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李廣被譽為「飛將軍」,鎮守邊關戰功無數,為何一生無法封侯

2020-12-14 驚心鳥

談到漢朝的軍事史,尤其是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就一定繞不開「飛將軍」李廣的話題。他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因此位列唐宋武成王廟的名將榜中,受到後人的景仰。李廣的人生跨越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在抗擊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卻一聲無法封侯,讓後世之人感到唏噓不已。後世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眾說紛紜。總結和歸納這些結論,可以看出,李廣無法封侯的原因非常複雜。既有他個人在政治上的不利之處,也受到時代特徵的影響,以至於他命運多舛,無法封侯。

需要駁斥的一點是,有人認為李廣軍功不足,所以無法封侯。這種說法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產物,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李廣在漢朝北方邊境七郡當過太守,與匈奴作戰歷時四十餘年,取得戰功無數,被匈奴譽為「飛將軍」,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只是簡單從麾下軍隊殺人的數量來看,李廣在那個時代是出類拔萃的。李廣的堂弟李蔡,兒子李敢都是在李廣麾下作戰中成長起來的。而李蔡後來當到丞相,封樂安侯,李敢在李廣死後也被封為關內侯。除此之外,李廣麾下也有不少將領被封侯,這說明李廣完全符合軍功封侯的條件。

在麾下將領因軍功被封侯的前提下,李廣仍舊不被封侯,那事情就不是那麼單純了。總結李廣所處的時代特徵,可以發現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從李廣個人角度出發,他身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政治上缺乏智慧,所以不被朝廷權貴所接受,這成為他封侯的巨大障礙。

在七國之亂中,李廣以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出徵,攻打反叛的吳楚聯軍。在昌邑城下,李廣斬將奪旗,擊破吳楚聯軍,於是名聲大噪。當時鎮守睢陽的梁王劉武聽說後設宴給李廣慶功,還賜予了李廣將軍印。七國之亂結束後班師回朝,朝廷給予平亂軍隊大量賞賜,唯獨沒有賞賜李廣。

這個事情就充分體現出李廣在政治上的不足,因站隊錯誤而被朝廷權貴壓制。事情的根源在在七國之亂前,當時劉武曾謀求皇太子之位,還託竇太后出面,最終因竇嬰的反對而擱置。這使得劉武與朝廷權貴不和,暗中矛盾極大。在七國之亂中,雖然朝廷軍與梁軍共同對抗吳楚聯軍,但劉武仍舊被以周亞夫為首的朝廷權貴猜忌。劉武被吳楚聯軍攻打得岌岌可危時,曾派人向駐紮在昌邑的周亞夫大軍求援,卻遭到周亞夫的拒絕。所以劉武與周亞夫是出於極端對立的狀態,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李廣作為周亞夫麾下的大將,不但接受了劉武的宴請,還結納了將軍印,這就犯了政治上的忌諱。李廣在戰爭中有大功,而接納將軍印也不是罪,所以周亞夫找不到理由處置李廣。戰爭過後,周亞夫位列太尉,是朝廷中權勢最大的人之一,對於戰功的獎賞有著極大的話語權。他利用權勢壓制李廣,不封賞其戰功,其根源便是李廣與劉武的交往關係。從這裡可以能看出,李廣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的敏感性,根本沒有警惕赴宴和接納將軍印而出現的不利後果。這個後果直接導致了他在朝廷中無法立足,只能被派到北方邊境帶兵打仗。

在北方邊境當太守期間,李廣屢次帶兵與匈奴作戰,立下赫赫戰功,名聲極大,但是卻依舊不得封侯。從史料上看,其中原因仍舊與李廣的政治覺悟較低有關。李廣在於匈奴作戰中非常勇猛,打得對方不敢隨便南下侵犯。甚至為了消滅反叛的羌族勢力,他在當隴西太守時引誘對方八百多人投降,然後殺降平亂。這種手段從軍事上講是非常出色的,保障了漢朝北方邊境的安全,不愧於他名將的榮譽。但從政治上看,尤其是漢景帝時期的政治態勢看,卻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李廣的戰功與國家大政不符,因而不被漢景帝劉啟所接受。

