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
州
區
1月9日,襄陽長源東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產品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國內同行業僅此一家。
襄
州
區
2019年,襄州區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實現「襄州製造」向「襄州創造」「襄州智造」轉變。
2020年,該區提出,加大對創新性突出、附加值高、市場應用前景廣的高端裝備及配套產業的培育力度,突破性發展以農機整機及配件、城市軌道車輛及配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打造漢江流域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製造基地。
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臺臺機器人根據遙控按鈕指令揮舞機械臂,對軌道車座椅進行鋁製品焊接。這一幕出現在襄州區博睿特特種機器人製造智能化工廠項目現場。
依靠智能化改造,該公司焊接車間18臺靈活翻轉的機器人成為生產線上的主角,生產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
近年來,該區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強力推進位造業結構調整,催生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
2019年,該區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產值26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8.2%。該區15家企業入選全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有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市級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4個,2家企業獲得2019年全省科學技術獎。實施技改升級項目51個,完成技改投資35億元,「襄州製造」正向著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後勁更足的方向前進。
2020年,該區明確製造業結構調整方向:大力實施「百億級企業培植計劃」「小微企業倍增計劃」,積極謀劃推動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智能農機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支持中小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創新合作,發明新專利,開發新產品,實現科技、產業、投資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以上。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狠抓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力爭全年實施技改項目40個,技改投資增長12%。
產業園區效益更加凸顯
博柯萊智能科技產業園裡,一片火熱繁忙的景象。
該產業園已入駐湖北博柯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襄陽市顯咖光電有限公司、襄陽市安佰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業,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以上、稅收15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600人。
該區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謀劃布局總投資100億元、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智能終端產品產業園,以智能終端產業帶動數據信息、先進位造等綠色生態產業崛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只有圍繞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集群發展,才能實現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從而形成持續競爭優勢。該區大力實施「強鏈延鏈補鏈」工程,把產業鏈條做粗延長。圍繞軌道交通運營維護裝備製造產業,先後引進13家優質企業入駐產業園區,由招企業向招產業轉變,實現了全要素配置創新發展。
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園乘勢而起,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窪地效應,為該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該區將持續推進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相關產業,激發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改造提升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綠色智能鑄造等新興產業集群。深入落實領導包保、定期調度等機制,強化政策資金扶持,鼓勵引導企業兼併重組、聯合經營、抱團發展。
產業園建設提速提效,持續補鏈延鏈強鏈,加快形成更多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抓好結構調整,推進寶武集團襄陽重材等項目建設,把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發展要求落到實處。
針對產業集聚區,深化管理經營體制改革,加快實現「二次創業」。圍繞主導產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引發共振效應,帶動產業附加值實現躍升。
企業培育體系日益完善
企業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其中,既包括構建產業生態體系的龍頭企業,又包括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該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騰籠換鳥」。長源東谷、天津生隆、博亞精工、武鋼重材等一大批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減量化增長,成長為行業佼佼者。
該區致力於把小產業做大、大產業做強、強產業做全。正大、魯花等企業如今已經發展為全產業鏈綠色農業企業,實現了產品可追溯。
該區把引才育才作為產業發展的「先手棋」,建立大中小企業全覆蓋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助推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2020年,該區將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瞄準最有基礎、最可能突破的領域集中攻關,精準突破。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大力引進、培育科技型新興企業,打造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全面落實支持企業技改創新政策和獎勵兌現,確保全區技改投資、發明專利等在全市處於靠前位置。
打造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服務環境。推動「雙創」平臺建設,大力推動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創業帶動就業,支撐經濟轉型發展。鞏固提升1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力爭新增入孵企業50家,發展2家市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星創天地。鼓勵企業創建國家和省、市級科技研發創新平臺,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交流。
一系列實招硬招,必將推動襄州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開創新輝煌。
來源:襄陽日報、襄州區科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