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一時爽,耳道很受傷!專家說這三種情況下才需要處理耳屎

2020-12-16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應曉燕 陳燕萍

40歲的李女士比較注重衛生,講究乾淨,追求極致。12月11日,她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左手捂著耳朵,痛得連五官都變了形。熊高雲主任問她病情,她連忙掏出了手機,開始打字。看到李女士在手機屏幕上顯示的字,熊主任才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原來,李女士喜歡掏耳朵,有事沒事就喜歡找個棉籤棒或者挖耳勺在耳朵裡面「開天闢地」,就算耳朵已經很乾淨了,她還是喜歡再掏一掏。當天她發現左耳痛得厲害,嘴巴張開或吃東西時痛得更明顯,這才感覺到不妙,趕緊跑來看醫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熊主任通過視頻耳內鏡檢查了李女士的耳道情況,發現外耳道腫脹,未見明顯耳屎,鼓膜未見異常。應該是挖傷外耳道皮膚,得了外耳道炎的關係。於是給李女士開了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並囑咐不能挖耳朵。

熊高雲主任醫師介紹,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專門掏耳,一般堆積的耵聹會通過頭部運動、咀嚼、講話等下頜運動,被緩慢推送至耳道外緣,然後自然脫落排出外耳道。

但是人們總是習慣於掏耳朵,大多數人的目的是為了清理耳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提醒大家,耵聹並非只是一無是處的廢物,耳屎也有很多的作用,它可以保護鼓膜、阻隔沙塵、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鼓膜,還可以潤滑耳道,防止耳道內的皮膚過於乾燥,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等不適,耵聹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滅作用,我們的鼓膜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強聲波刺激,而耳屎能起到過濾和緩衝聲波的作用。而且,耳屎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還可防止小蟲接近。

當然也有不少人掏耳朵是因為外耳道瘙癢,或者是習慣於這種掏耳的享受。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將堅硬的工具深入耳道反覆挖耳都容易造成耳道損傷。

耳道皮膚比較嬌嫩,如果經常挖耳朵產生的危害也不少。用力過猛,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並發中耳炎。如果掏耳方法不當,可能將耵聹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減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用不乾淨的挖耳勺、長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細微的傷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經常挖耳朵還會引起耵聹分泌異常,常掏耳朵還可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反而促進細菌生長,導致耳道奇癢、流黃水,並且使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還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反而會更多。

新分泌的耵聹會由原本的片狀變成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還會破壞外耳道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保護層,引起耳道乾燥結痂、黴菌滋生、耳道奇癢、耳道狹窄等不良後果。有些人用棉籤、奇形耳勺等掏耳,致棉花、耳勺等留存耳道,形成異物,甚至引起發炎、聽力下降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熊主任說耳屎這個產物,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需要過多幹預它的存在,當某些人群的耵聹過多,引起耵聹栓塞,堵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是真正需要掏耳朵的。不過最好去醫院請耳鼻喉科醫生幫忙清理耳道。通常以下有三種情況還是需要及時清除耵聹的。

1.有那麼一部分人是先天的油耳體質,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蓄積在耳朵裡的油性耵聹,比較容易造成耳道阻塞且發癢,影響聽力,可定期去醫院清理。

2.當耵聹栓塞時,可能在洗澡或遊泳後耳朵進水,發現耳朵疼痛,聲音變小了。

3.有些耵聹栓塞時間過久,耵聹已然發硬,一般醫生會使用軟化耵聹的溶劑,如:嬰兒油、礦物油、耳滴劑等,使耵聹軟化後,再予以清除。

耳鼻喉科醫生是專業的掏耳「工程師」:1.較小的耵聹我們可直接用鑷子、耵聹鉤取出。2.大而堅硬的耵聹,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每日5~6次,一般連滴三天,待耵聹軟化後再來醫院取出。如合併外耳道炎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口服抗生素,3~4日後再取耵聹。

常用的耳部滴藥的正確方法:患耳朝上;一手將耳廓拉向後上,推耳屏向前,使外耳道變直;另一手持滴耳液滴入6~8滴;確保患耳朝上10分鐘左右,對耳屏按壓數次。一天3-5次,連續3天以上。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在接診過程中,總能遇見不少因為掏耳不當,造成不良後果的例子,不乏幫助家人挖耳受傷的例子,大多數人不了解人體耳朵的解剖結構,看不清耳內組織,而且操作時深度、力度沒掌控好,結果造成被掏耳屎部分孩子的鼓膜穿孔。

