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綃風月俏佳人——洛可可時期的女裝風格演變(下)

2020-12-14 紫之鸚parrot鸚鸚說

洛可可時期的女裝又會發生怎樣的發展變化呢?

洛可可時期,女性是沙龍的中心,是供男性觀賞和追求的藝術品和寵物,男人是殷勤服侍女性的一種存在,因此,女人們為了博得男性的青睞和歡心,挖空心思想盡辦法裝扮自己,塑造凹凸有致的體型,主要表現為採用緊身胸衣勒細纖腰,採用裙撐增大下半身,因此正常身體極度變形,形成了弱不禁風嬌滴滴的形象。緊身胸衣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在使用,能喚醒人的視覺快感和心理快感,進而升華為美感。膨大的下半身又增大了對纖細腰身的對比,給人神秘的感覺。

洛可可時期的女裝又有三個流行期:

一、奧爾良公爵攝政時代(1715~1730)這時的人們反對路易十四那拘泥虛偽的宮廷生活,追求人生的歡樂,喜好輕快的衣裝,甚至流行使用中國的色彩和中國產的絲綢。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們的生活習慣是早上睡覺,中午起床,化妝和穿衣花費很多時間,傍晚時分乘上馬車去沙龍,然後在洛可可風格的室內盡情地跳舞賭博和玩樂,一直到第二天拂曉才回家睡覺。這種以室內活動為主的放蕩生活,使一種寬鬆便服流行起來,領口開得很大,後頸窩處帶有很多皺褶的又寬又長的拖裙,帶著這種拖裙一走動,有一種飄飄欲仙的美感,稱之為「羅布」,這種樣式流行了幾十年,特別是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愛。

「帕尼埃」裙撐又一次受到貴婦人的喜愛,它用鯨鬚、金屬絲、藤條或輕木亞麻布製作,呈吊鐘形。這時候的羅布用料十分華麗,閃光的緞子,裝飾著各種緞帶布結和蕾絲。

二、路易十五時代

洛可可風格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女服中帕尼埃越來越大,1740年,帕尼埃逐漸變成前後扁平左右橫寬的橢圓形,有的誇張到長軸4米,出門時,貴婦人們甚至要側身走,否則無法通過。劇院為此非常頭痛,1742年某報為劇院登了一則通知:敬請各位夫人小姐光臨時不要穿裙撐。同樣也給馬車的乘坐帶來了進出問題。1770年,人們發明了兩邊帶合頁裝置的鐵絲做的帕尼埃。兩側用帶子連接的鐵架子可以自由開合,必要時向上收攏變窄,而後又放開變寬。1750年還出現了分為兩半的帕尼埃,相對來說方便多了。這一時期中時髦的代表人物是蓬巴杜夫人。

緊身胸衣和裙撐是一對孿生姐妹,洛可可風格的浪漫情調,很大程度在於纖細動人的腰肢和豐滿的臀部對比。貴婦人穿衣時候,在內衣外系好帕尼埃,再在帕尼埃外面罩一條華美的襯裙,外穿連體羅布,羅布前開很大,上面露出倒三角形的胸衣,胸衣上自上而下排列著一排由大到小的緞帶蝴蝶結。下面呈A 字形打開,露出裡面的襯裙,襯裙和羅布上也都裝飾著彎彎曲曲的皺褶飛邊蕾絲緞帶蝴蝶結和鮮花,以及人造花,充滿了浪漫的情懷和華美的色彩,女人們被稱為「行走的花園」,領口開得很大,常用四角形,乳峰若隱若現,袖長及肘,袖口有三層蕾絲飛邊。這時候,扇子成了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圖為茜茜公主拿著扇子。

三、路易十六時代

18世紀中葉,隨著義大利的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大古城的發掘,引起人們對古代文化的關注,從而「樸素、高尚、平靜而偉大」的古典主義代替了「優美但很輕薄」的洛可可風尚。

路易十六時代,宮廷貴族和上流社會的過於奢華與市民階級的窮愁潦倒形成了鮮明對比,社會矛盾日趨深化。貴族們戴著膨大的頭飾,裙子縮短,帕尼埃消失,人們喜歡簡潔的英國樣式。出現了波蘭式羅布這種嶄新樣式,裙子部分在後側分兩處像幕布窗簾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現三個柔和地膨起的團。還有切爾卡西亞羅布,裙子上有三根繩子捆束形成四個膨起的團,英國式羅布,前後直接向下,腰線接縫處有許多碎褶形成裙身。這時候的女子流行在裙子外穿一種類似於男裝的夾克,夾克短小但臀部向外擴張。

