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一不可」人類需要他們!科學家就昆蟲滅絕向人類發出警告

2020-12-24 星星知火

你知道嗎?蜣螂(屎殼郎)是大自然的清道夫,蚯蚓可以給土壤透氣更適合作物生長,蛞蝓(鼻涕蟲)消滅城市的垃圾桶的食物垃圾等,地球上一些最小的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但是在加速滅絕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昆蟲數量正在下降。

現在,一個由包括哈德斯菲爾德大學講師馬特·希爾博士在內的30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小組強調了這一問題,並提出了每個人都可以採取的實際步驟來幫助阻止這種下降。這些措施包括不經常修剪草坪,不使用殺蟲劑,只留下老樹、樹樁和枯葉。

作為水生環境方面的專家,希爾博士在該大學最近開設的地理學位課程中授課,並監督學生參與保護項目。

他是《生物保護》雜誌上兩篇在線閱讀的文章的作者之一,這兩篇文章分別題為《科學家對人類關於昆蟲滅絕的警告》和《人類如何保護昆蟲的解決方案》。

長期下降

希爾博士說,汙染和人類對棲息地的影響意味著,甲蟲、蜻蜓、蜉蝣等昆蟲以及蝸牛等大型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呈下降趨勢,其中英國的下降幅度不亞於其他任何地方。然而,他們對環境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它們為其他動物提供食物,它們也可以在淡水生態系統的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形成生命多樣性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他補充說。

希爾博士被邀請與德國、英國、哥倫比亞、芬蘭和南非等國的科學家合作。他們把研究集中在昆蟲數量減少上,併合作撰寫了兩篇新文章。

這些數據說明了諸如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汙染(包括有害的農業活動)等因素是如何導致昆蟲數量下降和物種滅絕的。

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有許多功能是科技或其他創新無法複製的。例如,授粉的需要意味著作物依賴昆蟲生存,而昆蟲的分解意味著它們有助於營養循環。

昆蟲生存——人類的九項計劃

這項研究和新文章背後的團隊已經制定了一個9點計劃,讓個體為昆蟲的生存做出貢獻:

