這種撩過去的球它不會說很轉,它頂多是藉助你的下旋撩過來的,那麼我們要處理這種球的時候就要主動的去進行發力,要敢於去發力去摩擦,也是一個核心點要迎前擊球保證上臺率。

桌球網劉寶生整理

相關焦點

  • 正膠、生膠、長膠、防弧!讓世界頭疼的乒壇「非主流」
    正膠、生膠、長膠、防弧!從1959年容國團首奪冠,至1987年第39屆印度新德裡世乒賽,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顆粒膠快攻在中國國家隊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桌球群星共有57人榮膺世界冠軍,其中就有26名是正膠快攻打法。此間中國男隊共奪得10次男團冠軍,有28人登上團體冠軍領獎臺,其中有16人是正膠快攻。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的前輩都把對手拍死在沙灘上了。
  • 生膠、正膠、長膠到底有何區別?
    可能未必每個人都能搞懂長膠、生膠、正膠的區別。特別是教練,有一次我帶一個反手生膠的隊員和另外一個對手比賽,只見那個對手的教練過來看看我學生的生膠,笑了一笑,就大聲叫他的學生用力打我學生搓過去的球,誰知道頻頻失誤,他還一直堅持發力打,後來輸得很慘,還一直說那個學生沒打好。
  • 桌球拍什麼是正膠,反膠,生膠和長膠,各有什麼特點?
    桌球拍常用的有反膠、正膠、反膠、生膠和長膠四種。其中反膠是常用的膠皮,而其餘的統稱為顆粒膠皮。使用這種膠皮打法的統稱為顆粒打法.當然也有使用正膠的選手,這個在我們介紹到後面時會有介紹!正膠:就是膠粒向外,也叫短顆粒膠皮。最大的優點是不怕旋轉,特點是彈性好、擊球穩。是直板快攻型運動員常用的膠皮之一。歐洲選手曾一度喜歡正膠橫拍削球打法,後來隨著日本人發明了弧圈球,這種打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 國際乒聯新授權的生/正膠、防弧、長膠型號列表,有效期至...
    國際乒聯新授權的生/正膠、防弧、長膠型號列表,有效期至2021.3.31 文|博明前幾天,博明在公眾號「桌球看點」發布了《》(點擊橫線可閱讀),為大家整理了 國際乒聯於2020年10月認證授權的長膠套膠列表,有球友提出,可否將生膠/正膠也整理下?
  • 生膠球手該怎麼防?
    關於如何應對生膠,我們必須了解下生膠的特性,首先,生膠是一種很適合彈擊的高聚物,至於為什麼它適合彈擊,可能很多粉絲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其實與生膠的膠皮特性有密切關係,生膠是一種獨特的高彈性高分子材料,市場上的生膠含膠量較大,所以顆粒兼有柔軟、彈擊的特性,因此用生膠彈擊球時,出球速度會顯得很快。
  • 不懂長膠特性不要緊,明白這個道理,就能理解長膠旋轉的變化
    不懂長膠特性不要緊,明白這個道理,就能理解長膠旋轉的變化 2020-05-19 06:36  桌球教學TB
  • 【找教練】反手用顆粒膠和反膠的最大區別,就在這兒了!-桌球國球匯
    @全民健身中心.程教練:找教練+麻煩老師幫我看看這位小朋友的動作結構有什麼問題,以後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謝謝 反手是顆粒膠嗎?
  • 桌球生膠打法之淺見,敬請批評指正
    在兩面弧圈佔據大半壁江山的乒壇中,生膠打法以其兇狠的搏殺和旋轉的變化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並且在世界級的水平中佔有一席之地,伊藤美誠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比賽中優秀的生膠選手,都能很好的利用生膠出球快的特性,以爆發力彈打拉球,給予對手致命一擊。那麼作為業餘選手,如何打好生膠呢?
  • 桌球反膠不太會拉弧圈,用正膠來彌補缺陷可行嗎?
    傳統的打法我們都是顆粒膠為主,那麼自然就是以速度甚至怪異度來作為主要手段控制比賽,這樣的比賽特點是,前三板精彩,殺傷力大,很少有更多的相持。但是隨著技術特點的提升,球路變得更正,更持久,那麼此時的前三板殺傷力降低了,相持特點被捧上歷史舞臺,弧圈球上臺率高,持續性高,那麼自然弧圈打法被提上日程,無論專業還是業餘愛好者,都對此樂此不疲,都在練習弧圈球。
