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為什麼終生沒有被封侯?

2021-01-15 騰訊網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他善於騎射,作戰英勇。在漢武帝開疆擴土、以封侯賜爵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與匈奴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七十餘場戰鬥,戎馬一生,名揚塞外,令匈奴聞風喪膽。

唐代詩人王昌齡筆下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是對李廣的最大肯定。

李廣畫像

但是為什麼這位威震匈奴的飛將軍李廣終身未被封侯,最終還落了自刎的下場呢?

拿李廣和他同時期身邊的人來做一下比較,李廣的第三個兒子李敢由於跟隨霍去病出徵匈奴立下功勞而被封為關內侯,甚至李廣的許多部下都憑藉著軍功而被封侯。

李廣徵戰一生,而且是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的三朝元老。很多人都把李廣未被封侯的原因歸結於時運不濟,因此他也成為了古代歷史上懷才不遇的悲劇人物代表。

在重視軍功的漢朝,李廣為何如此難被封侯,有人說是時運不濟,有人說是性情所致,也有人說是不善用兵。

未封侯最重要的原因是:戰功不夠

李廣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但幾乎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役,而且敗多勝少,最終評論他的戰功也只不過是功過相抵。

漢武帝時期封侯的標準是:斬獲敵人首級過千。但是李廣卻從未達到過這一標準,與他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同樣是出徵討伐匈奴,均多次斬獲敵人首級過千而被封侯。

據史料記載,衛青一生七次出徵匈奴共斬殺敵人超過五萬,霍去病四次出徵匈奴共消滅敵人超十一萬人。無論是從殺敵數量上還是從戰鬥質量上,李廣的戰績都不能與衛青和霍去病相提並論。

一、首先,李廣的做事方式

李廣作為漢朝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他武藝超群,英勇過人,但做事卻容易衝動,愛逞匹夫之勇。

李廣治軍比較鬆散,對軍隊缺乏紀律上的約束,對作戰策略也缺乏相應的統一部署,往往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缺少了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

二、其次,李廣作為將領心胸狹隘

李廣在被貶閒賦在家的時候,經常外出打獵散心,有一次打獵到深夜回家路過灞陵亭,按照當時的規定,深夜時分任何人不允許通過此地。於是灞陵亭尉將李廣攔下,直到天亮才讓他通過。

這件事讓李廣覺得很沒有面子,一直對亭尉懷恨在心。等到李廣重新被朝廷啟用,便找了個機會將亭尉殺掉。

李廣身為威震四方的大將軍,對待亭尉這樣一個小人物都睚眥必報,恃強好殺的性格讓他的形象變得大打折扣,無法得到朝廷同僚的舉薦。再加上李廣的性格比較剛直,不善鑽營,朝中的官員幾乎沒有人為他說好話,這也是李廣不得封侯的另一個原因。

隨軍出徵,不料迷失荒漠未能參戰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漠北之戰,已經年邁的李廣深知這是自己最後一次立功封侯的機會,便主動請纓出徵參加戰鬥。

漢武帝封李廣為前將軍,讓他跟隨主帥衛青一同出徵討伐匈奴。

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戰,作為前鋒的李廣立功心切,急於與匈奴進行正面交戰。但是主帥衛青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而且做事容易衝動,就把李廣調到了側翼負責包抄接應。

李廣對於衛青的這一安排非常不滿,但又不能違抗軍令,帶著憤怒的李廣並沒有向主帥衛青告辭就率軍拔營向側翼而去。

李廣的部隊因為沒有嚮導引路,在荒漠中迷失方向,並沒有按照先前的約定時間與大軍會合。直到戰鬥結束,李廣帶領的部隊才姍姍來遲。

李廣自知難辭其咎,回朝後必定遭受重罰,此時一生未被封侯的悲情湧上心頭,一代飛將軍拔刀自刎。寫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了那首王昌齡筆下的《出塞二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廣自殺以後,後人常常將這件事情歸罪於衛青,認為是衛青對李廣的排擠才導致李廣自殺。但事實上,衛青也是奉漢武帝的命令行事,並沒有徇私。

