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2020-12-19 少讀歷史

古人寫詩詞,本意並不在於附庸風雅,而且切實的在通過這種題材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以物抒情亦或者借景抒情頻頻被用於古代詩人的寫作之中。要說出現在詩詞中頻率比較高的幾樣東西,無非是雲、風、雨、月、美酒、美人等。

在這幾個景物中,姑且討論一下風。風在古代詩詞中多出現,常以「春風」最為常見。李白曾寫道:「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思》。這首詩的名字,讓人讀來就頗具有畫面感,所謂的《春思》,李白寫了一位獨自居住在家中的婦女,熱烈的期盼遠在外地的丈夫歸家的事情。

在落寞無依之時,春風進了婦人的羅帷之內,婦人滿懷期待,很大程度上,她是以為自己的丈夫回來了。但睜眼一看,什麼都沒有,只有門外的「春風」徐徐吹動進來。在這裡,春風帶有一絲絲曖昧的氣息,但在婦人看來,她只有嬌嗔與憤恨,為何回來的不是丈夫,我與春風並不相識,其為何偏偏要吹入我的羅帷?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當單純的一句詩放在眼前的時候,我還能大概分清,詩詞中的春風指的是什麼意思,但這一群帶有「春風」的詩詞放在一起,說實話,我迷茫了,也蒙圈了。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屬於獨一檔的存在。唐朝以雍容華貴與大開大合著稱,而在這一時期的詩人,大都秉承了唐朝文化,以豪邁與放蕩不羈而著稱。李白的詩風一方面是他個人的特點,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大唐盛世的產物,之所以在盛世之下,李白才會作出大量豪邁之風的詩作。

如果李白生活在杜甫的時期,經歷了苦難,想來他必然會留下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經典的詩作。王之渙也是生活在盛唐時期,生性豪邁,常常擊劍而歌,常常與高適、王昌齡等邊塞詩人一起互通有無,多以邊塞詩為主。

這首《涼州詞》也是描繪邊塞風的一首詩,但如果是沒有深刻理解王之渙的生平與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單純來看這首詩的話,想必理解也不會很深入。

涼州詞唐代: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眼望去,黃河滾滾而去,好似在白雲間流淌一樣,一座孤城,聳立在萬座高山之中。何必要用羌笛吹起那幽怨的楊柳曲來埋怨春光遲遲不曾到來呢?原來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這裡啊。萌娃在讀完詩之後,揚起臉來問道:「這裡的春風指的是什麼」?

我回答道:「全詩不是寫得很明確嗎,都說了,春風吹不到玉門關那裡」。萌娃接著問:「玉門關在哪裡,很遠嗎「?我說道:」玉門關在敦煌市的城西北,甘肅境內「。萌娃問道:」現在春風為何能吹過去,以前建築物那麼少,為何還吹不過去呢?「我:……

我一時語塞,確實被問住了,難道古時車馬很慢,書信很遠,連春風都不願意吹到玉門關外嗎?想來春風是個不安分者,真有它未曾到達的地方嗎?白居易曾寫道:「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連大山之內都會到達,何況玉門山外呢?

後又想了下,王之渙又怎麼會僅僅寫這首詩來說明春風不到呢,春風必然有所指,玉門關代指的邊塞,這裡的春風應該指的是皇帝的恩惠。

再次戍守邊疆的戰士,不要用羌笛吹起幽怨的楊柳曲來埋怨了,皇帝的恩惠是到不了這個地方的。戍守邊塞的戰士,為了大唐的安全與穩定,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駐守在這玉門關,而皇帝的恩惠卻遲遲不能到達這裡。

諸如此類的解釋還可以延伸到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裡的春風一是指的皇恩,再者也指的春天的風。孟郊沐浴在春風中,一日之內看盡長安之花,心情用「美滋滋」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我們在學習與給孩子輔導之時,不能單純以字面意思來解釋,而是深入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將作者表達的深刻含義領悟出來。