貴族們特別修飾他們的頭妝,頭妝膨大裝飾著千奇百怪的物品,比如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奈特將海軍軍艦佩戴在頭上,貴婦們頭頂著巨大的羽毛,為此殺死了很多珍禽異獸,貴族男子戴著高高的假髮,甚至要用高級麵粉渲染假髮,驕奢淫逸無比,終於引起了下層人們的憤怒。

總之,洛可可時代是一個精緻美麗追逐浪漫幻想的時代,其服裝具有獨特的想像力,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服裝設計風格。比如流傳至今的洛麗塔服飾和婚慶服飾。

相關焦點

  • 貴胄翩翩佳公子——洛可可時期的男士服裝風格演變(上)
    如果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服裝風格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臺展開的奇特裝束,那麼18世紀(1715~1789)的洛可可風服裝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臺展開的優雅樣式。1778年路易十六的瑪麗皇后把羅茨貝爾坦作為自己的專屬服裝設計師,封為「流行大臣」,羅茨小姐也被後世認為是近代女裝設計師的始祖。各種新的服裝雜誌陸續出版發行,逐漸取代了過去的「潘多拉」盒子。這個時代法國是歐美的流行文化中心。歷史的趨勢就是,男裝和女裝越來越分化發展,洛可可時期的男裝有什麼發展變化呢?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洛可可也是一種風格,那麼這個品牌和洛可可風格是否有某種聯繫。我猜想品牌創始人當初命名的時候肯定是有所考慮的。於是我從網上扒了一張店面裝修圖以及可以看到的部分款式。查閱了這個品牌的簡單介紹,果然是跟洛可可風格是有關係的。說是品牌設計師在英國留學期間對於歐洲十八世紀的洛可可風格充滿嚮往而創立的品牌。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洛可可風格服裝談論起18世紀的歐洲,對歐洲藝術歷史稍微有了解的人,可能會想到藝術風格天馬行空的義大利,從綜合實力來說,部分人可能會想起法國。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的鏡子,鏡子中有時代的縮影,而在18世紀,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就在這強盛的國度下,對生活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追求。
  •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分析
    洛可可風格的來源「洛可可」是從法語轉換而來的,原意是貝殼裝飾,一開始是指室內裝飾以及建築中的一種裝飾風格,後來廣泛的說是指18世紀路易十五時期的藝術風格,他首先從建築裝飾開始後來一直影響到服裝繪畫,雕塑,和音樂。代表人物有華託、布歇以及弗拉格拉爾。在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洛克克風格的畫家就是布歇。
  • 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富有女性特色的裝飾手法,奢華與優雅的結合——洛可可時期以女性為中心的服裝設計風格18世紀是歐洲的碰撞時代,自然科學在不斷發展,思想文化也在飛速進步,越來越多的西歐國家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這促使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 緊身衣+蓬蓬裙,不討喜的誇張服飾,法蘭西為何「逆反」迷上洛可可?
    這句話來形容現在的時尚和風氣在適合不過,這一段時間牛仔褲,上一段時間喇叭褲,下一段時間又不知道是什麼來引領時尚的潮流。而在十八世紀的法國的洛可可風格的女裝盛行一時,在彼時甚至還和巴洛克風格放在一起,雖然到了現在,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很熟悉這個服飾,但是洛可可服飾風潮還是頗受一些人的喜愛的。比如cosplay中就經常出現。
  • 象徵「情」與「欲」的洛可可風格,在一個婦人的代表下走向鼎盛
    至於洛可可的產生,這跟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有著極大的關係,他當政期間,對外肆意的侵略使得民眾苦不堪言,人們也一直壓抑在他的政治之下活的戰戰兢兢,而路易十五上臺之後,名為自由的思想在一系列大思想家的帶領下瀰漫整個法國,被壓抑了許久的人們會逐漸轉向於享樂主義,加上國王的親自帶頭,一股奢靡和浮華的風氣在宮廷以及整個國度傳播開來,洛可可風格也因此誕生。
  • 現代浪漫的洛可可服裝曾是貴族的專屬。
    文章分類|時尚美文文章字數|2029,閱讀約5分鐘現在提到洛可可服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cosplay粉絲身上華麗張揚的可愛裙子。事實上,近年來洛可可服裝的潮流正在慢慢到來,而且不再只是單調統一的風格,而是將各種獨特的特徵分離出來的新洛可可風格。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因為帶假髮,所以一般都是把帽子折一下夾在肋下,後來成為一種禮儀。巴洛克後期開始時興領飾,把一塊細布打摺圍在脖子上,用花邊緞帶扣住。這就是領帶的前身。巴洛克女裝的特點是大量褶皺和花邊。無數的花飾。上衣流行緊身胸衣,外面套無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緊的。法國時期開始把領口挖深加寬,幾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間。領口邊緣用花邊鑲嵌,或是系一小段絲綢打上花結。