漢景帝劉啟在軍事上沒有太大的成就,尤其是對外作戰上極為保守。對北方邊境的匈奴等異族,他採取的政治上保守、外交上和親,軍事上退縮防守的策略。而李廣在邊境帶兵之時,卻常常越過長城外出與匈奴作戰,多次主動出擊,這是違背劉啟的戰略意圖的。尤其是李廣殺降的操作,更是與劉啟招降的政策背道而馳,在政治上是極大的錯誤。負責外交的典屬國公孫昆邪向劉啟上書時,表面上是擔憂李廣作戰勇猛,怕他被匈奴人所傷,實際上是告狀,使李廣被劉啟所猜忌。因此劉啟對這樣李廣不敢放心任用,更不會對其戰功封侯。

李廣的性格上也很不討喜,他傲上而媚下,喜歡與軍中將士打成一片,卻對朝廷權貴不屑一顧。他帶兵出徵時常常與將士同吃同住,所以受到將士們的歡迎。但是對於朝廷中規定的隊伍編制、行軍要求、作戰陣列,嚴格的軍事制度等,他卻並不遵守,所以麾下的軍隊都自由散漫。由於在軍事能力的卓越,李廣帶領這種軍隊也常常大勝仗,卻不被朝廷權貴所喜歡。所以李廣的軍功報到朝廷,常常以各種理由被擱置,最終沒有辦法封侯。而李廣麾下將軍們的功績,反而能被朝廷採納,封侯的也不在少數。

從上述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李廣個人在政治上的確沒有太多的建樹,在軍事上卻出類拔萃,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而漢朝朝廷的政治又被權貴們所把持,李廣對權貴不屑一顧的態度更是容易得罪人,所以在朝中也遭到各方面的排擠。他的戰功上報之後被掌權者故意漠視,使他等不到應有的獎賞和晉升。

除了李廣個人的這些原因外,他所處的時代特徵也使得他無法封侯。他成名很早,在漢文帝劉恆時期就小有名氣。劉恆曾經對李廣的武勇表示稱讚,認為他如果生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被封萬戶侯都是很有可能的。劉恆這個態度也說明了,李廣生不逢時,遇到的是主張和親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兩朝。

在這兩個皇帝當政之時,對於主動出擊與匈奴作戰的將士很少有獎賞,反而引匈奴到內線作戰的卻多有賞賜。周亞夫也是在這個時代崛起的名將,他在細柳屯兵是內線作戰,便被劉恆稱讚不已。而李廣的作戰風格與朝廷戰略背道而馳,朝廷也不鼓勵邊境將領外線作戰,所以不會宣揚他戰勝匈奴的功績。

到了漢武帝時代,朝廷戰略開始從內線轉到外線,但此時李廣已經進入了老年。漢武帝劉徹用人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喜歡用年輕人,第二是任人唯親。在漢武帝時代的名臣中,劉徹自己的親戚就佔了一多半,竇嬰、田蚡、衛青、霍去病,這些人都是皇家的外戚,因被信任而賦予很大權力。

李廣既不是年輕人,又不是皇家外戚,還與朝廷權貴有著各種矛盾,自然不被劉徹所喜愛。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李廣不被朝廷封侯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在命運多舛的環境下,李廣雖然是名聲大噪的「飛將軍」,但卻在漢朝無法封侯,成為歷史上被人議論的焦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李廣橫跨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其功勳顯赫在當時的名將中是出類拔萃的,他不被封侯是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現象。而這種現象也反應出漢朝用人制度的巨大缺陷,和軍事戰略方向的不成熟。而李廣正是出於這種不成熟的時代,所以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儘管如此,李廣的功績也沒有被歷史所遺忘,在後世的評價中遠遠高於當時所謂封侯的名將。唐宋時代的武成王廟名將榜被認為是評價古代名將最為中肯的榜單,沒有被封侯的李廣卻榜上有名,這充分說明了歷史對他功績和能力的認可。因此作為歷史級的名將,李廣沒有被封侯並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只能認為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人不能知人善任。雖然這三人都被認為是歷史上的明君,但在用人方面詬病向來很多,李廣現象便是集中的體現。在那個時代,像李廣這樣被錯過的人才還很多,也反映出漢朝政治存在的諸多不成熟之處。