  • 桌球裝備Q&A: 新材料球時代,底板和套膠需作什麼改變?
    而膠皮上面,典型例子有馬龍和劉詩雯的反手膠皮從澀性外套換成了狂飈。加粘是一種選擇,彌補旋轉上和持球上的下降。而眾多國外品牌,一方面在粘性套膠上大做文章,另一方面海綿加厚加硬也做出了嘗試。品牌商固然如此,我們自己的器材選擇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啦,對於業餘選手來說,如果耍起五夾純木來,你仍然有充沛的體力來跑動和揮灑。那麼器材暫時不換,也問題不大。 Q:正手反膠改成正膠,選什么正膠比較好?
  • 桌球裝備Q&A:​新材料球時代,底板和套膠需作什麼改變?
    而膠皮上面,典型例子有馬龍和劉詩雯的反手膠皮從澀性外套換成了狂飈。加粘是一種選擇,彌補旋轉上和持球上的下降。而眾多國外品牌,一方面在粘性套膠上大做文章,另一方面海綿加厚加硬也做出了嘗試。品牌商固然如此,我們自己的器材選擇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啦,對於業餘選手來說,如果耍起五夾純木來,你仍然有充沛的體力來跑動和揮灑。那麼器材暫時不換,也問題不大。 Q:正手反膠改成正膠,選什么正膠比較好?
  • 桌球直板正膠如何對抗反膠?顧玉婷對何天天戰例學習直板技術
    桌球膠皮,常見的有反膠,正膠,生膠,長膠。直板正膠打法,為我國傳統快攻打法,出球速度快,落臺略下沉。發力擊打穩定,中小力量出球略慢,江嘉良,陳龍燦,劉國梁,楊影都是中國優秀的直板正膠運動員。正膠顆粒向外,膠面略硬,生膠看著像正膠,膠面略軟。
  • 人物深度|生膠之怪,主場之威,伊藤美誠已成國乒頭號對手
    本文呢,【乒談】就來帶大家了解下伊藤美誠的桌球緣分、技戰術特點,以及東京奧運會上,國乒姑娘們應該怎樣應對,力求戰勝伊藤。一、伊藤美誠的桌球緣分出生於2000年的伊藤美誠,可以說真的是一個桌球天才。2018年日本公開賽,伊藤奪冠......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參加比賽越來越多,也獲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伊藤接過日本隊一姐的權杖,現在已經向奧運會單打冠軍和混雙冠軍發起衝擊。
  • 桌球右手如何對左手,法爾克勝許昕談戰術運用,正膠如何打反膠
    今天我們用WTT澳門賽,法爾克VS許昕的戰例,談談桌球的正膠,以及右手打左手的戰術使用。正膠,是顆粒向外的膠皮,速度快,製造旋轉的能力不如反膠,落撞球比較下沉。法爾克右手橫板,正手正膠,反手反膠,屬於很特別的打法。新加坡的李佳薇,國乒騰毅,詹健都是這樣的打法。2019世乒賽男單決賽,法爾克負於馬龍,獲亞軍,也可以看到實力確實較強。與許昕的比賽中,法爾克的正膠,發揮出了速度和力量。
  • 正膠——失落的文明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個被歐洲人統稱為「Out」顆粒打法的「舶來品」,最終在中國人手中大放異彩,它比歐洲人擅長的削球打法積極主動,也比日本人長抽型進攻打法更靠近球檯、動作更小、進攻更犀利,正膠快攻打法一時聞名世界。
  • 桌球教學:掌握臺內快點技術,讓你小球技術更全面,尤其直拍
    手腕的發力一定要快,突然性要強,如果你稍微軟一點慢一點,你這個快點點的這一下動作就出不來,就要瞬間的向前出去,我們也看到這個動作,其實和我們正手挑打非常相像,只不過說快點的時候向前頂的力量向前送的力量要更快一些,更多一些,將球撞擊的成分會多一些,把球的弧線控制低,並且速度要打出來要快。
  • 羽毛球和桌球哪個學起來快一些?
    羽毛球和桌球哪個學起來快一些? 桌球、網球和羽毛球,可以說是「三小球」,也是深受國人甚至亞洲人喜愛的球類運動。那麼,假定是對於零基礎的愛好者,桌球和羽毛球哪個學起來更快呢?【乒談】認為要分情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