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傳奇》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情節。弗洛基因為宗教信仰上的分歧,私自把拉格納信任的基督教傳教士艾塞斯坦殺死。拉格納得知真相後,把他綁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上示眾。弗洛基逃跑又被抓回來。這一次,拉格納把他囚禁在潮溼陰冷的山洞裡,讓他受頭頂滴水的懲罰。為了減緩弗洛基的痛苦,他忠誠的妻子海格爾用一隻碗舉在他頭頂接水。
弗洛基殺死埃塞斯坦,反映出了維京人在劫掠歐洲各地的過程中,與歐洲人產生的宗教信仰衝突。中世紀時期,原處北歐的維京人還保留著原始的多神崇拜,而歐洲大陸上的許多國家都已信奉基督教。在維京人對外徵服的幾個世紀中,信仰衝突始終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弗洛基和埃塞斯坦就是兩種信仰的代表。
不過,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弗洛基所受的頭頂滴水的奇怪懲罰。洞頂的水滴不斷地砸在他頭頂上,他被鐵鏈束縛住,無法躲避。正所謂滴水穿石,這樣的懲罰,緩慢而痛苦,實際上很殘忍。
以前一直疑惑這個懲罰的來歷,最近看了英國歷史學家菲利普·帕克的《維京人的世界》,才知道這段情節化用了北歐神話中的故事——巴德爾之死的一部分。
故事始於巴德爾的一個噩夢。巴德爾是奧丁之子,光明之神。他夢到自己會遭暗算而死。為了保護巴德爾,他的母親弗麗嘉請求所有生物發誓不傷害巴德爾。但是,弗麗嘉覺得一棵幼小的槲寄生沒什麼力量去傷人,就跳過了它。這為巴德爾的死留下了隱患。
弗麗嘉的努力沒有白費。神靈們用各種材質的箭射向巴德爾,巴德爾果然毫髮無傷。但是,嫉妒巴德爾的洛基得知了弗麗嘉的疏忽,他把槲寄生做成剪,讓巴德爾失明的弟弟——黑暗之神霍德爾用這支箭殺死了巴德爾。
巴德爾死後,眾神派戰神赫爾莫德請求冥界女神海爾釋放巴德爾。冥界女神提出條件,要求所有生物為巴德爾流淚致哀。洛基假扮成洞中的一個老年女巨人索克不肯流淚,導致巴德爾被永遠困在冥界。
眾神發現巴德爾被洛基害死的真相後,把洛基綁在巖石上。在洛基頭頂有一隻劇毒的大蛇不斷滴下毒液落在他身上,灼燒他的身體。為了讓洛基不被毒液傷害,他忠誠的妻子席格琳舉著碗來接毒液。
弗洛基所受的懲罰形式,就是化用了洛基所受的懲罰,並且他們都有忠誠的妻子用碗接滴落的液體來保護他們。
其實,《維京傳奇》中化用了許多維京歷史素材和文化元素,上面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比如技術流又有那麼點神經質的弗洛基,這個角色就很複雜。他是維京人多神教崇拜信仰的象徵,在拉格納把信仰作為交換條件答應改信基督時,表現得非常狂躁。信仰的衝突在他身上尤其強烈,也正因為對基督教信仰的排斥,讓他私自決定殺死傳教士埃塞斯坦。
信仰的衝突一直伴隨著維京人對外徵服的過程。10世紀曼島的十字架,一面是北歐信仰中的奧丁神圖案,另一個面是基督的形象,這種獨特的組合也反映了維京人入侵後產生的這種信仰衝突。
後期弗洛基的思想受到衝擊,決定帶領一批維京人去開拓屬於自己的新的天地。弗洛基所帶領的這批人身上,就有早期開拓冰島的維京人的影子。歷史上在冰島建立定居點、並把海島命名為「冰島」的維京人,就叫弗洛基,他帶著三隻烏鴉航海,用來選擇航行路線,後來又被稱為哈拉芬-弗洛基,即烏鴉-弗洛基。
菲利普·帕克在《維京人的世界》提到,「冰島是唯一一個有相對完整的定居記錄的維京海外領地」。記錄資料主要有兩個來源。被稱為「博學者」的冰島修道士阿里·索爾吉爾松在《冰島人之書》中記錄了冰島定居點9世紀70年代初建到12世紀的歷史,《冰島家族薩迦》中也記錄了冰島各家族之間的衝突和結局。薩迦是北歐神話和故事集。
《冰島家族薩迦》中,《尼雅爾薩迦》記錄了兩個家族互相謀殺、尋仇的故事,最終尼雅爾被燒死。這些故事元素,在弗洛基開拓冰島這一條支線的情節中都有所體現。
《維京傳奇》中還有很多歷史故事的化用。比如劇中拉格納攻佔巴黎時,拉格納答應皈依基督教,並詐死躺在棺材中被抬進城,而後突然「復活」佔據了主動權。歷史上,拉格納的確率領維京人進攻巴黎,並獲得了豐厚的贖金。但詐死的故事來自諾曼編年史家聖昆廷的杜多的記述。在杜多的故事中,哈斯泰因想要攻佔堅固的盧尼城。他定下計謀,聲稱要皈依基督教,而後詐死,維京人藉口要進教堂舉辦葬禮,用棺材把哈斯泰因抬進盧尼城,最終洗劫了這座城市。
在幾個世紀的劫掠過程中,維京人到達了歐洲、地中海、北非甚至美洲等地,《維京人的世界》從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展現了維京人的世界。從書中資料可以看出,《維京傳奇》的確巧妙地化用了維京人的歷史文化素材,努力展現出維京人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