司馬遷將這段歷史寫進《史記》時,對李廣不得封侯的冤屈深表同情,再加上後世的文人的大肆渲染,使得李廣難以被封侯解釋成了時運不濟、懷才不遇的代名詞。

相關焦點

  • 為何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始終都封不了侯?
    這個「飛將」指的就是西漢名將,人稱「飛將軍」的李廣。李廣精通騎射,作戰英勇,在戰場上屢有功績,但是終其一生都未能封侯。連王勃也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李廣命途多舛的一生。
  • 西漢李廣為什麼遲遲不能被封侯?其實是因為他有一件事沒做到
    西漢李廣為什麼遲遲不能被封侯?其實是因為他有一件事沒做到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其實它是一句詩,出自唐朝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裡包含了兩個典故。
  • 名將李廣被譽為「飛將軍」,鎮守邊關戰功無數,為何一生無法封侯
    談到漢朝的軍事史,尤其是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就一定繞不開「飛將軍」李廣的話題。他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因此位列唐宋武成王廟的名將榜中,受到後人的景仰。李廣的人生跨越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在抗擊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卻一聲無法封侯,讓後世之人感到唏噓不已。後世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眾說紛紜。
  • 他是漢朝運氣最差的將軍,歷經三朝都沒有封侯,最後羞愧自殺
    後者則是說,李廣這個人運氣差,臨死都沒有被封侯,所謂的「難封」,實際上指的就是「難以封侯」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李廣既然號稱是飛將軍,本事很大,那為何連個侯爺都混不到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司馬遷的《史記》中找到答案!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明確寫道:李廣的一生,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個朝代,典型的「三朝老臣」。
  • 飛將軍李廣:一生忠義,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漠北之戰羞憤自盡
    這其中的「龍城飛將」,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他的知名度,與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相比毫不遜色。 但王勃在《滕王閣序》卻發出感慨——「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漫說李廣與衛青
    偶然讀《史記·李將軍列傳》,聯想看過的歷史劇《漢武大帝》,我對司馬遷濃墨重彩記錄的李廣將軍和輕描淡寫書之的衛青為人,有了些感慨。話說世稱「飛將軍」的李廣,出身騎射世家,祖上李信為秦大將,在秦始皇滅燕一戰中擒獲太子丹。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李廣嗎?
    作者的觀點很明確,龍城飛將要是在,胡馬就不敢度過陰山,那麼,龍城飛將說的是誰,不少人可能認為是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事實上,龍城飛將真的是指李廣嗎?恐怕未必,至少不單純指李廣。飛將軍李廣李廣綽號飛將軍,是漢朝對抗匈奴的得力幹將,曾經鎮守邊疆,打得匈奴破膽,聽見李廣名字就犯怵。
  • 李陵終生不回漢朝,司馬遷卻崇尚他的人品,對此你怎麼看?
    秦朝滅亡後,隴西李氏家族沉禁了近六十年,直到號稱飛將軍李廣的橫空出世,隴西李氏再度崛起。是漢朝著名將軍李廣的孫子,可以說,李氏一門忠烈,為大漢朝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尤其是飛將軍李廣,更是讓匈奴人聞名喪膽。但是,漢朝對李氏一門卻是薄情寡義。李廣一生並沒有被封侯。
  • 李廣一生未封侯,真的只是皇帝們不識貨
    李廣在人們眼裡武藝高強,勇猛善戰,官至廉正,同情部下忠君愛國的形象,馳騁疆場40多年,威名遠播,司馬遷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都是用來歌頌他的人格魅力的。名聲顯赫的悲壯軍一輩子都沒有做到奉後,最終上吊自殺的悲慘結局令人嘆息。
  • 西漢一代名將李廣,結局為何那麼悲慘?
    這位將軍就是西漢鼎鼎大名的李廣。令人感慨的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卻只能落得如此結局。說起李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一生愛國,抗擊匈奴,也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他卓越的功績和傑出的人品,在後世文人的筆下,他是鋼鐵長城般的存在。從而有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成就,以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偉大人格。
