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山南鎮太空蓮產業基地種植的 1200 畝太空蓮最近到了盛花期。連片的荷花佔滿整個池塘,碧綠的水面上,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盡情綻放著。來自各地的遊客沉浸在夏日荷花的別樣風情中,對這美好的景色讚不絕口。近年來,依託 " 旅遊 + 產業 ",山南鎮長莊村的村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小小太空蓮鋪就脫貧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裡描述的這段動人的景色,最近如果你來到肥西縣山南鎮長莊村就能身處其中了。每年 6 月底開始長莊村的太空蓮就開始悄悄綻放,花期一直可以持續到 10 月份,由於這種蓮花花型大,色澤豔麗,每每到這裡的遊客總是會忍不住掏出手機。
太空蓮不僅可以觀賞,還是很好的經濟作物。山南鎮長莊避暑賞荷會已連續舉辦多屆,目前以形成了以太空蓮為主基調,配以 " 十二釵 "、" 百荷園 "、" 百蓮園 "、" 百蔬園 "、" 百花園 "、" 百草園 " 等,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您都可以來到長莊,都可以觀賞到各色豔麗的荷花,同時可以品嘗地道的農家菜," 一日長莊,不再賞荷 ",置身長莊,將會收穫不虛此行之感。該村先後榮獲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合肥市攝影協會 " 蓮主題 " 生態攝影基地、肥西 " 文明旅遊 " 景點等榮譽稱號。
據長莊村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克貴介紹,2014 年,該村結合實際,通過 " 公司 + 村集體 + 農戶 " 模式,成立了肥西縣徽蓮專業種植合作社,引進太空蓮種植技術,合作社租用貧困戶和群眾的土地,每畝每年支付租金 500 元,村民在獲得租金的同時又可以到合作社務工,獲取雙重收入,遠遠高於種植水稻收入,受到村民普遍歡迎,村集體增收 5 萬多元 , 同時帶動 5 戶貧困戶脫貧發展。依託太空蓮,這樣的一種全新的模式取得了成功。2015 年,該村 24 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如今,長莊村已初步建成以 " 蓮 " 為主導的核心產業,以 " 蓮 " 為主題的核心景觀,走出了一條產業融合的鄉村發展之路,鄉村旅遊也乘風而起,賞荷花、摘蓮蓬、吃地道農家菜 …… 長莊村這個昔日貧困村,一躍成了 " 網紅打卡地 "。
打造合肥近郊農旅休閒新名片
長莊村人的這種敢為人先的勇氣並不是一撮而就的。時間拉回到 1978 年,安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省委作出 " 借地種麥 " 的決定,山南人民在省委六條允許種保命麥的情況下,於 1978 年 9 月 15 日夜晚,由時任山南區委書記湯茂林在山南區柿樹崗公社黃花大隊主持召開一次特殊會議,會上決定 " 每人三分地、一步分到位 ",統一口徑,擬出 " 四定一獎 " 的辦法,決定實施包產到戶,自此山南小井莊 " 包產到戶 " 的壯舉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宏偉序幕。
這樣的一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在每一個山南人的骨子裡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從 " 包產到戶 " 到 " 政府成立合作社 ",每一次探索,每一個腳印,除了勇敢,更多的還是勤勞和進取的精神。
在長莊村的蛻變的過程中,旅遊與脫貧攻堅的有效結合再一次印證了這種精神的轉化。肥西縣山南鎮黨委委員單世立認為," 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了新型農業發展,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讓『旅遊 + 產業』的效用得到充分發揮。"
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長莊村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2014 年以來,先後爭取到交通、水利、旅遊等部門項目支持,累計投入 3000 多萬元,新建道路 15 公裡,亮化道路 6.5 公裡,解決了 19 個自然村 1600 多名群眾的出行難題;建造小型停車場,解決自駕車輛停車難問題;投入 450 萬元建設荷樂園公共服務區,為群眾追求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礎。現在,每到夜色將至,長莊村的廣場上便擠滿了跳舞、唱歌的人群,好不熱鬧。
單世立介紹,下一步長莊村將依託太空蓮,進一步開展蓮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發展鄉村旅遊業。同時還將建設集遊客接待、荷文化科普、廉政教育、農產品展銷、旅遊接待於一體的文創中心,豐富以 " 蓮 " 為主題的核心景觀配套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現代農業旅遊觀光帶,打造合肥近郊農旅休閒新名片。(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韓婷 / 文 莊道龍 / 圖 實習生 張曉麗 陳飛婕)
【來源: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