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因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專業,不了解學校,不了解招生政策,最終考了很高的分數,卻讀著很差的大學。
很多孩子因為家長的安排,學著並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大學四年過得渾渾噩噩,沒有學到真正的本領。
很多孩子因為在報考時,盲目選擇「名校」, 選擇「熱門」, 看別人學什麼自己就學什麼,結果大學畢業之後就失業,找不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在家長和考生中,普遍存在著「重考試,輕報考」的現象,高中三年每一個家庭在學生身上的投資一般是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但是卻從來很少在志願規劃這件事情上投入時間和精力,這正是導致我們報考失誤的原因。
如果家長認為,志願填報是高考之後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高考志願規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直接影響以後的就業方向,更意味著考生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如果等高考分數出來了再準備報考,就已經晚了。每年都有無數大學生後悔自己所填的志願,因為他們對報考沒有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準備。然而,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不做任何準備的人大概率也是會失敗的。
你為高考準備了三年,可是你為報考只準備了三天,孩子為提高分數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家長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志願規劃的事情卻在高考後兩三天之內靠翻一翻高考報考指南就確定了,結果選出來的專業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只要考出一個好的成績,就能上一所滿意的大學。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挑大學?如何選專業?高考志願規劃需要充分的信息支持,但恰恰在家長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差。
幾百個專業,上千所學校,你該怎樣選擇?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滿意的大學,學一個滿意的專業,但往往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從何做起。高考報考需要長時間的調研和充分的信息搜集,這個工作不應是在孩子高考完以後才開始做。這些調研甚至應該從高一的時候就開始做。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們為提高孩子高考分數的工作,從高一就開始做了,為什麼我們提高孩子選擇能力和規劃能力的工作要等到高考結束後才開始做呢?為報考做準備比為分數做準備更重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一個重大決定的決策過程一定是一個長期考察和不斷糾錯的過程,家長們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對職場人士的調研,與在校大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溝通,只有充分了解相應的信息和數據以後,才能確定孩子的方向。
冠軍產生在賽場上,而決定於訓練場上。
我們的高考志願規劃一定是以我們的職業規劃為導向,也就是說,我們在選擇專業之前要先有職業規劃,要先知道我們未來做什麼,由此來決定我們學什麼,每個人的個人戰略規劃都不一樣,相應地,專業選擇也會有所不同,我們一定是選擇那些最適合我們的,而不是選擇最好的。
高考不但決定著一個孩子生的前途命運, 而且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夢想與希望!
目前,國內和國外在選擇大學和專業現狀不太一樣,國外的孩子都是自己做調研,自己來選擇將要學習的專業和學校:而中國學生的志願絕大多數情況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報的,因此中國家長在孩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的決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家庭的決定。所以,家長們請一定懂得選擇的重要性,一定要學會幫你們的孩子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因為高考是人生很重要的選擇之一。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您的關注,喜歡的話可以點點讚或者轉發給朋友哦!
以上所陳述的內容有可能都是錯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時候誰能保證是對的呢?在面對高考這種級別的選擇時,請你務必相信你自己!
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一起努力,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