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冬陞懟哭郭敬明,《演員請就位2》再一次將大眾的視線吸引了過去。
論製造話題,確實沒有幾檔綜藝能夠像《演員請就位2》這樣密集,且次次都能成為爆點,尤其是對比同為考驗演員演技的《我就是演員》,顯然無論是導師或是演員都和氣的多。
從某個角度來看,《演員請就位2》的初心或許本就不打算用這個舞臺,為演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是像一般綜藝一樣,節目效果是擺在第一位的。
《我就是演員》讓大眾看到了任素汐,看到了周一圍,包括年輕演員彭昱暢和李蘭迪等人,皆是在這檔綜藝中展現實力。
而《演員請就位2》我們看到的,卻是毒舌的爾冬陞,看臉選人的郭敬明,以及被觸「逆鱗」就會人身攻擊的陳凱歌。
演員沒記住幾個,倒是讓觀眾熟悉了導演們的脾性。
然而,導演之間的暗流湧動和利益關係本不那麼明顯,卻因為爾冬陞擺到了檯面上。
《演員請就位2》是娛樂圈名利場的縮影
娛樂圈的論資排輩,從《演員請就位2》就可見一斑。
名導陳凱歌,就是這檔節目的坐鎮導演,他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眾對於節目質量的預判,畢竟陳凱歌出現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也僅僅只是客串一下,在《演員請就位2》卻是常駐導演。
陳凱歌的作品幾乎無人敢質疑,即便是實在看不下去,也會盡力與陳凱歌撇開關係。比如《甄嬛傳》被改編的面目全非,導演陳凱歌是難辭其咎的,然而無論是趙薇或是郭敬明,在點評時卻都不約而同的指出,這與導演無關。
在陳凱歌的地位面前,沒有人敢講真話。
然而相反,陳凱歌看上去儒雅謙和,對「後輩」導演們也是相當和氣,卻在李誠儒提起他的《無極》時,直接用人身攻擊的方式懟李誠儒出身梨園世家,目光受限。
排在陳凱歌之下的就是爾冬陞,他也同樣是位屬大導行列,但是依舊要顧及陳凱歌的面子。然而對待其他人,他就並沒有那麼客氣了。
比如面對不會演戲的張大大,爾冬陞從不留情面,對陳宥維等演員更是辛辣點評。不過爾冬陞對導演相對來說友好許多。
郭敬明在私下裡拜託爾冬陞手下留情,不要過多指責自己的作品,爾冬陞本是欣然接受的,卻因為郭敬明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直接說出內情。
導師之間的互捧,更多是來自於同行之間的利益往來,而觀眾看到的好與壞,也並非是他們的真心所想。因為在名利場上,圓滑更容易顯得謙和,給同行留幾分面子,也是給自己留了一條路。
如果不是郭敬明沒有按著套路出牌,相信爾冬陞依舊是對演員嚴苛,但與導演和平相處的模樣。
是郭敬明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因為《演員請就位2》這檔節目,觀眾對郭敬明的了解變得更多了。但是他自帶招黑體質,往往給他引來不少負面的評價。
在幾位導演中,郭敬明是最小心翼翼的一個,畢竟論資歷或是拼作品,郭敬明都毫無勝算。因此,「夾著尾巴做人」就成了郭敬明的生存之道。
被李誠儒懟,被年輕演員質問「S」卡的意義,如今又被爾冬陞懟哭,郭敬明實在是太難了!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在節目中是最賣力的一個。明知自己的地位不高,但是卻依舊有勇氣評價其他導演的作品,不喜歡也是直接發表觀點。
拍攝短片時也花費最多的心思,對於服化道的講究,堪比院線大片。
郭敬明執導的作品,也收穫了不錯的成績,反觀被觀眾看好的爾冬陞,執導的幾個短片質量平平,更像是在「湊數」,幾乎沒有使多少勁兒。
雖然郭敬明的觀眾緣並不好,但是他的認真程度卻是遠高過其他幾位導演的。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郭敬明是一個凡事用心且盡力而為的人,也就不難明白,為何他會在拜託爾冬陞手下留情後,又反過來「倒打一耙」。
因為爾冬陞看的是導演與導演之間的利益關係,他給了郭敬明面子,但郭敬明卻就事論事,權當之前的拜託是必要的寒暄。
郭敬明認真在了演戲本身,爾冬陞認真在了幕後。
最後一層面具被扯下,《演員請就位2》才是反面教材
爾冬陞和郭敬明「撕破臉」,並不只是爾冬陞的另一面被觀眾認清,郭敬明的面子丟盡,最值得反思的應該是《演員請就位2》節目本身。
本是考驗演技的舞臺,卻成了導演互捧的聚集地。少了幾分專業,卻多了幾分這個行業的真實,讓觀眾看臺上演員演戲的同時,也能看到娛樂圈的百態。
正如趙薇看過李溪芮的表現,用一句矯情概括,同時感慨臺下比臺上的戲還要精彩一樣,同樣適用於《演員請就位2》帶給我們的感受。
考驗演技的面具被扯下,露出來的便是身處其中,為各自利益而討好的虛偽面目。演技究竟能夠有多大改變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樣的環境仍舊讓人無奈。
如今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自然不乏有一些真正沉下來堅持本心的節目,為更多人提供機會,但也有「糟粕」無法在第一時間被分辨出來,反而讓觀眾關注並沒有養分的節目。只能說,爾冬陞在最後扯下了節目的面具,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原本賺足了流量,也贏得了人心,卻在最後關頭放出猛料引發話題。不夠聰明的不止爾冬陞,還有節目組。而看戲的也不只有其他導演和演員,還有始終關注節目的觀眾。
這樣的結尾,當真不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