相關焦點

  • 「飛將軍」李廣戎馬一生,為什麼終生沒有被封侯?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他善於騎射,作戰英勇。在漢武帝開疆擴土、以封侯賜爵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與匈奴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七十餘場戰鬥,戎馬一生,名揚塞外,令匈奴聞風喪膽。 唐代詩人王昌齡筆下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是對李廣的最大肯定。
  • 為何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始終都封不了侯?
    這個「飛將」指的就是西漢名將,人稱「飛將軍」的李廣。李廣精通騎射,作戰英勇,在戰場上屢有功績,但是終其一生都未能封侯。連王勃也在《滕王閣序》中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李廣命途多舛的一生。
  • 西漢一代名將李廣,結局為何那麼悲慘?
    這位將軍就是西漢鼎鼎大名的李廣。令人感慨的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卻只能落得如此結局。說起李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一生愛國,抗擊匈奴,也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他卓越的功績和傑出的人品,在後世文人的筆下,他是鋼鐵長城般的存在。從而有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成就,以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偉大人格。
  • 飛將軍李廣:一生忠義,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漠北之戰羞憤自盡
    這其中的「龍城飛將」,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他的知名度,與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相比毫不遜色。 但王勃在《滕王閣序》卻發出感慨——「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李廣嗎?
    作者的觀點很明確,龍城飛將要是在,胡馬就不敢度過陰山,那麼,龍城飛將說的是誰,不少人可能認為是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事實上,龍城飛將真的是指李廣嗎?恐怕未必,至少不單純指李廣。飛將軍李廣李廣綽號飛將軍,是漢朝對抗匈奴的得力幹將,曾經鎮守邊疆,打得匈奴破膽,聽見李廣名字就犯怵。
  • 飛將軍李廣有個特點,他的雙臂不是一般地長,故此才成為了神箭手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將軍,他奉旨鎮守北疆,多次戰勝北方強大的匈奴人。可浪花淘盡英雄,李廣死後埋在何處,這個問題吸引著我們,其實可以憑藉李廣的這個特點,確定他的埋葬之處,李廣究竟和旁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特點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老王說隴史】李蔡之死:堂堂大漢丞相因盜賣帝陵道邊土地下獄自殺
    李廣李蔡兄弟倆,同時起步,擔任皇帝侍從  隴西成紀李氏,千年來名人輩出,名將輩出。毫無疑問,知名度最大的應該是飛將軍李廣,讓人扼腕嘆息的也是李廣,留下李廣難封的成語。  不過,在李廣家族中,還有一人,不僅得以封侯,而且官至大漢丞相,最後卻從雲端跌落塵埃,以自殺收場。相對於李廣轟轟烈烈的自殺,他的自殺只能說是悽悽慘慘。
  • 西漢李廣為什麼遲遲不能被封侯?其實是因為他有一件事沒做到
    至於李廣,他的名氣就要比馮唐大多了,他是漢代有名的將領,與匈奴交戰大大小小共七十多次,被匈奴人尊稱為「飛將軍」, 然而就是這樣一代名將,卻終其一生難以封侯,而且還落得個自殺身亡的結局,讓很多人為其感到義憤填膺。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下)
    現在我們延續上內容,繼續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準備好了嗎?我開始咯!6、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徐達,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又有勇有謀,戎馬一生,他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並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 他是漢朝運氣最差的將軍,歷經三朝都沒有封侯,最後羞愧自殺