  •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風格油畫:具有精美、細膩的特點!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藝術(Rococo),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油畫一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藝術形成過程中受到東亞藝術的影響,有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頹廢和瓦解的階段。洛可可藝術風格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裝潢、繪畫、文學、雕塑、音樂等藝術領域。
  • 兩種歐洲古典主義經典風格,巴洛克和洛可可,真的了解了嗎?
    有很多新人寶寶們說特別喜歡歐式婚禮但是就是不知道該做成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歐洲兩個代表性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經過對比,更清晰他們的風格特點『 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如果我們將巴洛克風格比作是極具傳奇色彩的霸道總裁那麼洛可可風格就是天真浪漫的貴族小姐同樣作為風靡歐洲一時的兩位
  • 洛可可:柔媚的法式情調,女人掀起的情色藝術
    17世紀到18世紀晚期的洛可可風格,是一種暗示著被女性品味和社會創造力所掌控的時代。在優雅品味和精湛技巧的外衣下,作品的主題往往與愛情相關。其中最標誌的特性也是迂迴在情與色的邊界上,這種誘惑力將巴洛克藝術中的戲劇性元素改為世俗化的調情戲碼,它也成為了藝術史上最驕奢Y逸的時期。
  • 徵服世界的甜美風——洛可可藝術
    如果說巴洛克藝術象徵了路易十四時期的貴族男權色彩——宏大而華麗,那麼18世紀繼巴洛克之後誕生的洛可可藝術則代表了女性思維的覺醒,甜美而細膩。與巴洛克風格相比,追求自然的洛可可打破了以往藝術風格上遵循的對稱法則,也相對削弱了巴洛克風格的沉重感與濃烈的色彩,洛可可風格更具柔美、細膩、輕盈等女性色彩。洛可可一詞一部分來源於巴羅洛的「Barocco」,另一部分則是貝殼工藝的「Rococo」,因此在造型上,洛可可大量運用貝殼曲線,以及不同材質的鑲嵌。
  • 豔麗的洛可可藝術
    步入繁榮的歐洲正需要對女性彬彬有禮的交際往來、巧妙幽默的言談舉止和更加輕鬆的藝術風格。被稱為洛可可的豔情藝術主宰了18世紀前半期,它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著宮廷,致使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
  • 你室內是否暗藏幾世紀前的雕塑風格,網友:洛可可它不香嗎
    ,(洛可可像是巴洛克的「兒子」因為洛可可盛行的時候,巴洛克處於瓦解和頹廢階段)我們常常可以在室內裝飾上看到它的身影,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巖狀砌石。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此處莫名有好感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
  • 佛朗索瓦·布歇的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是一個被廣泛傳播的舶來詞彙,我們經常在開發商的樓書上看到用這個詞對樓盤裝飾風格的描繪,但是你真的了解洛可可藝術嗎?1762-1763上圖這個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洛可可風格的鼻煙壺由佛朗索瓦·布歇設計,它體現了很多人對洛可可最基本的想像:雍容華貴的,裝飾繁複的,皇家宮廷的。
  • 曾經席捲歐洲大陸的洛可可藝術風格如今怎樣了?
    18世紀,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席捲歐洲大陸——洛可可藝術(Rococo)皇宮貴族的生活幾乎被它覆蓋;現如今,它仍受人們的追捧喜愛。CORNELIO CAPPELLINI家居,將洛可可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巖石」(Rocaille)和「蚌殼」(Coquille)的複合文字,意思是表達這種風格多以巖石和蚌殼裝飾的特徵。其藝術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
  • 118平輕法式風,混搭輕工業風元素,洛可可精簡舒適
    118平輕法式風,混搭輕工業風元素,洛可可精簡舒適家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但是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漂泊在外的"搬磚"者渴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滴灌家的溫馨,也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憧憬不難實現,搭配輕法式風格,混搭輕工業風元素,洛可可氣息濃厚,精簡舒適,自在怡人。
  • 「YASLAN」洛可可風 華麗的明目張胆
    又來到了一年中最明媚的季節,夏日裡澄澈的陽光,讓人聯想到洛可可時代細膩而溫柔的顏色。洛可可風格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那個以輕巧、柔軟、繁複而著稱的年代。洛可可風格的應用一直從華麗的宮殿,延續到貴婦的裙擺,每一樣事物中都有它的痕跡。洛可可風格的繪畫則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觀。洛可可畫家喜歡選用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喜歡用基路伯小天使和愛情神話等來點綴畫作,使得畫面變得優美而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