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室內是否暗藏幾世紀前的雕塑風格,網友:洛可可它不香嗎

2020-12-16 吸ART吖

雕塑藝術是造型藝術的一種。

雕刻的材料是各種可塑材料,你可以用泥,用面,不鏽鋼,等等

它可以反映社會生活,也可以表達情感和理想

最初的雕塑可以從原始時代的陶器說起,咱老祖先用來吃喝和用來裝糧食的傢伙

話說回來現代百姓生活還不如那時候來的詩情畫意,先用土精心燒制,再畫上小人小牲畜的簡筆畫,藝術得不行不行的,咱這不鏽鋼塑料盆……

西方古代時期的雕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主要為圖騰,魔法和宗教服務

中世紀時期,他們尋求一種更適合基督教題材的形式多樣,被拉長的比例。

這種美術風格上的創新,竟成13世紀偉大的哥德式風格

"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於常人為原則的」

所以說,在雕塑面前,我們總是在內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敬畏

雕塑越大,那種來自偉大人物的壓力感會讓心靈更加震撼

(絕不會承認自己有巨物恐懼症)

再來說一說巴洛克(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

有人把整個十七世紀各國的藝術--義大利、西班牙、弗蘭德爾、荷 蘭、法國稱為「巴洛克時代」

不過,巴洛克作為一種風格,卻一直是美術史家們有爭論的問題,他們認為巴洛克有點不整齊、扭曲、怪誕的意思,也可能是十八世紀,古典主義者奉贈給自己不太贊同的前輩藝術的一個稱號

那麼什麼是巴洛克呢?

豪華,優雅與浪漫,宗教特色兼有享樂主義的色彩,注重想像力

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

具有空間感和立體感,結合建築與雕塑

上圖

好玩的是,大多數巴洛克的藝術家有遠離生活和時代的傾向,在一些天頂畫中,人的形象變得微不足道,藝術家就不得不提貝爾尼尼了,此人是巴洛克的傑出代表,把高超的技術和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又是個天才啊,匯聚雕塑家、建築師、畫家、舞臺設計師和作家於一身

相傳路易十四經常在凡爾賽宮舉辦舞會,扔各種禮儀職務給貴族們,在這種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下營造有利於做點風流的事情的環境。

為啥這麼做呢,據說這是路易十四為了讓貴族們無心策劃謀反

路易十四

18世紀20年代,出現了一種更可愛的風格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生於法國風靡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像是巴洛克的「兒子」因為洛可可盛行的時候,巴洛克處於瓦解和頹廢階段)

我們常常可以在室內裝飾上看到它的身影,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巖狀砌石。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此處莫名有好感

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特點是室內裝飾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鋸齒狀的葉子, 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蜿蜒反覆 ,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

尤金王子的花園宮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

「如果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服飾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臺展開的奇特裝束,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可風服飾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臺展開的優雅樣式。」

我害怕一說起巴洛克和洛可可,我們只想起來雕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它是風格,風格,風格!

時代的發展導致現在有很多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衝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

