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我接下脫貧攻堅的重任,負責包保翁塘村。 施秉縣楊柳塘鎮翁塘村,雖是一個非貧困村,但是直到2018年初,仍有部分村組沒通入戶路,脫貧攻堅的任務艱巨而緊迫。
入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之初,很多人對我這個「90後」幹部,是持懷疑態度的,一看就像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吃不了苦。
面對質疑,我更加堅定了決心:「我到這裡來,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抓實扶貧的,村民不脫貧,我決不脫鉤。」
張瑤(右)與群眾親切交談
為熟悉村情民情,我沒有巧辦法、也沒有走捷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翁塘村與各村民小組的基本情況,走出了每戶貧困戶與「邊緣戶」的短板。
「想致富,要先通路。」我深知,交通的落後嚴重製約著農村的發展。所以,我一馬當先,爭取了楊柳塘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的試點任務。
試點,意味著沒有經驗參考,也沒有「施工圖紙」。工作之餘,我就和村兩委幹部一起挨家挨戶去做動員宣傳,動員群眾投工投勞,積極參與項目建設。
但在一次次的走訪過程中,我發現不少群眾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張瑤(右)走訪翁塘村群眾,了解務工需求
於是我開始在各村民小組組織開展黨性教育,多次利用晚上時間組織群眾開院壩會,給群眾講國家惠民政策、談外地變化發展、說村裡未來走向等,不斷激發村民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我一邊做繼續動員工作,一邊帶領村幹和黨員率先行動,三天兩頭到村裡踩點繪圖,利用空閒時間上網搜索美麗鄉村建設的圖片找靈感,還抽出休息時間到其他地方去參觀學習,主動與組上的老百姓共同商量,一起選材料、找廠家、挑樣式,進行村容村貌美化方案的設計。
慢慢地,大家的意識也開始發生轉變,紛紛自發派出人手參與建設,和泥修路、清理垃圾、種花編柵欄,歷時兩個月的工程結束,梨山坪寨煥然一新。
針對如何進行後續維護的問題,我又帶著村幹、小組長召集百姓共商組規民約、共議環境自治。同時,深入推行「最美家庭」「六淨六好」等活動。到現在,翁塘村家家戶戶已經形成了「明禮儀、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經過這次改造,變化的不止是村容寨貌,翁塘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基礎設施完善了,還要考慮增收,我經過調查走訪,仔細思考了貧困對象的現實狀況,結合縣裡的優惠政策,決定發動村民種植中藥材,還請來了技術員。
有了上次的「合作」經驗,大家都充滿幹勁兒,2018年以來,翁塘村共種植中藥材前胡150畝,109戶貧困戶通過「8155」的利益聯結機制享受分紅,實現了穩定增收。
三年來,我與翁塘村的群眾一起共渡難關,共同感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2020年,我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用成績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來源 施秉縣紀委縣監委
編輯 楊 靜
編審 舒忠義
核發 向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