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爾在《聖潔》中「成聖」這一章談到了成聖之人有哪些可見的標記,他一共提到十個標記,後面五個如「一貫地敬重上帝的律法,把它作為生活的準則,一貫地努力順服」,「一貫努力地遵行基督的旨意,並且順服他可踐行的吩咐」,都從積極正面的教導談到成聖的標記,而前五個標記則是從「真正的成聖不在於什麼」來討論成聖的表現。本文摘錄的就是萊爾這前五項分享。
今天我要分享成聖可見的標誌。換言之,一個成聖之人可見的標記都有哪些呢?在他身上,我們期待看到些什麼呢?在成聖的主題中,這是一個相當寬廣並且相當難的部分。之所以說它寬廣,因為它涉及許多方面的細節,是我們在這樣有限篇幅的文字中不能一一處理的。說它難,是因為每每我們談論它的時候,都會有些人感到不舒服。但無論冒怎樣的風險,真理也一定是要講出來的,尤其在今天,這是特別需要指出來的真理。
1、真正的成聖不在於有關信仰的高談闊論。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在今天這末後的世代,教育和講道活動的大量加增,使得我們絕對有必要發出這樣警告的聲音。
人們聽到這麼多有關福音真理的知識,他們可以很熟悉有關的字眼和詞句,卻沒有敬虔,他們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論有關的教義,使人覺得他們好像是真正的基督徒一樣。
事實上,這些人明目張胆地活在罪中或為世界而活。當我聽到從他們冷漠和輕浮的嘴唇中湧出「歸正」、「救主」、「福音」、「尋求平安」、「白白的恩典」以及諸如此類的詞語時,我感到厭惡和痛心。
這樣的談論,在上帝的眼中怎能不看為可憎惡呢?這難道比以上帝的名起誓、發咒和妄稱上帝的名強嗎?舌頭不是我們唯一用來服事基督的肢體。上帝不願他的百姓只是空的容器、鳴的鑼和響的鈸。
我們成聖,必須「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
2、真正的成聖不在於一時的宗教感覺。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是需要發出嚴正警告的。在這片土地的每一處,宣教事工和復興聚會都極大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帶來很大的興奮感。英格蘭國教教會似乎釋放出新的生命力,展現出一種嶄新的活力,我們要為此感謝上帝。
但是這些事情既有它們的優點,也有隨之而來的危險。哪裡有麥子,那裡肯定就有魔鬼在撒下稗子。很多人在聽了福音布道之後,看起來被感動了,被觸動了,但是恐怕事實上他們的內心根本沒有改變。看到別人流淚,歡樂或被打動,他們便被感染了,但這不過是一種肉體上的興奮,恐怕這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情形。
他們扎心認罪的程度非常膚淺,他們自稱得到的平安也就非常膚淺。就像那些心裡是石頭地的聽道者,他們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太13:20),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又重新回到世界裡,他們的心變得比之前更硬、更糟。就像是約拿的蓖麻,他們一夜之間長成,但是也在一夜之間消亡。
讓我們不要忘記這些事。讓我們在今天記住,若是輕輕忽忽地進行醫治,說「平安了,平安了」,那麼,其實並沒有平安。
我們敦促每一個對宗教信仰表露新的興趣的人,若在你生命中缺少了聖靈那深刻、堅實的成聖之工,你就不要滿足於任何經歷。經歷了虛假的宗教興奮感之後而來的倒退,對靈魂而言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毒藥。在復興的高潮時,魔鬼被一時地從人的心靈中趕逐了出去,但是漸漸地,它又回到它原來的地方,那麼,末後的光景比先前的光景就更糟糕了。
一種是在一開始進展很快,卻沒有計算代價,然後漸漸地走回頭路,就像羅得的妻子一樣,及至回到世界當中;另一種是一開始起步很慢,但是在上帝的道中穩固地不斷長進——後者要比前者好上一千倍。
只因有過一兩次宗教情感上的經歷,就自以為已經重生了,藉著聖靈成聖了——我要說,對於一個靈魂而言,沒有比這更危險的境地了。
3、真正的成聖並不在於外在的形式和外表的敬虔。
在此有一個極大的,但恐怕也是很普遍的錯覺。很多人把真正的聖潔想像為外在的、大量的宗教形式——不間斷地參加教會活動,領受聖餐,遵守禁食和各樣的聖日,以及在公共敬拜中不斷地俯伏、擺出各樣的姿勢、舉動和姿態,還有穿戴特別的衣著,使用聖像和十字架。
我相信,一些人是出於真誠的動機來使用這些事物,並且相信這樣做會有益於他們的靈魂。但是我擔心,在許多的場合,這些外表的宗教形式取代了內心的聖潔。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無助於內心的成聖。
進而,許多追隨這樣外在的,感官的,形式主義的基督教的人,他們沉溺於屬世界的事情,並且毫無廉恥地一頭扎進它們所帶來的浮華與虛榮之中,當我看到這般情景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對此直話直說。
我們可以有大量的「外在的事奉」,但是卻沒有一點真正的成聖。
4、成聖不是從生命中的職責崗位上退下來,也不是放下我們所有的社會責任。
在每一個時代,當人們追求聖潔的時候,他們落入這樣立場的網羅。上百的隱士把自己隱匿在曠野之中,成千上萬的男子和女子把自己隔絕在修道院的大牆之內,因為他們有一個虛假的觀念,就是以為如此行,他們就可以逃避罪,成為特別聖潔的人。
他們忘記了,門閂和欄杆是不能把罪惡擋在外面的,無論我們去哪裡,一切罪惡的根子都隨著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心。成為修士或修女,或加入一個避世的團體,並不是成聖的快速通道。
真正的聖潔並不是使一個基督徒逃避苦難,反而是面對它們,戰勝它們。基督樂意在他的百姓身上顯明,他的恩典並不是溫室裡的植物,只能在室內存活。他的恩典乃是剛強、堅韌的,能夠在生命關係中的各個層面上顯大。
在上帝呼召我們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在腐敗當中做鹽,在黑暗之中做光,這乃是成聖的要素。聖經中所講的那種成聖之人,不是藏在洞穴中的人,而是無論是做主人還是僕人,做父母還是兒女,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在工作中還是在買賣中,都榮耀上帝的人。
我們的主自己在最後的禱告中說:「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
5、成聖也不是偶爾做出一些正確的行動。
成聖是有一個新的屬天的律一貫地運行在我們裡面,無論大事小事,它都貫穿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舉止當中。
成聖是居於我們的心中,也如同心之於身體,它不斷地影響我們性情的每一個方面。它不是一個水泵,只是在有外力作用的時候,它才輸送水流,乃是一個不竭的源泉,源源不斷、自然而然地流出水泉。
就是希律,在他聽了施洗約翰的講論之後,也「多照著行」,然而在上帝的眼中,他的心卻不正(可6:20)。同樣,在今天,有許多人也時而表現出所謂的「美善」的樣子。在家中有人生病、有人遭遇不幸或有人去世的情況下,在有社會災難發生的時候,或是出於一時的良心不安,他們會做不少正確的事情。但是從始至終,任何一個有智慧的觀察者都可以清楚地判斷出,他們並不是歸信的人,他們對什麼是成聖一無所知。
一個真正的聖徒,就像希西家一樣,他是全心全意的。他會看上帝在一切事上的吩咐為好,並且「恨一切的假道」(代下31:21,詩119:104)。
(本文自《聖潔》,三聯書店,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