相關焦點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為什麼會如此荒涼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名作《涼州詞》,傳唱千古,經久不衰,還被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收入。王之渙是與岑參、高適、王昌齡齊名的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一。根據史書記載,王之渙出身太原的名門望族,後來搬到絳州居住,「本家晉陽,宦徙絳郡」。不過。王之渙本人的官場之路走得非常不順利,44歲時還僅僅是冀州衡水的一名主簿,沒過多久又遭人陷害,丟了官職。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和陽關有何不同
    春風不度,兵家必爭 漢武帝收復河西後,「列四郡據兩關」,兩關指的就是玉門關和陽關。玉門關和陽關作為漢朝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這兩座關隘因為地處缺乏雨水又人煙稀少的西北戈壁,故其歷史遺蹟保存至今。 玉門關和陽關與長城相連,並有河倉城為倉儲,成為一個完備的軍事體系。
  • 古詩句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可懂它的意思
    就拿詩人王之渙來講,雖然現在他生前所做的詩僅存六首,可我們後世之人照樣能夠感受到他的才氣有多高來。尤其是他生前所做的那首《涼州詞》,簡直堪稱經典。不過,不太懂詩的人,可能對該詩中的最後兩句,也就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感到難以理解。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玉門關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是漢時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是現在甘肅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 在修建酒泉到玉門間長城時,玉門關隨之設立。小方盤城,位於敦煌西北九十公裡處,很多學者認為小方盤城就是漢玉門關。
  •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十二首經典春風詩詞欣賞
    「春風吹,天氣暖,冰雪融化,種子發芽……」,依稀還記得孩提時候背誦的課文中描述的「春天來了」,春風—春天的使者,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喚醒了萬物,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 給大地染上鮮豔的色彩,帶來了蓬勃的生機。「一年之計在於春」,春風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 描寫春風、春雨的詩句 讓春天的美盡收眼底
    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詞》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3.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邊塞詩《涼州詞》的雄壯與迤邐,成為絕響
    《涼州詞》是唐王之渙的邊塞詩之一,歷來被認為是唐代邊塞詩名篇,引用章太炎先生說:「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是王之渙採用由近到遠眺望的方式,感受到滔滔滾滾的黃河猶如一條絲帶迤邐懸掛雲端,景象開闊遼遠,創造出壯美雄放的詩境。
  • 知名教授質疑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玉關門沒黃河,詩句有誤
    唐代文壇有個很牛的詩人,一生存世的作品不多,就只有那麼6首,但水平之高卻令人嘆為觀止,此人就是王之渙。在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中,王之渙的《涼州詞》和《登鸛雀樓》,分別排在了第3名和第4名,而詩仙李白則僅有《蜀道難》一首入前10。兩相對比,王之渙的水平不容小覷。
  • 「光明日報」玉門關上話唐詩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以一種還原現場的方式再現了玉門關的地貌特徵。雪山、天山、青海、陰山、狼居胥山等西域山川,樓蘭、吐谷渾、匈奴、吐蕃、西戎等西域國度,胡雁、葡萄、汗血馬、琵琶、羌笛、氍毹、酡酥等西域物產,大量出現在玉門關題材詩歌中。
  • 【用日語讀唐詩】王之渙——出塞
    【用日語讀唐詩】王之渙——出塞 2016年04月11日11:0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王之渙《涼州詞》是「黃河遠上白雲間」還是「黃沙直上白雲間」?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經典名作《涼州詞》。該詩在唐代就廣為吟唱或傳誦,甚至被推為七絕的「壓卷」之作。但也正是因為該詩流傳日久,而且版本眾多,所以出現了很多異文。關於《涼州詞》的異文之爭,主要集中在「黃河」和「黃沙」,討論通常是在「黃河遠上」和「黃沙直上」之間進行。
  • 【問道敦煌】玉門關址今何在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一首《涼州詞》寫出了玉門關的粗獷與雄渾,寫盡了戍邊將士的思鄉情。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史稱故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