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是2020年第二次執行發射,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在「胖五」的強勁助力下,「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正式踏上火星徵途。

飛出最快速度,「胖五」開啟行星探測時代

據介紹,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液體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火箭芯級直徑為5米,捆綁四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汙染推進劑;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因為體型比其他長徵火箭更加寬大,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的稱呼為「胖五」火箭。

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當太空飛行器的速度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時,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

「此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

首次應用性發射,「胖五」精準「追星」

此前,長徵五號遙三火箭以及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是試驗性質,主要任務在於考核火箭總體及各分系統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和協調性、驗證火箭技術狀態和可靠性。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開始『服役』」,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介紹,該型火箭正式進入工程應用階段。長徵五號火箭已經具備執行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的能力和條件。

同時,此次發射也開創了我國深空探測器重量的新紀錄。此次發射的「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比「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了1噸多,是目前我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測器。在世界範圍看,達到這一重量的火星探測器也是屈指可數。

「依靠長徵五號火箭強大的運載能力,我國行星探測之旅將站上一個新的起點,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三項目標,是起點很高、『含金量』十足的『第一次』,將使我國深空探測的腳步從月球邁向行星,正式開啟行星探測時代。」火箭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說。

由於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發射火星探測任務相當於打「移動靶」,為了讓探測器更加精確地入軌,研製團隊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將每天30分鐘的發射窗口細分成3個寬度10分鐘的窗口,對應3條發射軌道,14天的窗口期內一共設計了42條發射軌道,這在中國航天的發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單次發射軌道設計數量的新紀錄,並首次實現了發射軌道的自動切換。

細分五百工序,確保發射成功

記者從火箭院了解到,長徵五號火箭作為航天複雜巨系統工程,具有跨領域、跨系統、技術難度大、工作鏈條長、參與人員多等特點,在研製生產和技術管理等方面都面臨很多挑戰。

為了確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長徵五號火箭研製團隊在產品製造、產品驗收、火箭總裝及測試等全過程中採取了20項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關鍵項目和關鍵工序工藝質量控制、產品可靠性評估、發射場工作流程精細化再造、產品試驗充分性分析、環境適應性分析、測試覆蓋性分析等等,每項工作都嚴格按照標準規範開展,確保火箭產品過程受控、質量可靠。

「以發射場工作流程精細化再造為例,研製團隊通過流程精細化再造,將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日流程細分為10個階段、243個項目和503個工序,形成了工作項目的細化表以及工序作業指導書,可以有效指導發射日當天的各項工作,杜絕低層次問題的發生,提高火箭發射的可靠性。」王珏介紹。

「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在參與各項重大航天工程建設的同時,長徵五號火箭也將為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提供了技術積累,為運載火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將更加有力支撐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表示。

探月、建空間站,「胖五」將迎高密度任務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王者歸來」;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宣告中國進入了行星探測時代。

按照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也將在今年實施發射,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火箭將再次出徵,執行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任務。

從2019年12月到2021年一季度,15個月間,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完成5次發射,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密度發射。

近幾年來,「高密度」發射對於中國航天而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中國火箭的年均發射數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並已經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發射數量居於世界第一位。其中以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長徵二號丙火箭為代表的「金牌火箭」完成了大部分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數量佔比並不高。

此次,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高密度發射,傳遞出許多令人欣喜的信息。

首先,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組成最複雜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火箭的高密度發射意味著在產品生產、裝配測試、技術管理、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具備更強的實施發射的能力;

同時,長徵五號火箭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為運載火箭實現更新換代奠定堅實的基礎。

站在高起點上出發,長徵五號火箭未來會更加「忙碌」。

長徵五號B火箭將作為空間站建設的「專屬列車」,在未來2到3年時間內相繼完成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發射;同時,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突出的運載能力對於需要快速多星組網的衛星「星座」建設也意義重大,可以以「一箭多星」的形式快速實現衛星「星座」部署。

攝影:郭文彬、黃文強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張航 通訊員 龐丹

編輯:匡峰 周航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7月下旬展開 多國迎來火星發射季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不過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方面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不得不推遲發射。為什麼各國都扎堆啟動火星探測任務呢?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呢?作為地球的鄰居,火星並不算是「近鄰」。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創新裡程碑
    打開APP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創新裡程碑 雪花 發表於 2020-12-15 09:12:40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給出的信息,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 無線聯試完成 中國今年將執行首次探測火星任務
    3月1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充分驗證了探測器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體系統進行了全面測試,為任務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每隔大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照我國火星探測工程總體計劃安排,今年我國將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此次無線聯試是任務中心與太空飛行器正樣的唯一一次地面聯合演練。
  • 走近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百度帶來不一樣的火星直播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文/張召忠、周郎 今天(4月24日)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在線上正式啟動。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走得更穩更好
    &nbsp&nbsp&nbsp&nbsp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近日將擇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昨天(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
  • 最前線|中國正式向火星「發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火星,中國來了!」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是什麼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本月多國將一齊發射火星探測器,中國、阿聯迎來火星任務首秀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而本月將迎來全球火星探測的高光時刻。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扎堆7月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原計劃於杜拜時間2020年7月16日凌晨0時51分(北京時間2020年7月16日凌晨4時51分),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搭乘日本H-2A運載火箭發射,開啟前往火星之旅。杜拜媒體辦公室此前表示,「希望」號探測器的發射標誌著有史以來首次用阿拉伯語進行太空任務倒計時。飛行耗時約200天,「希望」號將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
  • 「胖五發射」:中國執行地外行星探測發射任務的裡程碑
    探測火星之路充滿坎坷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界60年代,2020年之前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8次成功著陸。 根據發射要求,「胖五」需要託舉火星探測加速到每秒11.2千米以上的速度,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 電影院裡看直播 淘寶直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在即,來電影院看淘寶直播,共同見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向深空邁出第一步!7月22日,淘寶直播和天貓新文創宣布將包下電影院,在大銀幕上直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據了解,這場「直播電影」將在杭州舉行,這也是淘寶直播首次走上電影院大銀幕。這場電影院裡的特殊直播,令航天愛好者倍感期待。7月21日,淘寶官微率先發布了這一消息,引發網友的熱烈反應:「腦洞好大!」記者從網上截圖中看到,淘票票裡還特別上線了一個特殊的電影票連結。
  • 200天後火星見:1.93億公裡漫漫徵途,中國登陸火星任務有多難?
    而在所有人類能夠到達你的星球中,對火星進行探測的難度比月球高,但又在人類可以達到的範圍之內,故對火星進行登陸探測,可以看作是目前人類技術水平下可以達到的最高成就之一。此前這麼多年來,有能力將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而且目前所有發射的44個火星探測器,只有8個成功著陸火星。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火星,是宇宙中最迷人的星球之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俄、印等國在內,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可以說,火星探測器的形式反映了探測任務的側重點。2020 年 7 月 15 日-8 月 13 日,是阿聯火星飛行任務的發射窗口。按最初的計劃,希望號要在這一窗口的開啟日執行發射任務。不過,由於天氣不佳,希望號發射節點不斷推遲,最終發射時間確定為阿聯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1 時 58 分(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時 58 分)。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突破3億千米
    11月1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達成新裡程碑,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11月初,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的多個分系統完成首次在軌自檢,結果正常。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它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至25日在南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衛星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任務,此次任務將正式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
  • 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二度推遲發射
    基礎發射價1.45億美元。目前為止這款火箭發射過6次,全部成功發射。這次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屬於541配置火箭第7次發射,同時是阿特拉斯V型系列總計第85次發射。 毅力號火星使命 作為美國新一代火星車,毅力號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