1. 避免頻繁修剪草坪;讓大自然生長,餵養昆蟲

2. 植物原生植物;許多昆蟲只需要這些就可以生存

3.避免農藥;食用有機食品,至少在自家後院食用

4. 不要去碰老樹、樹樁和枯葉;它們是無數物種的家園

5. 建造一個昆蟲旅館,小的水平洞可以成為它們的巢穴

6. 減少碳足跡;這對昆蟲和其他生物的影響一樣大

7. 支持和志願參加環保組織

8. 不要進口或放生可能危害本地物種的動植物到野外

9. 對微小生物有更多的了解;永遠要看到生活的小面。

希爾博士專門研究水生棲息地,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池塘——包括花園池塘——以及城市地區的淡水。他教授的模塊包括生態理論和實踐保護。學生們參加實地考察,包括對河流中的大型無脊椎動物進行採樣,並在第二年深入研究城市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人類和二疊紀時期的生物,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是,它們已經滅絕,我們還有時間。現在的自然界裡,從數量和種類來看,昆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如果不是體型限制了它們,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就不是人類了,而是昆蟲。
  • 科學家警告: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人為活動是「罪魁禍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1日報導,芬蘭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中撰文警告稱,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該研究作者、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為憂慮,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 科學家向人類發出警告
    科學家向人類發出警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Hello,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文章,南極冰川融化,露出了不該出現的東西,科學家向人類發出警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眾所周知,南極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甚至可以用人類資源的寶庫來形容,因為在南極有很多可以供人類使用的各種資源,相信大家都知道南極是冰雪覆蓋的,然而在之前的南極卻並非是這樣,其實大約在2億年前的南極,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所差無幾的。
  •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
    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再不反省行為,2050年或面臨更大災難!如今的地球承受的太多了,早已千瘡百孔。海洋汙染、全球氣候變暖、資源匱乏等問題日益嚴重,就算這些問題再怎麼嚴重,人類也視而不見,這是讓人最心痛的。
  • 科學家警告,生物大滅絕可能來了
    其中表現最強的可能就是昆蟲生物了,早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昆蟲就被報導出正在面臨滅絕危機,而如今按照氣候的發展狀態來看,肯定是變得越來越嚴峻了,這項研究是來自多國的科學家共同發表的論文,當中大部分研究主要針對西歐和美國,部分則涉及澳洲、中國、巴西或南非等地。
  • 動物天堂亞馬遜:鳥類正在快速消失,科學家警告:下一個就是人類
    菲利普·斯託弗教授認為亞馬遜區域整體氣候發生改變是昆蟲數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全球氣溫上升,亞馬遜地區正在遭受數十萬年來最大的危機,自2000年以來,亞馬遜地區的火災次數每年都在上升!再加上連年墾荒對雨林蠶食的影響,亞馬遜正在無聲無息的發生著變化!
  • 昆蟲是未來人類的常見食物?科學家的回應很反常,或引發生存危機
    並且如今已經有數千種昆蟲被列入食用名單,這個數據實在是令人吃驚。昆蟲可能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在此前數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昆蟲具有成為人類常見飲食來源的潛力。雖然它們總是與髒亂的環境聯繫在一起,但是昆蟲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消耗的資源更少,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如果昆蟲養殖業發展起來,不僅人類的飲食結構會有所調整,還可以大量節省資源,減少碳排放,有利於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當然,昆蟲養殖業也會減少交通運輸的壓力,從而為人類的新型餐飲提供便利。
  • 為何有人說人類是外星人,恐龍滅絕是人類行為,他們發現了什麼?
    在人類出現之前稱霸地球的生物是恐龍,雖然在恐龍的同一時期也出現了少量的哺乳動物,但是他們受到恐龍的影響,難以在地球上有更好的發展,一直到6500萬年前,一次意外的到來,結束了恐龍在地球上長達1.6億年的統治,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熱議的話題。
  • 德國飛行昆蟲已下降了80%!昆蟲100年內將滅絕,這場自然大災難讓...
    2019年2月,在回顧過去數十項研究之後,兩位學者桑切斯-巴約和懷克胡伊斯聲稱:作為一個整體,昆蟲將在今後幾十年內走上滅絕之路。在此基礎上,英國《衛報》刊文稱,「昆蟲可能在一個世紀內滅絕」,上述兩位科學家提及的危機或將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由此引爆了人們的恐慌情緒。2昆蟲的多樣性有多強大?
  • 人類文明會消失?人類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致使人類走向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行星撞擊、核戰爭、地球環境惡化,這些都有可能使人類走向滅絕,但除了這些因素外,科學家竟然從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滅亡的另一種原因。科學家的老鼠實驗這位科學家叫做約翰卡爾霍恩,他在1947年的時候就開始對老鼠進行試驗研究。
  • 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
  • 「第五大洋」或正在形成,裂縫已達56公裡,科學家發出了警告!
    第五大洋雖然這是地球的正常運動,但科學家卻對人類發出了警告,目前地球環境正在發生巨變,第五大洋很可能就在形成的過程中,目前裂縫也達到了56公裡。很多人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匪夷所思,目前,可供人類居住的陸地面積就已經非常少了,如果地球上再形成第五大洋,那麼人類又該去哪裡居住呢?
  • 人類的行為傷害了多少生物?白鱘只是其中一種,陸棲昆蟲或步後塵
    與人類不同的是,當兩極無法生存,我們還能退回亞歐非美等大陸,而極地動物卻不能,所以,等待它們的只會是滅絕。地球目前出現的全球變暖現象,多半是人為造成的,所以,如果北極熊和企鵝等極地動物未來真的滅絕的話,那麼人類要負主要責任。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網友:沒我們人類什麼事了
    距今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含有大量銥元素的小行星撞向地球。一時間全球氣候突變,大量粉塵遮天蔽日,火山地震不斷爆發,酸雨持續了一天又一天。大量的動植物在這場災難中滅絕,其中就包括了當時地球的霸主——恐龍。
  • 人類捕殺!2020年又有多少動物滅絕?
    由於氣候變化、人類行為、棲息地喪失以及其他各種原因,許多動物種族面臨著暗淡的未來,而有些種族也已經沒有了未來。 該名單涵蓋了從魚類到昆蟲,從哺乳動物到兩棲動物的各類物種,也陳述了專家們對未來的恐懼與希望。 2020年正式宣布已滅絕的動物:
  • 阿爾卑斯山深處,發現物種滅絕秘密,科學家:人類很可能重蹈覆轍
    前段時間科學家在阿爾卑斯山脈底部的沉積巖中發現了三疊紀生物滅絕的一些證據,更加確定了當時的物種滅絕原因,它們百分之八十是因為火山爆發而滅絕的,因為這次火山爆發不同尋常,一下子持續了一百多萬年。科學家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暗色玄武巖,面積有300多萬平方公裡,再加上風化的痕跡,這些玄武巖的面積至少在700萬平方公裡以上,而暗色玄武巖正是由於火山噴髮帶出的熔巖冷卻以後形成的。
  • 科學家研製半機械昆蟲:向甲蟲肌肉植入電極
    北京時間4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近日通過向甲蟲肌肉中植入電極,從而可以精確地控制甲蟲的行走。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半機械昆蟲可以用於幫助人類完成許多複雜的任務,如間諜偵察、災難搜救等。
  • 昆蟲物種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出現40%的滅絕情況,大家快看一看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不僅僅有我們人類居住,而且還擁有這無數的動植物和人類一起生存,同時科學家發現,地球的生態系統是各個物種形成的一個均衡模式,如果打破的話,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個災難,近期科學家研究發現一些生態系統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但搞了這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裡的老鼠似乎並沒有減少(據稱紐約市內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人類不免生出"恐怕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的感嘆。鼠年之際,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如此強大的人類也打不敗老鼠。鼠非鼠?豬非豬?漢語中的"老鼠"可以大致對應生物學裡"齧齒動物"這個概念。
  • 人類將如何避免滅絕?
    當然,這裡所說的「我們」指的是人類未來的分支,因為智人這個物種很可能在未來的億萬年裡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我們能成功避免滅絕的話。此外,如果人類能夠避開滅世的大災難,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那麼就可以公平地說,人類的無限延續是不可剝奪的,我們進入了一種良性的生存模式。我們想要做到這一點,也應該認真考慮這件事情,否則人類終將在宇宙中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