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
雕刻的材料是各種可塑材料,你可以用泥,用面,不鏽鋼,等等
它可以反映社會生活,也可以表達情感和理想
最初的雕塑可以從原始時代的陶器說起,咱老祖先用來吃喝和用來裝糧食的傢伙
話說回來現代百姓生活還不如那時候來的詩情畫意,先用土精心燒制,再畫上小人小牲畜的簡筆畫,藝術得不行不行的,咱這不鏽鋼塑料盆……
西方古代時期的雕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主要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
中世紀時期,他們尋求一種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式多樣,被拉長的比例。
這種美術風格上的創新,竟成13世紀偉大的哥德式風格
"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所以說,在雕塑面前,我們總是在內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敬畏
雕塑越大,那種來自偉大人物的壓力感會讓心靈更加震撼
(絕不會承認自己有巨物恐懼症)
再來說一說巴洛克(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
有人把整個十七世紀各國的藝術--義大利、西班牙、弗蘭德爾、荷 蘭、法國稱為「巴洛克時代」
不過,巴洛克作為一種風格,卻一直是美術史家們有爭論的問題,他們認為巴洛克有點不整齊、扭曲、怪誕的意思,也可能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者奉贈給自己不太贊同的前輩藝術的一個稱號
那麼什麼是巴洛克呢?
豪華,優雅與浪漫,宗教特色兼有享樂主義的色彩,注重想像力
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
具有空間感和立體感,結合建築與雕塑
上圖
好玩的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藝術家就不得不提貝爾尼尼了,此人是巴洛克的傑出代表,把高超的技術和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又是個天才啊,匯聚雕塑家、建築師、畫家、舞臺設計師和作家於一身
相傳路易十四經常在凡爾賽宮舉辦舞會,扔各種禮儀職務給貴族們,在這種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下營造有利於做點風流的事情的環境。
為啥這麼做呢,據說這是路易十四為了讓貴族們無心策劃謀反
18世紀20年代,出現了一種更可愛的風格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生於法國風靡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像是巴洛克的「兒子」因為洛可可盛行的時候,巴洛克處於瓦解和頹廢階段)
我們常常可以在室內裝飾上看到它的身影,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巖狀砌石。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此處莫名有好感
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特點是室內裝飾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鋸齒狀的葉子, 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蜿蜒反覆 ,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
「如果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服飾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臺展開的奇特裝束,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可風服飾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臺展開的優雅樣式。」
我害怕一說起巴洛克和洛可可,我們只想起來雕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它是風格,風格,風格!
時代的發展導致現在有很多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衝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
人們時空觀的改變
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
現在市面上又出現了很多軟陶人偶、陶土公仔,專業雕塑師可按照照片純手工捏制。送禮物不知道送啥來個這個也不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