人們時空觀的改變

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

現在市面上又出現了很多軟陶人偶、陶土公仔,專業雕塑師可按照照片純手工捏制。送禮物不知道送啥來個這個也不錯呀。

相關焦點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前兩天在淘寶上看到某個法式小眾品牌的一條項鍊,就是下面圖片這條,風格比較簡約,引起我關注的是這條項鍊的命名:法式巴洛克珍珠項鍊. 為什麼用了巴洛克這三個詞來修飾,以前真正的巴洛克風格是這樣的嗎?無獨有偶,近幾年出來了一個內銷少女品牌Rococo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洛可可。
  •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分析
    洛可可與巴洛克的異同洛可可藝術也借用古代的一些題材,這些古代題材主要的是古希臘裡面的,表現親愛的一種題材,是去滿足貴族的、視覺的一種感官刺激。而在從內容上來說呢,洛克克風格表現的是人類的一種情愛。使人那種情愛,那麼從接受程度上來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是表現雄強的。它是一種男性的風格。
  • 「中國風」在十七世紀就吹過了歐洲,影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時代洛可可(Rococo)藝術風格產生於 18 世紀的法國。「洛可可」是法文巖石的複合詞,意思是此風格以巖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 S 線條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
  • 洛可可:柔媚的法式情調,女人掀起的情色藝術
    17世紀到18世紀晚期的洛可可風格,是一種暗示著被女性品味和社會創造力所掌控的時代。在優雅品味和精湛技巧的外衣下,作品的主題往往與愛情相關。其中最標誌的特性也是迂迴在情與色的邊界上,這種誘惑力將巴洛克藝術中的戲劇性元素改為世俗化的調情戲碼,它也成為了藝術史上最驕奢Y逸的時期。
  •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風格油畫:具有精美、細膩的特點!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藝術(Rococo),是18世紀產生於法國、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因而又稱作「路易十五式」,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油畫一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洛可可藝術形成過程中受到東亞藝術的影響,有人認為洛可可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頹廢和瓦解的階段。洛可可藝術風格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裝潢、繪畫、文學、雕塑、音樂等藝術領域。
  • 活潑纖巧:十八世紀歐洲之魂,現代服飾中流淌的「洛可可」風格
    引言「洛可可」藝術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流行於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風格以華麗活潑著稱。當時法國主流的古典主義,並沒有對可風格產生太多影響,它的內涵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後來居上的浪漫主義。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來看,都是富麗堂皇,金光璀璨,令傻傻們分不清楚。
  • 象徵「情」與「欲」的洛可可風格,在一個婦人的代表下走向鼎盛
    在18世紀左右,傾向於古典化的巴洛克風格逐漸逝去,另一種更為平民化,更為華麗和俏皮的服裝以及建築風格接棒上線,它迅速在法國興起,並且傳到了其他國家,這種主要用於建築上的風格藝術,也蔓延到了當時男女人的服飾上,在貴族中尤為獲得青睞。
  • 佛朗索瓦·布歇的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是一個被廣泛傳播的舶來詞彙,我們經常在開發商的樓書上看到用這個詞對樓盤裝飾風格的描繪,但是你真的了解洛可可藝術嗎?1762-1763上圖這個現藏於巴黎羅浮宮的洛可可風格的鼻煙壺由佛朗索瓦·布歇設計,它體現了很多人對洛可可最基本的想像:雍容華貴的,裝飾繁複的,皇家宮廷的。
  • 巴洛克,古典主義,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怎麼區分?
    從17-19世紀,產生許多藝術風格,巴洛克風格,法國古典主義,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理性與感性交替上演。一說起這些專業術語,就讓人頭大。巴洛克,洛可可,古典,新古典,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你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今天Irene就帶著大家了解這幾種藝術風格,並總結分辨作品流派的小技巧~17世紀文藝復興已經進入末期,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熱潮創立新教,天主教地位受到威脅,通過反宗教改革運動進行反擊,巴洛克藝術順勢興起成為天主教反改革的宣傳工具