    說起西漢時期的「飛將軍」李廣,你肯定不陌生了,畢竟在我們高中的時候還專門學過關於他的文章。而對於李廣的形象,一般有兩個,一個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另外一個則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很好理解,前者就是誇讚李廣本事大,射箭本領極高,連石頭都能穿透。
  • 中國古代108位名將排行榜之偏將七十二位(下半部)關羽僅排名105
    78.突騎將軍:趙奢河北邯鄲人,戰國趙國名將。閼與之戰指揮趙軍長途奔襲,將秦國數十萬精銳打的全軍覆沒,取勝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此次戰役,使威行諸侯的強秦遭受了百年來最大的挫折,多年後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蹈閼與之覆轍。而趙奢在戰前與廉頗的論戰也是極為精彩,「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出自此戰。79.玄甲將軍:侯君集陝西旬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漫說李廣與衛青
    偶然讀《史記·李將軍列傳》,聯想看過的歷史劇《漢武大帝》,我對司馬遷濃墨重彩記錄的李廣將軍和輕描淡寫書之的衛青為人,有了些感慨。話說世稱「飛將軍」的李廣,出身騎射世家,祖上李信為秦大將,在秦始皇滅燕一戰中擒獲太子丹。
  • 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情懷與歷史
    彼時,廉頗這位老將為趙國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廉頗之後的漢末三國時期,黃忠這位武將,也可以用「老當益壯」來評價。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由此,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黃忠官至後將軍。
  • 客觀分析|才氣天下無雙的李廣為何沒能成為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
    《漢書·李廣蘇建傳》公元前123年,李廣又被漢武帝起用為將軍,派他跟隨大將軍衛青進攻匈奴,跟隨衛青的將軍們紛紛大立戰功,被封為侯爵,但是李廣卻未立尺寸戰功。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曾多次集全國之力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在李廣歷經的三代皇帝之中,漢武帝時代用兵次數最多、規模最大,對於軍事將領們來說,這是建功立業的最好時機。所以,漢武帝時代將星薈萃、名將雲集。軍事素養天下無雙的李廣本來也該在漢武帝時代煥發光芒,甚至成為當時最耀眼的將星,然而,李廣卻一再"將途"蹉跎,直至自殺。
  • 維摩詰居士的卻敵法,李廣終身引恨,易碎的瓷瓶
    接下來是信僧,佛陀無法常住人間,佛滅度後以僧團為主,所以,除了信法,還應同時起尊重恭敬心,恭敬僧伽,因此要信僧。僧伽為傳法之人,他們宣說佛法,你們應該如法信受奉行。此外要信戒,僧伽以戒為師,他們說的規戒,你們若能信受而去惡修善,就不會再於六道中輪迴,而得到永恆的快樂。」
  • 中國古代十大名槍,用槍的都是響噹噹的名將,霸王槍獨佔鰲頭
    那些用槍的也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將軍,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世之名將。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被世人公認的十大名將以及他們手中的長槍。 二、亮銀槍 一生白盔白甲,胯下白龍馬,這樣形容一個將軍,我們腦海中閃現出來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被世人成為「常勝將軍」的趙雲。
  • 名將白起一生斬首破百萬,也不能封侯
    弄懂商鞅所定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便會明白靠戰功升侯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連商鞅自己辛辛苦苦一生,也只混到了第十六級大良造反。白起一生,雖然攻城略地功勳卓著,也同樣未能突破軍功爵位第十六級。有沒有人懷疑,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秦國軍隊的最高軍功爵位是十六級嗎?
  • 李廣三代人,明明都是厲害人物,卻都難逃命運魔爪
    飛將軍李廣作戰勇猛,匈奴甚是忌憚,卻在漢武帝大封戰功時,他卻不能獲得相當戰功,最後竟然因為迷失道路,自殺身亡。可憐一代名將,結果如此悲涼。李家的悲涼並沒有因此結束,命運魔爪不想這麼快放過他們。第二年,李廣弟弟李蔡貪汙被發現,自殺。這是他自找的,不能責備命運。李廣有三個兒子,兩個早在他之前就死了,剩下一個小兒子李敢。李敢在軍隊也是一員猛將,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左賢王,功勞甚大,實現其父的遺憾——被封了侯。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