  • 李廣難封侯,究竟是自身原因還是衛青的排擠和漢武帝刻意刁難
    由此,李廣悲劇性的英雄形象被世人所熟知,為其不幸遭遇而憤憤不平。李廣在生平最後一戰徵伐匈奴時,不滿大將軍衛青臨戰換將,最後因領兵迷路不甘受辱而自刎而亡,這為他多舛的人生更添悲壯。李廣一生70餘戰,被譽為飛將軍,為何在對擁有軍功不吝賞賜的漢武帝時期始終難得一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李廣到底有多勇?
  • 飛將軍李廣有個特點,他的雙臂不是一般地長,故此才成為了神箭手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將軍,他奉旨鎮守北疆,多次戰勝北方強大的匈奴人。可浪花淘盡英雄,李廣死後埋在何處,這個問題吸引著我們,其實可以憑藉李廣的這個特點,確定他的埋葬之處,李廣究竟和旁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特點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衛青一生戰功赫赫,深受漢武帝信任,為什麼衛家卻被滿門誅滅?
    漢朝,這個大氣磅礴的朝代,湧現出一大批能徵善戰的武將,書寫著戎馬一生的傳奇經歷。有開國武將「兵聖」韓信,勇冠三軍的冠軍侯霍去病,還有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但是其中,最為人稱道最為傳奇的應該是大將軍衛青了。
  • 霍去病射殺了李敢,漢朝皇帝為什麼不殺?我們低估了霍去病
    在戰爭的過程中,李廣連戰場都沒有找到,等到找到了戰場,別人的戰爭就結束了。但李的運氣實在不好,這讓李為了後人的眼中"笑柄"。李這個人的運氣確實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很好。飛一般的李,能概括他一生的,恐怕只有"倒黴"了。可以說,李某的生活正處於"厄運"之中。如果誰的心情不好,看看李的經歷,恐怕心情會有很大的變化。
  • 鎮魂街:黃忠與飛將軍李廣的神射手之戰,劉羽禪的靈力是決勝關鍵
    群英殿篇的戰鬥是頂級人武靈之間戰鬥的巔峰篇章,各路人馬的大亂鬥造就了一場各時代的英豪同場競技的名場面,在這些頂級人武靈的戰鬥中,李孤城與劉羽禪之間的戰鬥更像是battle,他們的守護靈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神射手,李孤城的守護靈是射石博虎的飛將軍李廣,而劉羽禪的守護靈黃忠在三國演義中也是能夠百步穿楊的神射手
  • 鎮魂街:黃忠與飛將軍李廣的神射手之戰,劉羽禪的靈力是決勝關鍵
    群英殿篇的戰鬥是頂級人武靈之間戰鬥的巔峰篇章,各路人馬的大亂鬥造就了一場各時代的英豪同場競技的名場面,在這些頂級人武靈的戰鬥中,李孤城與劉羽禪之間的戰鬥更像是battle,他們的守護靈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神射手,李孤城的守護靈是射石博虎的飛將軍李廣,而劉羽禪的守護靈黃忠在三國演義中也是能夠百步穿楊的神射手
  • 李廣三代人,明明都是厲害人物,卻都難逃命運魔爪
    飛將軍李廣作戰勇猛,匈奴甚是忌憚,卻在漢武帝大封戰功時,他卻不能獲得相當戰功,最後竟然因為迷失道路,自殺身亡。可憐一代名將,結果如此悲涼。李家的悲涼並沒有因此結束,命運魔爪不想這麼快放過他們。第二年,李廣弟弟李蔡貪汙被發現,自殺。這是他自找的,不能責備命運。李廣有三個兒子,兩個早在他之前就死了,剩下一個小兒子李敢。李敢在軍隊也是一員猛將,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左賢王,功勞甚大,實現其父的遺憾——被封了侯。
  • 張飛在蜀漢開國時獲封的西鄉侯,是鄉侯還是縣侯,為什麼存在爭議
    劉備這個時候還不是皇帝,當然沒有封張飛為列侯的權力。不過在當時中央與地方徹底割裂,地方已經高度自治,想要任命哪一個人物或者爭取什麼政治權力,隨便上表走個過場就可以了。不過歷來有很多人視西鄉侯為縣侯。這是為什麼呢?
  • 大明王朝的西南屏障,以女將軍的身份封侯,威震轄地幾十年
    而正史中唯一記載的封侯女將出現在明末,她戎馬一生,名字令敵人膽寒,是大明西南最後的屏障。她就是秦良玉,出生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隸州,今天的重慶忠縣,火辣辣的川妹子啊。那麼這個傳奇女性憑什麼封侯,憑什麼令敵人膽寒?
  • 本是李廣後人,卻成了投降匈奴的叛徒,李陵為何選擇終老匈奴?
    飛將軍李廣,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通西域張騫,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是在漢朝大放異彩,而流傳千古的。西漢是所有武將夢寐以求的朝代,漢武帝一心開疆拓土,徵服四方,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再徵討漠南、漠北,打的匈奴倉皇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