有數據統計顯示,在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中,85%以上都有自行或家屬拿工具清理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垢致傷而感染。如果孩子好動或清理過程中感覺不舒服稍作掙扎,挖耳器具還可能傷及孩子的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所以,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要有事沒事喜歡拿一根棉籤掏耳朵!切記,這樣做很危險!尤其是對嬌嫩的兒童這麼掏耳尤為不恰當。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寶寶有耳屎,可以幫寶寶掏耳朵嗎?如何正確處理?
    掏耳屎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家長看到寶寶也有耳屎,就想幫寶寶把耳屎掏乾淨,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耳屎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調查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12000多名兒童因為棉籤而被送進急診,其中85%的孩子,都是在試著用棉籤清理耳道的時候,受到了傷害。
  • 保定一市民採耳採出耳道炎 專家:採耳需謹慎
    閱讀提示:日前,有市民向河北青年報記者反映,自己因做"採耳"患上耳道炎,為此,記者走訪了保定市區多家設有該項目的商戶,並諮詢了相關專家,了解"採耳"項目的相關情況。市民:疑因"採耳"感染耳道炎,採耳工具成"禍首"?
  • 為什麼掏耳朵那麼爽,你卻叫我住手!
    上一回我們說了摳肚臍的事 已經有同學不淡定了 說摳肚臍太爽,根本管不住手 呵呵! 那這回說掏耳朵 估計得陣亡一大片了吧
  • 耳屎在耳朵的什麼位置
    耳道軟骨部皮膚具備耳屎腺,其淺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耳屎,別名耳垢。耳屎在空氣中乾燥後呈片狀狀;有的耳屎如黏稠的植物油脂,別名「油耳」。耳屎具備維護耳道皮膚和粘附外在因素的功效,平常依靠吞咽、張嘴等健身運動,耳屎多自主排出來。若耳屎慢慢匯集結團,堵塞於耳道內,即稱耳耵聹。
  • 耳屎多是什麼原因?學會正確處理耳屎,它是耳道健康的維護員
    人的耳道內有一條耵聹腺,它每天源源不斷分泌一種淡黃色油性物質叫做耵聹,隨著時間推移,耵聹黏附皮屑、灰塵以及其他經過耳道的異物形成一團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就是耳屎。耳屎的主要成分為60%角蛋白、20%脂肪酸以及10%的膽固醇。作為耳道的守門員,它的作用首先就是可以抑菌殺菌。如果告訴你古代用耳屎治療傷口,估計你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它的確是真的。
  • 中國牛人發明500萬像素掏耳勺,讓你清清楚楚挖耳屎,還能防手抖
    中國牛人發明500萬像素掏耳勺,讓你清清楚楚挖耳屎,還能防手抖。採耳(掏耳),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個「爽」字!當細長的挖耳勺進入狹長的外耳道,那種閃電般,蜜汁酸爽的幸福感,讓人慾罷不能。這種爽不是一個人能控制的,也是沒有一個人能抵賴的。它叫:「顱內高潮」。而掏耳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很多人大多會用金屬勺、牙籤、掏耳勺等物品粗魯的執行,很不安全。再者說了,有的工具本身就攜帶細菌,你也敢用嗎?
  • 寶寶需要定期「掏耳朵」嗎?處理耳屎的正確方法,父母了解一下
    執筆:嬉武編輯:嬉武定稿:楠楠「掏耳朵」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現在的採耳,會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而且還能輕鬆地就把耳朵裡的耳屎給清理的乾淨了。但對於「掏耳朵」這件事,不同的家長也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父母膽子小,可能看到寶寶耳朵裡有耳屎了,根本不敢自己去操作;但也有一些父母比較勤快,總是喜歡頻繁的給孩子清理耳朵。
  • 男童長期不掏耳屎,不得不全麻手術?最傷寶寶耳朵的是這些事
    趙趙(化名)在一次感冒後耳道發炎,疼得厲害,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耳朵裡塞滿了耳屎。由於耳屎量大且堅硬,當地醫生束手無策。最後要通過全麻手術才掏乾淨。在此之前,他剛從一場感冒恢復,醫生懷疑是感冒誘發了中耳炎。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
  • 老人掏耳花了3800元 掏出的「耳結」居然是別的耳屎
    8月5日,重慶南岸警方通報一起案件。
  • 醫生說做這件事不能太過度
    很多人感覺到耳朵裡有東西時,習慣用挖耳勺或者棉籤挖一挖,有時還去採耳、洗耳鋪子,感覺掏過就會舒服很多。但是,耳朵真的越「乾淨」越好嗎?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慈軍認為:「掏耳朵一時舒服,但可能造成細菌、真菌的入侵。」近日,她就接診了一位因為採耳,導致耳朵「長毛」的大伯。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大伯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 浙江5歲男寶耳朵裡耳屎堵成「水泥」狀
    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炎症再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
  • 浙江5歲寶寶耳屎堵成「水泥」狀,一碰疼得哇哇...
    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炎症再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但只要醫生一把工具伸進耳朵碰到耳屎,趙趙就疼得哇哇直叫,說什麼都不讓繼續掏。
  • 耳鼻喉科這類小患者增多
    昨天,剛從遊泳池遊了大半小時的樂樂捂著耳朵對媽媽王女士說。當天傍晚,疼痛一直未能緩解的樂樂被父母送往醫院。經浙江大學明州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青華檢查發現,樂樂的耳朵裡都是耵聹栓塞,通俗地說,就是「耳屎」堵住了耳道。
  • 3歲以內的寶寶,日常做到這三點就可以了
    現在想起來還能回憶起,當時挖耳勺在耳朵裡「咯吱咯吱」掏耳朵的聲音,因為我爸力氣比較大,挖的我直喊疼,後來一直到他覺得乾淨了,才放開了手。後來有一天,我媽才敢告訴我,那次給我挖耳朵,我爸用了蠻力,給我耳朵裡面都挖紅了。遇到這麼「較真」的老爸,我也是很無語。小時候沒少被「坑」。
  • 挖鼻屎一時爽,一直挖一直爽
    在探索快感的道路上人們先後研發了 搓泥,擠痘,掏耳屎 剔牙,摳腳,去死皮 等免費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