  • 兩種歐洲古典主義經典風格,巴洛克和洛可可,真的了解了嗎?
    ,更清晰他們的風格特點『 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如果我們將巴洛克風格比作是極具傳奇色彩的霸道總裁那麼洛可可風格就是天真浪漫的貴族小姐同樣作為風靡歐洲一時的兩位
  • 「YASLAN」洛可可風 華麗的明目張胆
    又來到了一年中最明媚的季節,夏日裡澄澈的陽光,讓人聯想到洛可可時代細膩而溫柔的顏色。洛可可風格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盛行於路易十五統治時期,那個以輕巧、柔軟、繁複而著稱的年代。洛可可風格的應用一直從華麗的宮殿,延續到貴婦的裙擺,每一樣事物中都有它的痕跡。洛可可風格的繪畫則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配以秀美的自然景色或精美的人文景觀。洛可可畫家喜歡選用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喜歡用基路伯小天使和愛情神話等來點綴畫作,使得畫面變得優美而又神秘。
  • 輕綃風月俏佳人——洛可可時期的女裝風格演變(下)
    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們的生活習慣是早上睡覺,中午起床,化妝和穿衣花費很多時間,傍晚時分乘上馬車去沙龍,然後在洛可可風格的室內盡情地跳舞賭博和玩樂,一直到第二天拂曉才回家睡覺。這種以室內活動為主的放蕩生活,使一種寬鬆便服流行起來,領口開得很大,後頸窩處帶有很多皺褶的又寬又長的拖裙,帶著這種拖裙一走動,有一種飄飄欲仙的美感,稱之為「羅布」,這種樣式流行了幾十年,特別是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愛。
  • 成都博物館新展 讓你分清「巴洛克」和「洛可可」
    由此可以看出,巴洛克風格本質上蘊含著對規則的破壞力。它雖然為教會服務,但卻通過強烈的視覺衝擊,挑起人性中對於享樂的欲望、對於榮耀的渴求,打破了教會原本的禁慾克制觀念。 在藝術領域,巴洛克風格的作品也同樣的磅礴大氣、富麗堂皇,它毫不猶豫地背叛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和諧平衡的準則,動態感十足的畫面顯得生機勃勃。
  • 洛可可藝術:「路易十五式」的奢華細膩展現,糜爛的時代風格縮影
    洛可可風格服裝談論起18世紀的歐洲,對歐洲藝術歷史稍微有了解的人,可能會想到藝術風格天馬行空的義大利,從綜合實力來說,部分人可能會想起法國。人們常說藝術是時代的鏡子,鏡子中有時代的縮影,而在18世紀,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就在這強盛的國度下,對生活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追求。
  • 豔麗的洛可可藝術
    18世紀的法國繪畫之所以取得公認的領銜地位,是由於它的畫家把握住了時代精神。步入繁榮的歐洲正需要對女性彬彬有禮的交際往來、巧妙幽默的言談舉止和更加輕鬆的藝術風格。被稱為洛可可的豔情藝術主宰了18世紀前半期,它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著宮廷,致使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雅使繪畫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
  • 曾經席捲歐洲大陸的洛可可藝術風格如今怎樣了?
    18世紀,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席捲歐洲大陸——洛可可藝術(Rococo)皇宮貴族的生活幾乎被它覆蓋;現如今,它仍受人們的追捧喜愛。CORNELIO CAPPELLINI家居,將洛可可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巖石」(Rocaille)和「蚌殼」(Coquille)的複合文字,意思是表達這種風格多以巖石和蚌殼裝飾的特徵。其藝術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
  • 洛可可藝術著作:以夕陽無限好的意境,為世界藝術發展作出貢獻
    西歐各國的巴洛克藝術在18世紀達到後期巴洛克藝術的發展階段,通常有一個專門名稱——洛可可(Rococo)藝術。這個詞不像巴洛克那樣來源不明,以致今天還有爭論。據考證,它是在18世紀後期巴洛克的洛可可風格廣泛流行的時候,法國的室內裝修和家具製造行業使用的行話。
  • 徵服世界的甜美風——洛可可藝術
    受到18世紀法國貴族的沙龍風氣影響,洛可可最早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建築領域,而後才拓展到繪畫、工藝品、服飾、文學與戲劇領域。上圖是典型的18世紀洛可可式家具,在造型上,常見s型或c型的曲線,還採用了茛苕葉的花紋,這也是洛可可常見的經典花紋之一,甚至在未來成為了代表歐式風格的元素。洛可可藝術的成長之路上,蓬巴杜夫人的積極倡導功不可沒,甚至由於她的喜好才如今我們看到的洛可可藝術,比如擁有嬌豔明快的色彩,如嫩綠,粉紅,猩紅等,線腳多用金色。
  • 分不清巴洛克和洛可可?這個展覽告訴你答案
    展覽匯集了14世紀到20世紀初的代表性流派,更有許多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一個是男性的權杖,一個是女性的裙擺,這兩種風格如何相繼而生?看展前先來做下功課吧!巴洛克:來自一場改革巴洛克的起源,要從一場改革起。16世紀,歷史上第一場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爆發。